第629章 悲剧

李贤不知道对方是有意带自己过来看,一时不防,脱口赞道:“怪不得锦衣卫悍勇善,这般的制度,如何能不出‘精’兵”

“是”对方面无表情的答一声,用无所谓的口‘吻’请示道:“阁老要不要进去看看?”

这对李贤来说当然很愿意,因而很痛快的答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阁老这话,咱们太保听了也会说当不起的。”那锦衣卫官看着面‘色’‘阴’郁,但其实很会说话。倒也不奇怪,负责把守外围的肯定要面临很多突发*况,如果是笨嘴拙舌的,想来会误很多事。

“喔,本部堂没有别的意思。”李贤笑着解释道:“听说你们锦衣卫有保密等级,本部堂可不知道,这个学校的级别怎么样,要是叫你们办事的人为难,又是何苦”

“阁老真是体恤小人辈……放心,这学校阁老是可以观看的,况且,阁老是一国首辅,太保适才说了,这里没有对阁老保密的东西。”

这锦衣卫官虽然是在说应酬的话,但因为心感李贤为人很体恤下人,不经意间就叫人感动,所以虽然是应酬话,却也是说的很是诚挚。

因为这样,李贤也很是感动,当下点了点头,道:“心感的很……请带路吧”

他们是骑马在两边都是农田和树林的夹堤上,一般这种夹堤两边是张佳木叫佃户们在农闲时挖出来的河渠,用来引水用。

北方平原,大河是有一些,但小型的沟渠一直很成问题,引水解决不好,那就一切都不必谈了。

李贤一路行来,大型的翻车比比皆是,到处都是挖的很深用青砖夹在两边的坚固河渠,现在是种麦的时候,也是枯水期,但河渠里头仍然有不小的水流,这说明,平时蓄水和疏通的工作行之有常,干的不坏。

同时,还有大大小小等级不一的水井,有的很大,井边就是水车,一直不停的在向外翻水,有的小些,似乎是农用和牧畜兼用……总之李贤一路行来,看到的是和普通的北中国完全不同的情形,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池塘,‘波’光潋滟,李贤问询过后才知道,去年底起塘时,打上来的鱼足足过百万斤,供应整个京城附近都足够了,为了不和那些原本就往城里卖鱼的百姓抢生意,挤兑的人家无路可走,张佳木下令把大量的鱼往直隶南边和山海关和蓟镇一带卖,反正邮传的车现成的,腌制的鱼也不怕坏,就是卖的价不及鲜鱼,不过张佳木倒也不大在乎。

李贤在听的时候,心里对张佳木的形象又一次有所修正……当然,是往好的方面修正。不亲眼来看看,他真的不知道,在不与民争利上,光是卖鱼的这一点小事,张佳木都是所有考虑的。

……

从夹堤上一路下来,绕的道也不甚远,大约两里多地,也就几息功夫便奔马赶至。到了校‘门’前,这所学校的人似乎早就有准备,远远的,李贤看到有穿着狮子补服的武官在校‘门’前迎接。

他倒不禁吃了一惊,问道:“这是哪位同知都督在这里?”

按例,武职官到二品的,只能是同知都督这一层,别的官是没有的。一个锦衣卫的学校,居然有二品武职官在,李贤亦是吃了一惊。

“是咱们缇骑的武同知,这里倒也不是学校,是缇骑的教导队,缇骑中选出勇悍绝伦者在这里当教官,武都督是总教官,所以经常在这里。”

“原来如此。”李贤展颜一笑,想说这么一来武志文不就是禁军教头,但一想以自己的身份不便出齐东野语,所以一笑也就罢了。

靠的近前,武志文倒也客气,虽然他是二品武官,在级别上和李贤是一样的,当时虽然已经是文贵武贱,但区别还没后来那么大,明末时,六品文官就能和一品武官分庭抗礼,现在倒还没这么邪乎。

但李贤无论如何是阁老首辅,国家没有宰相,而现在内阁权力渐重,以阁老之尊,其实在民间就以宰相视之,所以武志文迎出老远,抢先行礼,也是还李贤一个阁老的体例罢了。

只是这种尊重并没有制度的支持,而以现在锦衣卫的熏灼权势,武志文便是以平礼相见,李贤也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他心中感慨,以拱手礼相还,向着武志文道:“武将军太过客气了”

“哪里,哪里”武志文笑道:“阁老大驾下临,缇骑上下都是与有荣焉”

倒也确实是如他所说,听说本朝阁老首辅驾临,整个缇骑教导队都是轰动起来了,所有的教官都和武志文一起迎到了校‘门’前,学生有纪律管着,所以只能呆在原地不动,不过,也是忍不住伸头探脑的,不停的向这边观看着。

而迎出来的人,也是一个个昂首‘挺’‘胸’,顾盼自雄,一副脸上飞光的高兴样子。

倒也不怪他们,一则是李贤地位够了,二来,锦衣卫现在名号不一的学校不少,而且全部在鲍家湾,李贤别的地方不去,专‘门’到这里来,也算是对缇骑上下的尊重和重视,这如何不教这些教官们觉得脸上有光?

“这里原来是教导队,并非是学校,那么,也没有山长了?”

套客已毕,李贤在众人的簇拥下踏步而入,一边走,便是先开口问话。

“是的,这里只招缇骑的备选,训练的也是缇骑,所以称学校并不妥。按太保的意思,学校要兼收并蓄,教导学生以全面平衡为主,所以暂且不必称学校。”

这只是托词罢了。事实上,学校并不是随便办的,那些宿儒讲学的学校都很受注意,几百人聚集在一起,有不少都是很有威望的一乡名士,这些人看似手无缚‘激’之力,但几十人就可能号召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造反,岂能不慎?

事实上朝廷对学校是向来看的很紧,管的很严,并不敢掉以轻心。就算这样,明朝的名士宿儒在民间的号召力也是与日俱增,到了明末时,朝廷正规军已经放弃抵抗,但因为清军在江南大失众心,其实也就是清政fǔ在江南推行剪辫伤害了士绅的民族自尊心,大肆征收赋税,包括商税和田税在内又伤害了江南士绅的财产……当然,后者在不少人心里更加重要。

所以士绅们一声号召,比如赫赫有名的东林党和复社骨干黄宗羲,在决定反清后,一声号召,立刻就从宗族、佃户、同乡等诸多渠道召集了好几千人,披甲授兵,立刻就是一支能拉出去打仗的队伍。

明末时,如果不是实在没有一个象样的雄杰,就凭一道递发令,死透了的南明就能翻过身来了。

试想一下,整个南方的士大夫和名士的号召力有多恐怖,就看明末的情形就大约能知道了。

所以张佳木在学校的问题上也很谨慎,先前在没有掌握相当的资源和权势前,他绝不敢承认自己办学校,象吏科学校这种,又是以培养吏员为主,士大夫便是看到了,也是置之一笑罢了。

至于真正的“大道”,也就是儒学经义,他倒是碰也不敢碰,各乡各庄的儒学学校仍然很多,乡民们愿教子弟学儒学的,亦是绝不会阻止。如此这般,才维持了现在的局面出来,朝中上下和地方士绅都没有因为此事反弹闹事。

就此一事,就知道有任何变革,真真都是叫人如履薄冰,非得小心不可了。

李贤对这种小心翼翼的规避办法倒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毕竟他并没有加入什么有名的学校或组织,听了武志文的解释,他只是微微一笑,一时还想不到其中深意,只是略一点头,便又继续前行了。

因为是训练缇骑所用,这里占的场地很大,其实是原本的一处极大的荒地,种不得庄稼,所以改成了候补缇骑的训练之所,校舍并不多,稀稀拉拉的几十间房,还是以宿舍为主,只有十几间校舍用来办公和授课。

“校舍似乎少了一些?”李贤看了一圈,对这里的武库啧啧称奇,因为是缇骑要用,所以鲍家湾的兵器局出产的最好的武器和铠甲都在这里,寒光耀眼,李贤虽然不是武人,但也是识货的,看了一圈,就知道就算是皇城禁军的装备,恐怕也是远不如这里。

“回阁老的话。”武志文笑道:“咱们这里授课,除了教授一些兵书之外,平时是用不着校舍的。”

“哦?”李贤听了,大有兴趣,问道:“难道这里的学生都识字?”

“是的。”武志文笑了笑,答道:“最少也要能通读武备志才成。”

“了不得,了不得”

当时武人不识字的情形是很普遍的,一个武人大字不识一筐是正常,但武能开弓,文能读几本兵书,就可以被称颂为“儒将”了。

这些酸腐文人似乎忘了,就在几百年前的唐朝,大臣们出可以为边将节度,入可以在朝为宰相,协助天子治理天下,不过几百年下来,文人连马也快不能骑了,而武将也被视为粗鄙无知之徒,这不知道是一出喜剧,还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

第179章 土地第96章 面圣第61章 谢赏第392章 潜伏第403章 人心第218章 入场第4章 意外第413章 哪一天第648章 选择第686章 肃清第317章 传奇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566章 入营第696章 屏息第309章 露脸第125章 夺门第157章 算卦第671章 论道第249章 新闻第580章 学堂第103章 当年事当年情第642章 阴云第374章 族诛第253章 急递第102章 太后召见第252章 臣不密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247章 摆队第34章 用人问题第639章 思想第238章 训诲第475章 铁壁第398 两心第404章 麦子第363章 江湖第599章 操守第122章 发动第320章 腐化第199章 意外发现第321章 好事第473章 关键第222章 闲谈第346章 廷仗第266章 环第139章 盘算第604章 奏事第603章 文思院第433章 灵机一动第99章 沂王第503章 狂悖第211章 过锦第254章 聪明第420章 敬酒第637章 银本第181章 忠臣的下场第282章 来使第508章 新声第622章 改制第273章 人情第548章 分府第624章 变化第261章 行乐第522章 动员第686章 肃清第669章 甲兵第496章 獠牙第505章 深宅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694章 诏旨第555章 邮传第645章 无声第404章 麦子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50章 人心难猜第406章 盛衰第133章 断手第50章 人心难猜第30章 处理意见第521章 伏兵第328章 败坏第282章 来使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一章 狭路相逢第126章 敲钟第141章 庆功第669章 甲兵第588章 通风第五卷权倾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第174章 赐宴第213章 因祸得福第628章 所见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四章 反制第371章 收益第436章 杀贼第679章 探听第154章 提人第324章 驭下第346章 廷仗第59章 相国心思第186章 见过公公第351章 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