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封王,落下帷幕

第872章 封王,落下帷幕

第二喜,诚国公府喜得嫡孙,小公爷升职做了父亲,走路都带着风。年节后,他再回军中,整个人也是意气风发,有心人发生,这位令诚国公头痛的小公子,成熟了、也稳重了。

另外,玉姬产子,狄人族长老也领了人前来恭贺。

据说,原是狄人族准备了十辆驴车的贺礼而来,一听说玉姬生的不是尊贵的酋女,而是个赔钱货,长老的老脸当场垮下去,驴车上的贺礼也拉回去了一半。

其三,便是令大晏朝野,乃至全天下都震憾的封王一事了。

……

光启二十四年正月十七。

雪后初霁,冰雪融化,光秃秃的树枝有鸟儿欢快地啼唱。

这一天是年节后的第一个大朝,光启帝在奉天殿召见群臣商议国事。

诚国公陈宗昶当庭请旨道: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使赵胤自小受先帝教哺,如同亲生,数年来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光启二十二年抗击兀良汗巴图来犯、青山镇粉碎邪丨教图谋,二十三年连破四夷馆藏尸案,狼头刺、双生鼓等多起大案,疫症时期更是兼任抗疫指挥,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银钱死最少的人,阻击了疫情,让大晏百姓幸免于难,可谓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大加封赏。

陈宗昶一提议,其余几个早已得到授意的人,也纷纷附议。

自从张普一党倒台,白马扶舟受伤后养伤不出,整个朝堂没有人能与赵胤抗衡。

这个除了打仗从来不过问朝中官员任免和勾心斗角那些倾轧之事的国公爷,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这个。更何况,和龙椅上坐着的那位,打小就好得穿一条裤子,陈宗昶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

众臣心里明镜儿似的。

一看有人带头,其他人等唯恐表忠太慢,抢着出例为赵胤头冠添功加赏。

光启帝端坐龙椅,见状大为满意。

“众爱卿皆是国之柱石,今日纷纷上表为东定侯请功,朕自然是不敢怠慢……”

明明就是他想给赵胤封赏,偏生要赖到臣公们身上,好像是听从了大家的谏言似的。

陈宗昶默默翻了眼皮,光启帝扫他一眼,面无表情地沉思着,掌心扶住龙椅的扶手,摩挲片刻,目光在大殿的臣子们脸上扫来扫去,揪着眉头,思考了许久,突然捋须一笑。

“自古明君善从谏,朕也当效法先圣,听从众意,任人唯贤。如此,那朕便敕封东定侯为锦城王,赐封地锦城。望愿从今以后,君臣一心,励精图治,立不世之功!”

奉天殿一片哗然。

都知道皇帝要封赏赵胤,谁敢相信居然给他封了个王?

历朝历代,公爵都是极少的,一般都只有开国时,随太祖打天下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才有资格被封为公爵,像诚国公、定国公这种世袭罔替的爵位,少之又少。除去开国年代,一般人能做到侯爵的位置基本已是顶天。

王是什么概念?

这简直不可思议。

终于有老臣坐不住了。

几个人窃窃有声,户部尚书杨荣出列。

“启禀陛下,封异姓为王,自大晏立国以来,从无先例。”

不待皇帝说话,陈宗昶虎眼一瞪,“同姓。”

“这……”杨荣汗颜。

谁不知赵胤本该是姓夏的?

杨荣拱手道:“东定侯虽得先帝赐姓,但赐姓不等同于帝姓。老臣以为,此事无先例可循,陛下贸然破除旧制,恐会为朝廷将来行事埋下隐患。”

陈宗昶捋袖子,指着他道:“你这老东西,怎么说话的?你是在指责陛下是昏君吗?”

光启帝摆了摆手,示意陈宗昶闭嘴,向杨荣问道:“依爱卿所言,朕当如何封赏?”

杨荣连忙道:“加官进爵,金银府邸,美人玉器,丝帛财宝,东定侯都受得起。”

哼!光启帝看着这个老臣,沉思片刻,平静地问:“如此说来,杨爱卿是认为东定侯受不起王之封赏了?”

杨荣脊背隐隐发着冷汗,他其实是有些惧怕赵胤的,但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因为自己害怕,就不思皇恩,眼睁睁看着陛下受人蒙蔽,祸乱朝纲?

杨荣深深跪拜,声如洪钟地道:“臣,确有此意。”

“哈哈哈哈哈……”

光启帝突然发出一声大笑。

“爱卿请起。”

杨荣硬着头皮道:“老臣深受皇恩,不敢渎职。若陛下不听老臣之意,老臣便长跪不起。”

这些老家伙动不动就使这一招。

光启帝眉头皱了皱,随即哼声,笑了起来。

“李明昌!请先帝遗旨。”

李明昌应声:“是。”

奉天殿里噤若寒蝉,好一会才传来吸气的声音。

众臣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开口。

杨荣跪在地上更是一动不动,巴巴地看着皇帝,直到李明昌奉上一个辅了明黄锦缎的锦盒,低头呈上去:“陛下。”

光启帝摆摆手,“念。”

李明昌:“是。”

老太监转过身来,面对满殿臣众,展开永禄帝遗旨。

“赵胤自幼便长在朕的膝下,由朕亲自教导,传武习文,与朕有父子之情。稍长成人,便随朕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与朕生死并肩,有父子之义。为表其功,为全其情,朕于光启二十一年霄南山歃血认子,有庆寿寺方丈觉远法师为证……”

这一回,奉天殿上格外安静。

李明昌念完许久,都没有人说话。

众臣只是交换着眼神,谁也不去当这个出头鸟了。

光启帝见状,摆头示意李明昌,“去!”

很快,这位大太监并手捧先帝遗旨,从玉阶走下,一步步走到臣众的面前,尤其是杨荣等几位老臣,让他们识别遗旨上头是不是永禄爷的印鉴,是不是永禄爷的字迹。

老臣们频频点头,说不出话。

自然,也无话可说。

毕竟永禄爷待赵胤确实与旁人不同,遗旨上所说也是句句属实。

光启帝笑道:“众卿可有异议?”

众臣齐声:“微臣并无异议。”

光启帝的目光又落在杨荣的脸上。

“杨爱卿呢?还有什么想说的?”

杨荣微微皱着眉头,伏地惭愧地道:“东定侯既是先帝义子,那封王符合祖制,老臣不敢有异议。”

光启帝表情松开,在龙椅上坐得更为端正一些,冷眼微掀。

“那便依爱卿所言。由你来拟旨吧。”

……

姐妹们,明天见。

(本章完)

第898章 私铸钱币第942章 暴雨夜第308章 救人,疑点重重第284章 此处应是地狱第800章 认罪伏法第192章 灰鼠实验第820章 明处,暗处。第869章 阿拾想过的那种日子第419章 翻开华丽的一页(二合一)第140章 天雷之罚(二)第688章 一切皆有可能第634章 断肠又勾魂第281章 美丽的误会第860章 夜下画舫,前尘暖事第463章 深谈第719章 回家第573章 谁在说谎?第710章 点到为止第861章 这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第559章 你爷爷可真厉害第675章 流沙第832章 有孕了第530章 为她收尸吗第231章 颠簸了在她心里的印象第889章 变化,忽然而已(二合一)第17章 公主病第505章 大人为何如此睿智英明第405章 不解有解第233章 教训第420章 榫卯宝盒第317章 断案第77章 借势第41章 人狠话不多(二)第910章 第909 不生不灭第211章 阿拾是个大忽悠第450章 略施小计第645章 烫手的山芋第587章 一月后第648章 化明为暗,才是良策第29章 来来来来了了了了第177章 猝不及防第119章 夜会(三)第430章 元宵夜第933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第137章 陈红玉带来的消息(一)第584章 遗书威胁第884章 南下锦城第286章 失踪的人第289章 替换第588章 废物第95章 孝道(一)第480章 相认第146章 来见(二)第56章 八字大,遇怪事(二)第359章 我要回娘家!第274章 大人有异第799章 大师的灾祸第169章 果然余素未清(月末求票)第708章 审讯~第532章 反咬一口第824章 这辈子出现太晚第344章 书房里的谈话第644章 成格的挑衅第706章 验尸第957章 贱命也是命第172章 大都督不许我离开他第928章 友善或猜度第565章 图谋第368章 这个局十分精妙第947章 完全不要脸第70章 拆了篱笆杀了他(二)第394章 除夕之变第332章 荒废院落里的小秘密第914章 疑点重重第258章 人仰马翻人找人第915章 时雍的恐惧第510章 玉堂庵中第290章 邪君是他??第758章 第二具尸体第726章 同样的招数?第193章 他未必是为了杀人第577章 病来如山倒第41章 人狠话不多(二)第542章 是敌是友第390章 许下婚期第518章 娇娇美人被人欺第377章 粗犷汉子的推理第761章 原委第581章 铁糕糜杀人第325章 亲密第392章 一定要保密第46章 夜色深浓第663章 天地为棋,我为走卒第600章 老妇的招认第174章 一计又一计第284章 此处应是地狱第515章 刺探活动(二更)第241章 神神叨叨的事第71章 月下唱歌的女子第20章 扑嗵就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