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金蝉脱壳

“宁可站着生,不愿跪着死!“

赵彦逾面目狰狞,喘着粗气,厉声怒喝!

顷刻间,脖颈青筋暴涨,苍白面色涨红,连连咳嗽.

血色粘在锦帕中,双眼中,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吴国健儿尚且做到战死前线,他何尝惧怕燕军兵锋,惧怕林枫强势!

逍遥王,王文昌,安云奇,目睹赵彦逾坚定神情,竭斯底里姿态,有苦难言!

皇上震怒,这是要堵上吴国前途,吴国国运,与燕军坚持到底啊!

此举,怕不能改变吴国处境,反让吴国健儿葬身沙场.

造成十室九空惨象!

翌日,这句话传遍姑苏城,以极快速度向姑苏城周边郡县传播蔓延!

陈维奇,王政文,陈北冥领兵战死兴隆城,叶流凡生死不明消息.

及林枫宣布重金招降吴国文臣武将,救济百姓消息,也传遍姑苏城,甚至传遍吴国腹地!

吴国健儿战死前线,埋骨他乡,仍没有抵抗燕军铁骑前行步伐!

噩耗传来,伴随赵彦逾强硬态度,一方面狠狠打击姑苏城内文臣武将,望族世家坚持抗战底气.一方面害怕燕军前来,吴国死战到底,又被血洗可能!

燕军强悍!

豺狼虎豹一样!

三十万!

三十万精锐,月余功夫,尽没前线!

且不论,东部战场燕军进军速度,单是西线燕军,凭借目前攻势,再花费月余,基本轻松攻破中部防线,燕军兵临姑苏城下.

目前,燕帝在西线退出政令,善待吴国文臣武将,乡绅百姓!

在朝廷强势政令中,不少忌惮,害怕燕军,有想安稳渡过兵灾百姓,便产生归降燕国念头!

从前朝廷吴国朝野团结一致,与燕军死战到底.

这些有归降念头的人,在百姓气氛高涨时,不敢表达自己建议!

现在,朝廷在西线,连战连败,吴国倾举国之力,仍不能改变被动局面!

所以,有归降燕国的人,渐渐不安分!

前有饿狼,后有猛虎,身陷危机,他们愿孤注一掷,尝试尝试!

催府!

吴国崔氏,诸侯国中,唯一尚未归降燕国得门阀!

在吴国商界有举足轻重地位,吴国形势不明,燕军步步紧逼!

崔氏,变成不少世家望族眼中救命稻草!

赵彦逾治国性格强势,有自己治国理念,深知门阀是柄双刃剑.

凭借极高威望,控制的钱粮,可协助朝堂.

然朝廷门阀世家力量强大,容易形成紧密派系,尾大难除,反噬朝廷,控制朝堂!

所以,赵彦逾登基后,对崔氏推行刚柔并济策略!

朝堂国库收复,与经济策略中,借助崔氏力量及政策!

不过,严禁崔氏子弟,在朝廷,在各郡为官!

是故,崔氏在吴国影响力极大,可左右朝堂意见,同样又是八大门阀中,唯一没有族人在朝廷做官为将门阀!

崔氏专注经商,商会遍布诸侯国!

然随吴燕征战,赵彦逾扩张姑苏城,朝廷消耗数以万计钱粮!

其中三成粮食来自崔氏支持!

近来,朝堂传出赵彦逾强势政令,逍遥王遣官吏再次来催府.

若在之前,崔氏响应朝廷号召,全力以赴支持朝廷抵抗燕军!

怎奈吴军在西线彻底溃败,整个防线瓦解,数十万健儿战死沙场!

东线吴军处境同样糟糕,诸多将领战死,城池易主,东海王领兵节节败退.

东西两线,燕军不约而同快速向姑苏城逼近!

甚至东部战场处境,全面恶化,燕军抵达姑苏城,仅是时间问题!

若崔氏再出钱出粮,支持赵彦逾计划,迟早被崔氏家底搭进去!

最终,出力不讨好,还被燕帝厌恶,被燕军仇恨!

反观归降燕国的世家门阀,有家族识时务,提前与燕帝打理关系.

燕军抵达时,归降燕国,保全家族,照样享受荣华富贵!

有家族选择与朝堂共进退,国破时,家亡!

崔氏子弟,纵观局势,清楚燕帝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不愿因吴国,搭上家族前途!

何况,赵彦逾继承皇位,崔氏在朝堂力量遭遇毁灭性打击,家族子弟尽数退出朝堂!

林枫政令传遍姑苏城,使处在恐惧,强势政策中世家门阀,乡绅百姓,越发恐慌,害怕!

害怕林枫放纵燕军,攻陷姑苏城,迁怒抵抗者,血洗皇都!

生死攸关之际,姑苏城内,不少有头有脸家族族长,纷纷悄悄拜访崔府!

崔氏与诸侯国其他门阀联系紧密,在各诸侯内有网络密布商会,最容易获得不同地方消息.

姑苏城豪族,世家,迫切希望通过崔氏获悉燕帝对吴国真实态度!

再不济,探查崔氏对目前局势看法,从剖析崔氏选择,他们各家根据自身处境,做出正确选择!

黄昏,晚霞满天,倦鸟归巢,.

催府客厅内,高朋满座,众人神情焦急,彼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客厅丫鬟替各家族长上好茶,端来精致糕点,款待众人!

崔氏族人,却迟迟没有出现,像在故意拒见姑苏城各家族长!

催府内院!

崔氏家族族长崔永浩端坐正堂中央,捧着探子送回来的书信!

目光冷冽,踌躇不决!

内堂两侧,坐着崔氏辈分最好,名望极深的三名族人!

他们浏览过书信内容,清楚崔氏生死存亡之际,该做出选择了!

稍有不慎,家族破灭!

“家主,段氏来信,某建议遵照书信内容行事!“崔永浩之弟,崔永海斩钉截铁道!

“家主,朝廷三令五申,严谨归降燕军,在各处关卡设防,家族不好全身而退啊!“崔永浩小叔,崔振宇谨慎道!

“崔氏延续数百年,断然不能因吴国,搭上崔氏前途!“另一名崔氏族人道!

崔永浩微微颔首,清楚各方态度!

“家族同意,撤离之事儿,不是问题!“崔永浩表态,道:“筹划筹划,即刻行动!“

客厅内,各家拜访的族长,迟迟不见崔氏族人显身,着急,郁闷!

茶叶喝了,糕点也吃了!

崔氏家人把他们亮在客厅内,成何体统!

“怀恩兄,传闻中部荣城郡守及守将,及开城归降晋王,郭家在荣城中有商会,此事可否当真?“

客厅一角,两名身体富态,服装华丽中年,双臂托在案台轻声交谈!

名叫郭怀恩中年闻声,端茶杯沉默不语.

良久,轻声道:“皇上强势,休要胡言乱语!“

朝廷政令!

归降燕国,杀无赦!

散播流言蜚语,杀无赦!

不管荣城郡守,守将是否归降!

不管郭怀恩是否接到家族探子传回的书信!

崔氏没有表态前,他不敢冒生命危险,轻言归降燕国之事!

况且,大家齐聚崔氏客厅,崔氏族长崔永浩迟迟不肯露面,以崔氏传统,便有避嫌可能!

闻声,中年男子识趣没有追问!

敏感时刻,人人自危,大家各自保命,没有人愿意多说!

众人低声交谈中,崔氏管家从内堂走出,躬身向客厅内所有人作揖.

站在台阶上,沧桑神情饱含愧色,道:“诸位族人,抱歉,老爷顽疾复发,卧床休养,不能出来回见给各位了,大家请回吧!“

崔永浩顽疾复发?

怎么会这么巧?

有族长暗自嘀咕,不相信管家言语!

崔氏避嫌?

各家族长中,有精明者,情不自禁认为!

没错!

崔氏确实在避嫌!

黄昏时,崔永浩准备接见各家族长前,收到族人从西部传回书信!

阅览后,即刻焚毁书信,有自己想法!

书信来自燕国,是八大门阀之首,段家族长亲笔书信,内容简单,仅有三字!

降!

保命!

崔永浩深知,诸侯国中,除晋国王氏迁徙宋国,后来下落不明外,别的门阀尽数归降燕国.

燕军征战越国时,越国钱氏在燕军破城前,便被段家劝降,提前归降燕国!

钱氏族人归降燕国,非但没有遭遇燕帝迫害,反受燕帝重用!

目前,越国钱氏仍是越国最大家族,燕军前线征战,所耗费钱粮,不少来自钱氏.

另外,钱氏族人,有真才实学者,被林枫破格提拔,身居高位!

所以,崔永浩在得到书信时,即刻产生归降念头.

崔氏家大业大,族人众多,若不归乡,必血流成河!

与家族重要成员商议,大家皆愿归降燕国,所以,他根本不可能会见前来拜访的各家族长!

客厅中,各家族人望向管家,有族长不甘心,抱拳道:“崔管家,催族长抱恙,某等理应探望,既然来了,某希望亲去拜访族长!“

“范族长,老爷需静养!“

管家面容含笑,略显阴鹜,不怒自威,直言拒绝!

崔氏有崔氏打算,岂可与姑苏各家沆瀣一气!

各家族长闻声,神情恼怒,愤恨!

这时,崔管家横眉扫过在场族长,朗声提醒道:“各位族长,老爷虽不能出来接见大家,仍提醒道,各家族在吴国繁衍生息多年,吴国荣华时,大家坐享其成,国难当头,大家该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共赴国难?

崔氏态度吗?

众人闻声,百思不得其解,愤愤不平离去!

姑苏世家,在崔氏商议无果,然第二日起,吴国中部郡县,陆陆续续传回消息!

随燕军东进,中部形势危机,已有三座城池郡守,将领,迫于压力,弃暗投明,归降晋王林枭!

各郡饱受饥饿百姓,获悉燕帝在越国境内,开仓赈粮,拖家带口,跋山涉水,踏上前往燕国道路.

获悉中部各地郡守,将领态度,百姓为苟且偷生,讨口饭吃,前往燕国!

姑苏城世家族长渐渐清楚,人心散了,吴国迟早分裂,燕军迟早兵临姑苏,不禁悄悄筹备!

况且,各家族长心似明镜,崔氏延续数百年不倒,有自己延续方法.

经历乱世,仍兴旺壮大,审时度势目光,远远超过各家族长!

崔永浩拒绝会见世家族长,恰恰证明他心中有鬼!

崔家有归降燕国念头!

不然,凭借崔家与朝堂密切联系,崔永浩定然亲出面,协助朝堂抚各世家族长!

一时间,姑苏内暗流涌动,不少世家暗中遣散子弟,携带钱粮,悄无声息出城西进!

姑苏城动荡不安时,朝堂震怒,派出禁军,执行赵彦逾铁血政策!

几日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东进前往燕国道路中,血流成河,尸体累累!

姑苏城气氛紧张时,崔永浩向逍遥王上书请愿,崔氏愿向朝廷捐献钱粮,鼓励家族子弟共赴国难,带领家族死士,前往东部战场抵抗燕军!

逍遥王向赵彦逾汇报政务时,提及崔永浩请愿要求.

不仅得到赵彦逾允许,且被赞赏崔氏为忠义之家,朝廷赠匾封赏!

崔家得到消息,府中年轻子弟,带领家族死士,在逍遥王送行中,踏上前往东部战场道路!

两日后,夜,一行妇孺从催府偏门悄悄离开!

翌日,这些妇孺混迹前往东方经商商队中,悄无声息逃离姑苏城!

崔永浩策略简单,吴国西线燕军远离姑苏,前往兴隆城途中,容易遭禁军追杀!

姑苏城内世家下场,证明崔永浩猜想!

反观东部战场内燕军,前线精锐距离姑苏城极近,容易脱身逃亡.

崔氏向赵彦逾示好,有共赴国难口号,又可打消赵彦逾部分怀疑.

家族年轻子弟先行,妇孺寻找良机逃亡,即使计划败落,仍可保证崔氏延续!

崔氏族人抵达赵鸿儒控制城池内,崔永浩即刻宣布脱离吴国,效忠燕帝.

崔氏族人,脱离吴国,归降燕军消息传回姑苏城,顷刻间,使暗流涌动,跃跃欲试望族世家炸开锅!

崔氏乃吴国望族旗帜,现在连崔氏都归降燕国,不少望族世家恍然大悟,崔氏,根本不看好吴军能抵抗燕军!

消息传回朝廷,逍遥王,赵彦逾,纷纷暴跳如雷,怒不可遏!

震怒中,赵彦逾顽疾复发,晕厥过去!

接下来数日,吴国东部,西部,不少城池郡守,将领,望族世家,乡绅百姓,纷纷归降燕国.

晋王林枭,领兵在吴国西部,大军兵不血刃,控制七座城池!

赵鸿儒,梁铭源领兵在东部,也控制两座城池,燕军战线向前推进,甚至有城池与姑苏城遥遥相望!

一时间,归降燕军在吴国仿佛形成风气!

?感谢乔存宝打赏《极品帝王》100书币!

??感谢书友1390454798投了2张月票

??书友1458428840投了1张月票

??书友19****投了2张月票

??书友10****投了1张月票

??书友11****投了1张月票

??龙灵woain投了1张月票

???

第66章 除夕夜上第903章 天亡我也第1349章 为国尽忠第661章 强势态度第423章 冯异归降第944章 死守墨城,苦战不休第138章 形势逆转第283章 逍遥快活第364章 王纶玥之殇上第1361章 真正的天子禁军第387章 燕军来袭第329章 拜官封侯下第345章 治标治本第1391章 叔侄交锋第171章 一败再败第139章 林枭救兄上第396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1394章 皇上,不可心灰意冷第835章 与虎谋皮第106章 凉鸣关之战中第130章 为时已晚第1092章 燕京城保卫战第844章 陷入绝境(第三更)第677章 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第二更)第905章 一盘散沙第40章 阴毒策略第1143章 烈火焚山第668章 霸道举动(四千字大章)第704章 心中不惧(第二更)第1226章 雄兵宿将第895章 韩炙潼的郁闷第264章 连环巧计第39章 以心换心第558章 欺人太甚第1404章 好心办坏事第269章 二次袭击第1256章 弃城而逃(第二更)第727章 软硬兼施第1283章 按部就班第915章 得势狸猫凶如虎第834章 初战小胜第420章 朕的要求不高第226章 君王的烦恼第1409章 擒获楚帝第1163章 丹青高手第1039章 巨力盖世,狂神降临第495章 自裁谢罪第64章 年关前夕中第544章 冰封城池第52章 第52打开心扉第973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1010章 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第1426章 天下一统(全书完)第889章 以假乱真第1412章 还我河山第1116章 征讨蜀国第877章 陈兵江北,南方惊慌!第669章 韩琦叛乱第961章 以我残躯,死守国门第1426章 天下一统(全书完)第1014章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第8章 各有心思第406章 落荒而逃第1154章 携美同游第37章 烽烟四起第1225章 狗急跳墙.第1204章 鱼鳖博弈,坐地论道第682章 柳灼崖的煎熬第809章 熊武反扑第465章 报复第834章 初战小胜第622章 斥责询问第1152章 兔死狐悲第1012章 抓捕柳灼崖第1249章 出类拔萃得燕将第1259章 一笔巨大财富第852章 诸子百家(下)第131章 博尔术的烦恼第387章 燕军来袭第211章 燕宋双赢第1050章 以死明志,生擒田胥第438章 苦肉计第21章 藏兵于山第1394章 皇上,不可心灰意冷第828章 佳人溺水(上)四千字大章第916章 落汤凤凰不如鸡第1004章 战,铁血狂战第555章 与林疏影谋面第1145章 落难夫妻第98章 临危不惧第4章 御敌之策第299章 攻城破关二第1096章 苍岩山之雨林激战第794章 朝堂态度第842章 燕帝逃亡(第一更)第31章 一片冰心第742章 不畏生死,玄甲兵第874章 宋使来访,扑朔迷离第1208章 射杀冯石虎第1101章 陷入僵局,垂死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