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原因探究一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饥兵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政府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部侵略,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表面上的原因是如此了,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家为什么发生财政困难?难道说象明朝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赋税收入居然还无法应付一些意外的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么?要知道历史上许多比明朝小得多的国家,进行更大规模的连年军事行动都尚且游刃有余。战国时期的那些国家就不必说了,赵国、秦国,许多次战争都动用几十万大军,以后的如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等都可以举出许多例子。反观明末,不必去说名义上军队数量多少,真正实质意义上动用军队十万进行一次战争已经是接近极限,超过十万一点还可以,如果接近二十万则国家财政就已经无法维持。一个这么大的国家,一个耕地面积十亿亩以上,人口接近二亿的国家,赋税收入居然少到连招募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都做不到,那这样的赋税收入只能说已经少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随之而来的是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以及发生饥荒的时候赈济灾民没有任何问题。而到了明末就不行了呢?难道是因为明初的经济比明末更发达,明朝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经济处于不断衰退中?可这显然背离了事实,任何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以及任何当时人的记载,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明朝的经济越到后期就越繁荣,越发达。到了万历时期,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达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明初与之相比是望尘莫及,即便在连续发生了自然灾害后的崇祯年间,尽管相对于万历时期,经济有所衰退,但在总体上,远远高于明初则是不成问题的。经济是更繁荣了,生产力是更发达了,而国家的财政却是显得更加困难了,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注意到明朝初期的赋税收入到明朝末期的赋税收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明朝末期的财政困难自然是因为国家的赋税没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收入基本不变,开支却随着人口的增多而不得不增多,这样当然就造成了困难,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还有一点,如果说赋税收入没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那么至少每个人感觉到税收压力应该远远低于明初,可为什么反而明朝末期都到处都是一片对赋税过高的抱怨,到处都是叫苦连天的声音呢?

如果说是末期后来增加的军饷,或者额外的加派过多,这也不通,要知道明成祖时期,修建北京的紫禁城,营建武当山建筑群,郑和七下西洋,五十万大军五次北伐蒙古,几十万大军屡次南

wωω☢тTk дn☢℃ O

征越南,这几个事件中间随便单独拿出一项来所造成的财政开支就远远高于崇祯时期所有的赋税收入以及辽饷剿饷练饷的加派以及地方上额外的加派的总和。但为什么明成祖时期,总体上社会保持安定,百姓对负担虽有一定抱怨,但总体上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为什么到了明末,增加赋税,造成的反对声音会这么巨大?

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系统的解答,我们才能解答明末财政危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从而解答明朝灭亡的真正实质究竟是什么!

但是对这些问题给予一个透彻的回答,我们还是需要一步步进行分析。

关于明代税收的第二个事实和第三个事实

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明朝的税收数量基本上是在建国初期就确定,以后就很少变动过,要说有变化,那大概也是越变越少。

农业税方面,黄仁宇说

“造成16世纪税收基数有限的原因是洪武皇帝的财政政策,在其统治期间,确定了税收定额制度。1377年,皇帝分谴各部官员、国子监生和宦官巡视178个税课司局,固定他们的税收额度。

1385年,他命令将各省和各府税粮课程一岁收用之数刊刻于石板上,并树立在户部厅堂内。1393年,田赋收入达到3227万8900石,洪武皇帝对此很满意,宣布北方各省新垦田地永不起科。自此各地定额税收作为不成文的法律固定下来,后来也偶尔进行过小的调整,但基本定额从来没有被摈弃”

永乐时期曾经略有增加,“1412年,在永乐皇帝统治时期,来自于农业土地的税粮收入据说达到创记录的3461万2692石”,而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安南作为一个新归附的省份,其额度也包括进来的缘故”。但失去对安南的统治之后,“收入又重新调整到接近3000万石”。

然后在宣德时期,国家田赋收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减少

“14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所有者们,对附加在他们田赋之上过高的额外费用已十分不满,他们有意拖欠税粮,以至于逋赋总额已经超过了三年的全部税收。为此宣德皇帝做了让步,下令全面减免这些地区的税粮,蠲免额达300万石。……然而这一缺额并没有加征于其他地区,此后每年的计划收入一直保持在2700万石左右,但对于可耕地和人口的上升却不做考虑。”

耕地方面,“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官员在给帝国政府上奏中都只是想恢复地亩原额作为现在的统计数据,新增地亩很少上报。……这样做的结果是税收与耕地面积相脱离。1502年上报的情况就是最好的明证。应该指出税收定额制度是明代的基本政策,唐宋时代从来没有象明代这样僵硬地执行这一政策”

人口方面,“与一般看法相反,增长的人口很少直接有助于

税收增加。过剩的人口往往成为流动人口,很难对他们征税.即使对过剩的人口能够进行登记和评定,地方管理者也不愿意如实上报,担心上报人口增加会促使政府重新调整地方税收定额,增加税收.他们至多是重新调整税收负担,由于纳税户的增加,每户的税负减少,使得税收相对容易征集,同时管理者也获得了仁爱的名声”

于是以后,不管耕地增加多少,人口又上升多少,生产力进步多少,明代农业赋税始终就维持在这个水平左右,前面也多次引用过“1600年以前,基本税额为粮食2600万石”

其实即便不看黄仁宇的论述,光是从明史中我们就可以找到明代农业税不增反降的记载

洪武二十六年,

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七千馀石,钱钞三万九千馀锭,绢二十八万八千馀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馀石,钱钞五千馀锭。

永乐中,……,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

万历时,夏税,米麦总四百六十万五千馀石,钞五万七千九百馀锭,绢二十万六千馀匹;

秋粮,米总二千二百三万三千馀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税收,从永乐达到高峰,以后就是不断递减,在嘉靖时期,和洪武年间相比,已经是麦减少了9万石,米减少了二百五十余万石;而到了万历年间。麦子减少了11万石,而米减少了二百六十九万石。

表面上看,这些减少的也不算太多,但如果考虑到万历时期的人口至少是洪武年间的两倍多甚至是三倍,而农业税收不但没有显著增长反而绝对数量减少了,那么这就是相当惊人的减少了。

以上是农业税长时间内没有增加甚至减少的情形,

至于工商业税收不增加反而降低的情形,其实在上一节中已经顺带说明。这里再补充一些内容,田口宏二朗说“在历代王朝一直倍受重视的商业税,在明朝却并没那么受到重视。关于这一问题,先辈学者们多认为这是因为洪武,永乐皇帝为恢复流通经济的结果,为了恢复流通经济,明初当局采用宝钞作为商业税缴纳,然而随着宝钞的贬值,商税也不断降低”

这里是说明代商业税是用宝钞来计算,而宝钞不断贬值,商税自然也就不断降低。不管是否原因真的如此,总之商税不断降低甚至在一些地方接近取消的事实是肯定的。但关于商税降低这一点也没有必要多说,因为即便在明初商税很大程度也没有认真征收。商税在整个明代始终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降低不降低都已经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本章完)

大明水师的衰落第269章 这是火器为王的时代第一百五十六章 女人肚皮上定乾坤(终)第四十八章 要了襄阳王的贱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男女之情,要发银元(求订阅、月第231章 本王下不去手啊第三十七章 路上见闻第一百一十九章 粮食,爱的痕迹(求订阅打赏)第239章 大格局,大魄力第一百四十七章做一名合格的搅屎棍(中)明代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欲哭无泪的索尼和鳌拜第211章 獠牙行动(中)崇祯的亡国路(下)第十七章 布木布泰,你是爷的人了第282章 本王的撩妹技巧第一百七十章 杀人不见血第278章 走到哪里都是爷第九十七章 高看美妇徐拂一眼第278章 走到哪里都是爷第261章 帝国威武(下)第232章 女人,药丸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楼风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云开悟性第一百四十二章 寸海必争第五十六章 西杀漫记(上)第八十五章 四人风评,众人皆惊第246章 欲哭无泪的鳌拜和索尼第五十七章 西杀漫记(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归根到底都为自己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发明,大赚钱,组建军团第294章 对皇太极的最后一击(中)第263章 火器和骑兵第247章 为了肉墩子,称王称霸第三十六章 水战思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圈钱(求月票、订阅)第242章 汉江水道,岌岌可危第十六章 分兵整训第258章 定计大西南第237章 历史真相和大丝袜美腿第232章 女人,药丸的作用第三十五章 水师来了第271章 皇太极,你输了第八十八章 表忠心第296章 男人要发挥自己的特点第227章 风烟俱净补充3.夺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文中女主之一的海兰珠第六十二章 还是熟悉的味道(打赏有木有啊)第234章 真是个下流胚子第四章 孤为刀俎,汝为鱼肉(上)第273章 外出身存才飞跃第八十六章 大才相辅,宫装红粉第232章 女人,药丸的作用第226章 明正典刑(求订阅打赏)第一百九十九章 天下闻风而动第249章 刘正归来,巡视工业第248章 王妃给我生儿子第四十一章 向东找贤才(求收藏和打赏)第二十七章 落子京师第三十九章 洛阳啊,洛阳第一百四十六章 做一名合格的搅屎棍(上)第一百零三章 包藏祸心的护送第四十八章 要了襄阳王的贱命明亡原因探究一第210章 獠牙行动(上)第三十六章 瑞王诉衷心第211章 獠牙行动(中)第二十八章 向福王打酱油(求收藏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女人肚皮上定乾坤(下)第233章 为了大明,北上(不读就不爽)第292章 东南归来第十七章 布木布泰,你是爷的人了第八十八章 表忠心第202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第七十二章 本王到底吃不吃啊第252章 来了,就留下第291章 打洋鬼子的脸第253章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怀鬼胎第二十九章 蜀王的木船要飞了第九十六章 别有一番风味的女锦衣卫第四十二章 兴洛仓还是福王的粮仓第四章 孤为刀俎,汝为鱼肉(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第219章 是谁唱情歌?第六十九章 席间演讲,辣椒出场第278章 走到哪里都是爷第239章 大格局,大魄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正月初一第282章 本王的撩妹技巧第一百八十五章 名号“横海”第四十四章 就是这个范第一章 爷没笑,爷是皇叔了明代军衔和我军队编制第236章 危机四伏的帝国第四章 孤为刀俎,汝为鱼肉(上)第一百零三章 包藏祸心的护送第九十四章 本王和海兰珠有染啊第274章 这可是实权啊第一百六十二章 党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