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对日贸易

天津巡抚冯元彪向李信投降之时,天津实有人口仅七千左右,且多是随军家眷、匠户和老弱病残,卫所兵不足两千,天津城中,屋瓦萧条,半为蒿莱,而城外,商贾辐辏,骈填逼侧,约有数万人在从事商业贸易。

其中有一些是原来的驻军及其家属,但更多的,还是大明各地的小贩与沿漕一带迁徙而来的商帮,货物以布匹、米豆、麦制品和鱼虾为主,甚至有帮会组织专门从事对朝鲜和日本的走私活动。

冯元彪跟在李信身后,大气都不敢透,毕竟他是天津巡抚,主业是练兵,拱卫京师,可如今的天津,兵没练起来,反而惹来了诸多商贾,乱糟糟一团。

前次李信来视察时就是这个样,几个月过去了,还是这样,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巡抚当的太失职了。

李信站在海边,脚下已经有了明显的浮冰,厚度约五厘米左右,不能走人,不过觉华岛位于辽东湾内,冰层应该更厚更结实。

“对朝鲜和日本的走私情况你可清楚?”

李信突然转头问道。

哪怕寒风料峭,冯元彪的额头都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连忙道:“回摄政王爷,臣自任天津巡抚以来,不遗打击走私活动,如今天津地界的走私行为,比之万历和天启年间,已经少了很多啦。”

李信摆摆手道:“我不是要你打击走私,而是问你可详细了解过个中内情。”

“这……”

冯元彪一怔,和他想的不一样啊,随即便道:“要不……臣找来当地人供摄政王询问?”

“好!”

李信点点头道。

冯元彪立刻向身边两人吩咐了几句。

这二人撒腿跑开。

不片刻,带回来一个面色都吓的苍白的三十来岁汉子。

那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忙磕头道:“冯抚台,我陈川已经好久没有出海了,您是知道的,求您开恩哪。”

冯元彪记起了李信不许跪的规定,抬手道:“站起来说话。”

陈川不安的站了起来。

冯元彪向李信介绍:“摄政王,这位是当地的商团当家,长期往来于日本与朝鲜。”随即又向陈川示意:“这位是我大明的摄政王爷,有话要问你,好生回话。”

“小人拜见摄政王爷!”

陈川浑身一个哆嗦,膝盖不自禁的软了下来,就要下跪。

李信一只手拧住陈川的肩膀,沉声道:“站着说话!”

“噢!”

陈川半弓着腰,勉强站定在李信面前。

李信和颜悦色的问道:“不要紧张,就是找你了解下日本和朝鲜的情况,听说你最段一段时间没有出海,是什么缘故?我要听实话。”

陈川也是见过世面的,见李信不象是兴师问罪的模样,心思立刻活络起来,连忙道:“回摄政王爷,一方面是冯抚台打击走私有佳,基本上没人敢跑去朝鲜或日本啦,另一方面……日本那边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突然就不许和大明贸易了,去年有个人不信邪,拖着好几船的货过去,结果被没收了,人也没回来,不知是死是活。”

李信心里清楚,自德川幕府执政以来,因基督教与幕府统治矛盾尖锐,遂暴发岛原之乱,从此日本闭关锁国,只留有长崎作为交易场所,以阻止地方大名获得南蛮的武器资金和技术,尤其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所谓南蛮,就是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不过荷兰例外,荷兰以承诺不传教为代价,把东印度公司开到了长崎。

大明则是因为朝庭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对日贸易混乱不堪,凡是有钱有资本的,都可以出海贸易,既良莠不齐,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幕府闭关锁国,去了长崎以外的地方,结果船货被没收,人被扣留,索要赎金。

李信是绝对不允许日本闭关锁国的,这十来年间,欧洲因爆发战争,输入大明的白银数量锐减,日本又闭关锁国,几乎没有金银输入大明,导致有了通货紧缩的趋势,银价一再上涨。

一些有钱人见银子越来越值钱,索性窖藏白银,使得市面上流通的白银进一步减少,通货紧缩加剧。

事实上崇祯朝财政破产,相当一部分的因素与通货紧缩有关,因为朝庭没法通过通货膨胀来掠夺民间财富,反因通货紧缩造成了朝庭财政资金周转困难。

李信要想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并为将来发行银元做准备,取消地方政府铸造银元宝的权力,进而取消火耗,就必须得到日本的巨额金银。

以掠夺的手段直接获得弊端多多,易极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的恶果,进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相对而言,李信还是倾向于使用贸易手段得到金银,让社会各阶层都尽可能的参与进去,分享收益,因此需要打开日本的国门,成为大明商品的倾销地。

“那朝鲜是什么情况?”

李信又问道。

陈川道:“回摄政王爷,自从朝鲜降了满清之后,朝鲜就断绝了与我大明的贸易,凡大明商人,一概捕杀。”

“嗯~~”

李信点点头道:“如果让你正常纳税,就可以合法的与朝鲜、日本、乃至更遥远的菲律宾、马六甲贸易,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

陈川浑身一震,连忙道。

李信微微一笑,又转头道:“明成祖设立天津卫,本意是拱卫北京安全,但天津滨海临河,本该是商贸繁盛之地,两百年来,民众自发聚集经商,已不可逆转,既如此,理当顺应形势,促进天津商贸的发展,朝鲜日本的商路我来解决,你的职责是促进天津的繁荣,把天津建设为一座商贸城市,并且我会派人来协助你,筹建海关税司,这事你若做的好,将来内阁中有你一席之地。”

冯元彪大喜,但还是问道:“多谢摄政王抬爱,臣必会竭尽心力,为摄政王谋划,只是……臣并非翰林院出身,哪里能进内阁啊。”

李信呵呵一笑:“明朝从未有制度规定阁臣须出自翰林院,这不过是官场旧习罢了,本王反倒觉得,唐朝的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制度不错,将来部阁必起于州部,翰林庶吉士也将轮流外放,体验民情,本王不需要空言泛泛之辈,政绩突出者,方可回朝为官。”

“摄政王圣明!”

冯元彪心悦诚服,深深一躬。

别他看是个巡抚,别人称他一声抚台,可他这个巡抚的含金量连知府都不如,更别提与什么河南巡抚、陕西巡抚等主持一省的大员相比。

实质上,天津巡抚就是个卫所的文官头头,无非是天津拱卫京畿,他才有个巡抚的称号,本来他的仕途已经到头了,可今日,李信给了他希望,他也由衷感激。

第二六五章 手刃老憨第二二八章 交还唐通第二九零章 求皇上收留第九十一章 驿站见闻第一三一章 盐业总公司第八十七章 各退一步第一五六章 行款之议第一五八章 调虎离山第四十二章 全城戒严第一二四章 游行上瘾第二十八章 当兵的人第十一章 宋应星第一七九章 再次会谈第三四六章 逼娶四贞第二四四章 李信拷饷第二十七章 中华革命军第一零二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第三十九章 假仁假义第五十九章 内应上城第二八一章 国之将亡第一九七章 确切消息第一五三章 兵逼南京第一零六章 趁夜掘城第九十二章 互相扯皮第一二三章 水力织布第一二一章 油盐不进第一七一章 去抢慧梅第一五三章 兵逼南京第八十一章 二十万两第一二三章 水力织布第一七七章 集议出兵第一八一章 群众心声第二五七章 改造战船第九十二章 互相扯皮第八十五章 倾诉心事第四三五章 亲临日本第七十九章 老虎凳第七十七章 自乱阵脚第一五零章 年少气盛第三九五章 围而不攻第三零九章 磨盘阵第二五零章 街边巧遇第二三零章 苦肉计第一二七章 平安家书第八十六章 一封红包第三二零章 皇家生活第三八八章 柳暗花明第三一六章 费珍娥第三六三章 抛出馅饼第二二五章 各怀鬼胎第八十六章 一封红包第一四零章 扬州城建第一二六章 高邮总兵第二十七章 中华革命军第三五三章 群盗排雷第三六六章 良玉后事第四零六章 李自成的困境第一八零章 互相威胁第二四三章 顾横波的怨气第二十六章 精密谋划第二四三章 顾横波的怨气第三十一章 战前布置第八十一章 二十万两第二四五章 再诱高一功第二四六章 受降第二章 红娘子第二零七章 驱赶老百姓第三零二章 阵前绞杀第一七八章 谈判破裂第一八六章 慧梅有了第三十九章 假仁假义第六十四章 哭声震天第二零二章 满洲密谋第三八一章 决战将起第三六零章 意见相左第九十章 初抵运河第四零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八二章 慧英的不安第二八零章 收服二老第一九二章 叫李信出兵第二一二章 今夜突围第二二五章 各怀鬼胎第一六三章 不见可法第三六五章 还镇庐州第一九六章 良玉心思第三四九章 拥立桂王第一九一章 轩然大波第三七六章 澳督来访第三五九章 杀郝摇旗第二七一章 留为己用第三七一章 三个条件第十一章 宋应星第五章 分歧第一零七章 战场休息第二一四章 开业典礼第一七零章 张鼐求救第三七二章 革左内乱第三一五章 兵分两路第三三五章 弃城而逃第五十一章 弱鸡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