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脆弱的循环

“路德维希,我们真的要向俄国人转让生产奔驰汽车和福克飞机的关键技术吗?”

在莫斯科民族饭店里面最好的套房里面,小鲁道夫已经睡着了,保卢斯则去了德国大使馆——他会在那里通过电报向柏林和里加报平安——现在只剩下赫斯曼和克洛伊一边吃着味道很棒的俄国小点心,一边讨论着娜塔莉在汽车上提出的问题。

“这是必须的!”赫斯曼说,“我们如果不愿意转让,再过几年也会有别人转让的。”

那个别人就是美国,历史上德国先向苏联转让了技术和设备,让苏联入了门,而真正帮助苏联走上工业化快车道的则是美国人!

在热n亚会议后,英法同苏联的关系比较冷淡,德国和苏联则开始了蜜月期,而美苏关系则仅次于苏德。虽然美苏没有外交关系,但是美国在西伯利亚干涉战争和后来的苏俄*中,都给布尔什维克帮了大忙,因而美苏“民间交往”在整个20年代都非常热络。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美国在苏联投资也很多。

而到后来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更是敞开了大门向苏联提供成套技术和设备!包括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莫斯科汽车厂、雅罗斯拉尔夫汽车厂和莫斯科汽车装配厂,不是整体采购自美国(买下美国的工厂拆了运回苏联),就是购买美国设备进行重新装备——这些工厂就是二战前苏联汽车工业的主力!

在二战前苏联最重要的坦克生产基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整套从美国引进。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则采用了大量的美国设备(也有一部分是德国的),并且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二战期间苏联的坦克洪流恐怕要狠打一个折扣了。

另外,苏联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也从美国人那里获得了大量技术转让和零部件供应。

而美国人唯一没有让苏联如愿以偿的,就是海军造船技术的转让了。无论是技术转让、设备转让,还是购买成品,美国人都加以严格控制,不让苏联获得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我想还可以加上造船工业……”赫斯曼说,“我想苏联会需要我们帮助提升他们几大造船厂的技术。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在1940年前后帮助苏联建成一支拥有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海军舰队。”

在赫斯曼的印象中,斯大林对大型水面舰艇挺着迷的,二战前就开工了“苏联”号、“苏维埃乌克兰”、“苏维埃白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等四艘6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

可惜因为德国的入侵,这些战列舰并没有真正建成。不过赫斯曼倒是挺希望苏联人在1941年或1942年能装备上这4艘超级战列舰……

“路德维希,你难道想联合苏联去攻打英伦三岛?”克洛伊蹙了下秀眉,她可不敢想象红旗插上白金汉宫的场面。

“或者是美国!”赫斯曼耸耸肩,“红旗插上白宫!这样的场面一定很震撼人心吧?也有可能是日本……如果苏联有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最有可能部署在海参崴。”

“海什么?”

“呃,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赫斯曼挠了挠头,欧洲这里可没有什么人知道“海参崴”这个中文名字。

“他们的太平洋舰队?”

“要不然放哪儿?波罗的海吗?”赫斯曼呵呵笑道,“这会让英国人跳脚的。”他摆摆手,“不过这不关我们的事儿,苏联要和我们打仗是用不着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

“但是用得着福克飞机和奔驰小汽车。”克洛伊用忧虑的语调说。“红军或许会坐着奔驰汽车打进柏林!”

“但我们还是得和他们合作,”赫斯曼叹了口气,“我们需要苏联的资源和黄金。这是《凯恩斯计划》能够实行下去的唯一路径。”

根据《凯恩斯计划》,德国从1926年开始,就要向协约国交付煤炭、汽车、飞机和船舶了。但这是白给,换不回英镑和资源。

且不说德国政府怎么向生产这些东西的厂家付款——似乎只能靠发债券——但是生产那些产品需要耗费的各种资源,就是个能逼死德国的大难题。

德国手中没有多少外汇可以去进口,而且也很难向西方大量出口获得顺差。白送东西人家已经不大乐意了,再要倾销工业品肯定会招致贸易战争。

“只有苏联!”赫斯曼说,“我们需要从苏联获取石油、有色金属矿和粮食,可能还需要从苏联获得一些黄金去进口瑞典铁矿石、美国棉花和澳大利亚羊毛。”

这是一个勉强能够运行的经济循环。德国先用从英国借来的英镑进行投资提升产能——由德国政府借贷作为发行马克的保证,然后再转手借马克给德国国内的大公司进行投资。这就是德国失去货币主权的后果!这些英镑进入德国后唯一的作用就是躺在帝国银行的金库里面,作为发行马克的准备金。没有它们,德国马克就是废纸,无法用于投资。

在德国用“英镑资本”提升了自身的工业产能后,再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交给协约国作为赔偿。同时德国政府会收回借给大公司的债务,用来支付购买“赔偿产品”的货款。

这样协约国获得了“赔偿品”,德国工业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和市场,英国则通过发放贷款控制了德国,同时也巩固了英镑的地位,而德国政府则欠了一屁股怎么也还不清的债……

这么个循环要能够维持下去,还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德国政府的财政一定要有盈余可以慢慢偿还欠债;二是德国的贸易项目不能出现大的赤字——也就是说,德国必须要通过苏德合作获得足够多的资源去满足国内正常需要和生产“赔偿物品”的消耗,同时还要尽可能储备一些物资以防万一。

“我们现在能够维持下去,一方面靠英镑借款;另一方面靠苏联的资源。”赫斯曼沉默了一会儿,“从长远来看,这个循环是无法维持的,但是短期内它必须要维持下去。”

历史上德国是靠美元借款和苏联资源维持,现在美元换成了英镑。不过《凯恩斯计划》还是比《道威斯计划》要好,它对德国工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理论上也能让德国还清赔款。而且,德国的战争赔款是以英镑计算,如果英镑崩溃……

“从1926年开始,咱们就要支付赔偿品了,先是1亿英镑(相当于20亿出头的马克),然后逐年增加直到每年2亿英镑的货品。”赫斯曼说,“如果我们不能从苏联获得足够多的资源品,我们的经济就会因为贸易逆差而崩溃!所以我现在担心的不是苏联通过这样的合作变得强大,而是担心这桩生意被美国人抢了。那样我们就完了……所以,我们必须给出美国给不了的条件!”

赫斯曼心想:等到大萧条来临的时候,英镑借款和苏联资源这两头都会出问题,到时候就只能让希特勒先生上台来赖帐了。

就在这个时候,客房里的电话突然叮铃铃响了起来,赫斯曼走过去拎起听筒,格鲁吉亚口音的俄语想了起来:“是路德维希吗?我是斯大林啊!”

————

第829章 零式的死对头第269章 最长的一天(八)第893章 列宁格勒问题第618章 爱尔兰是主战场第585章 日落(五)第537章 虎!虎!虎(十七)第302章 正义(九)第596章 主教的炸膛炮第262章 最漫长的一天一第1195章 高奇堡计划——海啸弹第416章 海上的围点打援第738章 珊瑚之海-乔治.布什第537章 虎!虎!虎(十七)第892章 波兰炮灰第715章 大包围-大纵深第1282章 欧洲的胜利日第34章 再见,列宁第755章 德意志海军的长矛第721章 大包围-反G命家属第1018章 脆弱的坦克第380章 理想第664章 大雷雨(二十八)第321章 维京军团(三)第103章 恢复合作第554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三)第1045章 这是文明的对抗第1208章 美利坚爱国者第630章 老虎、黑豹和开罐刀第764章 还有NR21船队呢第1025章 朱可夫的豪赌第906章 温室里的布尔什维克第135章 货币战争(五)第976章 美利坚猫眼第1251章 原子弹(八)第1041章 拿什么拯救您,敬爱的斯大林(上)第320章 维京军团(二)第770章 10万8千美国饭桶第694章 致命的死穴第797章 丘吉尔之死(四)第354章 法兰西不哭(十四)第227章 国联调查团第988章 还是要靠大和号?第429章 大海战(十二)第1096章 转折点又到了第1157章 罗斯福之死(十八)第388章 遏制苏联第67章 红色铁拳第674章 大雷雨(三十八)第487章 炸你没商量第476章 漫长的开始第1152章 罗斯福之死 十三第324章 红色沙皇第338章 炸翻友谊的小船第992章 蛮牛的阳谋第856章 大决战——尽在掌握第1174章 政治必须正确第1069章 从共同体到合众国(一)第20章 做大的布尔什维克第272章 最长的一天(十一)第830章 降落伞的作用第566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十五)第50章 库尔兰计划第649章 大雷雨(十三)第966章 细菌战——以毒攻毒第788章 轴心国的开罗会议——饺子舰第855章 大决战——突出部第1019章 胜利在望了?第1283章 东京的灾难日第514章 巴巴罗萨防线第1044章 肯尼迪副总统?第1243章 美国舰队来了第369章 法兰西不哭(二十九)第1013章 德军转进了第277章 奇袭(三)第1167章 选举和战争(四)第595章 美国英雄第537章 虎!虎!虎(十七)第713章 大包围-见好就守第1177章 高奇堡计划(三)第11章 革命的金马克第1126章 大西洋上的导弹(十五)第619章 伸长脖子的红色沙皇第659章 大雷雨(二十三)第89章 传说中的民族自决呢?第46章 兴登堡第214章 未来的统帅(十)第749章 新思维的萌芽第73章 最后的底牌第161章 意大利会有航空母舰吗?第780章 登陆英格兰一第799章 丘吉尔之死(六)第650章 大雷雨(十四)第1205章 欧洲联合舰队,出击!第8章 万事皆可废,唯联俄不可忘第792章 轴心国的开罗会议——开辟加勒比战场第265章 最长的一天(四)第250章 准备开战(五)第818章 风船爆弹第144章 货币战争(十四)第1261 原子弹 十八 第1262 原子弹(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