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共和国海军1916年型驱逐舰小史
[[[CP|W:579|H:575|A:L|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06/9/1124156634117212231040990578799.jpg]]]1916型驱逐舰
正常排水量1400吨,全长105.4米,水线长101米,宽10米,吃水3.5米,双轴,4台重油专烧锅炉,2部齿轮减速涡轮机,32000马力,最高航速35节,14节/4200海里,4门120毫米50倍径炮,2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两座4联装500毫米鱼雷发射管(早期)或两座3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无备雷。两条深弹投放导轨,两座深弹抛射炮,两具扫雷具。
1916型驱逐舰改进型
正常排水量1400吨,全长105.4米,水线长101米,宽10米,吃水3.5米,双轴,4台重油专烧锅炉,2部齿轮减速涡轮机,32000马力,最高航速35节,14节/4200海里,5门120毫米50倍径炮,2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两座3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无备雷。两条深弹投放导轨,两座深弹抛射炮,两具扫雷具。
1916型驱逐舰最终型
正常排水量1400吨,全长105.4米,水线长101米,宽10米,吃水3.5米,双轴,4台重油专烧锅炉,2部齿轮减速涡轮机,32000马力,最高航速35节,14节/4200海里,4门120毫米50倍径炮,2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两座4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无备雷。两条深弹投放导轨,两座深弹抛射炮,两具扫雷具。
1916型驱逐舰是华夏对抗美国造舰计划的重要一环,主要用于对抗平甲板型驱逐舰。该型舰最终产量超过了100艘。本级舰没有在设计后发挥什么作用,渡过了平静的二十余年,多数根据超期服役计划参加过二战。
本型舰是华夏海军第一级采用方形舰尾的船只,是遵循从小舰论证最终推广到大舰这样一条原则的试验品。方形舰尾的设想流体专家海军造舰局长史司博士很早就已提出,有传闻说是来自于华夏大总统孙纲的直接指示,但当事人均已故去已不可考,据称当年华夏海军造舰局曾制作过近千个木质水池模型,统计的试验资料重达数吨!
本型舰采用新式的120毫米50倍径火炮,半自动炮闩,分装弹,弹头重21公斤,初速900米每秒,仰角30度时最大射程15.5公里,单炮射速11发每分钟。火炮被收容在两个厚度10毫米的钢制炮室中,炮室的旋转是电动液压式。驱逐舰首次采用炮塔结构,并且是动力驱动的,该型为开端型号,是华夏海军一个划时代的尝试。因火炮被炮室收容,炮手操炮不受风浪、雨雪等的影响,对维持恶劣天候下战斗力有很大的效果。同时炮室在海战时,可以防御四面八方的弹片及小口径枪炮的直击,炮手不直接暴露在敌弹威胁下,可以认为在心理上没有负担。同时还具有优越的火炮射界。
除了相对同级别舰适航性优越,居住性较好之外,火力更强大以外,本型舰却被认为是不太成功的设计。原因在于动力炮塔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以及生产的麻烦程度。同时舰上炮位过少,容易造成同时丧失全部火炮,而动力驱动炮塔增加了更大的不可靠性,炮塔驱动系统也可能会在战斗中受到损伤,备用的人力驱动沉重的炮塔则过于笨拙。可以认为吨位更大的本型舰,在生存力上不比美国产量近300艘的平甲板驱逐舰更具优势。
随后的改进型采取了折中方案,前部仍然保留了有利于恶劣海况下作战的封闭炮室,而在被认为受上浪影响相对较小的尾部,则用3个传统的可靠性高的人力旋转甲板炮替换掉了尾部炮塔,增加了火力以及提高了火炮生存性。
最后的改良型,将机械部采取了交错单元布置,即锅炉、轮机、锅炉、轮机的布置,获得了更高的生命力。此型驱逐舰才最终完全压倒了美国之平甲板驱逐舰,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驱逐舰。为满足海军中“小舰鱼雷党”增强鱼雷武备的强烈呼声,将原先的3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以4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替换,为避免恶化稳性及适航性,撤去了尾部1门主炮。
据称本型舰还有一个只存在于保险柜中的猴版,图纸因年代久远已遗失。一旦战争爆发则利用商船钢材批量制造的简化版,性能有大的下降,据留下来残缺不全的资料记载安装有3门120毫米50倍径炮,9到12管500或600毫米鱼雷,航速未知。
本型舰没有采用后来英国式标准的前后背负式单装甲板炮设计,原因是史司认为首楼构造外加前部背负式,造成驱逐舰舰影过大,不利于夜战,同时仍未解决A炮位受上浪影响的问题。此外抬高了重心,降低了稳性。而舰船的稳性、适航性、居住性以及结构的强固,恰恰是史司所追求的重要指标,常常造成吨位额外增加。史司审核过船舰设计,多数配备有良好生活设施,在军官舱和指挥战位,大多配备功率强劲的冷气机和暖气机。人均居住空间也被精心考虑过,另外改良了冷库和医疗室。这些都是华夏海军界“不倒翁”史司长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之一。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