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自私代价

战斗打响的时候,如果说高野为调整联合舰队本部与第一舰队的交战顺序而手忙脚乱,那么李玉民这边就完全可以说是手足无措。

日本舰队打出的第一批炮弹全都瞄准了领头的“黄河”号。

当时,“黄河”号是舰队中速度最快的战列舰,又是旗舰,所以跑在主力战斗群的最前面。另外,“黄河”号的外形特征最为明显,即便在夜晚,训练有素的日军了望员也能通过其高大的司令塔做出准确的判断。

万幸的是,第一批炮弹全都落空了。

这时,李玉民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向左转向。

李玉民为什么选择“难度”更大的左转向,而不是右转向?

当时,主力战斗群位于萨兰加尼岛东面大概五海里处,了望员报告敌舰的炮口闪光出现在萨兰加尼岛北端,而萨兰加尼岛的南北长度大概是十三公里,也就是七海里左右。因此,主力战斗群与日本舰队的交战距离应该在九海里左右,即一万六千多米。

不得不佩服日军了望员的那双“夜猫子”眼睛,即便当时月光明亮,能够看到十六公里外的舰队,而且辨认出舰队的性质,确实不是一般的眼睛。\\\\\

问题是,李玉民为什么不下令右转向?

据事后推断,李玉民肯定怀疑日本联合舰队早就等在了萨兰加尼岛北面,而且用岛屿做掩护,等着主力战斗群上钩。如果主力舰队右转向,将近一步拉近距离,同时与日本联合舰队保持平行站位,最终以舰队决战的方式打完这场战斗。

相对而言,舰队决战应该对主力战斗群有利,毕竟十艘打六艘,主炮更是达到了八十五比六十四。另外,日本联合舰队里只有两艘长门级战列舰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实际威力远不如美国海军的MK6型十六英寸舰炮)。主力战斗群则有三艘战列舰配备了四百毫米主炮,在主炮威力上也占有明显优势。

也就是说。在拼实力的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没有任何优势。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玉民却下达了带有战术规避性质的左转向命令。

难道,他想逃走?

即便要逃,也应该是右转向。===朝右侧广阔的大海,总比朝左侧的萨兰加尼岛好得多吧!

不是逃的话,李玉民又想干什么呢?

只有一个解释。李玉民想拉开距离!

如果右转向,日本联合舰队将凭借较快的速度追上来,同时交战距离将缩短到一万三千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都能对双方的主力舰构成致命威胁。此时李玉民再将航线向南偏移,不但甩不掉日本联合舰队,还会导致部分战列舰舰首方向上地主炮不能投入战斗,只能用不到一半的火力对付日本联合舰队。相反,日本联合舰队能够凭借速度优势,一直保持相对理想地战位。并且将所有主炮都投入战斗!

显然,右转向的结果是,李玉民必须与日本联合舰队死拼!

即便对手只有六艘战列舰,拼下来地话。主力战斗群的损失也不会很小,战沉一两艘是正常的事情,就算全部主力舰遭到重创,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李玉民的私心了。

如果主力战斗群失去了战斗力,就算在这场战斗中歼灭了联合舰队,他也将沦为看客,今后在战场上唱主角地将是祖寿清的快速战斗群。\\\\\\

也就是说,李玉民不想跟联合舰队拼得两败俱伤。

如此一来。他只能左转向。

通过左转向。一来可以拉开距离,二来四分之三圈的转向过程中。主力舰之间的距离将迅速缩短。最后除非日本联合舰队大切角插过来,不然就将按照李玉民所希望看到的,通过远距离炮战决出胜负。

在这类炮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几乎没有胜算。

首先,日本战列舰没有雷达,随着交战距离扩大,日舰的炮击命中率必然直线下降。另外,日本舰队的主炮数量本来就比主力战斗群少,最终很有可能挨了两枚炮弹都打不中对方一枚。

其次,日本战列舰的装甲相对薄弱(即便是最强大的“长门”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最厚处也只有三百零五毫米,水平装甲也只有一百二到一百八十五毫米),即便交战距离达到一万八千米,四百毫米穿甲弹(标准弹,当时主力战斗群地三艘配备四百毫米主炮的战列舰还不能发射重型穿甲弹)也能轻易砸开“长门”级战列舰的装甲。****另外,三百五十毫米穿甲弹也能在这个距离上轻易对付水平装甲更为薄弱的“扶桑”与“伊势”级战列舰。

最后,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地主炮威力明显差了一截,特别是远战能力明显不如主力战斗群。同样在一万八千米的交战距离上,“长门”级十六英寸主炮使用的“高速穿甲弹”最多只能对付“五岳”级,“昆仑山”级,“秦岭”级与“库叶岛”级战列舰,根本对付不了“南海”级与“长江”级战列舰。而“扶桑”与“伊势”级所用的十四英寸穿甲弹甚至连“秦岭”级战列舰都对付不了。

当然,日本联合舰队可以选择大切角逼近主力战斗群。

只是这样一来,其编队内的六艘战列舰只能用舰首方向上的主炮开火,舰尾方向上的主炮难以投入战斗。李玉民则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打法,等着日本联合舰队送上门来,然后用优势炮火打下胜利地基础。

问题是,李玉民有完成左转向地机会吗?

完成四分之三圈转向,肯定要比完成四分之一圈转向花的时间多,而要缩短转向时间,就必须加大转向角度。*****这样一来,十艘主力舰将聚集在一起,成为理想地炮击目标。

另外,航向转过九十度的时候,交战距离将达到最近的一万一千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艘战舰都难以抵挡十六英寸穿甲弹的打击。而十艘主力舰是尾随转向,也就是说,十艘战列舰都要在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的炮口下“晃一圈”。

还有,在进行转向的过程中,除到达航线顶点附近,战列舰上的所有主炮能够向敌人还击之外,其他时间都只有一半左右的主炮能够投入战斗,火力密度,炮击命中率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日本联合舰队也不会一直留在萨兰加尼岛北端,在主力战斗群转向的时候,高野肯定会命令舰队杀出,趁对手在海上“转圈圈”的机会,抢占有利的位置。以日本战列舰的速度,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很难。

最重要的是,舰队这么一转,就是朝着萨兰加尼岛与巴卢特岛之间的海域奔去了。

当时,李玉民根本没有在这个方向上安排侦察舰。因为该海域的平均水深不到十米,主力舰根本无法通过,所以只知道那边不会出现敌人的主力舰。问题是,主力舰不能通过,不表示巡洋舰与驱逐舰不能通过!

毫无疑问,李玉民这个带有私心的战术决定不但错过了重创日本联合舰队的机会,还将主力战斗群带入了险境,主动送到了高桥伊望的第三舰队与井上成美的第四舰队的鱼雷攻击范围之内!

联合舰队的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都是以驱逐舰为主力的“水雷舰队”。

日本海军为了弥补主力舰上的差距,不但非常重视鱼雷技术的开发,还非常重视鱼雷攻击战术。当时,日本新式驱逐舰配备的鱼雷发射管比其他国家的驱逐舰都要多,而且其氧气鱼雷的性能更是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海军配备的重型鱼雷!

另外,战争爆发前,日本驱逐舰一直在加强鱼雷作战方面的训练。

见到主力战斗群突然来了个左转向,恐怕高野五十六不但会感到惊讶,也会高兴得忍不住笑出声来吧。

原本用来掩护侧翼的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竟然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伏击部队!

如果当时李玉民向右转向,与日本“水雷舰队”交战的就不是主力战斗群内的战列舰,而是留在后方的巡洋舰与驱逐舰。而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都强调火炮威力,其设计要求中就强调了对付轻型战舰(比如日本驱逐舰)的能力。说白了,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除了单独活动之外,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主力舰(或者商船)提供掩护,防止主力舰(或者商船)遭到敌人轻型战舰(破交战舰)的袭击。

在李玉民下达转向命令的时候,后面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根本没有跟上来!

当然,高野五十六是不会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这可是击败大明帝国海军主力战斗群的最佳机会。如果他能够率领联合舰队赢得这场海战的胜利,他将超越东乡平八郎,成为日本海军的“军神”。

随着一道电令,早已“埋伏”到位的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从斜地里杀了出来。

这时候,李玉民似乎预感到了危险,并且判断出北面出现的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并且发出了第二封电报。

此时,刚好十点二十八分,比第一封电报发出的时间晚了九分钟。

仿佛,胜利正在向日本联合舰队招手!

第2章 两手准备第5章 精兵云集第8章 速度纪录第10章 战术优势第24章 实战考验第4章 后生待遇第4章 针锋相对第29章 痛歼逃敌第23章 响亮耳光第6章 先海后陆第13章 绝不放弃第7章 重新适应第35章 引蛇出洞第6章 积极进取第1章 欲盖弥彰第27章 英国战败第34章 轻重对决第6章 反复推敲第22章 等君入瓮第35章 诱敌出战第14章 局势渐明第63章 运气无敌第17章 重拳出击第24章 关键情报第28章 血债血尝第19章 及时情报第29章 绣花枕头第15章 再上征途第36章 明显差距第21章 当机立断第28章 逼敌就范第34章 悻悻而归第6章 遥感战斗第31章 疯狂对轰第7章 将计就计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2章 东南之争第12章 再逢敌手第55章 鸣金收兵第54章 民主日本第1章 全面进攻第2章 闭门会议第34章 单刀赴会第41章 大梦初醒第1章 继续努力第35章 信心崩溃第35章 德军将领第31章 攻占虎穴第2章 文化割裂第1章 继续努力第5章 技术转让第19章 料敌如神第19章 实战练兵第33章 粮食危机第69章 角色转变第15章 再上征途第24章 警告在先第20章 垂死挣扎第3章 破交作战第1章 借题发挥第52章 突然遭遇第11章 实战考验第44章 内心矛盾第13章 火中取栗第31章 自露马脚第30章 落荒而逃第25章 整军再战第39章 绝密计划第15章 绕道而行第20章 单向屠杀第10章 敌军动态第54章 潜入战场第22章 炮轰港口第55章 鸣金收兵第12章 绕来绕去第1章 喜忧并存第14章 必死决心第30章 大肆杀戮第17章 无畏雷击第44章 调兵遣将第28章 逼敌就范第21章 意外连连第13章 火中取栗第27章 以舰换舰第42章 减速交战第23章 熟人见面第26章 当局者迷第29章 节外生枝第19章 风火元帅第48章 困难重重第14章 局势渐明第41章 环环相扣第1章 借题发挥第10章 成功抢滩第46章 利益冲突第34章 创新战术第47章 积重难返第28章 短兵相接第16章 时机成熟第51章 斗勇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