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最后豪赌

胜利”号旗舰,司令舰首/发

白佑彬与肖定邦、庞晋元、张海波等人正在讨论美国总统病逝,新任总统是否会尽快投降的事情时,收到了美国新任总统,以及国家高层领导同时遭到刺杀的消息,同时得知下一位有资格出任总统的是美国国防部长。

看到电文的时候,白佑彬等人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对美国来说,“国防部长”是个新的联邦政府职位,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政府职位。

在这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与帝国一样,是由海军部与陆军总参谋部(帝国是陆军部)负责指挥海陆两军,其海军陆战队也在名义上隶属于海军,但单独设有司令部,属于兵种,而不是军种。因此,海军部与陆军总参谋部即是战时的海陆二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也是平时海陆二军的行政管理机构。

战争爆发前,帝先对军事构做了调整,增设了防大臣。

按照萧鼎昆制订的军事革计划,国防大臣统领的国防部将掌握所有军队的行政权与人事任免权,之前的海军部与陆军部仅是国防部的下属机构。在这套改革计划中,还有一个三军(包括陆战队)联合总参谋部,负责战时的军事战略指挥。只是,未等萧鼎昆将指挥权从海军与陆军手里收回来,战争就爆发了,相关的改革工作也被无限期推迟。

萧鼎昆的这改革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收回军权,让军人只负责作战打仗,而军队的行政权、财政权、人事任免权等等大权都交给文职官员,军人只在战时拥有军队的作战指挥权。通过这套改革,将彻底削弱军人在帝国高层的地位,防止军人干政,同时也确保了军队的稳定性。

当然,在战争时期,对军队进行大阔斧地改革并不符帝国的根本利益。

相反,美国却在战争间推进了军事改革。

参战前。作为美国三军总司令地美总统也曾经推动过军事改革。目地、手段都与萧鼎昆推行地军事改革类似。让文职官员掌握军队地大权。军人只负责作战指挥。演习训练等关系到军队行动地事务。从而打击政府内部地军人势力。

只是美国总统在推行改地时候。遇到地麻烦与挑战更大

不管怎么说。萧鼎昆在帝国海陆两军中都拥有崇高地地位。得到了两位元帅。以及陆战队司令地全力支持。相反。美国总统在推行改革地时候。不但联邦政府中没有多少官员支持。就连海陆二军地最高统帅也表示反对。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地政治体制地问题。

按照美国宪法。总统就是三军最高统帅。美人即要向宪法宣誓。也要宣誓服从总统地指挥。如此一来。不管是军人管理军队。还是文职官员管理军队。都是在替总统管理军队。为总统服务。那么。在军人宣誓服从总统命令之后。还需要对军事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剥夺军人手里地权力吗?

除了这个表象之外。内战地主要阻力就是美国海陆两军之间地矛盾。

与帝国一样,美国海陆两军的矛盾也很突出。

参战之后,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一直主张先欧后亚的战略,即应该首先在欧洲打败德国与意大利,甚至击败土耳其,才向帝国挑战,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相反,美国海军部长金则坚持先亚后欧地战略,即应该首先打败帝国,再去对付德意土等国,从而从容取胜。

最初的时候,总统地态度比较倾向于马歇尔。

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击败了德国与土耳其,最终才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帝国,并且最终迫使帝国在不平等地停战条约上签字,从而瓦解了帝国的全球殖民体系,也将帝国从世界霸主地宝座上拉了下来。

只是,此次世界大情况所不同。

首先,日本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坚固的“桥头堡”,没有能够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坚持到协约国集团击败欧洲敌人之后。随着日本快速战败,帝国在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之后,必然会迅速向外扩张,扫荡整个太平洋,并且为同盟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大量的战略援助,帮助德意土等过坚持下去,从而在大陆战场上取得胜利,最终帮助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

其次,德国放弃了海洋战略,将全部的国力集中在了欧洲战场上,因此要想在短期内击败德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意大利的倒戈,协约国集团在欧洲战场上的实力大幅度削弱,即

出兵,也难以迅速获胜。

最后,就是法国迅速战败,让美国失去了进军欧洲大陆的佳基地。

综合这三点因素,如果仍然采用上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先对付德国,恐怕在德国战败之前,美国就输掉了太平洋战争。

对美国来说,输掉太平洋战争,就几乎等于输掉了整场战争。

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不得不采纳金上将的建议。

实际上,当时美总统也没有别的选择。在美国参战之后,随着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国不得不将更多的力量投放到太平洋战场上去,从而无法在欧洲战场上有太大的作为。最终,这也导致美军的作战成为了“添油战术”,持续的投入,并没有能够使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战略优势,反而使美国节节败退,不断的损失战舰,最终导致美国在战略上的整体崩溃。

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统对军事机构进行改革。

当时,美国正积极策划澳洲大陆的防御工作,准备在澳洲大陆上与帝国决一死战。为了集中所有力量,并且将海陆两军的战斗力都发挥出来,美国总统亲自主持了国防部的成立工作。按照新的制度,海军部与陆军总参谋部都只是国防部下属的指挥机构,只是当时这二大部门仍然在办公,并没有立即合并到一起。

国防部成立之后,为了适应太平战场上的需要,首任部长为金上将。

当时,国防部长还不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金上将也不可能越过马歇尔,向陆军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因此,在更多的时候,金上将仍然只是美国海军部长。

输掉太平洋战争之后,局势发生大转变。

在“百慕大海战”之后,金上得不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而美国第二任国防部长就是前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

此时,美国海军几乎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特别是随着本土港口与海军基地,乃至沿海城镇遭到了帝国海军舰队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海军连活动基地都没有了,哪还有作战能力呢?在一切都只能依靠陆军的情况下,马歇尔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防部长,并且越过了金上将,开始直接调遣美国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作战部队。

也是说此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就是马歇尔,另外在总统、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等重要领导者都已完蛋之后,马歇尔成为了美国的最高统帅。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马歇尔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抵抗到底。

毕竟,相对于政客来说,军人都是鹰派,绝不会轻易在战争问题上轻易服输。

因为对马歇尔不太了解,所以白佑彬这批海军将领与军官也都持相同的观点。当时,白佑彬已经做好了决战到底的准备,甚至与余辉宏、杨定方等人取得了联系,要求前线作战部队尽快做好抵抗美军大规模反击的准备工作。

也在这个时候,帝国首辅萧鼎昆拿到了由帝国情报局提供的一份绝密情报。

随后,也就是五月八日,帝国谈判代表在里约热内卢再次向美国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国必须在六月一日之前无条件投降,不然停战谈判将无限期推迟。

是什么情报让萧鼎昆做出了如此强硬的反应?

显然,当时情报局提供给萧鼎昆的情报肯定与马歇尔有关。战后,马歇尔并没有遭到审判,甚至没有被定为战犯。由此可见,当时情报局肯定摸清了马歇尔的底细,并且推断出马歇尔并不是普通人所想像的那种强硬派军人。

也是说,马歇尔会做出投降的选择。

如此一来,只要帝国继续施加压力,马歇尔就不可能坚持多久。

可以说,萧鼎昆这一步棋确实惊险。如果适得其反,就会将美国逼到绝路上,迫使美国奋战到相反,如果起到了效果,那么在帝国的重压之下,美国必服,而且是以对帝国最有利的方式屈服。

当然,当时真正看面的人并不多。

不说别的,就连德国与意大利的首脑都认为,帝国如此强硬的态度不可能让美国投降,只会让美国死扛。如此一来,在美国战败之前,德国与意大利都可以出兵美国,从而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美洲大陆。

也在全世界的人都焦急的等待着美国的回应时,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第23章 主将分歧第20章 炮击乐章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7章 以儆效尤第38章 护航行动第13章 败将言勇第8章 上帝之手第16章 有勇有谋第1章 全面进攻第45章 宝贵经验第36章 情势反转第8章 巨舰逞威第50章 智者千虑第33章 麻烦不断第14章 野心膨胀第42章 减速交战第46章 利益冲突第34章 单刀赴会第16章 兄弟感情第13章 别无选择第8章 巨舰逞威第19章 主力登场第3章 声东击西第6章 遥感战斗第23章 无理要挟第5章 守株待兔第23章 悄然返航第4章 关键鸡肋第15章 真真假假第14章 必死决心第27章 时间空隙第22章 临危而退第69章 角色转变第18章 一意孤行第53章 倒霉战舰第31章 自露马脚第21章 大胆决策第23章 恶意中伤第28章 实力暴增第36章 心存不满第28章 超难考卷第5章 技术转让第25章 无路可退第29章 火速回国第43章 无果而终第18章 强敌将至第22章 敌人现身第28章 最高惩罚第34章 轻重对决第5章 对美宣战第6章 事故调查第47章 积重难返第41章 指东打西第27章 英国战败第36章 反道而行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7章 英国战败第22章 主力战线第23章 有始有终第44章 战略冒险第8章 疯狂造舰第57章 求胜心切第21章 最新敌情第57章 求胜心切第43章 打打跑跑第51章 指挥换人第33章 好友重聚第21章 海军结症第25章 整军再战第5章 大型军演第45章 俄国战败第60章 无力招架第7章 决战在即第44章 战略冒险第42章 小国大志第23章 全身而退第6章 孤岛血战第54章 潜入战场第4章 将官培训第26章 以战促和第20章 联名推荐第26章 初试身手第19章 冒险收益第23章 无声追杀第3章 破交作战第9章 迫在眉睫第46章 利益冲突第22章 东南之争第29章 被动反应第46章 进退两难第28章 逼敌就范第1章 专业旗舰第61章 以多打少第5章 重担压肩第18章 一炮斩首第6章 弃车保帅第18章 鸣金收兵第14章 战争横财第2章 权宜之计第23章 门户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