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寻谋出路

郑安平、范睢等人在魏国仕途中,并不顺利,也没有机会和途径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只能找些志同道合的寒士,平日里聚集在一起,煮酒论天下,谈论大势走向,了慰心怀。

蒋捷讲完尚方俊、庞淮、朱泽尧几人书信内容,畅谈对边塞征战,帐下幕僚的向往,既然在仕途中没有建树,打算也去边疆历练一番,谋取晋升的机会,也希望能得到辰凌的推荐。

辰凌自然明白这些寒士的意图和心理,他们有一定才学,却报国无门,身境贫寒,没有资金去拉拢权贵,也没有门路毛遂自荐,只能寄托在他这个‘红人’身上。

当然也因为辰凌当初对这些文士没有抱着轻蔑态度,相谈投机,否则这些文士,臭脾气一上来,宁愿不得志,,也不卑颜屈漆折腰献媚,这是文人操守的气节。

这时郑安平提议,一起敬辰凌一杯酒,众人附和,一饮而尽,席间没有安排侍女,大概不想让人打扰,也或是少姬陪席价位太昂贵,今日没有邀请。

范睢饮完,想到自己身世,士感慨道:“一杯新酒一岁花,壮心不已在天涯,无奈蹉跎方余恨,只有尽饮对空华。”

“好——!”

席间十人闻诗不住叫彩,诗句因酒而发出感慨,对自己人生前途渺茫,感到一种无力挫败感,悲愤之余,只有嗟叹。

诸士子皆是饱读诗书经史之人,平时没少研习诸子百家文章,诗经楚辞莫不离手,如今大梁城,四处粘贴发行新诗体,由名动战国大才女洛语嫣提出,自然受到很多人文雅士的追捧,一时间这种七言诗歌题材竟刮起一道文化飓风。

诗经中三百多篇章,都是四言诗,也有多字诗,讲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南国楚辞和民歌,则讲究对偶用骈,字数不工,长短皆有,这七言、五言诗体一推出,有规定的韵律、对偶、字数限制等,规范了诗文体裁和格式,一时间,这种新文体,被众多士子模仿拟作。

其中一士子名叫周玉邦,四十来岁,一身质朴的粗布长衫,脸色有些苍白,看来平时营养不良,生活拮据,但一脸正气,落杯后,跟着吟道:“立身处世望兴叹,一身酸儒酒味干,天长路远仕途苦,梦魂不到边关难。”

“好——!”

跟着一些士子纷纷拟作诗歌来表达仕途不达,报国无门,空对月华,时光流逝,壮心难抒的苦闷之情,借酒消愁,愁化苦水,浇得士子们更加心酸。

辰凌几杯酒水下肚之后,心思活跃,试探问道:“如今燕国施行新政,发出招贤令,天下人杰,莫不趋之若鹜,诸位为何没有去凑个热闹,或许能被赏识,官居高位。”

一人叹道:“燕国贫弱,地处偏远,文化与风俗,与中原迥异,被齐国侵略之后,如今国力贫瘠,即使去了,几年内,也苦不堪言,而且燕人老国,历来不思变法图强之心,勉强维持六百年,僵化老硬,我等又不知新燕王心性,对变法并不抱多大希望。”

“眼下战国大势将至,魏、楚、齐、赵、韩五国都会有大动作,与其把精力投入到一个落后的诸侯国,不如激流勇进,在中原之地,纵横捭阖,侯门博弈,成为幕僚,运筹帷幄……”

有性情刚烈的士子,出言针砭时弊,倒是把燕国看得弱小不堪,不愿意把目光放在那等偏远之地。

辰凌一听,脸色微沉,心想这次发出求贤令,原来天下有才学之士,只在观望,即使赶去燕国者,也大多抱着试试的态度,看来燕国要真正求才成功,还得把燕国文化搞上去,让世人了解燕国,向往燕国才行,否则中原士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偏远苦寒之地?

辰凌转向范睢道:“范兄最近如何?”

范睢苦笑道:“勉强度日吧。”

郑安平借机说道:“现在魏国内部政党多争,中大夫须贾偏向太子一方,因此对范弟与我们私下同饮很是愤慨,但他性格懦小,不敢明目张胆处理范睢,摄于武陵君的威势,只在府内打压他,扣除食禄,不委公务,只做些抄录粗糙之事。”

辰凌很想把他弄到燕国去,但是目前范睢还没有去燕的打算,他又不能明说,只好退一步,先把他弄到辰家保护起来,日后再图大用,道:“战国将乱,七雄会盟之后,四海烽烟,战事频发,需要很多良臣谋士,尔等都是饱学之士,辰凌不忍各位久被埋没,若有机会一定会多加推荐,只是现在豪门虽多,大多位置已饱和,你们若去太子府、王侯府,对他人构成地位威胁,难免要被排挤,不如先到辰府上来就职,辰府初建不久,正缺少一些谋士,等有机遇,可带在身边出征。”

诸人一听,眼神都露出异彩,这个提议太好了,正符合他们的最佳选择,去任何王侯豪门,都会受到排挤,甚至他们有些已经在豪门里,过的也并不得意,听到辰凌的话,都感到一种解脱和机遇。

但是辰凌不可能都弄过来,因为他们其中几个人,正在其它贵族府内,不好抽调,只能暂时隐忍一段时日了。

最后定下范睢、蒋捷、周玉邦、沈之问、高咏、孟纶、岑冉几人招入辰府内,这些人要就是在官爵较小的士大夫府上,要不就是浪迹江湖的寒士,没有身份背景,直接就可以入府成为门客。

主动辞去府上职位,跳到另一方立场的府邸,一般比较有禁忌,很容易受到士子的鄙视,涉及到出卖和跳门嫌疑。

所以必须在恰当时机,被高爵位者钦点,如果他本人同意调门府,那么就不会有诟病了。

人文很注重气节和名声,因此在同朝内侯门之间,跳来跳去,比较受到限制,如果辞去职位,去它国发展,反而会被看淡一些,不会像后世一样,看成叛国的行为,这就是战国时期,世人的公论。

比如名士张仪、公孙衍等人,在本国仕途不如意,经常跳去其它诸侯国任相,世人则觉得稀疏平常,如果张仪辅佐太子,忽然倒戈,投靠魏公子或其它公子,则会被世人责难,背主弃信。

这是时代用人的一个评判准则,当然如果门主和府主道德丧失,或者对不起你,你也可以自行离开,世人认同。

众士子心情转佳,仕途有了曙光,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谈论起即将到来的赛诗会,都很期待,毕竟文人雅士对于这些文化交流会很看重。

“听说大才女洛语嫣邀请了不少魏国名流,还有一些刚到大梁的其它国使节,但凡在列国之间,稍有名气的文士大夫,都会被邀请参加,到时候丞相公孙衍、纵横策士张仪、孟尝君、平原君、南方才子屈原、齐国学宫士子、各国到来了一些隐士都会参加,赛诗谈文,真是一场大盛会。”郑安平笑着说道。

辰凌心中暗笑,越热闹越好,到时候自己的烟雨楼,一定也跟着出名了。

就在这时,雅间门帘被掀开,几道身影站在门口,两女三男,女的身材健美,五官端正,明眸皓齿,男的抱剑负立,一身武士侠服,中间一位男子,鹰眉邪鬓,目光如电,冷冷罩住席间的辰凌,冷哼道:“你就是辰凌吗,我要向你正式发出挑战!”

第66章 另立门户第240章 峡谷血战第376章 玉人含春第754章 红颜相伴第601章 圣女有请第347章 大隐隐于朝第576章 阵前易帅第235章 刻不容缓第86章 佳人留宿第583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657章 爱情童话梦第71章 相言甚欢第396章 武夫翻身第972章 秋考第937章 事关重大第27章 少女情怀第746章 田单登场第544章 风雨欲来肃杀重第206章 巡视军营第724章 真的是你第275章 离开雪谷第839章 矛盾的抉择第874章 安度余生第416章 二姬献艺第333章 庄子说剑第491章 玄之又玄第453章 围城打援第318章 君臣同心第363章 想比剑成全你第516章 安置姚氏姊妹第722章 迁都第212章 苏秦归燕第321章 秦国不能亡第999章 秦燕生死战(中)第949章 一夜夫妻百夜恩第830章 逼入绝境第30章 男儿当杀人第240章 峡谷血战第269章 江山凤舞令第336章 遭遇围攻第469章 诸侯滕嫁第793章 毒计对苏秦第953章 立国华夏第609章 大道至简第709章 魏军发疯了第418章 战意昂扬第500章 背后迷雾第321章 秦国不能亡第506章 供枕以宿第942章 误中副车第929章 - 皆伤元气第574章 离间计第761章 定策北伐第788章 谈齐困局第403章 陪才女泛舟第530章 探访故友第528章 调军遣将第127章 才女与奇女的选择第429章 芷晴公主第548章 斥候营第232章 火烧栎阳禁宫第235章 刻不容缓第323章 咸阳政变第465章 偎郎第898章 大反攻第709章 魏军发疯了第342章 伤痕累累第631章 与苏秦倾谈第67章 立威第755章 伊人心动第29章 丛林伏击第987章 边戍之战第457章 君王之路第87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713章 北上燕第543章 屈原随军第448章 幕后帝王术第534章 鏖战之策第237章 破城在即第499章 老谋深算第690章 携美下山第763章 板甲骑兵的雄威第10章 热血反击第85章 谋划深远第40章 内忧外患第988章 攻破楚关第840章 爱的表达第30章 男儿当杀人第537章 劫狱风波第149章 辰府别院第360章 寻谋出路第327章 一曲七雄始战歌第223章 半步武圣第3章 后营养伤第658章 倔强的小王妃第826章 表白第551章 勘察敌营第647章 大朝会第256章 小公主苏醒第619章 惊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