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25章 太上皇

第225章 太上皇

虽然是武将,但侯君集至今为止顶多只能算是幕僚参军,领大军作战的经历目前还是零。

而当他假设自己就是哥舒翰的时候就悲哀的发现:无论怎么选择,最终似乎都逃不过死路一条。

生路唯有一条:引兵出关时那崔干佑跪在道路一旁,献上自己的脑袋。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到了这时候,侯君集才忽然发现:

“还是大家好啊。”

少时入秦王府到现在,他堪称是顺风顺水。

从没有遇到过这种主上猜忌,同僚构陷的死局。

而且换个角度看,后来那灭高昌国之功也算是陛下赏给自己的。

一时间侯君集甚至感觉到一种莫大的庆幸:

名将又怎样?能打又怎样?比得过自己有个千古一帝的陛下吗?

想来后世诸辈对咱应该是羡慕得紧吧?

也不知道自己子孙被卷入这安史之乱时是何境遇?

不过百年,他侯君集的遗泽应该还未消耗殆尽吧?

李世民对此一无所觉,三个踵息压下心中翻腾的烈火,只能告诉自己:

这李唐皇室的家风,真该肃正一下了。

能力不足不是问题,没有担当那必然会给百姓生祸。

这玄宗的那点小心思,李世民看的门清,因而更加厌恶。

为什么不知会百官与百姓?盖望以此拖延叛军脚步罢了。

……

“这玄宗御驾亲征喊了三回,结果逼死了三个将星。”

法正满脸的嘲笑:

“竟一时间分不清谁是国贼也。”

张飞摇头:

“对百姓来说,这安禄山是贼,这玄宗亦是贼也,有甚区别?”

“一个夺命,一个掘根罢了。”

说着张飞还跟孔明请教:

“军师,这潼关之破,岂不正如光幕旧言,堡垒皆始破于内?”

孔明点点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而这般内部争端反为人所趁,可遇不可求。”

此前得自光幕的攻心联,孔明参悟的很透彻。

赵云惋惜:

“可怜八万戍边男儿,皆葬身于此。”

“子龙惋惜早了。”孔明摇摇头,帝国的末日让他满脸怅然:

“百年盛世,首次国都沦陷,攻守之势易也。”

“汉胡同效力于唐之盛景不复现。”

“大唐血不流干,此战难休。”

成都府衙诸人心下一惊。

【长安陷落之后,安史之乱便再也没有短期之内结束的可能性了。

本来大好的局面直接就向着无法挽回的深渊崩落。

长安充足的人口、钱粮给叛军大大的回了一口血。

更重要的,这是大唐第一次国都陷落,意义重大。

胡兵们尽情劫掠着这个已经富庶了百年之久,被天下与丝绸之路共同供养的长安。

而在另一边,安史之乱另一个重要转折点,马嵬坡兵变,来了。

玄宗出逃有个比较吊诡的点,那就是玄宗真的有这么爱杨国忠吗?

毕竟不管怎么看,安禄山打出的旗号都是清君侧,要杀杨国忠。

玄宗既然都能狠心舍弃文武百官吸引火力了,怎么可能会单独带上杨国忠。

《旧唐书》记载,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指,见素与国忠于延秋门。

这里的信息有两个,首先玄宗那时候只想逃,安禄山自东而来,他便要往西,就这么简单,至于去哪儿?莫知所指,不知道。

而在延秋门,他遇到了杨国忠和韦见素。

延秋门是禁苑的西门,大半夜还在这里“巧遇”玄宗,只能说明杨国忠也对自己处境清楚得很,早就买通了宫人,时时刻刻盯着这个保命稻草呢。

所以玄宗入蜀也不难猜测,只能是杨国忠极力鼓吹的。

杨家本身就起家于蜀中,此时杨国忠自己还兼任剑南节度使,前两任节度使亦是他的亲信。

因此几乎是可以猜测,玄宗从见面起应该就已经在考虑怎么杀掉杨国忠了。

而在另一头,与玄宗同行的太子李亨则心脏怦怦直跳,因为他忽然发现:

出逃随行的三千禁军,有两千都是他的直属。

李唐皇室的传统不能丢,因此李亨当即就决定:干老爹!

次日到了马嵬坡之后,李亨派心腹李辅国去拉拢大将军陈玄礼对付杨国忠,在玄宗的默许下,兵变开始。

杨国忠父子被乱刀砍死,杨玉环被逼自缢身死。

杀杨国忠是为了诛贼,逼死杨玉环一方面是为了服众,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玄宗上眼药。

在李亨的设想中下一步应该就是逼自己老爹退位了。

但陈玄礼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打乱了李亨的部署。

事实上陈玄礼少时就追随李隆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陈玄礼就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如果不是玄宗的默许,李亨是不可能指挥得动陈玄礼的。 父子兵戎相见似乎是李唐的保留戏码,双方都心怀顾忌,最终只能分道扬镳。

玄宗在陈玄礼的保护下去往成都,李亨则在自己亲兵的护送下一路西行,最终在灵武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沉默与静寂是现在甘露殿的主旋律。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对诸葛武侯,对李隆基李亨来说,都相隔数百上千年。

但对他们甘露殿一干人等,不过才过去四年而已。

其他人不过屏息凝神,等待陛下反应来判断如何行事。

而魏征已经脸色发白,身形都有点摇摇欲坠,脸上都有汗水在淌下来了。

虽然身处甘露殿,但魏征比任何人都清楚记得自己的历任仕主。

不过摇摇晃晃的身形很快便被一双充满力量的手扶住。

“爱卿这镜子,朕还欲用上二十年呢,体虚至此可不能行。”

魏征回头望去,便看到了面色平静的大唐皇帝。

李世民言语轻缓,让魏征悬起来的心落回了肚子里。

拍了拍魏征的肩膀,李世民面色微微严肃,最终也不过一声轻叹:

“终究祸遗后世矣。”

唐朝皇室的传统,李家的保留戏码,等等描述让李世民心中再无一丝侥幸。

杜如晦轻声安慰道:

“大家,现在补之,尚犹不晚。”

当然不晚,李世民心中再明白不过,这也是数日前邀皇子皇女们一起过除岁的原因所在。

但作为玄武门的主导者,李世民又再清楚不过,争权当中并没有温情脉脉的余地。

唯一能庆幸的也就是皇子治如今不过两岁。

这样算来即使这位“高宗皇帝”要耍点什么手段,至少也要等上十几年。

而十几年,或许足够自己找寻出来一个万全……不,可行之法。

不过另一方面,李世民则也确认了这玄宗年轻时似乎确实不简单。

少时即参与政变,而且后来这太平公主政变夺位失败,说不得也是败于玄宗。

如此手腕,晚年为何独宠安禄山?

李世民想不明白。

最终,则是随口吟出了现在才明白其中意思的诗句: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至少,能收复长安……”李世民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

“这李唐皇室……”

刘备犹豫了一下措辞:

“武德竟也如此充沛?”

孔明则是记起来此前光幕聊到贞观上将时,说到的这李世民的心病。

“弑兄杀弟啊……”

孔明倒是想得很明白。

就如曹氏效王莽,司马氏又效仿曹氏。

这二凤陛下开此先河,并铸盛世之始而无太多指摘。

对其后代并非嫡长子的来说,效先帝旧事,亦是一条登基之路。

只不过这条路注定会充满血腥罢了。

随即孔明心中暗忖:一帝一政变?

毕竟参考吕后,那女帝登基和退位若是没有政变相随,孔明打死不信。

因为也愈发好奇:

这李唐政变频繁,怎地前期国力还能如此强盛?

对李唐皇室的家事儿,众人也不好太过指摘。

毕竟估计一起观看的正主那边说不定怎么头疼呢,因此注意力还是集中回安史之乱上。

“这安禄山是不是快死了?”

“那郭子仪估计这下尴尬咯,到底要先听谁的?”

“这长安应该要第一时间收复的吧?”

【即使有了长安的回血,但此时若论天下兵力,叛军依然还是处于劣势的。

玄宗退居成都,再也没有干什么骚操作的机会,但他入成都之前,倒是给太子……应该说唐肃宗,给他送去了一枚暗雷。

玄宗从长安跑走之后的第二天,在长安当清闲侍郎的房琯一觉起来发现皇帝不见了。

几乎没有思索太久,房琯便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抛弃家人,西出长安追皇帝去了。

最终在差不多剑阁的位置追上了玄宗。

此时的玄宗经历了马嵬坡兵变早已经心灰意懒,而且当时宰相已经死于兵变。

七十几岁的唐玄宗看到有如此忠臣,大手一挥:从今起你就是宰相了!

是的,就是这么魔幻。

而在到了成都之后,李隆基也很快接到了好大儿的通知:恭喜您升级为太上皇了!

此时的玄宗已经没有了任何脾气,或许是真的念在大唐存续上,他最终决定:

将韦见素和房琯两人打发去灵武,给儿子充一充班底。

韦见素很快被李亨打发成了闲职,而房琯靠着一张巧嘴,让没啥见识的李亨发出感叹:

您不愧是朕的诸葛啊!

而后来李亨每次想起来这个感叹,估计都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本章完)

第506章 终须一试第445章 稳健的李隆基368.第367章 铁索连舟385.第384章 逾时代之见307.第307章 大汉金票第438章 同道中人213.第213章 打鸟皇帝252.第252章 为国不惜身第95章 伐吴?伐魏?第801章 陛下转阶段了第659章 咱大明国祚几何第461章 教育兴社稷第538章 人中之龙,声动华戎193.第193章 科举第729章 延祐复科第697章 我可以解释第88章 关羽劝学第653章 最终解释权归大萌所有第673章 计将安出第697章 我可以解释第45章 八百敢从190.第190章 不夜长安第53章 100010000巨贾糜子仲第565章 饮酒而亡142.第142章 星坠五丈原383.第382章 疫间多少事第597章 地方割据政权275.第275章 制衡之道第655章 Judy自是读朱标第495章 从太一到上元159.第159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126.第126章 街亭马谡第604章 汝有何能388.第387章 经学枷锁第55章 后汉亡矣第70章 蜀都182.第182章 小猪陛下383.第382章 疫间多少事210.第210章 终相见277.第277章 王玄策247.第247章 晋龙游浅水第577章 家与天下221.第221章 忠良饲狼第75章 三丢二请354.第353章 拔营五丈原326.第326章 新手村群岛第403章 百万曹公第702章 争利之世第649章 神国终结277.第277章 王玄策256.第256章 隋唐嘉话第555章 父爱如山143.第143章 悠悠苍天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536章 北宋与政治正确第703章 宋亡于贾似道196.第196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第480章 小年第683章 宛城旧梦277.第277章 王玄策第766章 听墙角355.第354章 准备砲击244.第244章 淮阴侯旧事第533章 我要当馆长第56章 三国混学第685章 最后悔的事第627章 先帝显灵第522章 义务教育393.第392章 气候周转与红丸158.第158章 孔明孔明,你在看吗第796章 你每自做第455章 平衡环第477章 载岁祭年第692章 要讲证据第103章 白罴通好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556章 十二金牌断壮志250.第250章 打不过猴子第84章 士元第6章 新礼物339.第339章 义不容辞第56章 三国混学331.第331章 先见之明昏德公第561章 野蛮其体魄第407章 乱世呵第712章 一言为定297.第297章 姜维学习笔记314.第314章 皇极女皇第750章 别来无恙226.第226章 四万义军第646章 时代尽头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价比第449章 父慈子孝第736章 皇权不下省第808章 人情窠臼第465章 唯一应对之法367.第366章 鼠辈何足道哉第715章 洪武欠佳第634章 唯死战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