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盛唐利刃

“咱后人……昏君很多?”

这屏风上最让朱元璋觉得舒服的就是说话相当直白,大多话即便没听过,但并不影响理解其中意思。

就比如这对大明皇帝的评判,听起来离谱,放在大明皇帝身上正常,只需要品味一下,潜在之意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大明皇帝都挺离谱的。

远离谱列籍录而行事,与昏聩何异?

尤其咱都给后代已经编好了《祖训》,循其行事就这么难?

朱元璋脸上满是不解。

于是马皇后只能安慰,说等召众人臣首,自可研究明白,定有法预后不测。

……

甘露殿中李世民反倒是隐隐松了一口气。

回头与长孙皇后庆幸道:

“还好我唐后人虽……”

“但未有行事如此…离谱者。”

至于虎符变鱼符这个,全是老爹当初下的令,跟他天策上将倒是没什么关系。

而且一来此令施行已十年有余,二来虎符之避讳也没有百姓造成什么不便,故而也不宜再改。

长孙皇后瞧着夫君一脸庆幸的模样,再想想去岁时在后宫跳着脚与他骂老年昏聩的李隆基的模样。

也就是当着一群近臣的面,不然她非得给戳破看看。

那边的李世民浑然不知,还在饶有兴趣的疑问:

“那《西游记》与猪有何关系?”

“后世谓为奇书,朕是真想看看此书奇在何处,以及那书中的玄奘法师与朕亲眼所见之玄奘,有多大差异。”

而在那迥异的收窄光幕上,后辈的声音还在继续。

【避讳这个扯远了,咱们还是看看这二号宝友的鱼符。

李渊时期,鱼符只有中央官员才佩戴,也即是五品以上官员。

此前聊王玄策升迁问题时咱们已经说过,唐朝做官五品是最重要的分水岭,因为五品以上你的名字才有资格被皇帝看到。

李渊和李世民时,五品以上官员在死后,鱼符都会被收回。

李治时认为鱼符是官员生平褒饰,死了再追回太不近人情,本意应该是让鱼符随本人陪葬,算是比较近人情。

但这个政策在客观上也造成了鱼符的泛滥,拿着已经死去的长辈的鱼符来显贵甚至贩卖的大有人在。

武则天时期鱼符进一步下放,地方上的一把手二把手也开始配鱼符,玄宗时期鱼符已经成为军队的封赏之一,失去原有的恩荣褒饰作用,彻底泛滥。

不过咱这个宝友的鱼符不完整,李治当时除了下令不追回之外,还额外下令给官员御赐专门装鱼符的袋子,三品以上为金,五品以上为银。

这也就是咱们如今说到唐朝比较熟悉的金鱼袋。

宋朝时废鱼符复虎符,但保留了鱼袋作为恩宠和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也算是一种新形势的买椟还珠了。

还是扯回来说鱼符,这东西跟虎符一样也是一分为二,合并起来严丝合缝方为勘验无误。所以两半鱼符的内部往往会有能够互相啮合的阴阳文字,咱们来打开这位宝友的鱼符内……】

随着鱼符被打开,光幕中悠然的声音也有了几分气急败坏的味道:

【不是,哪有鱼符里面阴阳文刻文盲的?】

〖哈哈哈,笑死,孤品实锤了,建议好好收藏,过几年直接换一辆迈巴赤赤。

怕不是李二凤亲手给博主造的哦,御赐的可得收好了,到时候传儿子挂腰上出门,嘿,那叫一个地道。

李二凤造的?那不得鱼符一亮,盛唐武士,亮出光刃!为天可汗而战!我们是盛唐的利刃!荣耀指引着我,盛唐武士的力量无人能及!

说得好,但是……“我得重新集结我的部队”。

这个宝友我来鉴定,怕不是在3D打印机里捡的,一点都不刑。

不扯那么多淡的话,我来再给文盲科普一下,唐玄宗确实下令禁过鲤鱼,开元三年和十九年两次下令禁采捕天下鲤鱼。

其实没啥用,这个我还真知道,开元三年玄宗下令,然后开元五年王维写《洛阳女儿行》里还赞叹脍鲤鱼真好吃,可见跟人不鸟你的。

猪就更是了,正德帝朱寿颁的那个禁猪令也就三个月就收回了,或许确实如后人分析所说,这个禁令本质是还是跟文官集团的斗争……但总之,撞到枪口上的老百姓最倒霉。〗

此刻李世民脸色分外精彩。

既开心于这鱼符扳回一城,但又听闻这玄宗还真如此下令就又觉得颜面无光。

长孙皇后心细如发,往夫君那边靠了靠,刚打算安慰两句就听自家二郎自语:

“也不是什么大事。”

二郎竟这么想得开了?结果紧接着就听到:

“比起来和那安禄山庆生嬉戏,一日杀三子等诸事,这禁鲤之事,简直微不可查。”

这反倒是让长孙皇后一下子有点不会了。

甚至调整完心情的李世民还饶有兴趣的询问皇后:

“这盛唐武士诸言,可否赐于军中,令其表功而喝彩?”

短短两年时间,皇城外就献俘两次,于是李世民也对献俘仪式吹毛求疵了起来。

想象一下贞观武士列队入城,百姓以鲜花铺锦道,武士高唱“吾乃盛唐利刃”,比起来从前汉沿用的山呼“万胜”“万岁”什么的,有气势多了。

脑海中的景象让李世民脸上都浮现了笑意,于是扭头打算观摩圣意的魏征房玄龄等臣顾叹:

咱陛下心态较起以前,倒是宽忍了许多。

心态同样稳定不少的大明天子则是盯着“正德帝……跟文官集团的斗争”几字拧起了眉头。

文官结党以营私……如宋时一般?

光幕中那金光闪闪的鱼符被这双手推开,而随后入眼所见的,是一枚玉璧。

【咱今天第三位宝友的东西呢,单看外形一眼就能瞧出来,这是个被破坏了美观的玉璧。

说美观是因为这个玉璧的的背面看起来质地相当纯净,一眼看过去颜色也相当柔和宜人,放在手中有一种动物油脂的细腻晶莹感,质感极佳。

当然UP说这些并不是真的懂玉,只不过这些词儿啊都是夸玉常听的,观众姥爷听完记下,回头要是见到了玉石不知道怎么夸就照着说,包通用的。

说这个美观被破坏,就是因为正面这些密密麻麻被凿克出来的痕迹。

但这些痕迹呢,实际上都是文字,所以这枚玉璧的身份也呼之欲出了:

从晋代至宋代有些帝王会举行俗称投龙仪式的金箓大斋,而这类玉璧就是斋醮仪式中的关键道具:

投龙玉璧】

第75章 三丢二请第49章 农家少闲月第503章 千灯作天河第439章 齐齐整整一家人第29章 科技树129.第129章 魔法晋书目录第662章 他说的好有道理第663章 欲图东进当北上第573章 南洋国公第612章 也就还行264.第264章 迟来的战后第548章 三呼渡河遗恨207.第207章 南下第35章 正旦(续)251.第251章 再灭一国377.第376章 算学治国第405章 真有人在风口摔死的啊?第735章 必去其疾第416章 东有旧人欲相见第477章 载岁祭年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710章 越果决则越宜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无敌204.第204章 散花绫与献俘图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355.第354章 准备砲击377.第376章 算学治国第470章 北狩第740章 宽仁仁慈336.第336章 孔明师傅第772章 这都是啥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158.第158章 孔明孔明,你在看吗267.第267章 阎行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颜氏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372.第371章 士别一日,魂断江陵195.第195章 居长安第518章 稍逊风骚第737章 俺也姓赵第571章 流水怒涛362.第361章 乘风而起131.第131章 贞观上将第51章 朝菌与蟪蛄(端午节快乐)第577章 家与天下第39章 襄樊战略第764章 杂事诸事第589章 去病弃疾第399章 先察使215.第215章 朕不服313.第313章 破百济者好皇孙也第622章 人君仁君第498章 千秋画卷第58章 侯音之憾第749章 天下将定第413章 横江起涛波第523章 头风是传统第546章 报国第709章 一门三贤帝第507章 什么叫兄友弟恭355.第354章 准备砲击第415章 风云起第443章 又见玄武门345.第345章 马良第607章 不尽长江滚滚流第106章 故乡227.第227章 香积寺第65章 虎符 符牌189.第189章 玄奘第686章 就当我信了吧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181.第181章 豪强大姓第528章 两科三舍治太和第640章 有羡慕但不多第20章 功名传万世第561章 野蛮其体魄第435章 荒唐一梦135.第135章 来信去信第19章 汉中第400章 论败家没输过第759章 创作动力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704章 得罪完了378.第377章 人生赢家刘胜283.第283章 新的经验宝宝第550章 夺淮第566章 制诏205.第205章 不羡,当昌第407章 乱世呵第554章 郾城大捷第814章 盛唐标准第574章 天赐宝地第525章 改弦易撤第86章 乐进279.第279章 苏定方:有演员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71章 祠堂何处寻第685章 最后悔的事第695章 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