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孰胜孰负

“爹,什么叫落后的时代?”

赵德昭这个问题让赵匡胤无言以对。

赵宋官家看光幕这么久,对时代两字自然明白。

或者说,每每看诸葛武侯说平曹兴汉之事,看唐太宗夸耀海事,再回想自己读过的三国志和唐书相关记载,这种感觉就尤其强烈。

至于落后俩字的意思更加不需要解释,所以赵匡胤也愈发沉默。

即便已经亲眼见过后世种种“奇观”,还幸赖后辈带着仰观宇宙之机,更明白这千年时光的巨大鸿沟。

但明白并不意味着能够接受,尤其是对自己身处时代的一些弊病明了的时候。

“刘卿,一人之骨,其数究竟为何?”

赵匡胤突然出声发问。

于是刘翰的神色登时纠结了起来。

对他来说,过去两次在这里当个透明人就挺好,开开眼界思索一下医术,还能自夸一句简在帝心。

而今天之所得,虽然多少有点久旱逢甘霖的味道,但同时刘翰心里就也觉得官家必然也会多多垂询于自己,而果然……

若是在往昔官家问这个问题,他或许也会答一句“三百六十五之数”。

但此刻后世将这道壁障捅开的清楚明白,刘翰自然知晓该怎么回答,或者说实话实说:

“官家,臣修药理,故而对骨之数并不详知,但亦听家中人说过,约莫为两百多之数。”

“两百多。”

赵匡胤沉吟了一下忽地有点感慨:

“两百多,离三百六十五之数,相差几可称百。”

至于其他后世所列的谬误,不需要问刘翰他也知晓。

毕竟此前为军将时候,最容易见的确实便是各式各样的尸体。

剥掉衣物化去血肉后,累累白骨哪有什么黑白之分?哪有什么肋骨数量的差别?基本都只能靠骨架大小来猜测究竟是男是女罢了。

倒是听说有一些老革能根据腰骨的细微差异来断定是男是女,说不得便是这后世所说的骨盆区别?

“刘卿。”赵匡胤的目光忽然悠远了起来,问了一个问题:

“朕若是命你主持编厘定前朝医书谬误,予汝禁军协助以剖罪人之躯,明其经脉落于纸上,数其骨数为医之纲……”

不待赵匡胤说完,刘翰已经出列:

“臣,万死不辞!”

“朕不要你死,若是不愿也可不落名,只需验其数目,编校留存通行天下之事,由朕而为即可。”

刘翰又说了什么赵匡胤已经听不清了。

他只是看着殿顶的光幕,忽地回想起来周世宗灭佛之事,竟有了顿悟之感。

宋慈隐其真数记其假数,一惧天子之威,二惧祖宗之法。 那若是天子之威撞上了祖宗之法呢?孰胜孰负?赵匡胤忽然很想试试。

或许后世记载里的北宋变法能给他一个答案,毕竟王安石都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这是弟弟的后代的臣子,不过再想起来弟弟的那个亲儿子,那个封禅的宋真宗,赵匡胤就想摇头,这一刻他更是想起来了几乎人人都知道的那句诗经之言。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

“孙药王……”

李世民下意识开口,结果迎上的是孙思邈鄙视的目光:

“臣日前所呈之书册,陛下是不是还未翻阅?”

大唐皇帝倒也光棍,当下点点头:

“朕今日晚些时候就看……”

孙思邈点点头,对此实际上也并不太意外,毕竟他所呈的那册书确实厚了点,于是干脆捎带解释了一下:

“那册书厚是因为有大半是阎侍郎所绘之图。”

“人皮纹理,脏腑位置,骨架模样,每块骨的位置等,皆有标识,也自然包括骨头之总数目。”

“陛下且放心,非三百六十五之数。”

听孙思邈这么说,李世民也稍稍放下了心,不过再想想所说的这个内容……

要不然寻个吃饭的时间,与观音婢同观?

【除此之外,《洗冤集录》当中还有例如“老虎咬人,月初咬头月中咬身月末咬脚,猫咬鼠亦然”、“生前溺水者男仆卧女仰卧”等比较无稽的近乎于迷信的记载。

但是,整体来说洗冤集录毫无疑问是总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而且因为宋慈突破传统刑狱书籍传统的“只管讲故事道理自己悟”,整理出了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法医检验方法,成为人类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业带有指南性质的专门著作。

所以从问世之初,洗冤集录就成了士人听讼决狱的必读圭臬。

而有宋慈打了范本,当时市面上也很快就有仿作出现,当时比较出名的是两本,名字也很像,分别叫《平冤录》和《无冤录》。

后来明朝修永乐大典的时候,还专门特意点评过,说《平冤录》尚且还好,成书于元代的《无冤录》就是彻彻底底的缝合怪,所引之案例结论理论基本就是从《洗冤录》和《平冤录》摘抄而来,通篇能算得上新发现的就两个,一个是叙述自缢和勒死的区别,另一个就是现代古装剧常用的,大名鼎鼎的银钗试毒。

但现代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银钗试毒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其本质还是古代提纯手段不行,从硫化砷矿物当中提取的砒霜不可避免的带有大量硫元素,与银接触后会发生硫化反应从而变黑。

此外,人的汗液包含有各种离子,其中氯离子和钠离子是电的良导体,银在同时接触到汗液和空气时会组成一个临时的原电池,使得氧化反应加速,也会产生黑色的银锈。

而且绝大部分人的蛋白质中也含有硫元素,部分硫离子会随汗液排出体外,在接触到银也会发生硫化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与验毒基本上一模一样。

这些初中化学内容与今天所说关系不大就不再赘述。

总之,虽然当时跟风的作品不少,但因为质量基本都很难与宋慈所著相比,于是后人干脆从跟风作当中取其精华加入洗冤集录当中,代代修订之下反而使得洗冤集录愈发完善。

而随着大明恢复中华,兴盛的文化开始加速与周边各国的文化交流,南宋这个提点刑狱官的名字也终于开始走向世界。】

第566章 制诏第105章 玄德第593章 贡献罄竹难书第532章 破贼第91章 汉失凤雏140.第140章 脸探草丛388.第387章 经学枷锁第103章 白罴通好第698章 不如炼丹127.第127章 真伪出师表第575章 异国故江208.第208章 天下江陵181.第181章 豪强大姓第105章 玄德第748章 暗香浮动第740章 宽仁仁慈第722章 不是别人不努力143.第143章 悠悠苍天第588章 屏风说书346.第346章 蛟龙入海163.第163章 甘蔗剑圣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235.第235章 偃月刀第402章 君不见,汉终军第515章 金匮之盟284.第284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392.第391章 人类根深蒂固之疾150.第150章 汉儿尽作胡儿语第95章 伐吴?伐魏?第813章 秦汉七玺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第51章 朝菌与蟪蛄(端午节快乐)第424章 一握一带一同一观第757章 谈判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212.第212章 一岁除第619章 经典换经典第766章 听墙角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409章 我们之间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569章 天地当争368.第367章 铁索连舟118.第118章 圆车船第428章 没错,我真的谋反了(感谢roadwin大292.第292章 河北养宝马第107章 立学之约第685章 最后悔的事第735章 必去其疾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122.第122章 大陈设352.第351章 还定三秦第82章 玄武负洲遨于洋第74章 朽木第563章 歌未竟231.第231章 诗圣诗仙命不同第753章 情同兄弟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536章 北宋与政治正确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谋第88章 关羽劝学235.第235章 偃月刀第634章 唯死战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144.第144章 大汉脊梁第723章 儿也一样205.第205章 不羡,当昌第397章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275.第275章 制衡之道第795章 林贤案127.第127章 真伪出师表301.第301章 传讯望楼135.第135章 来信去信第677章 最简单的打法144.第144章 大汉脊梁第643章 理学兴衰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第489章 仇雠奉为神第565章 饮酒而亡177.第177章 旧人第525章 改弦易撤第70章 蜀都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399章 先察使123.第123章 出祁山(35K)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134.第134章 甘将军算功劳不?262.第262章 糖葫芦359.第358章 突入江东第653章 最终解释权归大萌所有第759章 创作动力第622章 人君仁君139.第139章 诸葛村夫144.第144章 大汉脊梁321.第321章 唐失朝鲜第731章 双帝同辉298.第298章 薛仁贵进京126.第126章 街亭马谡第767章 灭元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