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愿景

万历十二年四月吉日。

北京城百姓以黄土垫道、净水泼街,端着鸟铳全副武装的锦衣卫与武宦官列阵出警封锁正阳门大街,兵阵从紫禁城一路向南排至天坛,万历皇帝引领群臣步行至圜丘举行雩礼,为百谷祈求膏雨。

祭天结束,皇帝并未如常返回宫禁,径自带队入太庙,将二十四架皇室仪制的轻重蒸汽车稳稳当当地停在太庙三大殿前的空地上,是万历送给列祖列宗的礼物。

一次不在皇帝日程安排中的祭祀太庙,万历端着东洋大臣陈沐写过朝廷的书信,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激情四溢地宣读着,向明室十二位先皇宣告第一次天下诸国大会将在不久的将来于墨县朝天宫举行的消息。

陈沐在四个月前就向朝廷写了一封信,提起到他准备组织的诸国大会,朝廷也给东洋军府发去同意举办的书信,不过勋贵朝臣、六科六部、内阁皇帝都对这事并不在意。

回信也是不咸不淡,整个朝廷的态度类似于:你说办就办咯。

令陈大帅极为蛋疼。

人做事,做好事做坏事其实都不难,唯独难在拿捏尺度。

陈沐所做的一切,并非为让大中华称王称霸,而是为了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后辈子孙能挺起胸膛做人。

不愿遭逢战败、不惨遭杀伤。

凭此代非凡国力,连战连捷,打的是人人挺直脊梁,可到末了又是谁都不在意海外诸国了。

这还不是最让陈沐难受的地方,最别扭的是这局面正是他一手塑造,四洋军府为他力主建立没错、北洋军也是他一手操练,把敌人打个七零八落,国内的朝廷又如何能重视起那些对手。

换句话说,那些对手在这个时代真的值得朝廷重视么?

正如皇帝派去白山城的小宦官记录的那样,服兰喜在陈沐早年向南北讲武堂的通报中为堂堂西土大国,到末了被陈九经割据裂土。

陈九经在朝臣眼中是何等人物?生父陈璘为南洋军府大臣,义父陈沐为东洋军府大臣,可撇去家族,自东洋大西港起船之时,有官无爵,不过区区白山参将,兵不过两卫、将不足十位。

如果不是陈沐把战报发回去,白山营于服兰喜战例甚至不值得被记载,更不值得为人所知。

于朝臣眼中,所谓之域外西土大国,比拟吕宋、艾兰之类,尚且不足……至少如今让万历册封其国王黑三儿为王,绝不会赐其朱姓。

吕宋王好歹还叫朱莱曼、艾兰王好歹叫朱晓恩呢。

你服兰喜国王叫什么,官方实录里名字叫黑瑞三、兄长分别叫佛朗素娃二、诈力九,父亲叫黑瑞二。

搁在实录里勉强七句话讲完所有故事,基本上跟土蛮汗一个社会地位。

倒是西国王费老二在实录里配得上有姓名,在南北讲武堂的战例中被大肆渲染为西土神君,其麾下精锐在亚州令北洋旗军折戟千余,人送外号西方顺义王,厉害的紧。

至于其他人,真没谁能被瞧得上,反倒还不如林晓在大明的地位……不是参加林来海战的那个林晓,是活跃于南亚大陆率领部众坚持与西班牙打游击的民族英雄林晓。

劳塔罗这个名字仅在早年实录中存在过极短的时间,后来史官受命将劳塔罗出现的地方统统更为林晓。

与之对应的是林来海战的记录也被更改,那个跟随在将军林满爵身旁的祖侄一切存在于官方史籍中的记录被统统抹去,只有早年成书流传于闽广、南洋一带的话本小说里还有林来五虎之一林晓将军的事迹。

不过这些记录也不必多虑,因为那些话本里同样记录了兵船炮战之时水兵向龙虎道君木像虔诚祈愿,把敌舰用厌胜之法爆炸的故事。

没人信的,当不得真。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林晓,他是大明治下的南亚智利一带阿劳坎部族的首领,年轻时做过西军俘虏,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逃出率领部众掀起长达三十年的起义之路。

人们说他极为长寿,且面容年轻。

有大明亚州宗室大学专习文艺的周藩奉国中尉朱安埅在其练笔之作《沧海集》中专有一篇提及林晓,说是在万历十一年曾见过林晓,那时的将军年有六旬,汉文出众、出口成章,仍似壮年毫无老态,时人称奇。

鉴于如此,陈沐才在万历十一年末趁着给皇帝拜年的机会,再次提及遣人入东洋军府接任大臣,并细细分析由大明举办天下诸国大会的好处,这才使得皇帝在万历十二年春郊祭祈雨后进入太庙。

陈沐的这份长信极为用心,因为他很清楚单凭威胁,不能让朝臣、皇帝对天下诸国的想法像他一样感同身受,因为这份威胁在目前是确确实实不存在的。

还有谁能威胁得了如今的大明呢?

在信息沟通靠跑、制作兵器靠手,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时代,这世上对中原王朝能产生威胁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原王朝本身。

除此之外,放眼四海八荒,无可攻摧之矛,无可抵御之盾。

那时候的明智之士,可定下数百年国策而不坏。

但当战舰、电报、机器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世界的运行速度变快了,纵然有再高深的智慧,也很难观望到未来五十年甚至百年的情况。

如今的大明,正面临这种情况,他们在以最尖端的旧时代人才,去推动一个谁都不曾见过的新时代发展。

人们在外来威胁中张开了眼睛,用更加审慎的目光看过了整个世界每个角落,最终发现除了黄金白银外还是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像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一样,整个世界依然一片蛮荒,难得有那么一两个能被大明看上眼的国度,也不存在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

人们几乎解决了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所有外部问题,对朝廷来说这个世界再一次没有什么新鲜事了,我们仍然是举世无敌的天朝上国,我们依然要专注自己本身。

让外面的边鄙之地依然处于蛮荒里吧,能为朝廷赚一些钱,就足够了。

但陈沐不想这样,为此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工,这一次不是威胁、也同样不是利益,而是一个更加远大的愿景——天下大同。

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一百零三章 廷杖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乱第二十四章 热土第九十一章 后效第十八章 回还第一百零五章 转封第二百三十三章 没用第五十九章 科举第一百零八章 腔圆第四十三章 分田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八十七章 障碍第五十六章 枪术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天第三章 黑话第二百九十二章 约束第二百七十七章 联盟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七十六章 急行第二十一章 难题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护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屋第一百一十七章 农夫第二百九十五章 喂鱼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十二章 挖坑第九十一章 虎鹰【盟主加更】第七十八章 搭救第三百九十五章 羔羊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复古第一百章 光头第八十章 夜袭第一百九十章 总督第十七章 联军第二百九十四章 新三角贸易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装讨饭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门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洋第四十九章 书坊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吝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八十一章 普吉第六十八章 单骑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复仇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十七章 胭脂第一百四十章 封锁第六十六章 媒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盐第九十九章 百废第一百六十四章 轮回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五十八章 地雷第六十一章 重现第十七章 玳瑁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献第九十章 教官第二十章 趁虚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猫眼第七十一章 烧七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九十二章 残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比赛第十六章 爆破第二百零六章 管吃管住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九十一章 后效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十五章 军宅第四百四十四章 有毒第二百九十四章 新三角贸易第二百三十一章 国书第六十九章 渔利第七十三章 欢喜第六章 试射第五十四章 快来第二十七章 指挥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三十三章 贵族第五十九章 压轴第七十七章 齐驱第四百九十八章 龙旗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压第一百二十二章 盐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一百章 光头第四十五章 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