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来换

陈沐没想到张居正会给自己写信。

在他抵达宣府之后,看着千疮百孔的万全都司,迎沿线长城特有的塞北寒风,细细体会北边的苍凉与辽阔,心中倍感欣慰。

卫所依然很烂,卫军照样缺额缺得厉害,但宣府卫军的缺额与南方卫军缺额的方式不同。

尽管只有五成人马,甚至有些卫仅有三成人马,但这的卫官知道旗军和家丁就是他们的命,不缺兵甲且战力要强。铠甲好坏不论,全往身上套;兵器精糙与否,全往手里拿。

改不了的是他们贪渡比南方卫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贪的更凶狠,但至少不像南方卫官那样一点儿不给管旗军,虽然也没到陈将军这种家财与卫财有些时候可以划等号,而且还都有盈余,却也远超陈沐的期待。

当然了,这是废话。

九边的情况就是如此,如果哪年长城沿线游击、参将、指挥使、总兵战死少于三十,那么朝臣就可以去说,今年九边风平浪静。

能打的不能打的都会死,九边将官的生存才能被旷日持久的战争强行拉高。

比方说几乎每个卫所都有少则三百、多则七八百的骑兵,与更多的车营军士,或者说除了骑兵都是车营。说来有趣,陈沐没找到任何一个卫不存在蒙古人,都有七八个甚至更多,他们充当卫所军的骑术教头或是将领家兵头子。

这是如今大同总兵,过去的宣府总兵马芳留下的痕迹。

马芳没有用旗军打仗,但他同样认识到旗军是有潜力的,只是宣府的马芳时代太短暂,又都是用兵之时,操持着营兵募兵就透不过气了,哪儿有劲管旗军?

摊子随手一支,就忙着出关踹俺答的大营了。

现在倒便宜了大明的种田专业户——陈沐陈总兵。

张居正的书信送到宣府时,陈沐正拉着董一奎、董一元兄弟俩副总兵沿长城视察各地驻军,说的宣府十三万驻军好听,其实也就三万多卫军和四万出头的营兵,就是把喂马的养驴的算上,也就才足额的一半。

哥俩对陈沐不太服气,陈沐私底下听人说,董一元夸陈沐的旗军练得好,董一奎跟弟弟讲:那兵是不是他练的还不知道呢。

他俩也是卫军出身,起点比陈沐高得多,宣府前卫军户,先祖是汉朝董仲舒,老爹做到大同参将,哥俩现在是万全防线的左右手,一个左边副总兵、一个右边副总兵。

要不是陈沐,镇朔将军八成就要从他俩里头选,而且八成是稍稍年长的董一奎。

董一元是挺佩服陈沐的,但哥哥董一奎看得清楚,陈沐以前的万全都指挥佥事他是心服口服,但这宣府总兵啊,那就是媚上媚出来的。

没点真本事是不行的。

然后张居正的信就来了,恰到好处。

“将军先给次辅回信,改日待咱把剩下卫所营兵看完,再议军事也不迟。”董一奎起身抱拳道:“那我们兄弟就先退下。”

陈沐放下书信,抬手道:“不急,看军兵有些日子,情况陈某大致也了解,后面三个卫及营兵差别估计也不大,大么?”

董一元笑笑说道:“相差无几。”

“那就是了,比陈某想象中要好,好得多,这样一来后续事情也好办些。”陈沐点点头,让董氏兄弟且坐,接着问道:“除了一眼就能看出的。宣府军兵的问题,二位将军又什么能告诉陈某呢?”

陈沐太乐观了,因为升任宣府总兵时他非常悲观,延庆三卫就已经很难,更别说现在要他一下管十几个卫与一大堆营兵,那问题凑一起太多了。

但现在看来还好,至少这边的军队本身就有一定战斗力,剩下的事比这个好解决的多。

“一眼看不出的?”

陈沐点头,算是回应董一元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对兄弟是宣府地头蛇,有什么问题他们应当都明白。

董一元半天嘣不出个屁,但董一奎思衬片刻成竹在胸,道:“将军别高看他们,他们看起来能打,也确实能上战场。但与北虏交兵,城外野战只有死路一条;万全防线之所以难以被攻破,是因为各部将领的家丁。”

“他们能挡住北虏,野战,能挡住甚至胜过北虏。但没人愿意打,一支精锐家丁,三五百人,撕开敌阵缺口,后续三五千军兵一拥而上,就能打出一场大胜,家丁太贵了。”

“除此之外,就是田和钱。”董一奎面容严肃,但看向陈沐的眼神有些戏谑,“军田不足五成,而且收不回来。因为占田的不是延庆那种卫官,最多的是延庆官府。”

陈沐的眉头皱起,官府占军田是什么狗屁道理?这比军田在海里还过分。

“养廉田,朝廷要给边将养家丁,家丁很有效,但养廉田从哪出?宣府百姓外逃,宁可去塞外种地也不在塞内,因为宣府没地,百姓仅余的田不足三成,许多地都被划做边将养廉田,地方不够给朝廷交田税,就与诸卫交换,部分军田出赋税,将领则有养廉田养家丁,能守边,朝廷也高兴。”

陈沐绷不住笑出声来,因为董一奎说对了,这田他还真收不回来。

他笑是因为想到不久前和谭纶说的话,维持,又是维持,宣府上上下下也和朝堂诸公一样,也在维持。

看起来这不是个好事,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尽力了,尽力维持战力,维持稳定。

“钱呢,钱的问题在哪?”

“将军还看不出来?”董一奎也笑了,摊手道:“一半旗军,耕一半军田,还要保持战力,不然北虏就骑着马冲进长城砍头;将官只能捞油水武装家丁,可这事是无底洞,永远没够儿。不论将军想做什么,都没有新的钱。”

没有新的钱?

陈爷干嘛的?

破地方要钱没钱,要地没地,看不到一点儿希望。

这不就逼着人往大工厂方向走么?这事太好办了!

“银子?我就说一个事,宣府镇要开军器局,不在诸卫开,就在宣府一家,诸卫留下基本修理甲械的匠人,其他匠人全部要派到宣府来。陈某奉陛下旨意,要造炮。”

陈沐手指重重在桌上顿了一下,“但除了火炮,鸟铳、铠甲、手雷、地雷、火箭,宣府都造;为防止边军将这些军械卖到塞外,全部以物易物,宣府诸军一视同仁,想要铳炮?羊毛、煤、金银铜铁铅矿、棉布棉花、兽皮马匹,来换。”

“不知道怎么弄这些东西,我写书教他们。”

“一年半载,谁军械不足,也换,换人!”

跟谁提钱儿呢?

第五十三章 歼灭第二章 乱象第一百零六章 有缘第十八章 由我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三十三章 市场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九十五章 林凤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二十二章 火药第五十二章 三错第四百四十八章 当十第四十四章 骂阵第三十四章 去信第十一章 弹劾第十七章 标准第七十二章 蒙师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五章 朝议第二百一十六章 坚韧第一百七十三章 迷茫第二百二十二章 无知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续第一百七十五章 结义第九十章 鸡肉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一百九十章 团结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艺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九十三章 发兵第二百三十章 鬼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赔偿第七十三章 惶恐第十五章 陈来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队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五十四章 库存第五十九章 图文第九十一章 奉上第七章 战船第一百零五章 意志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十九章 值防第二百八十一章 震撼今天章节晚上发第四十八章 名单第一百三十四章 认知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六十四章 练兵第四十六章 小小第七十二章 夺地第二十章 无耻第二百八十章 吸纳第二百二十一章 比赛第三百七十五章 义乌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八十一章 风将第一百一十章 坚定第七十三章 捉鳖【七夕加更】第十五章 毒物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爷第六十二章 人心第五十九章 科举第十七章 标准第五十四章 时间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乱第五十一章 作价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八十四章 军匠第六十七章 包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六十八章 农耕第二十一章 梯子【新一周求推荐!】第三百六十八章 灯线第四十二章 筹划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六十七章 包围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鸦第二十章 让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十两第六十二章 烦第二十八章 基础第七十八章 搭救第三百章 乡约第八十五章 挣扎第三十八章 矿工第四十八章 吓唬第四十九章 书坊第三百四十章 夺城第三十七章 没用第二百四十章 愿景第一百二十五章 进忠第三百零五章 与世长存第一百九十七章 船长第八章 陈璘第三十一章 血统第一章 三司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一百三十章 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