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何方

正午,紫禁城东宫,一大一小,两个没睡够的年轻人裹着厚实冬衣坐在殿外晒太阳。

金盔金甲的大汉武士将皇帝寝宫里的浑天球搬到殿外石阶下,二人椅子下面铺地的是一副鞣制鹿皮制成的庞大世界舆图。

“陛下读过陈某的道德经,对那本书有何看法?”

在宫里用朝食,张居正与李太后在一边坐着,皇帝像只鹌鹑什么都不敢问,全然不像朝会时的精神,陈沐自然也不敢放肆,一顿饭吃得严肃不已非常无趣。

像他们这样管束下去,小万历虽然会有很高的才能,但压抑天性,性格绝对是要出问题的,后世学生课业紧张老师严厉,可到底还有同学陪着玩耍聊天,缓解压力,可皇帝有什么?

陈沐被万历拉到东宫,看小皇帝指挥力士抬出浑天球,拿出一套自己藏了很久而庞大的世界舆图,上面诸国被填成不同色块,还标注着什么西京马德里、蒙古马场、南洋渔场之类的幼稚笔记,像献宝一样请他观看,带着骄傲神色扬着小下巴说出夜里在窗上盖上薄布不透光亮的小聪明,让陈沐没来由地鼻间一酸。

这幅图很幼稚,非常幼稚,上面勾勾画画、涂改痕迹,更是拉低了皮卷舆图的档次。

陈沐从军府卫随便调二十个海军讲武堂毕业旗官都能画得比这幅图严谨一百倍。

但其长四丈、宽三丈的宏伟篇幅,意味着这绝非常人之力所能完成,而万历只有一个人,也只有十二岁,陈沐仿佛能看见在无数个夜里,寝宫门窗被盖上布帛,殿内小心点起灯盏,躲避母亲责罚的小皇帝笨拙而认真地趴在地上,用笔墨小心翼翼勾画出宏伟蓝图。

没人陪他玩,甚至没人能正常地陪他说话,皇室子孙自幼便是孤独的。

陈沐敢打包票张居正肯定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上朝前在直房,他听徐爵随意地提起过,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产双白燕,张居正弄来给皇帝玩耍,被冯保训了一顿。

‘皇帝年幼,不应该用这些奇怪的东西使皇帝贪玩。’

作为宦官首领,很识大体,但实际上皇帝不是贪玩,是没得玩。

所以陈沐整个上午都在倾耳倾听皇帝讲述那副大作,像用幼稚的语气与想法描述伟大帝国的宏伟蓝图,也像找到久觅知音讲述埋藏心底的秘密,更像学生终于寻到阔别老师等待检查功课般,背诵一处处地块特产,描述将来一处处子民安排。

“你先说。”

小万历怀里抱着去年底暹罗国进贡的宠物猫,眯着眼睛摊在椅子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不时从二人之间的小方盒里摆出一小块馅饼,他吃一口、让猫吃一口。

馅饼还是陈沐数年前上次进宫的老口味,是万历差遣宦官去东华门外买的。

今天他被特许与四年未归京的陈沐待上一天,看起来陈沐并不在乎规矩上的事,不会因坐无坐相而骂他,看起来也不怕他,这让他非常舒服,道:“你听了许多,大明最早最好的舆图是你画的,你觉得朕这幅舆图如何?”

“陛下错了,大明第一幅最好的舆图不是臣画的,舆图要求标准,首选计里画方之法,此法源于晋代裴秀的制图六体,图以寸为格,一寸折百里,国朝许多地图都用到这个方法,最好的是罗洪先的《广舆图》,不过此法没有考虑到寰宇是圆的。”

陈沐抬手指指巨大的浑天球,循循善诱寓教于乐道:“若一县一府,可不思虑这些,但天下舆图则要考虑经纬,唐玄宗开元年间僧人一行法师为制定历法测子午线,选取白马、浚仪、扶沟和上蔡四个经度相同的地方,测量影高,推翻了在此之前南北朝‘地隔千里,影长一寸’的说法,得出南北距离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相差一度。”

“陈某在道德经中所覆舆图,经纬便依此例,结合战利所获西洋舆图,拼凑为今天下舆图,陛下可以看见地图上许多地方是新近增添,凡天下有力之国,皆已加入这场发现天下的角逐之中,他们的技术都在进步,陛下生于皇明此代,大明不能做被人发现的那一个,要做发现别人的那个。”

小万历似懂非懂,颔首笑眯眯地掂掂日月袍大袖,把手露出来指着浑天球道:“朕已经发现他们了!”

“你是说,朕这幅舆图已经非常准确?”

“在现阶段,这幅舆图是大明最准确的天下舆图,但臣以为,陛下可以让它更准确。”陈沐扬起笑脸,道:“南洋军府一直用于征战,在国内人手不足,近年来天时历法已不够准确,预测日食常有失测,应该编撰新的历法,数学足够进步,应该制定新的历法,并进一步测量寰宇经纬,这不但有利历法,也有利战事。”

“今后世代,中国版图将飞速扩大,现辖吕宋、新明地块尚小,但随新明、几内亚进一步开垦探索,版图将倍之庞大,我们要有一份可供大明国土任何角落都能使用的准确历法及舆图。”

陈沐说完,对小万历拱拱手道:“臣说完了臣对舆图的看法,陛下也该说陛下对道德经的看法了。”

小皇帝眨眨眼,道:“这就完了?”

“还没完,你还没说朕制这舆图合不合用,可不可能,太后看见这图便让人烧了,边角都烧了才被朕苦求着抢回来;太傅则让朕谦虚好学,多思虑治国方略,不要去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怎么你?”

陈沐笑了,他当然知道万历想听的是什么,他也知道别人说别人的话目的在哪,他道:“太后是陛下的母亲,太后可以决定陛下学什么,不学什么;张阁老是陛下的老师,阁老可以规劝陛下学什么于国家有利。”

“太后与阁老教导的都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臣要再把那些对的规劝再重复一遍,陛下以年幼之躯便能制出这幅图,即使是临摹誊抄,所耗精力时间没有半年也是做不到的,陛下有这份聪慧与坚毅,太后与阁老的约束规劝自然会记在心里,懂得皇帝的责任,在下认为已不需臣再去规劝。”

“臣以为如果先帝还在,看见这幅天下舆图一定倍感欣慰,会多加鼓励,陈某身为朝廷重臣,理应僭越,代先帝告知陛下一个道理。”

陈沐说着,从绯袍大袖露出手来,拾起一块馅饼缓缓咀嚼,这饼不比山珍海味,其实味道只是寻常,但这是隆庆皇帝生前最爱吃的馅饼。

“先帝接手的大明帝国风雨飘摇,内有财政赤字,外有南倭北虏,各地叛乱层出不穷,将校分身乏术,贤臣殚精竭虑,皇帝束手无策,稍有不慎,分崩离析。”

“而陛下接手的大明,国内改革初见成效,仓禀足两年之用,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军事技术飞速发展、商业活动空前繁荣、文教娱乐数不胜数。帝国将士攻守势易打进倭寇老家,塞北鞑靼种田养羊不敢再言寇边,皇明舰队纵横四海所向无敌——这是天下最强大的帝国。”

“大明是一艘船,船舵握在陛下手中,臣要代先帝告诉陛下的,是对重新焕发生机的大明帝国来说,没有不可能,只有一个问题,君王要率领他的子民去向何方?”

第一百二十二章 报效第四十一章 广税第一百九十九章 调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强水第二百四十章 愿景第一百七十八章 诳人第四十九章 魔鬼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凡第一百零六章 敌人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五十五章 仁义第二十九章 歃血第二十一章 联姻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二十八章 赔偿第四十章 大乱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华园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剑第三十二章 缘由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洋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队第三十八章 道远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队第八十三章 陈学第五章 白鹿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岛第十章 得罪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三百三十六章 长岛第五十八章 轰击第二百九十六章 劳塔罗第六十九章 渔利第三百二十九章 请求第四十二章 堪舆第七十一章 吃亏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六十六章 兵书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办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七十七章 改良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五十三章 三卫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说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八十五章 无愧第二百二十二章 无知第八十四章 监制第十二章 重视第七十二章 宝刀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三十一章 志愿第七章 战船第六十七章 新锐第八十二章 科学第二十八章 基础第八十五章 办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倒第七十九章 霹雳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缘第三百一十四章 复仇第二百六十七章 请降第二百六十九章 发愁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千里第一百零二章 重创第四十八章 夹击第一百三十一章 比划第五十六章 百发百中第十五章 药局第六十一章 医典第二章 城隍第十二章 军装第三十五章 望峡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门第三百七十六章 车营第五章 朝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结义第二百三十八章 进取第二百五十四章 荣辱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二百一十章 顺差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信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车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钱法第八章 万历第九十一章 取舍第二百二十六章 觉悟第一百一十章 同行第三百零三章 翁立安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锅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九十章 番薯第十九章 傻瓜第五十七章 述职第一章 丁家庄第九章 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