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看船

冯保是得了李太后的授意,不准亲王藩王外封。

这就太难办了。

更神奇的是,陈沐一进宫,便被太监带到万历皇帝寝宫殿前广场,小皇帝正端着鸟铳射草人,清脆的鸟铳声中,小皇帝皱着眉头没好气地问道:“靖海伯,你为何要将朕的叔伯兄弟送到海外苦寒之地啊?”

“海外苦寒,陛下,海外不苦寒,赤道上暖得很,四时为夏,那才是藩王的好去处。”

陈沐刚随口应了一声,小万历将龙纹鸟铳向兵器架上一丢,拢在大袖里的手一摆,屏退了周遭陪同的宦官锦衣,这才拧着眉毛对陈沐道:“果然是你!朕就知道海外就是你的核心利益!”

小皇帝挺会活学活用的。

看得出来,藩王转封是惹毛他了。

“臣的核心利益不在海外,哪有把核心利益拱手让人的。”陈沐拱拱手,这才问道:“陛下是因为转封藩王这件事不高兴?”

“哼,你还敢问,你们要把朕的叔伯兄弟统统封到海外去,还找个借口做学问不精,那朕要是个藩王,朕也不会做学问啊!”小皇帝一副想要撒气又不知从何撒起的模样,俩手端端发冠随后揣在日月袍大袖里拢住肚子,语气自己软下来道:“藩王就是再做些什么,也不至于发配到海外弄死,你看你部下那个麻贵,一千多人死得还剩二百多个。”

“我大明两万宗室,按内阁整理出做学问的,能评上奖者不过区区数十人,这两万宗室分到海外,一年之后死得还剩四千,你叫朕如何面对祖宗,往后拜谒祖陵朕还去不去了?”

这逻辑……无懈可击啊!

陈沐在两年前向张居正建议藩王外封的时候确实是这么打算的,死的就死了,活着的收拾地方,反正搁国内也是浪费,上万宗室只要能出几个人才就算够了,但现在不是这个情况啊!

张居正明显考虑的比陈沐全面的多,也没那么草率,准备了两年多让首辅一直揣着这事,现在拿出来就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

陈沐拱手笑了,道:“陛下没跟张阁老议过此事?”

小皇帝一瞥脸道:“没有,事还没报到朕这,都是朝臣在议。”

说着,他看了陈沐一眼道:“但消息早都传开,宗室被吓坏了。”

陈沐整理语言,道:“宗室外封并非是陛下想的那样,两万宗室,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封出去,绝无可能事情议定当即便封,短时间里更不可能封往航线不成熟的亚墨利加,首选为已经成熟的南洋,过去臣一年往来广东、南洋诸国数次,那片海域就连礁石都被三宝公探得一清二楚。”

“陛下要知道,宗室在国中,过得并不好,他们有的穷苦不堪不比百姓,有点则侵占民田,官吏百姓看在眼中却不敢言明。”

“就算如此也不能将他们分封海外啊!”小皇帝伸手道:“是出了几个不肖子孙,但不也有贤王?”

“那陛下以为,宗室是出贤王的几率大呢,还是不肖的几率大呢?”说了句有些僭越的话,陈沐连忙跟上一句:“若宗室都似陛下这般贤明,做臣子的又怎么舍得把人封到海外,留在国中潜心著述才是正理啊!”

看小万历陷入沉思,陈沐顿了顿才趁热打铁解释道:“听起来转封海外是惩罚,因一被转封,庄田、禄米便没了。若这是惩罚,必不会波及所有人,这是为激励宗室好学,不违背律法祖制,引导宗室做学问。”

“藩王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作为皇室子孙,人人都应担起国家进步的重任,他们可以在不违背祖制的前提下钻研科学,再没有人比他们更合适的了,阁老的考虑已经非常周全。”

“若此计事成,在国中留下善于做学问的宗室,更少的宗室可保证每个人更受优待,何况还有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奖赏,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富裕,也更受人尊敬,否则像如今这般,享有荣华富贵却不得伸展胸中志向,难道宗室的生活就不会苦闷吗?”

“即使不适合做学问,分封海外掌握些许军政也能拱卫家国,不掌军政,也能得到海外王庄赚取富贵,海外不单单仅有苦寒之处,也有富贵之地,去年朝廷岁入白银四成、米粮二成皆自海外流入,那怎么能说是海外是苦寒之地呢?”

小皇帝的眉头又皱起来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他会老得很快,道:“可那白银、米粮皆是商贾带回,宗室又不会经商,如何赚取财富?”

“陛下不会真以为,大明在海外是做买卖去了吧?”陈沐笑了,小皇帝还挺天真,道:“商贾做买卖用的成本的是白银,大明在海外用的成本是四洋舰队,是大明的军事力量,强大,可以让我们的商贾垄断海域贸易,别国的海船可以不必出港,我们的商货由这个港口走到另一个港口,就能赚取十倍百倍的利润。”

“在吕宋国港口,最好的货物,由大明购买;在马六甲,最昂贵的货物,由大明卖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们仅关注于藩王外封,却没注意这世上最高的东西,技术进步被留给宗室填补这个空白。”

小皇帝歪着嘴巴挤着眼睛,极力探究着从陈沐这听到的新词汇:“生产力?”

“在印度,他们广袤的土地种植棉花,以至价格低廉,然后纺织成布,他们一个人纺织一匹布要三个月;在广东,我们每年要买进巨量棉花,我们的织工技艺更好、我们的织机生产更快,我们都有十万人做这个行业,购买棉花若花销十万两,我们一年出产一百六十万匹布,他们只有四十万匹,我们的布质量更好、产量更多,再倾销回去,能赚一百万两,并击垮他们的市场。”

“久而久之,他们的织工不能度日,只能回头种棉花,他们越来越贫穷,我们越来越富有,现在印度已经没有人织布了,因为自己织出来比买的还贵。”

“只要技术进步,海外宗室产什么都能赚钱,因为我们的技术最好,没人能超过我们。”

“臣一开始的思路确实有错,因此尽管藩王外封最早是臣提出,但在朝堂的议论上并未多说一句,因为张阁老考虑比陈某更加周全,他是对的,宗室也是大明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能为天下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陈沐见说得差不多,把自己在万历眼中的误会消除,便拿出船图道:“陛下,环游周天的四艘巨舶已建成,眼下开至大沽口,这是船图……”

“老师早就说了这四艘船,朕不看船图,这就去请母后。”

皇帝小手一推船图,去招呼太监。

“朕要看船!”

第七章 一骑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角贸易第十七章 局面第三百五十章 够用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二百六十三章 围楼第一百零三章 难办第三十六章 监工第三百四十四章 矿产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四百零四章 计算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八十章 商队第七十六章 红土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高第三百二十二章 报应第一百九十三章 哥萨克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十八章 卢侯第三百三十三章 阴影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八十五章 书信第一百一十二章 猜测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四十六章 小小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华园第十九章 值防第二百四十八章 联合第九十一章 虎鹰【盟主加更】第七十六章 扒皮第十章 清野第一百章 瓦罐第十二章 临战第五十四章 潮水第一章 大沽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二百七十一章 雨露第八十章 月港第一百四十五章 对穿第五十六章 万全第八章 山吹第八章 鞠躬第四十八章 吓唬第四十二章 泛海遭风第四十三章 道理第二百一十九章 选择第十章 不吝第五十章 踏阵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运第三十八章 矿工第五十一章 袭击第六十一章 云南第三百零四章 布阵第三百六十四章 军民第四十二章 筹划第四百二十四章 沙门释子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五十九章 图文第三十五章 彻查第二百八十八章 蹭课第九章 江海第六十二章 烦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剑第四十八章 夹击第三十八章 道远第二十二章 扑克第一百一十五章 头题第六十四章 通缉第六十六章 陈宅第二百八十七章 亲戚第三十章 修心第二十章 药匠第十九章 道德第九十五章 巡抚第十九章 抠门第一百九十九章 调兵第二章 南洋第四十三章 望远第八十五章 龟岛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谈第一百八十六章 选侯第三百四十八章 头衔第九十一章 后效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放第三十四章 家宝第二百章 飞翔第八十四章 围攻第四十七章 然后第三十五章 望峡第十二章 蒸汽第一百零九章 防务第二百零八章 天军第六章 大米第四百三十一章 试用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十九章 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