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君瓒

bookmark

自南洋运来的珍宝货物东西不多,不过半日便收拾好,陈沐没急着召见使者,刚好让他歇息半日,沐浴更衣洗去风尘。

当晚在衙门偏厅设宴也未谈出海事,只是让他们一众好好休息,睡足了养好精神。

直至次日晌午,才让莲斗去敲了衙门鼓,首次传告北洋、东洋各部将官、六部北洋分局官员入衙议事。

各级将官着了官服,绯袍青袍绿袍混杂,各饰飞禽走兽,陈沐也换上久违的绯色蟒袍,尽是衣冠禽兽之境。

与会者唯一一个穿常服的,是跟着京运船一同从南洋至北洋的邓子龙,去年刚当上总兵官,独领云南兵事镇三宣六慰,因处事不周跟刘綎闹了别扭,两营兵打了起来,本来这种大罪两个人都是要下狱论处的,刘显都说不上话,幸亏有高拱从中周旋,兵部这才将二人革职,兵马尽交刘显统帅。

南洋没法待,闲着也不是个事,邓子龙向高拱请示后就随船到北洋来,灰头土脸地投奔陈沐了。

本来这个事朝廷处理铁定要各打四十大板,别管什么起因朝廷的将领带兵打到一起,还动了兵仗,差一点连火炮火箭都要使上,出了事肯定要交还兵权,可说到底两边本身都有错,刘綎受的委屈还比较大,所以兵马就交给刘显的人统领了。

人家刘綎带的兵是云南当地旗军营兵混编一营,虽说是地方军,可跟邓子龙所率吕宋苏禄抽调宗藩军合编一营比起来那也算是中央军,结果这边药弩都上了还没讨到好处。

陈沐听了邓子龙千里迢迢的诉苦,气得接连冷笑:你谁也别怪,本身就是士卒打个群架的小事,谁让你的兵拿盾牌棍子使鸳鸯阵的?使了就别怪人家丢长标射毒弩。

鸳鸯阵是什么东西?后世警察的防暴队依然能看到一点鸳鸯阵思想的影子,都是训练有素的明朝大兵,拿这东西去打架谁受得了啊。

这就属于自作自受,还让南洋两千多宗藩军改换门庭,成了滇地边防军,不过陈沐倒不觉得这是坏事,邓子龙吃到自己的教训,朝廷也硬收了两千余兵马,最棘手的事也没落在自己手上,有南洋大臣高拱去给朝廷擦屁股,挺好。

至于南洋缺失的兵额,再招募就是了,眼下南洋宗藩军还是很容易招募的。

上了衙门,邓子龙无官无职,只能披挂胸甲挎腰刀立在堂上侧边充作护卫旁听。

堂中陈沐大马金刀地坐在上首,北洋卫官武将分坐左右,如今已经朝廷各部门议事除了衙门升堂已很少有这样的座次格局,通常都是上首置主客两座,下面陪座两列,哪怕客座空着,也不显得那么压抑。

陈沐今天是故意以大帅训话的座次安排,他扫视一众官吏,抬手道:“两个事。”

“朝廷近来暗潮涌动,诸位六部过来的同僚肯定心知肚明,陈某只说一次。”

陈沐原本没打算提,实在如今张居正父亲重病的消息越传越烈,这些年被张居正压制的、得罪的官吏正四处走动,甚至都准备好在张居正下台后拨乱反正给他治罪了。

如今北洋可谓群贤毕至万事俱备,要人才有人才、要银钱有银钱、要兵马有兵马,赶在这准备出征的当口上,他不想有任何意外。

环视神色各异的北洋同僚,抬起放在檀木大椅扶手上的右手,道:“最好别趟这浑水,朝廷有人事变动也好、没人事变动也罢,同北洋诸君都无丝毫干系,东征在即,探寻欧罗巴是我族千载难逢之大业。”

“我等上报皇帝、下应黎民,为的是定今后数十年、数百年的天下大势,让天下为大明所知,更要让大明为天下所知!”

“亚墨利加与欧罗巴有多大,诸位都看过天下舆图,哪怕大明仅能支配三分,待诸位百年,尔等后人皆傲称我祖乃大明柱国!”

“求忠孝国家的,东面是你最该去的地方;求名的,名留青史;求官的,官居一品;求财的,家财万贯。”

“此时朝局未必是真动荡,天下大势却是真千年未有之机遇,能于此相媲美的或许仅先汉开西域。陈某今日说了,今后就不会再提此事,想忙着站队取晋身之资的,我不会拦。诸位皆比陈某年长,陈某不会妄自尊大地与诸位说好自为之,但万望诸君谨记——求仁得仁。”

该提醒的都提醒了,陈这话主要是对那六部北洋分局的主事说的,在这些事上武将不敢跳出来,更何况南北讲武堂自有军人传统,他们知道自己受训是为了出塞与出海,对国中人事动荡并不感兴趣。

他们是新军将领,真正关系他们切身前途的只有一个地方,北洋。

天下没有人不重视新军,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北洋这样为他们操练得心应手的配套部下,只有在北洋,他们一身所学才能得心应手,也只有北洋,才有仗打。

说完了,陈沐也不管旁人阴晴不定患得患失的脸色,抬手道:“君瓒此时想必已养足精神,请将此行东洋见闻回报给六部诸位主事。”

他口中的君瓒,名叫杨廷相,是随同唐胡安一同去往西班牙的使者。

福建泉州晋江人,匠籍出身,也是三年前被调往南洋的新科进士,成绩在同年中排名一直偏下,福建乡试第六十六,会试第一百四十一,登进士三甲第一百八十名。

以他这个成绩,同那些起步就能进翰林院的天之骄子不同,原本首选会任大县丞或小县令,捱到这个时候,运气好能进六科做个七品给事中,往后再升就得看造化了。

但有些人天生就有扼住命运喉咙的能力,在杨廷相被分派到跟随张元忭等人至马尼拉的头一年,跟着海瑞去班诗兰城左近任一小县令,任职不过半年,在一次同时任南洋军府佥事的高拱谈话时听见上官对知晓海外夷事人手不够的忧虑,当即出言,为自己拿下进海军讲武堂作为三期学员的通行证。

他是南北讲武堂第一个进士学员,主修战船科、辅修兵器科,算没丢下出身带给他的手艺学识,能背下十二万字典籍考取大明帝国十万里挑一的进士三甲,学起海军事,南洋、葡夷、西夷的几门语言如探囊取物,待学期满,以全甲毕业。

毕业那年正赶上明西议和在南京签订租借塞维利亚条约,全天下都找不出人比他更合适出使——像班超出使西域般的荣誉,轻而易举的被出使南洋的杨廷相收入囊中。

这一年,被称作文武双全的杨廷相三十一岁,气宇轩昂地立在北洋衙门正厅,拱手向厅中同僚行出一礼。

第三百三十二章 腾骧第一百五十七章 烧酒第九十三章 多得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十一章 买卖第十二章 蒸汽第十章 走广第三十九章 战壕第五十九章 压轴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七十二章 开源第二十七章 谭帅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惮第二百六十九章 褒奖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七十二章 悍将第八十四章 军匠第七章 一骑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盖第九十五章 船来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济济第五十九章 里甲第三十五章 驻军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一百八十八章 憨愚第九十二章 高楼第七十九章 吃饭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八十四章 军匠第一百二十三章 航线第四十六章 石炮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气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四十章 让路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三十七章 没用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三十章 袭击第六十九章 书局第七十二章 夺地第三十九章 木津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八章 山吹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九章 控制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五章 番夷第二十五章 赌注第三百六十章 模拟第一百六十四章 轮回第六十章 法理第一百一十六章 顺风第二百九十章 知府第四百九十八章 龙旗第十六章 双倍第六十一章 海盗第四百五十七章 宝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兰第六十一章 云南第一百五十六章 狮子第二百章 飞翔第十二章 银子第一百零八章 援军第二百七十九章 坐标第三十二章 金子第六十章 望风第二章 乱象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三十二章 宿务第二百六十七章 请降第九十五章 会战第一百章 封赏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三百三十三章 帮助第一百六十五章 白虎第五十八章 下限第十六章 双倍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一百章 封赏第九十章 无用第三百三十九章 喜讯第三百零四章 布阵第一百零四章 边疆第八十一章 死间第五十九章 压轴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二章 都城第七十三章 藩禁第四百零六章 流放谷第二十五章 赌注第八十五章 书信第十八章 告状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二百五十四章 荣辱第八十四章 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