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迁徙

杨应龙升官了。

事情的起因是大明朝近年来向新土地的人口迁徙,万历五年山东遭灾,朝廷一次向亚洲输送军民近十万,紧随其后的就是改土归流。

从播州开始。

杨兆龙在新明大岛开天辟地,随后朝廷启动新明建制,派遣李化龙上岛这才真正将新明当作朝廷国土。

新任总督并非省油的灯,转眼向朝廷送去手本,议迁徙播州杨氏等四姓土司上新明,给与其守卫边疆、永镇斯土之大权。

有人欢喜有人愁,杨应龙对此就很不乐意……播州宣慰司既有良材美木又有高田沃土,数百年经营早是固若金汤,突然要迁往海外,这事就算姐姐再怎么劝说海外福地,也难解开心头抵触。

不过杨应龙也没冲动,因为他自己也挺难以取舍的,因为他看过朝廷划出的土地舆图——处新明西北,比播州宣慰司大十二倍。

单纯的土地很难令杨应龙动心,因为他知道那片土地腹地贫瘠的很,真正的好地方是他弟弟杨兆龙名下的新明东南,西北比大明的西北还要贫瘠,大明西北好歹开发了上千年,那边只有杨兆龙经营的十几个村子。

尽管土地大了十余倍,可实际能农垦种植的土地加一起恐怕还不如播州,加之地域分散,很难像如今的宣慰司一般形成有效管理与集中权力。

但那盛产铁矿。

没有人知道盛产到什么程度,只知道那边的铁矿脉比姐夫的人在琼州找到的铁矿还要大,派去探矿、挖矿的人已经好几拨,可还是说铁矿产量仍有巨大富余。

两难之间,杨应龙将选择的权力交给皇帝……在与朝廷互相扯皮的一年时间里,他命人伐了七十二根良材美木,一路送入京城。

他想的很清楚,如果皇帝觉得杨氏在播州还有益处,大树没了还会再长;如果朝廷执意要将他迁往新明,留着这些大树也没用。

结果显而易见,皇帝还没到欣赏高大宫室的年纪,良材美木对他来说没什么用,万历爷更喜欢楸木、白桦木和带疙瘩的老榆木——这些都是做鸟铳带托铳床最合适的木材。

至于大杉木?

万历倒是收下了播州宣慰使的一片美意,命宫里人把这些块儿大、条儿靓的杉木全存到神木厂,留着以后上了岁数的大臣仙逝,定做紫衫棺材。

改土归流的事儿上,万历爷跟杨应龙可不是一条心,杨应龙觉得贡上些良材美木能让播州宣慰司免于被迁往海外;万历爷觉得杨宣慰使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不更得封出去?

怪不着皇帝,要怪就怪陈沐。

皇帝觉得,天底下最了解海外的大臣、北洋重臣陈沐整日里窜动着要把那些皇亲国戚弄出去,内阁与他一拍即合,不停在耳朵边儿上吹法螺:海外好啊海外妙,海外发大财、海外治百病,就连咱大明朝有啥伤筋动骨的大问题海外都能给解决了。

一年三个军府最多时候一年搂回来贵金属价值白银一千三百万两。

哪怕后来金银少了,其他各类货物、原材料、大米这些东西的价值却越来越多。

要是单单钱财,还称不上海外治百病。

前两年张居正夺情,五君子不是闹得挺欢?把皇帝气的光想把他们打死,发配海外了。

后来又有点后悔,一打听五个人到亚洲去确实遭了一番大凶险,又是天花又是黑脚人入侵啥的,最后否极泰来五个县倒都还不错。

这个印象已经在万历皇帝脑子里根深蒂固了——越是忠心、越是有才能、越是该赏赐的,才越该出海!

何况皇帝老爷心里,这杨氏应该是非常懂行儿的呀,守着陈沐大亲戚,是不是?

你杨宣慰使送良材美木又不说话,这意思是不是嫌朕给你安排的慢了?

万历爷还觉得挺过意不去。

立、马、安、排!

杨应龙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皇帝派来使者叮咣一顿赏赐,什么锦绣六表里、青珠七十颗把杨应龙砸蒙了,随后改封新明西宣慰司宣慰使,再加封正二品新明西都指挥使、授龙虎将军,受新明总督李化龙节制,即日起迁原播州宣慰司治下军民两万户渡海驻新明。

跟说着玩呢一样。

两万户啊,不是两万口。

圣旨一下,四川、贵州、湖广三省凑了过来,一个个儿都像吃人不吐骨头的狼一样帮忙迁徙百姓,情谊盛得让他害怕。

都盯上三省交界这块富裕的土地了。

还别说,皇帝的旨意送到,杨应龙心里的抵触也没了。

因为他找上南洋军府打听了,新明的大矿确实就在他治下,虽然环境不好亦难于管理,但可供开采的储量巨大,那边海岸上只要悉心经营也足够供养两万户百姓。

何况航线在数年之间已趋于成熟,即使天有不测风云,单靠物产丰富的爪哇航线运送粮食,亦足矣帮他渡过难关。

至此,在万历七年三月,播州军在杨兆龙的开辟后,全面加入朝廷开辟新明的计划当中,数以百计的大船自南洋卫港起航,驶向遥远的新明岛。

李化龙得知这一消息兴奋异常,他名为总督,可实际掌握的权力、人力尚不如凤凰港林道乾那个海盗总督,人家好歹名义上为天子统御爪哇二百余万百姓。

尽管这么些年过去,凤凰港还是凤凰港,众多海盗蜗居在爪哇岛西岸,可终究是朝着东边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兼得守着贸易路线,几乎垄断西洋、南洋二军府之间的运输航道,就算两边军府大帅都不是什么善茬,好歹还要给人家一口汤喝的。

他这新明呢?看着大,岛上除了野人就是野狗、大袋兔和鳄鱼,明知道有铁矿,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开采,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

总督李化龙怎能舒心?

杨应龙来了,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新明岛东南的探险家杨兆龙却没影儿了,李化龙派人怎么找都找不着。

连人带侍女还有那刘副千户及麾下兵将,都没了。

一起失踪的还有十二条大福船与二十六条护岛神犬。

最后翻遍了小总督的府邸,才在柱子上找到匕首歪歪扭扭刻的一行字。

“杨某去亚洲找姐夫开辟新航线了,不必挂念。”

第四百七十八章 见多识广第八十一章 风将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罚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四百六十八章 驻帐第一章 香山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一百零七章 进士第一百六十章 阴谋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队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二百三十八章 进取第三十二章 缘由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十八章 界碑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二十四章 热土第九十八章 将军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折冲第七十章 朝贡第九十章 番薯第四百七十六章 凤凰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一百零九章 长城第七十四章 征尘第四十八章 吓唬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声第五十九章 里甲第二百零七章 谁怂谁孙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防备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二十七章 教堂第二百九十四章 预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钱第三十二章 伟大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宾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倒第七十章 混乱第七十六章 急行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四百九十一章 坏主意第二十九章 歃血第二百六十八章 议会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八十二章 兰花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九十三章 遗产第六十二章 炮鸣第三百二十一章 礼器第二百零六章 鹅绒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二章 山河第八十四章 置换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洲宫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一百七十六章 内海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三百一十一章 万寿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猬第一百零一章 新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赔偿第十六章 万岁第八十一章 自给第九十四章 牦牛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虑第六十五章 苏禄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司今天章节晚上发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四十八章 吓唬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三百三十九章 壮勇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三百一十六章 贩子第六十章 碗口第九十六章 三眼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一章 播州第五十二章 南人第四十四章 备战第一百九十九章 调兵第八十二章 兰花第四十四章 征兵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五十五章 虎蹲第四百五十九章 劳苦功高第三十七章 吓唬第三章 欠款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一百零五章 预言第三百四十七章 对峙第二十四章 行军【盟主‘厚朴1‘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