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是帝国的模范殖民地!
这句话从来都不会在公开场所被提及,为什么不会被提及?
因为在官方层面上来说,大明从来没有把东瀛视为“殖民地”,至少在表面上,东瀛都护府是通过“明日合邦”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施合并的。
哪怕就是心里明知道这是值民地,或者说是级别稍微高点的殖民地,也不能去显露出这种想法。
也正因如此,大明从来没有把东瀛视为普通殖民地,而是视为某种海外省,至少在官方的所有文件和口头言语之中都是将其视为海外行省。
当然了这种海外省是需要进行改良,所谓的改良,自然就是“皇民化”。
其实说白了就是驯化,而驯化的第一步,绝对不是什么剃发易服之类的手段。而是语言,尽管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这些土著的语言,但必须要把它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也正因如此皇民化教育,从都护府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了,根据实际情况,都护府一边建立学校,一边在学校中推行国语教育,也就是华语教育。
大明帝国的“皇民化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可一蹴而就。
总之,第一步就是语言关。
这个语言关就是通过教育来实施,学校中必须要推行国语。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与家人、外界的交流中难免会说日语,可是等到这一代东瀛人成长起来之后,他们就会主动逐渐减少日语,改为华语对话。
按照朱大皇帝的计划,大概用二十到三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将日语从主流变成非主流,用两到三代人的时间将它变成历史,不对应该说是变为大明的地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大概需要50年~60年的时间。只要有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能够培养出三到五代不会说日语的东瀛人。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和大明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而已。
什么事情都要立足于当下,而当下就是……东瀛绝对不愧为帝国的模范殖民地,这里生活着两千六百万的对帝国忠心耿耿的帝国皇民。
不过帝国皇民永远都对帝国本土的人充满了羡慕之情,当一辆车身上书写着“帝国游学团”的大客车,在江户街头行驶时,周围的人们无不是投以羡慕的目光。
帝国游学团……车上坐着的可都是从帝国本土来的人啊!
五年前,为了加深下一代对帝国的了解,帝国文部与移民署等机构合作组建了“帝国游学协会”,利用移民船空舱组织学生乘船前往包括北方领地、东瀛都护府以及非洲殖民地等地进行游学,让他们直观的了解帝国的海外行省以及殖民地。
毕竟,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或者成为帝国中枢的事务官员参与制定殖民地政策,或者作为官员前往海外省、殖地民,为帝国行驶统治之责。
“自1864年第一批“和女”以“契约女仆”的名义抵达南华,再到帝国设立东瀛都护府,大量和女以女仆的身份前往帝国本土,先后有超过600万和女嫁入帝国本土,从这一点来说,帝国与东瀛是血脉相连、血脉相通的!”
导游是位年青的东瀛少妇,穿着东瀛特色的和服,和服源于汉服,却又与汉服稍有不同,这也是东瀛的特色,她的声音是典型的和女的声音——轻柔且甜美的。
当然了,也总会让那些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心情充斥着某种燥动,事实上,对于翼州第六国民中学的学生们来说,在他们得知将要到东瀛游学时,无不激动的大吼一声。
众所周知,东瀛……那可是男人天堂啊!
为什么是天堂?
因为在这里,即便是最普通的大明男儿也可以艳遇连连,温柔多情的和女见到大明男儿时,裙带都是系不住的,在和女们看来,大明男儿个个都是身强体壮,浑身都是腱子肉,一看就是“无肉”不欢的。
越是青春期的少年,就越有某种渴望与冲动。
“在你们的正前方,就是江户的老街……”
女导游带着略为自卑的语气介绍道,
“就像你们看到的,这里的建筑都是传统的和式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尽管简陋且矮小,但是东瀛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这种轻木结构的建筑在地震时,即便是垮塌,也不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亡。”
“这也算是优点啊……”
孙文喃喃地自语道,看着车外的这座与华夏传统城市似是而非的城市,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激动。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虽然帝国的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在来东瀛之前,他们中的不少人觉得,这里的一切除了和女之外都是不值一提的,在真正来到东瀛之时,他们却还是难免为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而感到震撼。
第一次来到江户的孙文,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一夜无法入眠,甚至接下来的几天都处于一种相当亢奋的状态当中。
他们激动与亢奋,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见到了特殊的文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与辽阔。
从帝国本土越过辽阔的太平洋抵达东瀛,这样的远行,让他们所有人都深切的感受到了帝国的辽阔,也正是在这样的游学之中,这些帝国的青少年们心中的已经形成了一个早期的帝国观。
什么是帝国观?
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生观的形成,但可以肯定一点是,当完整的帝国观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之后,他们会主动的维护帝国的利益,他们会深知帝国海外省和殖民地于帝国的重要性,并且会千方百计的维护他。
这也是为什么要开展“帝国游学”的原因,就是为了促进帝国的青年们,能够充分的了解帝国遥远的海外领地和殖民地。
而不至于因为不了解,或者说因为对其的了解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因此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轻言放弃,就像二战后的英国的工党政府一样,那些从未踏出英伦三岛的工党高官们非但对殖民地没有丝毫感情,甚至压根就不明白殖民地于英国的重要性,为了换取民众的选票,以“挥刀自宫”的精神,放弃了英国数百年的基业。
这种“挥刀自宫”让英国不需要负担沉重的军费,不需要负担殖民地的开支,当他们把那些资金在改善民生为借口投入到本土的时候,大英帝国的命运就注定了,在庞大的帝国瓦解时,英国经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走出战争的阴影,而一战结束后,依靠殖民地的输血与市场,英国只用十年就全面复苏。
失去殖民地民英国从此成了一个二流国家。
归根结底到底,英国殖民帝国的瓦解,尽管有外部的压力,可本质上还是因为工党政府的短视。
对于朱大皇帝来说,这就是前车之鉴,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授意官方成立“帝国游学协会”,这种游学不仅仅局限于帝国精英的子女,而是涉及到帝国上下的大多数年青人。
海外的游学,有助他们了解海外,并且形成初步的“帝国观”,这对于帝国未来的有益而无害。
第三更了,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