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穿越到大宋,特别是第一次出来逛街的时候,陈世美都大吃一惊,
因为他发现宋朝城市的形态,跟他以前熟悉的现代城市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
都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
临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铺、酒楼、饭店、客邸。
每个商铺都打出醒目的广告招牌,对的,你没有看错,大宋已经开始打广告了。
入夜,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有的商家还安装了广告灯笼,红红的,在夜色中特别耀眼,有点像是现在的红灯区。这样的城市形态,可以称之为街市制。
或许,你听说过长安一百零八坊的说法,说南北十一条、东西十四条的街道,除宫城皇城和两市外,把长安分为一百零八坊。
故而,大唐长安一零八坊很是出名,一百零八这数字是极其不错的,
“一百零八”,简称“一百八”,又称“百八”,是佛家常用的数之一。很多寺庙的佛像数目,石柱数目,甚至佛珠的数目都是108。
古代九为极,常说九五至尊,12为周天之数,12个时辰,12个月,108恰好是12乘以9。
当然,后来的水浒108条好汉更出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一共108,只是陈世美来了,这梁上好汉还有没有,却是未知数了。
北宋大部分继承大唐,当然有改变,因为北宋经济更发达。
开封最开始也延用市坊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坊制度终于崩溃。
封闭性的坊已被冲破,居民区与市场混一的城市制度逐渐形成。
尽管至道元年,也就是公元995年,颁布诏令:“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分定布列,如有雍洛之制”,也不过空有其名而已。
由于坊制的崩溃,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开始设置厢,即按地段、街道实行管理。
于是开封形成了内城4厢46坊,外城4厢75坊,城外9厢13坊,一共17厢134坊的分布。
主要街道是通向城门的各条大街,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小街道,住宅和店铺、作坊都是临街道建造,并且多有二三层的建筑。
如今的开封,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都市,人口过百万,这个时期,很多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一百万。
城外,京南厢二坊,也叫安乐坊,说是安乐,那是一点都不安乐,这里算得上是开封的贫民窟了,住得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可怜人。
秦香莲在水患退走以后,就带着孩子搬到这里了,还是包拯特地给她落户的,因为再让她回老家去,怕是不行了,弄不好得饿死,而且没有亲眼看见陈世美被审判,她如何能回去?
包拯本想给她找好一些的地方,但被她拒绝了,连给她的银两,她都文分不动的,但包大人还是暗中派人保护了她,怕陈世美做些什么。
大街上,两个孩子正在地上用树枝写字,
“这是李字,我的姓,前几天偷看刘先生的私塾学会的,厉害吧?”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仰着头,一脸的骄傲,在地上划着,
他想读书,但这安乐坊的几人可以读书?笔墨纸砚,教书先生,哪一样不要钱?
其实,北宋已经有免费性质的学校了,还是国家办理的,前些年,赵祯已经下旨,各地公办学校都是不收学费的,有的县则象征性的收个一两钱,
实在交不起的学生官府也会免了。
而对于国家和省重点学校,朝廷还要补助学生钱,比如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读书不要钱,每个学子每月还能领到一千文钱。
但,说来简单,可即使是现代社会,依旧有人因为穷,读不起书,大山里还有这样的孩子,不然怎么会有希望小学?
阳光永远有照不进的地方,别因为身边没有,就当不存在,或许只是你生活太幸福罢了。
他们还在为明天吃什么发愁,怎么能读得起书?
“厉害,改天咱们一起去看看,我也想学写字。”
冬哥稚嫩的脸庞上充满了羡慕,他那清澈的脸眼神中,充斥着了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出人头地的期盼,只有学好字,多读书,考上进士,变得强大,他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每一次,看到母亲流泪,他的心都在痛,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一路和母亲从老家赶过来,一个女子,两个孩子,几百上千里的路程,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或许是希望吧,因为当时的他们觉得找到陈世美就好了,有了父亲,他们就有了依靠,可结果却是拒不承认,甚至意图杀妻灭子,再到现在的栽赃母亲偷人……
如此种种,他们已经受到很多伤害了,他能明显的感觉周围的邻居看自己母亲的眼神都不对劲,小朋友也开始不怎么跟自己玩了,现在只剩下三安,他的全名李三安,邻居的孩子,是冬哥目前在开封最好的玩伴。
他也想读书,但母亲没有这样的能力,幸亏粮价降了,秦香莲最近做活的工资莫名其妙的涨了,还不少,不然养活他们都困难,现在他能勉强吃饱饭了,他很知足,但又不知足,因为他想让母亲和妹妹过得更好一些。
“三儿,跟我回家。”一个妇人打扮的女子从屋子里走出来,拉着冬哥的玩伴李三安走了,全然不顾及自己孩子的感受。
“不嘛,我还要和冬冬玩。”
“玩什么,以前不知道,现在发现,他家就不是好东西,知道吗?特别是他母亲,以后不准去找他玩了。”
邻居屋子里,传来妇女的怒骂,很大声,冬哥听得清清楚楚。
“不,我要。”
“啪啪啪!”
“跟着他,你能学什么好,她娘偷人,他是孽种,知道吗?咱们穷,但有志气,知廉耻,懂吗?”
“呜呜……”
伴随着叫打声和哭泣的声音,冬哥眼神中的光在减少,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这个朋友了,因为是儿童时期的,才可贵,才难忘,才真诚,没有一丝利益夹杂。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抱住了他,闻着熟悉的味道,他知道那是自己的母亲秦香莲。
“哒!”
有雨水低落在自己的额头,他摸了一下,很自然的放到嘴中,是咸的,一抬头,才发现自己的母亲泪流满面。
“娘,不哭,我都知道,没有什么,真的没有什么,我有你和妹妹就好。”
“是娘对不起你们。”
秦香莲擦干泪水,看着地上用树枝写的字,
“娘再苦再累,也要让你读书。”
“娘,不用的。”自己的娘养活自己和妹妹已经很辛苦了,再供自己读书,他不敢想象。
“相信娘!”秦香莲人孩子直视着她的眼神,四目相对,冬哥从其中看到了坚强、果断、责任……
他没有拒绝,跟着母亲回到家中,
不多时,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进来,
“德婶,来喝水。”秦香莲很自然的招呼,水是她能拿出最好的了,碗洗得很干净,就两个,一个她和秋妹的,一个冬哥的,客人来了,只能把冬哥的碗拿出了,因为另一个碗有些破。
“香莲妹子,下个月的衣物不用你洗了。”
中年妇女德婶有些难为情,还是开口了。
“这……”秦香莲已经猜到什么了,但内心还是有些不好受的。
“其实我是相信你的,但外面风言风语太多,而且说已经滴血认亲了,你……”
“德婶,不用说,我都知道,谢谢你这个月的支持。”秦香莲控制住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
“我走了。”中年妇女逃一般离开了。
没多久,又一个妇人进来了,年纪更大些,看着快60了,已经满头白发了。
“王婆,你来了。”秦香莲的心在发颤,可脸上强挂着笑容,王婆是她最大客户,主要让她弄一些刺绣,给的钱最多,多得她有点不敢信,但王婆说是为城里大客户做的,人家就喜欢她手艺,不差钱,给的自然多些,她也就信了。
她怕王婆来说不让她做刺绣了,那她未来生计怕是没有了,如何养活两个孩子?自从前几天开封府一案传开,伴随着中秋第一词的出现,陈世美名声大噪,
人们对他开始同情, 佩服,认为她秦香莲是不知廉耻,是偷人,恶毒的妇人,伙同别人嫁祸前夫,不守妇道,毕竟情夫都找到了,当场滴血认亲的,怎么能假?
天知道,这些天,她受了多少白眼,那些以前让她干活,洗衣服,刺绣,做女工的,基本都不让她干了。
“香莲,我这次来是……”
“王婆,不用多说,我都懂,但我问心无愧,我相信真相会大白的,感谢你……”她想哭,可是忍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你理解错了,我不是来让你不干的,我是来加价的,香莲,老婆子我活了60年,看人的眼光还是可以的,我相信你,以后你就放心干,钱少不了你的,过几天,我让儿媳妇把要绣的东西拿过来。”
王婆拉着她的手,面容慈爱。
“王婆,香莲能遇到你,三生有幸。”
秦香莲说着,泪珠终究滚落了下来,她差点跪了下来,两人相互拉扯一番,说了许多话,仿佛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几乎快落日的时候,王婆才出来,她慢慢来到一个酒楼,恭敬的对酒楼老板说,
“三爷,您交代的事情都办好了。”
“嗯。”胡三点点头,然后给了她些钱财,
“以后继续保持,千万不要让她饿着。”
“谢谢三爷,我知道。”王婆接过钱财很开心。
王婆可不敢得罪三爷,这人听说在城内背景很大的,可她那里知道,这人只是胡管家的一个远方亲戚,很远很远那种,一般人不知道,毕竟开封姓胡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