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计划

其实,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时,他就对深刻“粮食安全”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位皇帝并不曾大意。

在大明建立之初,他几乎是以全国之力狠抓农业。结果是几乎三十年不到,他就把大明的农业产值提升到了相当于数倍于宋元的地步。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长平仓”等粮仓,使得粮食储量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

等到时间线到达十六世纪末“张居正改革”时代,大明的国库中依然粮食满仓,单是中央的太仓等一部分粮仓,其中的储量就超过千万石,足够国家近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相当的不错,可以保持国家稳定。

这庞大的粮食储备,正是明朝这么多世纪以来维持国家安定的基础。

但是,就在张居正去世后的三十年里,即万历皇帝年间的晚期,越来越多的大明官绅们,都开始发觉到一个现实:大明,越来越缺少粮食了。

首先我们说的是军队,无论是北方九边的边军,还是位于东南的水师,粮食的匮乏都越发严中,一旦要是政府的粮食供应不上,大明官方的做法,就是简单而又粗暴的裁撤掉。就拿后来名将卢象升的话来讲,明军每次训练,都是“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缺粮到这个地步,谈何战斗力?

如果说军队的缺粮,还有腐败等因素。那么民间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且不说北方各省,粮仓早就见底,以万历晚期很多官员的奏报说,华北地区昔日储备雄厚的预备仓,最多也就存几百石粮食,有的竟都荒废成了破屋,进屋瞧见的都是耗子。

发展到天启崇祯年间,情况当然更糟。为什么明末每次饥民起事,动辄就席卷一片?皆因周边的官仓,基本都没几颗粮!

那么物产丰富,天灾相对少的南方呢?比如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粮食价格就疯狂暴涨:明朝万历晚期时,苏州的米价也不过是每石半两白银,但到了崇祯年间时,就暴涨到了每石一点五两白银。

甚至到了历史上十几年后的崇祯十三年,更疯涨到每石三点六两白银。如此暴涨速度,自然引得民怨沸腾,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三年里,江南发生了多次抢米暴动。这个昔日大明朝的“粮仓”,也被粮食问题,折腾到混乱不堪。

而在决定明朝生死的松锦之战上,为什么明王朝会在战场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贸然下令更改作战计划,提前与清军决战?

如此无脑的决定,也是因为当时明朝的粮食供应,已经濒临极限。所以才有了转胜为败的扼腕结局,以及接下来的悲情沦亡。当作为“防火墙”的粮食储备,已经土崩瓦解。大明朝的崩盘,也就没有了悬念!

其实纵观明朝历史,不难发现,在张居正启动“一条鞭法”前,明朝的粮食安全,已经暴露出隐患: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可以给“预备仓”提供储粮的“官田”越来越少,国家收取赋税的土地也更少。

以至于嘉靖帝驾崩时,明朝太仓储粮,竟然到了一个月都维持不下去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张居正痛下决心的一条鞭法,一边清丈土地,一边折合银两征税,同时用各种手段充实粮食储备。十年苦心改革,终于又换得大明朝粮满仓。

可是,当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土地清丈戛然而止后,名存实亡的一条鞭法,却给明朝粮食危机挖下大坑:发达的明朝商品经济,火热的城镇化,给农民提供了更多机会,大批农民扔下土地进城。那农业赋税呢?既然折合银两征收,自然不必种地打粮,到时交白银不就行了?

就算农村还有种地的,可明朝火热的手工业,更令农业生产跑了偏:丝绸瓷器等产业的生产越发扩大。

以黎安明派人了解后的估算,仅苏州上海地区,纺织产业工人数量就有近八十万。相关原材料价格暴涨,昔日鱼米之乡的江南,土地大多改种了经济作物。即使是正常年景,江南等地的粮食,基本也是年年购买。

这样的畸形景象,在正常年间,粮食还可以维持。但到了明末天灾爆发,农民起义与清军叩关等考验接踵而来时,早已埋下的粮食隐患,就如火药桶般接连爆炸。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痛心的一幕:原本富庶繁荣的明王朝,却在严重缺粮的困顿里,蒙受了饿殍遍野的灾难,走向了悲情的灭亡。

所以,知晓历史轨迹的黎安明,怎么可能让这样的惨象再次发生呢?

现在土豆、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已经在他的影响下,开始逐步的在西南各地推广种植了,他相信最多再有三年,这些高产粮食便能西南各地普及开来。

那么接下来便是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多种,但黎安明能想到的最快的便是从肥料上下功夫了。

所以,磷肥非常重要,庄稼能不能增产全看它了,而制作磷肥的方法又比较简单,只要不是书呆子,学完高中化学都能用硫酸和磷矿石造出简单的磷肥来,就看产量多少而已。

如今磷矿黎安明已经有了,剩下的硫酸,虽然产量不高,但好歹也算有了,目前也可以一边研发磷肥,一边想办法提高硫酸的产量。

还有一种方法,便是将磷矿粉、蛇纹石玉、焦炭,兑上水,在密闭的罐里,彻底焚烧之后,也可获得磷肥。这种方法黎安明也仅仅只是知道,具体怎么做,就得靠化学院的那帮疯子们自己去研究了。

不过这些是回遵义后才改考虑的事了,接下来黎安明又交待了一些其他事后,晚饭也做好了。

看着那些端着一碗米饭愣愣出神的矿工们,黎安明心里顿时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遵义在他的影响下,百姓们算是能吃饱饭了。但遵义意外的地方,百姓们却还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地步,他得加快些步伐才是。

吃完饭,趁着天还没有黑透,黎安明便带着小虎等人骑上马返回了开州城。他得尽快安排好开州的事情,然后返回遵义,开始向奢崇明叛军全面反攻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报入京第十章 镜子第一百一十章 商会成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秘密会面第四十二章 巧遇第十八章 奢氏第二百三十二章 援助第六十七章 抓错人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京城来人第八十五章 暖棚第一百九十九章 乌江关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临濠镜澳第九章 玻璃第八十三章 公审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兵压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会晤第六十七章 抓错人了第三章 背包也穿越第九十一章 意外来客第二百二十七章 生产大队第二十七章 准备第一百九十九章 乌江关第九十八章 献礼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启元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想和太阳肩并肩(十月票加更)第二百二十五章 磷肥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细第二百四十二章 结阵以待第八十五章 暖棚第九十六章 李进忠第二百四十三章 百年大计第二百三十三章 钓鱼城之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孤城危局第十八章 奢氏第一百零八章 再出海第二百三十七章 奢崇明的抉择第一百九十三章 攻城(40月票加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水西安氏第一百二十一章 结束第一百一十一章 会晤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谷(求首订)第二百三十一章 螺式炮闩后装炮第八十四章 秦榆婷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四十九章 渔翁得利第一百零七章 医学第八十七章 肥皂第四十四章 汤若望第七十六章 辽东局势第四十八章 打捞第二百三十七章 奢崇明的抉择第一百章 见天启第五十五章 海岛大建设第一百八十四章 臼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胜第十七章 招募第二百三十章 复重庆第二百零四章 包围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招兵第九十二章 解惑第二十一章 紧迫第八十九章 准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胜(月票加更)第九十三章 黎小娅第二百四十章 顺利第七十三章 谈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外发展第二百四十三章 百年大计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见恨晚第二十二章 遇敌第一百一十二章 黎文海到来第七十四章 分身乏术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招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成都第一百一十一章 会晤第二百三十四章 提前布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红薯(求首订)第十一章 水泥第一百九十三章 攻城(40月票加更)第七十六章 辽东局势第一百九十二章 入贵作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眼界第二百三十五章 孤城危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整顿第一百八十章 风雨飘摇第七十七章 熊廷弼第四十五章 辽东第一百四十一章 兵进仁怀第二百二十七章 生产大队第一百六十章 白莲教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见恨晚第一百二十章 清剿第三十一章 孙元化第二百零六章 杨愈懋进永宁第一百七十六章 加紧训练第八十五章 暖棚第五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一百八十二章 攻防战第五十七章 4316式步枪第七十六章 辽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