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最强之军(上)

太平洋大海战之后,美国先亚后欧的战略模式已经初步确定作为主要战略的实施方向,因为相比英国这个盟友来说,中国更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最为主要的是中国有二千万适龄的青年能够投身军旅,这是英国人根本无法比拟的,而且蒋介石作为中国的领袖非常愿意并且积极的履行国际义务,比如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规模,七个师不过是美国人第一步的设想,在昆明的十个青年军师也同样开始分批列装美式装备,美国人要用武装起来的全新的中国军队作为反击的主要力量,暂时日本人与美国人在太平洋上都没能力相互进攻,但是美国人计划在1943年的秋天恢复战略性进攻,那也就意味着中国远征军必须在此之前稳定中国战区的作战,并且对苏联起到切实有效的帮助,而且同盟国方面也要积极考虑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分散德国的注意力和兵力。

美国人开始在昆明慷慨的为中国培训轰炸机驾驶员与机组成员,这杯蒋介石看成为一种好兆头,尤其是从印度源源不断的向国内运抵的武器物资,虽然还是美国军事顾问团负责向青年军发放,但是管理上比之前要好很多,因为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发挥的巨大作用,让美国人也开始尝试着平等看待尊重这个盟友,罗斯福的尊重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对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私人态度上,高飞则认为这一切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不过丘吉尔非常不喜欢,在伦敦经常享受德国炸弹的他的嘴一如既往的恶毒不堪。

1939年日本人在诺门坎被苏联人打了个鼻青脸肿,之后在南昌又吃了高飞装甲部队逆袭的大亏,在缅甸和印度又吃了装甲部队的亏,反观其盟友德国人的新式坦克打得苏联人与英国佬望风而逃,日本人的心底又开始不安分了,根据高飞得到的情报,日军竟然准备在满洲国所谓的新京等地组建至少三个以上的战车师团?尝试集团使用战车用于战役突破和分割包围,这对日本人来说确实是大手笔,根据军统方面提供的情报,德国人支援了日本人一些坦克设计和装甲合金板的资料,日本人似乎正在积极研制新式坦克。

不过这一切在高飞看来并不算什么,因为日军由于受到战略决策层所谓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根本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深刻影响,而且日本的钢铁产量极为有限,大部分用于海军方面,所以日本陆军的机械化进程远不如同期的欧洲各国。

而且,日军现有装备的坦克都是一些十几吨出头的轻型坦克,历史上只在太平洋战争的最期日本军方才开始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所谓的四型坦克,日本陆军最初装备的战车型号是**式,连捷克造机枪的穿甲弹都能将其击毁,所以自然而然的很快遭到了淘汰,**式是日本陆军第一种国产坦克,之后设计装备的九五式、九七式只能是日本人厚着脸皮,非常不要脸的号称中型坦克而已,唯一不同就只是悬挂系统的更改。

九五式、九七式战车是日军在二战的主要装甲装备,确实横扫了整个的东南亚,日军所装备的最好的九七式战车还停留在铆接车体的时代,小口径四十七毫米二十一倍口径短炮的基础上,大概与苏军的T26,德军的II式,III式坦克一个级别,但是装甲就几乎不值一提了,薄皮薄到了让人心酸落泪的地步。

而且在高飞看来,日本陆军主力师团都是以挽马和驮马作为运输主力,想要实现机械化对于日本陆军来说还差得远,因为机械化部队可不仅仅是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还要看其它特种作战车辆的配属,日本陆军部队连一般卡车配备的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装甲车辆或履带半履带车辆载具了,至于自行火炮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属于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一个连海军供油都不足的国家,何以玩得起机械化部队?

如果不是中国有甘肃的玉门油田的话,高飞也不敢玩机械化部队,不过以玉门油田的产量和当年苏联提供的炼油设备,支持二、三个机械化师就算是极限了,机械化部队的保障问题要远远大于其的作战,如果保障不利,缺乏运输手段,机械化部队的自身损耗甚至会高于战损,美国在二战中一个重装师只要求保障百分之七十的战勤率即为优秀,而同比德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二,由此可见机械化部队的保障难度之大。

况且日本人不研制中型与重型坦克的原因,也和不装备冲锋枪的理由相似,日本的国力贫弱实在满足不了如此的消耗,对比美国战前的二千万吨和德国一千七百万吨的钢产量,日本每年只能出产区区不足三百七十万吨,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所谓的帝国海军,以至日本人的所谓装甲部队,只能在装备落后的中国部队面前耀武扬威一番,但是现在中国军队大部分都装备了战车防御炮。

美国最新式的卡巴祖火箭筒只配备了驻印军和青年军的师一级侦察部队,这种后世家喻户晓的反坦克利器是由美国皮卡汀尼兵工厂于1942年春经过美国阿伯丁试验场地实弹射击检验后所定型生产的M1型号,虽然其六十毫米的口径对付重型坦克效果非常一般,甚至毫无效果,但是对于地堡混凝土结构工事轻型坦克装甲车可谓效果非凡,尤其是对于日军的战车简直就是超级大杀器。

可以说驻印军装备几乎全部都是美军最新式的,包括M3A1半履带装甲车,与M7一百零五毫米M7自行榴弹炮等等,全部大批的运抵印度,装备中国远征军驻印军,这也让英国人大为恼火。

第5节 第二章 黄昏血战(1)第635节 第三百四十五章 风雨欲来(1)第121节 第五十二章 重炮制敌(2)第679节 第三百七十三章 血战三昼夜(九)第622章 同古保卫战(四)第887章 各出奇谋(一)第546章 中国远征军(上)第119节 第五十一章 血战燕子矶(3)第708章 日本人的拖刀计第502节 第二百五十一章 决战武汉(二)第659节 第三百五十九章 日本人的三把利刃(2)第795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陷入震惊(2)第176节 第七十六章 孤独的中国(1)第247节 第一百零四章 代号天狼星(2)第706节 第三百九十四章 城垣血战(五)第305节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戴笠求援(2)第196节 第八十四章 混入敌营(1)第19节 第八章 密电风波(2)第143节 第六十二章 绝域轻骑(1)第554章 突然失窃第932章 锋芒所向(十三)第653章 临阵换将第375节 第一百六十八章 生死十二小时(十一)第698节 第三百八十七章 电惊天下(上)第179节 第七十七章 一流的士兵(2)第681章 决战缅甸之出兵条件(十二)第507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548节 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汉会战之地图灾(1)第116节 第五十章 二十四小时(3)第232节 第九十七章 养精蓄锐(2)第987章 最惨烈一战(三)第858章 奇袭七三一(下)第949章 锋芒所向(三十)第742章 倒霉的日本人第141节 第六十一章 血肉防线(下)第646章 激战密支那(三)第490章 欧洲新局势第28节 第十二章 死地求生(2)第311节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同形态(2)第137节 第五十九章 战术指导(1)第628节 第三百三十九章 鹰派集散地(中)第631章 血战钟楼街(上)第605节 第三百二十三章 危机重重(1)第974章 登陆日本(五)第812章 第四百六十七章 酒后误行(1)第871章 藏金争夺战(五)第616节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上海脱险(1)第902章 海军之争(上)第9节 第三章 决死七壮士(2)第712节 第四百章 英雄赴死(上)第331节 第一百四十四章 酒井隆的信任(3)第967章 风卷 残云(十八)第867章 藏金争夺战(一)第780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木秀于林(下)第734章 复土扬威(四)第340节 第一百四十八章 特殊弹药(2)第881章 血流成河(上)第526章 福临铺喋血第631节 第三百四十一章 南岳会议(2)第902章 海军之争(上)第747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与城共生死(二)第923章 锋芒所向(四)第567章 东峰西岭(下)第813章 跃马沧州(中)第720章 第四百零五章 反击计划(2)第796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飞壕”(1)第124节 第五十三章 一百五十公尺(3)第503章 两头都忙第48节 第二十二章 第五纵队(1)第650章 激战密支那(七)第876章 藏金争夺战(十)第79节 第三十四章 成军典礼(下)第781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木秀于林(下)第358节 第一百五十八章 生死十二小时(二)第515节 第二百六十章 决战武汉之以德(2)第636章 意志的较量(一)第510章 艰难的中国第774章 第四百四十五章 雾都重庆(中)第664节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施暴不成反被弄(上)第850章 光复沈阳(下)第639章 意志的较量(四)第733章 复土扬威(三)第251节 第一百零六章 讨要抚恤金(中)第52节 第二十四章 高飞点兵(1)第181节 第七十八章 不要脸的境界(上)第669节 第三百六十六章 血战三昼夜(二)第685章 决战缅甸之(十六)第556章 部队整编第343节 第一百五十章 历史惊变(一)第766章 与北极熊切磋(下)第160节 第六十九章 最后的炮声(下)第516节 第二百六十一章 决战武汉之营地遇袭(上)第796章 烽火连天(一)第194节 第八十三章 土制定时炸弹(1)第960章 风卷 残云(十一)第698节 第三百八十七章 电惊天下(上)第550节 第二百八十六章 武汉会战之碧血长空(1)第705章 三零三高地第605节 第三百二十三章 危机重重(1)第154节 第六十六章 英烈千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