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忠诚指挥的山地步兵第二旅直接进入战略要地腾冲,王劲的山地步兵第一旅则进驻昆明附近开展训练,如果不是新一军司令部在恩施的话,龙云真的以为高飞是奉了委座密令要解决自己。
以前龙云听说过高飞的战绩,但是亲眼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龙精虎猛的部队宛如一阵风一般,山关激流如履平地,就算是滇军之中最能战的部队恐怕与其相比十比一也打不过啊!而且在看看人家手里的武器,到底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军服和是小帆布带棉布里子的小夹克,比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军服都好看,似乎更加实用,脚上的厚底高帮帆布军靴更是显得高了一块威风凛凛。
至于高飞所部的旅长王劲,龙云接触了几次,感觉到了对方是怀着戒心的,所以也就没拿热脸贴冷屁股了,中央军嫡系部队的眼里只有他们的长官和老蒋,其余的人都完全不放在眼中,龙云为高飞能够驾驭如此骁勇善战并且桀骜不驯的部队感到佩服不已。
不过高飞的二个旅现在都在自己的地头上,山地步兵旅的装备也让龙云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七十五毫米野炮、六十毫米、八十二毫米、一百五十毫米迫击炮一个旅有一百五十门之多,每个步兵战斗班配有反战车步枪和两挺轻机枪,三支冲锋枪,一支狙击步枪,营有战防炮连和火力连,其火力一个营比滇军一个旅都要猛,当年龙云知道张作霖为了对付日本人准备十比一的兵力,而中苏同江之战国内超强的东北军被苏军杀得横尸遍野,战斗力最强的几个旅都全军覆没了,要知道当年东北军的旅可是大的一万四千余人,小的八千人啊!
一直以为是东北军太弱,后来滇军上了战场,回来养伤的一个旅长亲口告诉他,打日本人歼灭战,至少得准备十五比一的兵力,而且还要持续替换新增部队进行不间断突击,搞了半天自己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的滇军在新墙河一战中远不如东北军所部,高飞的部队能一比一的打日本人击溃战,日军以十倍兵力猛攻其固守的南昌依然能固若金汤?现在高飞的两个精锐山地步兵旅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一个旅可是足额的七千二百人啊!?? 抗日之血祭山河500
这让自己如何应对?龙云只能无奈的感慨,有人建议他将第一百七十九师调至昆明,龙云想了许久还是算了,万一虎有伤人意?要吃掉高飞这个旅自己最起码需要五、六个师的兵力发起突然袭击,现在自己哪里去调兵?听天由命了,反正搞出问题老蒋不能怪自己。
陆忠诚的三弟陆国仁是山地步兵第二旅旅部直属侦察营的突击侦察连连长,陆忠诚将掩护绘制组的任务交给了三弟陆国仁,命令他们在一周内绘制完整精确的腾冲地图,全旅官兵在腾冲构筑半永久性守备工事。
实际上陆忠诚对高飞的安排也并不过于了解,腾冲县位于云南省保山行署的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势极为险要,当年张文光、刘辅国等发动腾越起义,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这里是典型的人无三分银,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地方,据说每年从三月底开始连雨天就要下半年还要多。
在陆忠诚眼中这就是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如果不是山地部队开进,从昆明前往腾冲的道路简直就是机械化部队的噩梦,现在为止山地步兵第二旅的后勤管理处还在运输物资,征集骡马。
而且陆忠诚发觉此地的民族问题远比恩施还要麻烦,此地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等民族,每个民族的风俗各不相同,各山寨也各不来往联系,有的民族甚至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几乎每户村民家都有枪,从老套筒到金钩、水连珠、毛瑟、夏曼利等等,此地的山民将枪械视为财富,娶亲出嫁的陪嫁都是枪,有钱人一把会陪嫁一挺捷克造轻机枪,甚至当地的大土司头人的女儿选亲的时候还配送过迫击炮,武器是彰显身份实力的代表。
而陆忠诚要修建主体工事的地方就在摈榔江、棕色河、黑泥潭交汇处,在茂密的树林中有一处清代建的得胜碉遗迹,碉外还有一石堡,构成了险要地段的防御工事,陆忠诚要做的就是将其连成半封闭战壕和半永久性现代防御工事,行军上千里跑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修理地球?陆忠诚是一脸无奈。
安排部队与当地保安团接触之后,在保安团长王二麻子的带路下,陆忠诚前往拜访高飞指定拜访的一位士绅刘楚湘,王二麻子实际就是本地的警察局长兼任保安团长,说是团长,手下不过百十人,其中一半还哈切连天一看就知道是大烟鬼,所以陆忠诚十分不待见,王二麻子也是个知趣的人,该干的全部安排妥当,不该说的一句不说,都是老江湖了,王二麻子也不是白混的。
不过当陆忠诚的吉普车刚一进城,就被喧闹的人群挡住了去路,王二麻子见陆忠诚有些不耐烦于是笑呵呵道:“陆长官有所不知,您是大地方人,又是中央军嫡系蒋委员长的心头肉,我们这偏远小地方的风俗自然不知道了,这是白族新大头人阿朵的抛绣球武夺夫婿的大日子,也是刀把节!所以城内格外的热闹,要不我们环城绕行吧?”
陆忠诚看了一眼如潮的人流,很难想象一个小县城竟然会如此的热闹?这个时候车队调头显然困难许多,只好无奈的点了点头道:“按原计划前进,命令警卫排前面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