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缅北发展计划

罗斯福处于种种考虑,答应加快军事援助,尽量帮助中国建立基本的军事工业,这让老将尝到了厚脸皮的好处,要是一直想以前那样,绝对不会有这么丰厚的回报,他不得不再一次佩服王汉章。

而英国人则有些不知所措,印度是英国的命脉,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难道靠贫瘠的非洲吗!

英国来不及追究王汉章在缅北的行动,如果只是中国方面的一面之词,他可以选择无视,但是包括史迪威和美国政府,还有中国政府在储存物资,似乎在为局势恶化之后做准备。英国也不得不相信。

不过中国军队只是发来一份模棱两可的情报,印度那么大,让怎么防守啊!英国人郁闷的不行,现在主力全部在欧洲防御德国或者在北非跟德军作战。

而王汉章也正是这个目的,英国人要是感受到强烈的危机,那么就没办法在缅甸对他构成威胁,只要给王汉章一段时间全面接管缅甸,那么今后就不怕英国人了,王汉章会在这段时间彻底的将那些亲英势力清除掉。

而现在王汉章已经接受中国的难民过来缅甸开荒生存,1942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情,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最关注的就是生存,而这一年河南发生了***。

王汉章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不多,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他现在有点地盘,觉得应该做点事情。

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大量死亡,在许多地方出现了 “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

如今已到八月份,饥荒已经开始,这也是王汉章为什么希望能尽快的控制缅甸,因为这里北部地区的经济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缅甸的水稻都市一年三熟,王汉章可以征收不少的粮食来救更多的灾民。

王汉章目前除了加紧控制经济完好的缅北之外,就是收拢云南的难民,抗战爆发后,不愿意做亡国奴的百姓纷纷逃亡到国统区,云南也有不少。

另外就是跟蒋介石商量慢慢的迁移灾民前往缅甸安置,所有的费用王汉章来出,当然其实王汉章也没钱出,王汉章只是尽量保证这些灾民在饿死前能抵达缅甸。

把灾民迁移几千公里到缅甸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特别是现在交通并不便利,加上没有钱,还有就是要防范鬼子、汉奸,使得移民更是难上加难。

王汉章首先和蒋介石交换了一下意见,王汉章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蒋介石帮忙,尽量别让自己的同胞饿死了。王汉章知道指责是没有用的,中国从古至今的官员都是高高在上,他们愿意帮你就帮你,不愿意你也不能把他怎么样,要是跟他们闹翻了,绝对不会管百姓的死活的,甚至你想做点什么,他们还会阻拦你,王汉章不能保证蒋介石在这个时候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王汉章相信要是好好说话都不管用,那么自己的能做的也做了,在饿死几百万人,自己也无能为力了。

不过还好,蒋介石表示愿意,将流民迁移到缅甸,或许是不用他出钱、出粮,或许是那么多流民在讨饭影响到他……总之不管怎么样,至少蒋介石愿意帮忙。

当然王汉章也稍微做了一下表示,运了30吨粮食给重庆,这也是最多的了,现在王汉章掌控的地方并不多,这还是接收了英国人来不及运走的物资,要不然铁定没有这么多了,毕竟刚刚接管,来不及收税。

另外王汉章现在还给远征军提供了一小部分粮食,虽然不多,但是也让远征军看到了王汉章做事的能力,大家对于王汉章的政策也是尽力的配合,王汉章提供的粮食可是额外的,也就是以前早餐是一碗稀饭,两个馒头,那么现在王汉章提供了几十吨之后,可以吃两碗稀饭家一个馒头了,他们不支持才怪。

1942年9月份王汉章将自己的指挥部迁往密支那,王汉章想过了,中日在缅甸至少还有一场大仗要打,形势并不乐观,日本人虽然失败已成定局,但是秋后的蚂蚱也不是好惹的,到时候曼德勒,腊戌等地定然会遭到轰炸,当地的经济恐怕破坏会比较严重。

所以王汉章打算优先发展密支那等地,在这里加大移民,后世整个缅甸有6000万人口。这个年代没开战之前,缅甸有1600万人口。后世缅甸由于被封锁,其实经济比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大家好事务农为主,那远征军控制的地区在怎么样迁移一千万人口过来应该养活的了,所以王汉章敢干。

至于万一远征军失败了,迁移过来的人会不会被日本人干掉,那已经不是王汉章所考虑的事情了。

王汉章想的是,这些人没有经济来源,政府无力救助他们,他们依靠讨饭,饿死也是那么几天的事情,谁叫这是乱世呢,讨饭的人多了去了。要是远征军真的失败了,那么他们至少多活了几天,也吃上了几天热乎乎的饭菜了,死而无憾了。

如果迟早要死,王汉章觉得每个人都会选择以这种幸福的方式死去。而王汉章考虑的是现在情况不明,远征军并不是失败已成定局,会不会失败和会不会成功抵挡住鬼子的下一波进攻的概率是五五了。

王汉章考虑的是成功之后,自己现在移民这些将死之人,不但可以就他们,还能控制缅甸,这才是王汉章考虑的事情,这属于战略层面的,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缅甸必须掌控在中华民族手中。

移民需要很多钱,很多很多钱,王汉章绞尽脑汁在想有什么办法赚钱。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尽管如此,在世界大战的今天,特别是缅甸也遭受战火的今天。王汉章还真的没有想出什么能快速赚钱的办法。

想来想去王汉章除了在经济上进行改革,另外就是发发唱片、拍个电影什么的,看看行不行了。

王汉章没有知道什么能赚钱的技术,要不然可以去美国弄个专利,收钱就可以了,可惜没有,王汉章唯一能用来赚钱的就是后世看过的无数电影和听过的无数歌曲了。

特别是电影,后世先不说好莱坞的,就说国内的动不动就是票房过亿,王汉章不需要他能过亿,只要能赚他个几千万就很满足了。

至于剧本还是难不倒王汉章的,怎么说也是在17k混了几年全勤的人,写的小说字数也有几百万字了,写个剧本的不难,照抄就可以了。

而王汉章在紧张的想办法移民赚钱的同时,日本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心动,也将太平洋的岛链打造的有模有样,日本军方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段时间内他们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美国血拼,成功的将美国的注意力转移了过去,为打造太平洋岛屿的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在珊瑚海战役受伤的航母也已经修复,美国现在要想进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而中国这段时间并没有趁机发动什么像样的进攻,跟王汉章学了几招之后,老蒋变得鬼精鬼精的,他知道日本现在肯定是要优先防御美国,因此定然把在中国的精锐师团抽调去防御太平洋,他才不去触那个霉头呢,要打也要等日本把精锐派去太平洋了再大,而且这段时间中国也确实需要积累物资。诸多原因使得中国战场在曼德勒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之后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双方似乎约好了似的。

日军由进攻改为收缩防御,国军则趁机修复千疮百孔的防御工事,或者从新改变防御工事。

中共方面这段时间也把地盘扩大了不少,本来今年是他们面临扫荡最困难的一年,但是由于日本在缅甸还太平洋遭遇双重的惨败,日军不得不放弃了制定已久的扫荡计划,草草收尾了事,共军也趁机收复之前被日军占据的根据地,有的部队误打误撞给日军不小的打击。

谁叫日本人忙中出乱,乱中出错呢,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大好事,这意味着日军的实力削弱了,中国的力量则加强了,不管国共,只要能打败日本的军事力量都是好的。

第28章 中苏领土谈判第48章 御前诉苦会第17章 轰炸珍珠港第35章 蒋介石哪里跑第10章 没事找事第10章 关心中国人,闲的蛋疼第17章 日本人的烦恼第35章 无声的战役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36章 东德和西德第22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多少钱第30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1章 游说尼赫鲁第58章 局势转安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42章 红魔第5章 失落的过去第35章 还得鄙视蒋介石第60章 再次逃出第50章 下定决心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27章 那怎么办第7章 潜艇绞杀(下)第50章 盟军统帅朱可夫第39章 盟国的再一次胜利第31章 仰光大屠杀(中)第17章 日本人的烦恼第3章 扩军第5章 斯大林的想法第67章 中东内乱第58章 橡树行动(二)第26章 果敢土司第50章 盟军统帅朱可夫第16章 我要让世界记住我一千年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17章 核武器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1 4章 策略第27章 卑鄙无耻的英国人又来了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28章 峰回路转第43章 进攻巴尔干第10章 没事找事第24章 石油大骗局第38章 中东战争(二)第67章 如何处理第19章 坐收渔人之利第14章 库伦大会战第58章 逃出生天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28章 中苏领土谈判第62章 惊诧小日本第5章 远征军不溃第48章 御前诉苦会第44章 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第27章 对德国人要强硬第29章 裕仁死后第24章 日本人凌乱了第60章 日军的又一春第71章 温哥华第22章 石油工业第64章 英国人撤离第54章 追击麦克阿瑟第22章 隐患第44章 美国人受刺激了第12章 孙立人战温都尔汗第16章 一泼冷水灌顶第5章 交好德国第45章 裕仁的考虑第3章 被坑的总是我们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动第54章 时间最短的百万人战争第22章 美国人的心思第13章 败退前夕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39章 中东战争(三)第35章 犹太建国第67章 中东内乱第50章 空战第3章 战争终结者第36章 东德和西德第63章 冬季攻势(三)第3章 战争终结者第40章 中东战争(四)第5章 潜艇绞杀(上)第17章 再歼日军整师团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43章 纳粹会议第62章 大幕拉开第24章 海战第34章 夺舰计划第67章 斯普鲁恩斯的发现第14章 内政(一)第14章 库伦大会战第28章 追击阿拉斯加舰队第57章 日本人的对策第18章 夺岛第38章 兹事体大第32章 美国断外援第41章 民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