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没事找事

德国在汉斯的报告上交后,第一批技术设备和集合技术人员已经登船,他们很快就会抵达缅甸。

希特勒和希姆莱处于各种原因,他们都非常的看好、期待合作,特别是希姆莱,考虑的面面俱到。

在重庆,王汉章已经拥有五十万全美式装备的军队,让蒋介石都不由得警惕起来,虽然都市新兵蛋子,军官基本上都是之前远征军中下级的军官或者老兵,但是五十万大军,王汉章一跃成为最大的军阀,尽管之前王汉章表示要拥立蒋经国当皇帝,王汉章一直表现的也很好,但是作为上位者,下面的人有实力跟中央叫板,在大度的人也不免猜疑。

蒋介石也派了很多人很王汉章,但是王汉章都市建立学校,让这些人当教官,然后教王汉章的人,这让蒋介石一时摸不着王汉章的脉,因为王汉章在运送武器粮食等物资上面好不犹豫,答应的恨不得立马就运到重庆。

蒋介石也知道很多势力派系在拉拢王汉章,不过对蒋介石威胁最大的是何应钦,如今王汉章手掌五十万大军,还控制了缅甸这么大的地盘,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啥都不缺,要是有什么野心或者倒向了政治对手,那就麻烦了。

蒋介石除了安插人之外也叫戴笠和中统安排人监视王汉章,不过目前并没有发现王汉章倒向谁,似乎王汉章都自动疏远任何势力、派系。

而何应钦一直以为之前自己的作为到了收获的时候,不过王汉章似乎疏远他,安排的人也只是进了学校教书,完全插不进军队和政务。

何应钦不知道王汉章是怎么想的,要是王汉章倒向了蒋介石,还可以理解,可是王汉章没有,而是对谁都疏远,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难道要做一个地方的军阀。

何应钦不认为英国人是好欺负的,等欧洲战事一结束,到时候英国肯定要把缅甸等地方收回去,现在王汉章这么做已经完全和英国决裂了,王汉章要是不到向某一个势力,恐怕到时候没办法应付英国人。

连德国都没办法对付英国人,王汉章在英国人面前也只有挨打的份了。

而他们不知道,王汉章就算没有心为华夏崛起贡献,也绝对不会相信他们会为了自己跟英国宣战的,因此只能依靠自己,尤其是自己有这个实力的时候。

在印度,英日双方也非常的关注缅甸中国军队的动向,特别是王汉章,现在大家都知道夺取英国因帕尔地区的物资是王汉章的军队干的,压根就不是重庆政府,尽管现在重庆参与了分赃,但是英国人本能的把这一笔算在王汉章的头上,当然今后除了要跟王汉章算账,也会向中国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英国方面对王汉章还有更为仇恨的是王汉章把他控制区的印度人驱赶离开,现在大量的印度人前往日占区和英战区讨生活,目前林林总总有几百万人,而且还在快速的增加。

双方的兵力都在对峙当中,因此根本无法有效的遏制流民流向他们的控制区,而这些流民也是个麻烦,双方现在都在大打温情牌,笼络印度的人心,所以杀又杀不得,只能救济了,这一下子就等于养了几百万部队,英日双方不得不忍着,同时大骂王汉章卑鄙无耻,另外就是在印度大肆宣传王汉章的卑鄙行径。

印度的局势现在是,王汉章控制了恒河以北,戈西河以东的少量地区。日本人和尼赫鲁的印度政府控制宋河和纳尔默达河以南的领土,两河以北的地区则掌控在英国人手中。

另外英国控制了卑微15度以南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地区,该线以北则为日本控制,同时日本还控制了孟买等地区。

日本现在也算是控制了印度的半壁江山了,只是日本的兵力有限,现在一直在北线和英军对峙,要不是日本获得印度的民心,恐怕英国人已经突破了防线,慢慢的开始收复失地了。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而且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也不占绝对的优势,前期日军进展巨大,还夺取了孟买,令英国震惊不已,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地地区是印度最富有的地区,度被日本控制,尽管英军有大量的军队源源不断的调往印度,但是多数还是其他地方的土著军,只不过军官是英国人,英国实在没有信心打败日军。

英军到目前为止对日军还没有战胜的例子,之前日军表现出来的强悍的战斗力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胆寒,因此英国人的策略也偏向于保守。

英国人一直采取的是积极的防御,不过印度人心在日本和尼赫鲁那边,因此一次又一次的一退再退,导致今天的结果。

英国人不得不挑唆印度各族的关系,并且许诺以后允许他们独立,但是要加入英联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才稳住了局势,而日军因为兵力和武器物资缺乏,因此也已经无力大规模进攻。

王汉章在针对加尔各答的战略轰炸已经摧毁了这些地方,不但工业基本损毁,同时还制造了大量的难民,这些难民给了日本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拖住了日本和尼赫鲁的进攻步伐。

而孟买的工业区也被英国人撤离前损坏,后来也顾不得以后,直接派飞机将这些地方炸毁,现在英国人已经对短时间内收复印度不抱希望,因此英国现在要做的就是拖住日军和印度独立份子前进的脚步。

3月27日王汉章已经准备好了称帝,中军队控制区的军队,戴安澜和卫立煌王汉章并不是很担心,之前大家的私交非常的好,就算重庆反对王汉章独立,那他们要做什么,至少会提前给王汉章报信,而其他的人王汉章虽然交情不多,但是王汉章担心的只有杜聿明。

杜聿明和王汉章虽然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但是并没有什么私交,现在王汉章要称帝,如果重庆反对,甚至要动兵的话,王汉章最担心的就是杜聿明这一支部队了。

王汉章决定还是要找事给杜聿明做,杜聿明现在手掌十多万大军,戈西河和雅鲁藏布江质之间的军政都有他主持,王汉章让杜聿明正式驱赶当地的印度阿三。

为此王汉章还编了一个理由,英国人和日本人现在在印度拼的筋疲力尽,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不过双方都非常痛恨远征军,根据情报显示,两方可能会达成默契,一起向远征军发难。

王汉章希望杜聿明做好准备,另外能不冲突还是不要冲突的好,要是给他们的境内制造几千万难民,相信英日就没办法进攻了。

因此把远征军控制下的印度人全部驱逐开来是最好的选择,英国和日本都要讨好印度人,意图控制整个印度,但是中国不需要,因此完全不用顾及这些印度人的感受,就凭把雅鲁藏布江的印度人驱逐离开,双方的矛盾就已经化解不聊了,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控制印度后,或者印度独立,到时候双方必然会因为领土争端再起战火,因此要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也必须将这里的印度人驱逐,否则下次他们就是祸害。

杜聿明刚刚收了王汉章的唐刀,下面的人嫉妒的流口水,而他自己又特别是钟爱,加上之前王汉章表现出来的才敢,让杜聿明十分的佩服,之前杜聿明对于王汉章还十分的不服气,他当远征军副司令,当军长的时候,王汉章还是一个基本单位的小排长,一下子升到了中将,后来一下子又有了几万大军,后来又是十几万,但是还没到50万的时候,杜聿明想明白了,人的运气可以好一次、好两次,甚至三次,但是绝对没办法像王汉章这样。

杜聿明认为王汉章能有今天并不是完全靠运气,而是真真实实的有自己的特长,有才干,因此之后他对王汉章就服气多了。

杜聿明接到王汉章的电报,他并没有想王汉章的意图,而是立即着手开始干了,从王汉章驱逐雅鲁藏布江东边的印度人开始,杜聿明就认为要是打算控制戈西河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比恰尔邦就必须驱逐这里的印度人,否则迟早是一大祸患,因此他一直在准备着。

而印度人大量的离开,也跟他的一系列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今天终于等到消息,杜聿明也松了口气,等把印度人驱逐,在迁移自己的国民过来,那他早就轻松多了。现在那么多东东边驱逐过来的印度人聚齐在这里,天天闹事,自己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杜聿明正式开始无力驱逐印度人,大量的印度人被从东、北两个方向往西、南两个方向驱赶,很快大量的印度人就流向英国和日本的控制区,惹得两国怨声载道,但是又不能不接收,要不然只能杀掉了,但是这些人可不少,要杀个几百万的,那两国苦心经营的形象,特别是日本,他们的良好形象就会轰然倒地。

第40章 中东战争(四)第8章 进去外蒙第13章 外交第52章 高尔察克投降(上)第8章 里宾特洛甫的野心第37章 局势微妙第38章 阳谋成第60章 日军的又一春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62章 笼络人心第2章 轰炸勘察加第48章 安加拉大桥之战第65章 世界凌乱了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18章 进攻温哥华岛第31章 全力进攻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50章 下定决心第46章 叛国贼的演讲第5章 交好德国第48章 御前诉苦会第7章 中德结盟第50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中)第54章 英美求援第2章 ,三巨头会议(中)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22章 石油工业第3章 被坑的总是我们第13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第14章 日苏谈判第23章 刺杀希特勒第19章 坐收渔人之利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27章 英美苏密约第18章 战略反攻海战前第38章 兹事体大第48章 对日谈判第64章 斯大林的阴谋第24章 缅甸计划开始第43章 社会党军要进攻了第37章 检阅88军第31章 德国人的背叛第29章 裕仁死后第28章 发动机第38章 缴获航母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15章 曼德勒空战第7章 潜艇绞杀(下)第8章 里宾特洛甫的野心第45章 戴高乐的梦想第7章 绝不忍辱偷生第12章 我为什么升上校第25章 没有希特勒的德国第37章 空降航母第2章 驱逐计划顺利第15章 内政(二)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41章 民主抉择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28章 追击阿拉斯加舰队第32章 仰光大屠杀(下)第35章 日本攻澳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14章 日苏谈判第1 4章 策略第7章 绝不忍辱偷生第51章 冬眠第39章 第一波攻击第59章 蒋介石翻脸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40章 亚热带会战前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36章 彭德贝攻防战第67章 斯普鲁恩斯的发现第56章 密约泄漏第37章 空降航母第65章 中日结盟第9章 秘密会议第20章 夜间作战第2章 轰炸勘察加第52章 日军惨败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5章 远征军不溃第19章 苏军跑了第65章 杜鲁门的盘算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54章 蒋介石决定了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12章 海上大战(下)第12章 一定要进攻美国第63章 夺取威克岛第55章 喷气式飞机V5第37章 局势微妙第14章 库伦大会战第19章 进攻泰国第42章 评德国的东方战略第14章 库伦大会战第47章 见龙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