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美国海军选择在这时候挑战日本海军,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岛上的弹药和补给越来越少,驻守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当然,这指的是美军,中国部队在一日两餐的情况也能过得很好,这样的生活条件已经比国内朝不保夕的苦日子比起来优越多了。
但是美军却不一样,美军情绪不稳定可是件大事,就像之前的在缅甸的加拉哈德部队,一支特种部队也会因为情绪不稳定而企图刺杀史迪威,而眼下的这个陆战一团却还是新兵,所以谁知道他们在情绪不稳定下会干出什么事来。
据克利夫顿的调查,驻守在瓜岛上的美军至少有五例因为受不了压力而出现自杀行为或是有自杀倾向的……这就是生活过于优越的副作用,要是中**队,如果有什么情绪问题的一阵训斥再做做思想工作也就过去了。
因此,美国海军也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海军需要打一仗来让瓜岛上的美军知道海军回来了,海军没有抛弃他们并很快就会给他们带来大批的补给。
于是美国海军就对这次进攻或者说是对日本海军的挑战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把舰队分成三个编队:
第一个编队是以“大黄蜂”号为核心的航空母舰特混编队,这个编队放在瓜岛西南180海里水域做好战斗准备。
这个编队的任务很明显,就是为进攻的军舰提供空中掩护……虽然此时的战机夜战能力很差,尤其还是在海面上,飞行员在漆黑一片海面上往往会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海洋,这对于高速飞行的战斗机是很危险的。但是,难保要用到飞机的时候。比如战斗会持续到第二天拂晓,又比如日军战机会在天亮时攻击美军军舰等。
第二个编队是以“华盛顿”号为核心的战列舰特混编队,在马莱塔岛以东约50海里水域担任海上警戒;
战列舰特混编队的任务也很明确。那就是做为进攻舰队的预备队,一旦进攻舰队出现状况便马上驰援。
第三个编队就是以巡洋舰为主的第64特混编队。
这也就是所谓的进攻舰队。它是由五艘驱逐舰加四艘巡洋舰组成,直接开往瓜岛水域搜索并攻击日军舰船打一场夜战。
从这也可以看出,美国海军是对这一场战斗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在“铁底湾海战”的失败之后,美军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夜战的不足,于是常常组织军舰进行夜间训练,研究并制定夜战的有关要领,可以说从军官到士兵都做好了打一仗的准备。
反而是日本海军……因为“铁底湾海战”的胜利。再加上美海军也一直回避与日军夜战,所以日军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种轻敌思想,以为黑夜就是日本军舰的天下,美国海军根本就不敢与之一战,于是就各种松懈……甚至都到了其军舰因为要同时执行对瓜岛机场的轰炸任务,所以有些军舰带的炮弹竟然全是高爆弹而不是穿甲弹的地步。
不过美军在这一夜的战斗应该说还靠着些运气。
美军进攻舰队是在当晚九点开到瓜岛海域的,日军的两支海军编队也开到了附近,但却因为刚刚下过一场暴雨能见度很低,于是谁也发现不了谁。
这时就发生了件乌龙事件:美军舰队指挥官斯科特下令巡洋舰上的水上飞机起飞侦察,其中一架在起飞时出了故障着火焚毁……这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黑夜中的一团大火,那几乎就是将自己舰队的位置暴露在敌人面前。
虽然斯科特在第一时间命令将这架着火的飞机推下海去,但还是被日军军舰发现了。
但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日军军舰不只没有向他们开炮。反而朝他们打信号灯。
原来,日军以为那火光是自己的军舰在朝他们发信号,便用灯光回信号,这使得美海军当即就知道了日军军舰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空中侦察的水上飞机又发现日军另一个舰群……原来美海军在黑夜中糊里糊涂的一头扎进了两个日军舰群的中间,也难怪日本人会以为那方向的火光是自己人发出的。
当下斯科特就下令转向,掉头就朝其中一支日军舰群冲去。
于是美国海军在无意间占据了十分有利的位置,他们的九艘军舰正面对着日军五艘军舰的侧翼……这在海战中是最有利的位置,因为敌人军舰在横着面前己方时是被弹面积最大的时候。这在海战中被称为“t”字横头阵位。
但就算是这样斯科特却不敢轻易下令开炮,因为美军舰之前也是排着一字长蛇阵驶入。这时又进行一个大转弯,于是排在最尾的几艘军舰就被远远甩在了后头而且也可能是横向面对自己……这使得斯科特有些晕头转向的分不清敌我。
直到各舰舰长接二连三的请求开火。斯科特才有些胆战心惊的下令开炮。
一片炮弹很快就由美海军上的九艘军舰朝日军的五艘军舰倾泻而去,霎时日军的几艘军舰就被炸得一片火光。
如果这时候美海军继续进攻的话,只怕这五艘日军军舰都难逃此劫。
但斯科特却错失了这个机会……日军军舰直到遭到炮击时还以为是被友军误伤,因为日本海军根本就不相信美国海军会在夜里对他们发起挑战,于是依旧不还手还在朝美军舰打信号灯。
这时斯科特就犹豫了,竟然也以为美海军炮击的目标是己方军舰,于是下令停止开火。有的美舰不听科斯特的命令,仍然继续发炮。斯科特则一再重申前令,并亲自督促自己的旗舰“旧金山”号,才总算停止了射击。
接着斯科特下令美军军舰打开识别灯,很快就确定面前的是日军军舰无疑,这时斯科特才放下心来,下令恢复开火。
但仅仅就是耽搁了这么几分钟的时间,日军舰就反应过来并转向完毕做好了战斗准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