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示威(二合一大章)

第一道旨意,以朱常润为首的叛逆军主犯皆数处斩,从犯家奴、亲卫、仆从等全部流放东北省,其后人一甲子内为贱民,不得入仕、从军。

被关入锦衣卫诏狱、东厂、刑部大牢中的勋贵全部除爵贬为庶民,抄没所有家产,余者勋戚皆收回铁券降爵一等、年俸减半。

第二道旨意,撤除南jing六部并各司衙门,除却南jing皇宫内留守五百宫女太监并一千御前侍卫外,其余官员自得旨后皆数入京候职。

撤除南直隶行政区划,原属南直隶的十四个府级区划,除却应天府(南jing)设府尹直属朝廷外,长江以南的几个府归属浙江,其余诸如凤阳、安庆等府合并,新设徽安行省,以凤阳府为承宣布政使司。

南jing守备晋为总兵,准允征兵三万,总兵之职由前南jing兵部尚书史可法暂代。

自此大明十三省增东北行省、盟古行省、徽安行省至十六个,外加北jing、南jing直辖。

第三道旨意,丈量田亩,不论是关内还是关外、不论现有土地在何人手中,包括皇庄在内,全部收归朝廷统管、重新丈量,重新分配。

第四道旨意,撤除五军都督府、全数裁撤卫所兵,能战之人入京营,余者分配田亩。

王二喜扯着公鸭嗓子足足宣读了一刻钟,才把四道旨意念完。

旨意宣读完毕后三息时间,皇极殿内竟无一人出言,包括内阁几个大佬在内,全部朝臣皆被崇祯一顿大棒槌给打懵了,一个个皆是喘着粗气回味着圣旨的意思。

首辅李邦华、次辅范景文对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惊讶、失落,崇祯下达如此重要的政令竟然没有通知内阁,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想独揽大权,想独裁!

“臣反对!”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出班。

“臣反对!”各部各司十有八九都站了出来。

朝堂瞬间变成了菜市场,朝臣们甚至没有言明反对的是四道中旨中的哪一道,总之除却首辅李邦华以及新任礼部尚书韩郁等少数几个人,朝臣少有的如此团结,竟然全部反对。

能在皇极殿内站着的,能有几个是等闲之辈,所有朝臣都意识到,如今已经不是朝臣与朝臣之间的争斗,陛下这般肆意妄为,还要他们这等臣属作甚。

第一道旨意权且算朱家的家事,按理他们不应置喙,甚至看到勋戚们倒霉还有些暗爽。

第四道是无所谓,勋戚们经此一难,老实的像一群哈巴狗,撤了便撤了,反正朝臣看那群爵爷也不怎么顺眼。

第二道就让朝臣们难以接受了,南jing自大明初创便是都城,六部各司虽然不管什么事,但好歹那边住着一群不得志的同僚,说不定以后自个儿犯了啥事还能去南jing养老。

这怎么说撤便撤了?这么说以后犯了事儿只能回家种地了?不行!此乃祖制,绝对不能撤!

第三道,啥?丈量土地,收归国有?那就更加、绝对、一定、肯定不能同意了,没了这些良田,朝臣们靠什么过活,指着朝廷发放的那可怜的俸禄吗?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皆是历经了崇祯几次三番的抄家考验,大多数朝臣手底下还算干净,但再干净谁家还没个数百亩良田?

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国之重事,陛下发的是中旨,竟然连与内阁商量都没商量,朝臣们怎么能忍受?

虽然第一道和第二道旨意皆是打压勋贵,对他们文臣有利,但朝臣们依然选择全部反对!

这已经不是文臣和武将之争,是相权和皇权之争,就算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要反对,万不可开我朝之先河!

“陛下如此行事,有违祖制,臣也反对!”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出班,方岳贡已经年近七十了,呆在内阁也算是老实,如今竟也站在了崇祯的对立面。

首辅李邦华与礼部尚书韩郁仍旧不发一言,李邦华很光棍,他本来就不怎么受朝臣待见,他可以不管崇祯如何折腾,身为兵部尚书,只要不折腾大明的兵他便无所谓。

韩郁新晋尚书人微言轻,不想蹚这趟浑水,而且他可不信这些主意是崇祯自己想到的,这里头如果没有安国郡王刘鸿渐的影子,打死他都不信。

既然是自己的座主提出的,他这门生怎会去反对?

更重要的是,这些同僚真是活的不耐烦了,也不看看形势,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大明,那些哈巴狗般的勋戚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吗?

对于朝堂上的闹剧,崇祯一支冷眼旁观,他甚至上了朝只说了宣旨两字。

“诸位爱卿莫要急于表态,可回去细细思量,三日后再做定夺。退朝!”如果换作以前,这么多朝臣反对自己,崇祯早便发火了。

可如今崇祯心中平静如水,宛若看一群可怜虫般,沉着起身然后缓步出了大殿,独留下一众义愤填膺的朝臣们。

当晚兵部尚书李邦华拜访了刘鸿渐,此时他正在家中陪着老婆孩子,江南一行又耗去一月有余,杨雪近日即将临盆,安国郡王府连带下人们都喜笑颜颜。

李邦华忧心忡忡,虽说他不在意崇祯的那些旨意,但他还是担心此事若是闹大,朝廷恐怕会引起一连串的动荡。

天下官员何其多,三百年都这么过来了,如今崇祯要收了官员们的地,那跟断了人家命根子有什么区别?

刘鸿渐没想到崇祯大叔这般牛掰,雷厉风行到令人发指,很多意见他也只是随口说说,大叔不仅当了真,甚至马上便提了议程。

听了李邦华的忧虑,刘鸿渐并未有多少惊讶,虽然有些心急,但一联想到当今的局势以及崇祯他自己的身体,刘鸿渐也能理解。

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鸿渐只对李邦华说了一句话:陛下这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这是在为万民谋福、为太子殿下铺路。

多了没说,李邦华哪里还能不明白,心中震惊之余回去之时竟比先前更加忧心忡忡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刚出了安国郡王府的大门,李邦华便遇到了熟人,礼部尚书韩郁低着头还差点跟他撞上。

身为内阁首辅跑去安国郡王府本就容易招来闲言碎语,而礼部尚书也差不多,二人相视一眼皆是尴尬一笑拱手各自而去。

韩郁是来探自己座主心思的,若此真是刘鸿渐的意思,他定当出言声援崇祯,虽然答案是肯定的,但对于崇祯的狠手,韩郁心里也是直犯嘀咕。

“大人就不怕天下百官寒心吗?门下以为此时收回田亩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韩郁虽然以刘鸿渐马首是瞻,但其心里还是想着朝堂,他也不希望陛下和百官闹的如此僵。

而且,也确实有点过分了,收了官员名下的孝敬田,大明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得吃咸菜。

明眼人只一略作思虑便会明白,以他们对崇祯的了解,这主意肯定与打压勋戚一样,不是陛下一个人的意思,那么,能如此影响陛下的,还能有谁呢?

恐怕如今京城大部分同僚都在暗地里骂座主吧!

唉,座主还是太年轻、太气盛,如此这般与全天下勋戚、文臣为敌,又能得到什么呢?

如果刘鸿渐得知自己这门生如此揣摩他,定然会哈哈大笑,年轻人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退之,常言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你知道为啥是先打巴掌,而不是先给枣子吗?”刘鸿渐手中抱着已经开始咿呀学语的小傲天,轻言道。

“因为……”韩郁还倒是刘鸿渐考他,道理真是太简单了。

打人家一巴掌再给枣子,会让人忘记痛,甚至感激你的赏赐,而如果你先把枣子给了,然后又给人巴掌,那人家会怎么想?

这是个心理学问题呀!

“门下明白了!谢座主赐教。”韩郁心中瞬间亮堂了许多,只要陛下和座主考虑到了百官的反抗,那便不是大事。

只是打完巴掌,陛下与座主究竟要发什么枣子呢?

刘鸿渐没说,他也没问。

第二天,崇祯破天荒的没有早朝,只是六部、三司各衙门都接到了通知,辰时三刻全部官员放下手中的政事,全部赶赴京城西市街头观刑。

并且口谕说的很明白,不准不去、不准中途离场。

观刑?还能观什么刑?

锦衣卫诏狱、东厂、刑部大牢关押的勋戚皆被除爵贬为庶民后,空出来的牢狱一刻也没闲着,朱常润一众叛逆勋戚当晚就住了进去。

而且还不够住,只叛逆军的妻小直系就有不下两千人,就这还是将数万的卫所兵俘虏扔到了西山大营看押,否则就算把所有牢房都沙丁鱼罐头般去塞,也装不下。

虽然十分的不情愿,但朝臣们也不敢抗旨,反倒是平日里在各部衙门坐班,没有机会如此齐聚,刑场上诸多朝臣都在义愤填膺的商议明日上朝一定要团结一致,誓要陛下服软云云。

由于刑部尚书孟兆祥也不太同意崇祯的做派,监刑官由东厂厂督曹化淳,而孟兆祥只是坐在副位。

午时一至,曹化淳便扯着公鸭嗓宣读了朱常润等人的谋逆行为,随即一辆辆囚车自刑部大牢、锦衣卫诏狱、东厂黑狱三个方向驶来。

围观的京城百姓哪儿管三七二十一,抄起臭鸡蛋、烂菜叶子、土坷垃便招呼,直把朱常润等人砸的晕晕乎乎。

由于人太多,为了不耽误时间,一次处斩一百人,甚至刽子手都有京营的猛人充任。

一声令下,一百棵人头滚滚落地,鲜血喷洒的四处都是,百姓为之咂舌,群臣里有胆子小的脸色都白了。

曹化淳哪儿管这些,老家天jin赋闲六载,如今又蒙皇爷器重,他是一门儿心思的想要为崇祯分忧,至于这些叛逆,呸!

我老曹人棍都串了上百个,砍个人头算个球!

半个时辰后,刑场的一边尸首堆积成山,血水都要流到朝臣们的脚下。

老曹知道崇祯的意图,还专门把没了头的身体放一边,头颅堆就堆在朝臣们扎堆儿的一边儿。

百姓大多只是来看个新鲜、凑个热闹,这般血腥的场面之下,早便跑了个屁的。

最可怜的是满朝的百官们,他们整日读圣贤书,连只鸡都没杀过,哪里见过这阵仗,一个个面色惨白、双股发颤。

“又吓晕一个,小六子,快,去把那位老大人扶起来找个木凳坐下。”曹化淳一边命令继续行刑,一边命令东厂的番子把晕倒的朝臣扶起来。

曹化淳还好心的安排的凳子,只是若真是好心,为啥不让人回去呢?

“四长,陛下这是何意?此不是羞辱我等吗?”左都御史施邦昭被血气熏得有些发晕,低头对同样脸色难看的吏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唉,施大人难道还看不出吗?这是陛下在向我等示威呢!

如果我等不服从,说不得下一个被砍头的,便是我等了!”方岳贡摇了摇头回道,说完便一晃一晃的欲起身离去。

“大人,刑罚还未结束呢,陛下有旨……”施邦昭虽然心中凄凉,但还是提醒道。

“老夫老了,明日一早便请乞骸骨!”方岳贡头也不回低声说了一句,又呵斥开拦在外围的东厂番子毅然离去。

又半个时辰过去,一众叛逆共计两千八百余人尽数伏诛,尸山血海之下全数朝臣晕倒者八十七人、呕吐者十之八九。

毫无疑问,这群家伙回去一天之内定然吃不了饭,甚至估计很多人能把肉给戒了。

刘鸿渐就站在包间的窗户旁,他也知道如今自己不受朝臣们待见,但还是想来瞅瞅朝臣们的丑态。

“老爷!老爷!生了,二夫人生了,双生胞女!”牛大棒槌突然推门而入,高声呼道。

PS:上架将近五个月,今日又得盟主一位,承蒙厚爱,谢谢,寒寒开心,稍后还有加更。

第701章 先锤了他再说第484章 清君侧,肃宫廷?(第三更,打赏加更)第500章 一穷二白(上周推荐票加更)第447章 于心不忍(第一更)第20章 春宵情动第493章 大明若皆是你们这等,不亡国才怪第274章 海路漫谈第515章 戚家后人(二合一)第838章 寒酸的都城第107章 苦战(一)第17章 昭仁公主第412章 还是一战吧!第725章 族人荣耀第525章 居安思危,精忠报国第443章 穿越一族,没有怂包第100章 败露第805章 新任大名第882章 循循善诱(第一更)第123章 土改宣言(一)第461章 勋贵云集第543章 皇上,咱得去灭了他们第402章 熟女的鄙视第288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137章 争辩(求推荐票)第310章 出大事了(第三更,月票加更)第154章 罄竹难书(求推荐票)第611章 给你郑家三个选择第651章 面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第494章 返京(四千字大章)第643章 永别了,大叔第849章 长髯者是沙皇,活捉沙皇第253章 慌不择路第359章 会师山海关第694章 舆论导向第128章 星星之火第186章 顺治元年第837章 最后一个留给你第349章 打破记录(第二更)第755章 无欲则刚第721章 只弯腰是不够的第783章 朕不头疼(第七更,为白银盟加更4/20)第858章 初雪第303章 边军的狂欢第101章 顾大通第791章 一块肥肉第370章 大时代下的悲剧第769章 顾佳日记第166章 公祭大典(求首订)第227章 前屯殉难(二)第849章 长髯者是沙皇,活捉沙皇第456章 疯狂的崇祯(第三更,打赏加更)第248章 不破建虏誓不还第467章 为生民立命第9章 接着忽悠(求收藏!求打赏)第30章 重整锦衣卫第271章 这是要打成持久战了?第392章 古人诚不欺我第476章 朱元璋挖的坑第732章 勇者为王第888章 漫漫归途(第七更)第68章 为谁而战(求支持)第11章 卷土重来(求推荐票!)第273章 大明敢死队第90章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第104章 厚颜无耻(求推荐票)第266章 这么早起来打炮?第654章 把岛还回来再谈第308章 我当爹了(第一更)第141章 另起炉灶(求推荐票)第620章 应得的荣耀第852章 赔款要有,割地也要有第446章 崇祯的烦恼第484章 清君侧,肃宫廷?(第三更,打赏加更)第379章 你特娘的打歪了第193章 仁义是个屁(为盟主 枫林晚箫 加更 2/5)第279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更,月票加更)第225章 如火如荼第407章 真是勇士,便战场上拼刀子第189章 卖煤球的第45章 寒门崛起(求打赏!)第119章 打土豪分田地(一)第677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第890章 秦王(第九更)第791章 一块肥肉第741章 总舵主还很嫩(为盟主AsukaRan加更3/3)第103章 敌军来袭(求推荐票)第540章 天津宝船厂第706章 友谊?屁都不是第581章 烹羊宰牛且为乐第121章 震精!老朱发财了第796章 本王要送炭第625章 保护动物(第三更,为盟主 骑单车载美女 加更3/3)第798章 似曾相识第517章 帝国的改良者第317章 坟头草丈高(第一更)第888章 漫漫归途(第七更)第560章 灭族惨剧(诚挚感谢书友151129成为本书第五位盟主)第392章 古人诚不欺我第873章 六国调停第813章 但求来世还能加入北洋水师(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