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发展(4)

这种预测提出了一个有助于理解科技进步根源的问题,即曲线图总是在2050年处终止,那是最高点。它不敢预测峰值以后的情况。那么人口达到顶点后会发生什么?向下,水平浮动,还是再次上升?为什么曲线图从不显示之后的预测?大多数制图者完全忽视了这个问题,而且从不认错。只显示一半曲线的现象非常普遍,时间太长,以至于另一半无人问津。

我找到的对2050年左右人口峰值之后的可靠预测的唯一来源是联合国发布的2300年——也就是未来300年——世界人口状况系列报告。

记住,世界范围内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名妇女生育2.1个孩子,意味着全球人口的长期减少,或者说??口负增长。联合国的乐观预测认为平均生育率将保持在1995年的水平,也就是每名妇女生育2.35个孩子。我们已经知道这个预测与实际不符。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只有几个保持那么高的生育率。谨慎的预测认为未来100年平均生育率将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之后200年内因为某种原因重新回到更替水平。报告暗示,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完全不可能提高。悲观的预测数字是1.85。今天欧洲所有国家都低于2.0,日本为1.34。即使是“悲观”预测认定的今后200年的生育率,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当前水平。

发生了什么事?国家发展了,生育率下降了,每个正在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这种普遍的生育率下降被称为“人口转型”。问题在于人口转型没有底线。在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一降再降。看看欧洲和日本(见图5-5),它们的生育率趋近于零。(不是零增长,多年前它们已经达到了零增长,而是零生育。)事实上,多数国家——甚至包括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都在下降。世界上有近半数国家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人口更替水平。

换句话说,人口增加导致财富增长后,生育率下降,人口减少。这也许是严格控制指数级发展速度的动态平衡反馈机制。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联合国对2300年的前景描绘是可怕的,但是这组300年预测报告的问题是可怕程度还不够。专家推测,即使是最悲观的前景,生育率也不可能低于欧洲和日本这些地区的低生育率。为什么他们这样推测?因为此前从未发生过。可是,这样的繁荣水平自然也从未出现过。迄今为止,所有证据表明,财富增长会降低生育率。如果全球生育率持续降低,发达国家达到每名妇女生育2.1个孩子的人口更替水平以下,发展中国家达到2.3以下,会出现什么情况?更替水平仅仅是维持零增长,也就是保证人口不减少所必需的。2.1的平均生育率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妇女为了抵消无子女和只有1~2个孩子的妇女造成的损失,不得不养育4个或5个子女。怎样的反文化力量能够促使10亿以上受过教育的现代职业女性生育3个、4个或者5个孩子?你的朋友当中有多少人有4个或者3个孩子?从长远来看,“多生多育”的措施发挥不了作用。

注意,即使长期的全球生育率只比人口更替水平略低,比如1.9,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世界人口数变为零,因为每年出生的婴儿越来越少。不过我们不必担心人口归零。在人类数量还远未降至零时,门诺教和摩门教将用他们的高生育率和大家族拯救人类。问题是,如果财富增长取决于人口增加,那么连续几个世纪人口缓慢减少时,深层次的科技进步将如何实现?

下面是5种预测前景,分别包含5种关于进步属性的不同假设。

前景1

也许科技使得养育孩子更加容易,或者说花费更少,尽管难以想象科技能以某种方式降低抚养3个孩子的难度。也许社会压力要求维持人类物种,社会重视养育多个小孩。也许机器人保姆改变一切,社会流行家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设法维持现状不是不可能的。不过即使全球人口稳定,保持固定数量,我们没有先例证明人口不变可以带来进步。

前景2

虽然人类大脑统计数量可能减少,但我们可以发明人造大脑,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亿的数量。或许这些人造大脑就足以保持财富增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它们不仅需要产生思想,还需要付诸实践,就像人类那样。既然它们不是人类(如果想要人类大脑,生个宝宝吧),那么这样的繁荣和进步很可能不同于今天的情形。

前景3

要保持社会进步,与其依靠增加人脑数量,不如提升人类平均智力水平。也许在永远在线技术、基因工程或者药物的帮助下,个人大脑的潜力将被释放出来,推动进步。也许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注意广度,缩短睡眠时间,延长寿命,消费更多,生产更多,创造更多。数量更少但更加强大的人脑将加速这个循环。

前景4

也许前面的结论全都错了,繁荣与人脑数量增加毫无关联,也许消费对进步毫无帮助。我们只需理解如何在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同时寿命越来越长)提高生活质量、增加选择机会,就可以了。这是非常不成熟的设想,也是与我们当前体系格格不入的。如果每年能够成为我的潜在读者或客户的人越来越少,那么,除了增加读者或客户,我还必须因为其他原因而进行创造。无增长的经济不可想象。不过更奇特的事件也曾发生过。

前景5

我们的人口突然锐减,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他们不顾一切地疯狂生育,并走上兴盛之路。世界人口剧烈波动。

如果繁荣仅仅来自人口增长,那么在下一个世纪,进步将自相矛盾地自我减速。如果进步的成因并非人口增长,我们有必要确定它的成因,这样当人口峰值过去后,我们能够继续繁荣。

我将社会进步历程描述为人的意识推动的结果,不过还没有提到这样的关键事实,即人类对能源的使用按照同样的向上曲线而变化。近200年来的加速进步无可置疑的驱动力是指数级增长的廉价丰富的能源。工业时代露出曙光时,社会发展开始起飞阶段,此时恰逢人类发现如何利用煤炭动力来取代——或者说补充——畜力,这绝不是巧合。人们可以观察20世纪的3条上升曲线,即人口、科技进步和能源产量,然后得出结论:人和机器都在使用石油。这3条曲线非常完美地相互对应。

廉价能源的开发是技术元素的重大突破。可是如果发现高密度分布的能源就是掌握了关键知识,那么中国将会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因为在欧洲人之前中国人已经计算出他们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燃烧至少500年。廉价能源是巨大红利,但是大量储备能源还不足以推动进步。中国缺乏释放能源的关键科学知识。

假设人类诞生在一个没有矿石燃料的星球。会发生什么情况?仅靠燃烧木柴,文明能取得长期进步吗?有可能。也许高效的木柴和木炭技术优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可以支撑人口增长,使其密度大到足以产生科学。于是,从只用木柴作为能源,发展到发明太阳能板,或者核能,或者任何形式的能源。另一方面,没有科学,漂浮在油海上的文明不会取得任何进步。

社会进步跟随思维进化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能源产量的同步增长。地球上不难发现的充足而又便宜的能源引发了工业革命和当前科技发展的提速,但首先技术元素需要科学揭开煤炭和石油能量转化的奥秘。在共同进化的舞蹈中,人类思维成为廉价能源的主导者,使之为数量不断增加的人脑提供足够的养分。这催生了更多科技发明,反过来消耗更多的廉价能源。这种自我放大的循环产生了3条上升曲线,分别代表技术元素的3个方面:人口、能源使用和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呈现上升曲线的证据广泛而且深入。这方面的数据汗牛充栋,成百上千的学术论文记录了我们关注的全部事物的实质性进步。这些测量数据的曲线一般指向同一方向:向上。10年前朱利安·西蒙从它们的集合中引出下面这些著名预测:

这些是我最重要的长期预测,前提是没有全球性战争或政治动荡:(1)人类寿命会超过现在,年轻人死亡人数下降;(2)世界各地的家庭收入将增加,生活水平提高;(3)自然资源的成本会低于现在;(4)农用土地继续减少,相对于其他经济资产的总价值,它的重要性下降。这4项预测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历史上各时期出现的完全一样的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

他的理由值得复述:他打赌有一种历史性力量很多世纪以来保持着同样的运行轨迹。

不过,有些专家挥动着三个论点来反驳进步观念。第一,我们自认为正在评估的那些事物完全是错觉。按照这样的思维,我们正在评估的对象是错误的。怀疑主义者看到的是人类健康的大面积恶化和人类精神的迷失,更不用说其他一切事物的退化。但是对社会发展这一现实的任何反驳必须面对一个简单事实:美国的预期寿命从1900年的47.3岁升至1994年的75.7岁。如果这还不是进步的例子,那么什么才是?至少在一个方面,进步不是幻觉。

第二种反对观点认为,进步只有一半是真实的。也就是说,物质方面的进步的确发生了,但重要性没有那么大。无形的事物,例如有意义的幸福感,才是重要的。意义很难度量,因此也很难改善。迄今为止我们可以量化的任何事物长期来看都在进步。

第三种观点是现在最常见的。该观点认为,物质进步是事实,但付出的代价太大。面对现在更加美好的生活,进步观念的批评者会赞同人类的状况确实在不断改善,但这是通过以不可持续的速度破坏和消耗自然资源实现的。

我们应该严肃对待这种观点。进步是事实,而进步导致的负面后果也是事实。科技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但这种破坏不是科技的内在元素,现代科技不一定产生这样的破坏。当现有技术造成负面后果时,我们可以研发更好的技术。

“如果我们保持现有模式,就很难维持生存???”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说,“可是我们不会这么做,绝不。我们总是改变,总是大幅提高物质——能源、资源等——使用的效率。我们只利用陆地就能供养世界。如果像过去那样成为渔猎采集者,我们需要大约85个地球才能供养60亿人。如果回归早期刀耕火种的农业生活,养活人类需要整个地球,包括所有海洋的资源。如果延续1950年时不需要太多化肥的绿色耕作方式,我们需要世界陆地面积的82%作为耕地,而不是现在的38%。”

我们不会一成不变。我们处理明天的问题,用的不是今天的工具,而是明天的工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

明天也会有问题,因为进步不代表乌托邦。人们很容易把进步主义误解为乌托邦理想,因为除了乌托邦,不断增加的永无止境的进步还能发生在哪里?遗憾的是,这种误解混淆了方向和目标。科技尽善尽美、不受玷污的未来是达不到的,而作为机会持续增加这一过程的终点,未来不仅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正是我们现在前进的方向。

我更欣赏生物学家西蒙·康韦·莫里斯的总结:“进步不是绝对乐观主义者制造的某种有害副产品,它就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创造物质世界的可能是能量流和无形思维的扩张,而进步则是物质世界的重构。虽然现在是人类在推动进步,但这个重组过程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其形式为生物进化。

第42章 科技的轨迹(2)第33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1)第27章 选择必然(1)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46章 科技的轨迹(6)第22章 趋同性(2)第13章 大发展(1)第40章 寻找欢乐(4)第50章 科技的轨迹(10)第32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4)第31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3)第44章 科技的轨迹(4)第43章 科技的轨迹(3)第20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4)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32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4)第24章 趋同性(4)第19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3)第1章 推荐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脉动第17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1)第49章 科技的轨迹(9)第1章 推荐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脉动第1章 推荐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脉动第27章 选择必然(1)第22章 趋同性(2)第40章 寻找欢乐(4)第19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3)第35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3)第15章 大发展(3)第41章 科技的轨迹(1)第23章 趋同性(3)第41章 科技的轨迹(1)第36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4)第28章 选择必然(2)第12章 外熵的扩展(2)第35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3)第33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1)第51章 无限博弈(1)第41章 科技的轨迹(1)第43章 科技的轨迹(3)第30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2)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10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2)第15章 大发展(3)第2章 推荐序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第10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2)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11章 外熵的扩展(1)第42章 科技的轨迹(2)第34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2)第32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4)第17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1)第19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3)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51章 无限博弈(1)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39章 寻找欢乐(3)第44章 科技的轨迹(4)第3章 我的疑惑(1)第4章 我的疑惑(2)第50章 科技的轨迹(10)第9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1)第23章 趋同性(3)第12章 外熵的扩展(2)第21章 趋同性(1)第51章 无限博弈(1)第44章 科技的轨迹(4)第14章 大发展(2)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16章 大发展(4)第33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1)第50章 科技的轨迹(10)第43章 科技的轨迹(3)第34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2)第1章 推荐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脉动第38章 寻找欢乐(2)第40章 寻找欢乐(4)第40章 寻找欢乐(4)第47章 科技的轨迹(7)第13章 大发展(1)第35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3)第20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4)第22章 趋同性(2)第15章 大发展(3)第25章 倾听科技之声(1)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25章 倾听科技之声(1)第39章 寻找欢乐(3)第48章 科技的轨迹(8)第3章 我的疑惑(1)第2章 推荐序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第34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2)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15章 大发展(3)第4章 我的疑惑(2)第52章 无限博弈(2)第18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