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科技的轨迹(10)

科学方法不是一个统一的“方法”。它是很多经过几个世纪进化(并且继续进化)的技巧和过程的集合。每种方法是一小步,联合起来逐渐提高人类社会知识的统一性。科学方法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若干发明包括:

公元前280年 带索引的编目图书馆(位于亚历山大城),搜索文献资料的方法。

1403年 合作编辑的百科全书,多人收集知识。

1590年 受控实验,弗朗西斯·培根采用,在实验中修改单个变量。

1665年 必要重复,罗伯特·玻意耳的理念,实验结果必须重复检验,确保真实性。

1752年 同行评议参考期刊,提高共享知识的确定性和合法性。

1885年 不带成见的随机化设计,减少人们偏见的方法,随机性是一种新型信息。

1934年 可证伪的可测性,卡尔·波普提出的概念,任何有效实验应当存在某种它可能无法通过的可测方法。

1937年 受控的对照实验,对实验加以改进,目的是消除操作者的倾向性知识产生的影响。

1946年 计算机模拟,创建理论、生成数据的新方法。

1952年 双盲实验,进一步改进实验,消除实验者自身知识产生的影响。

1974年 元分析,对指定领域此前的所有分析进行再分析。

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共同创造了现代科研体系。(我会忽略其他人对上述方法优先权的主张,因为确切的日期对我的目的没有影响。)今天,典型的科学发现将依赖事实和可证伪的假设,接受可重复的受控实验的检验,也许还有对照实验和双盲控制;研究报告将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列入收录了相关报告的图书馆的检索范围。

科学方法与科学本身类似,是逐步积累起来的组织。新的科学仪器和工具产生了组织信息的新方法。最新的方法建立在早期技巧的基础上。技术元素不断增加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理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如前面的短期时间表显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科学方法中有很多关键性创新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例如,经典的双盲实验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在这样的实验中,实验对象和实验者都不清楚将遇到什么情况。对照实验的实际应用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方法,今天的科学会是什么样。

这些发明时间较晚的现象使人们对下一年会有哪些“必要”的科学方法问世产生了兴趣。科学的本质仍然在不断变动,技术元素将很快发现新的学习方法。考虑到知识加速积累、信息爆炸和科技进步速度,科学过程的本质未来50年的变化将大于过去400年的变化。(一些可能出现的新生事物:掺杂的负面后果、计算机论证、三盲实验、维基期刊。)

在科学自我改进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科技。新工具可以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组织信息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组织知识。借助科技创新手段,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进化。科学的任务是发现新事物,科学的进化是以新的方式组织发现的成果,甚至我们的研究工具本身如何组织也是一种知识。现在,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掌握了新的学习工具。技术元素轨迹的推动作用是更加深入地组织我们制造的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和工具,扩展人类创造的世界的结构。

可进化性

自然界的进化为自适应系统——这里指的是生命——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提供了途径。生命进化出大小不同的细胞、圆形和长条形躯干、慢速和快速新陈代谢、无足和有翼外形。大多数形态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生命系统选定了非常稳定的形态——例如球状细胞或DNA染色体,这些形态成为尝试更多创新的稳定平台。进化寻找可以维持寻找游戏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化想要进化。

进化之进化?听起来像故弄玄虚。乍看之下,这个观点似乎又尖锐又鲁钝(自相矛盾),或者是同义反复(不必要的重复)。可是如果仔细审视,“进化之进化”的同义反复程度不比像“网络的网络”这样的用语更甚,而后者即是互联网的含义。

生命40亿年不断进化,因为它发现了提高自身可进化性的方法。开始,生命可能存在的空间非常小,变化的可能性有限。例如,早期细菌可以使它们的基因变异,改变基因组的长度,而且不同细菌能相互交换基因。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细胞仍然可以变异和交换基因,此外还能够复制整个分子(犹如昆虫复制自己的体节),管理自己的基因组,断开或连接被选中的基因。当生命进化到有性繁殖时,细胞基因组的完整基因“单词”可以按照混合搭配的方法重组,与通过逐个改变基因“字母”的方法相比,前者取得进步的速度要快很多。

在生命的初始阶段,自然选择针对的是分子,接下来是分子群,最后是细胞和细胞群。最终,进化过程从某个生物群落中选择有机体,支持最适应环境者。这样,在生物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进化的焦点向着上方更复杂的结构移动。换句话说,长期以来,进化过程成为在多个层面发挥作用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混合体。通过缓慢积累技巧,进化系统掌握了多样化的适应和创造手段。想象移动拼图游戏可以变换游戏区域!谁能跟上它的步伐?这样,进化始终在自我积累,一次又一次不停地改造自己。

不过,上面的论述没有充分说明这种趋势的完整力量。是的,生命获得了更多适应手段,但真正改变的是它的可进化性,也就是创造变化的倾向性和灵活性。可以将这样的特性视为可变化性。进化的总体过程不仅在发展,而且还进化出更丰富的进化能力,或者说更强大的可进化性。获得可进化性很像在电子游戏中开启一扇门,发现了另一个层次的完整世界,这个世界复杂得多,速度快得多,充满意料之外的力量。

自然有机体——例如鸡——提供了机制,使它的基因可以繁殖更多基因。从基因的利己主义角度来看,这些基因可以繁育的有机体(鸡)数量越多,它们的自我繁殖性越强。我们也可以认为生态系统是进化自我传播和成长的载体。没有多样化的有机体的蓬勃发展,进化就不可能提高可进化性。因此进化产生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生物,为它自己提供物质和空间,从而进化为更强大的进化者。

如果我们将每一种生物视为“生物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这一问题的答案,那么进化就是得出具体答案的以物质和能量表现的公式。我们可以说,进化是搜寻生命之答案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直到发现合适的形态。

进化在它的第一个40亿年里为了发现生命的答案创造了很多技巧,在所有这些技巧中,思维是无与伦比的。感知能力——不仅是人类的感知能力——赋予生命一种大大加快学习和适应速度的方法。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思维的产生是为了寻找答案。一个关键性的等待回答的问题是:如何为了生存而更好更快地学习。如果思维有益于学习和适应,那么学会如何学习将加快你的学习步伐。因此生命感知能力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可进化性。

可进化性的最新扩展动力是科技。科技反映了人类思维怎样探索可能性的范围、改变寻找答案的方法。科技在过去100年对地球的改变不亚于生命在几十亿年间产生的效果,这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

当我们审视科技时,看到的通常是管线和闪烁的灯光。但以长期视角来看,科技只是进化的深入进化。技术元素是一股40亿年连续不断的力量,追求更多的进化能力。技术元素发现了宇宙中未曾有过的事物,例如球轴承、无线电、激光,这些是有机体进化绝不可能发明的。同样,技术元素找到了全新的进化途径,这是生物无法掌握的方法。正如生物进化产生的结果那样,科技进化借助它的繁殖力进化出更多形态,并且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作为“利己主义者”,技术元素创造了数百万种器具、技术、产品和装置,以获取足够的物质和空间,不断提升进化能力。

进化之进化是变化的二次方。现在人们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即科技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不能想象30年后将会怎样,更别说100年后。技术元素有时可能让人感觉是不确定性的黑洞,其实人类早已经历过若干次类似的进化转型期。

第一次是语言的发明,我前面已经提到过。语言使人类进化的重任从基因遗传(其他大多数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学习的唯一技能)转变到其他方向。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也能够传承我们的全部生物知识。第二次发明是文字,它使理念轻松跨越地区和时代,广为传播,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学习速度。答案可以记录在经久耐用的纸上传播。这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的进化。

第三次转型动力是科学,更确切地说,是科学方法的结构。这是能够产生更多发明的发明。科学方法不依靠随机发现、随机失误或者试错法,而是系统地研究万物、创造新理念。它使发现过程的速度提高了1000倍,甚至100万倍。科学方法的进化推动了我们现在享有的社会进步的指数级增长。毫无疑问,科学揭示了可能性——以及发现它们的新方法,这些是生物或文化进化不可能单独实现的。

同时,技术元素也使人类的生物进化加速。城市人口日益密集,提高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加快了我们的生物适应性的产生。现代人数量可观,流动性很高,因此选择配偶的范围远大于过去。新型食物也加快了人体的进化。例如,一旦人类成功实现食草动物的圈养,那么成人吸收牛奶的能力就会提高,并且很快传播到其他地区。今天,根据对人类DNA变异的研究,我们的基因进化速度比农业社会之前的时代快100倍。

就在过去数十年间,科学还发展出其他的进化形式。我们正在深入改造自己,以调节体内的控制旋钮,搅乱身体的源代码,包括形成大脑、产生思维的代码。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和基因疗法使我们的思维得以直接控制基因,终结了达尔文式进化保持了40亿年的霸权。现在,人类谱系掌握的值得传承的特性是有可能被继承的。技术元素将从进化缓慢的DNA所建立的下彻底解放。这种新型共生进化的结果影响深远,我们只有默默接受。

一直以来每次科技创新都会给技术元素带来新机会,使它以新方法发生变化。科技造成的每一种新问题也为新型解决方案和发现这些方案的新途径提供机会,这就是一种文化进化。技术元素在扩展过程中,促使首先出现的生命进化过程加速,现在开始发展进化理念本身。进化之进化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这些宽广的洪流——不断增加的机会、自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等——回答了科技将去往何方。预测第二天科技的新动向,虽然时间跨度小得多,却是不可能的。过滤商业的随机噪声难度太大。推测历史趋势反而更加容易——某些情况下需要追溯到数十亿年前,观察它们如何贯穿今天的科技。这些趋势反映了具有倾向性的精巧技术朝着某个方向缓慢发展的过程,这一方向可能用一年的时间也无法辨明。

这些趋势运动缓慢,是因为它们并非由人类行为所推动,而是由科技系统的纷繁复杂导致的偏向。它们的动力就像月球引力,那是一股微弱、持续且不易察觉的拉力,最终能够引发海洋的潮汐运动。在若干代人的时间里,这些趋势克服了人类的愚蠢、狂热和投资偏好造成的噪声干扰,推拉着科技沿着不可改变的特定方向前进。

我们不是在描绘一组延伸至预定未来的曲线,而是指出这些爆炸式发展的科技趋势目前的方向。太空正在膨胀,从各个方向远离我们,扩展宇宙的范围。与这种趋势相似的是,成长中的科技力量像鼓胀的球一样为它们的扩张开辟天地。技术元素是信息、组织、复杂性、多样性、感知力、美感和结构的爆发,它在扩张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

这种令人振奋的自我加速类似于神话中的咬尾蛇乌洛波洛斯咬住自己的尾巴,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改造。它充满悖论,以及希望。的确,扩展中的技术元素——它的宏观轨迹、它的持续再创新、它的必然性以及它的自繁殖功能,是一个开放性的起点,是一场召唤我们投身于其中的无限博弈。

第40章 寻找欢乐(4)第31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3)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22章 趋同性(2)第12章 外熵的扩展(2)第52章 无限博弈(2)第34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2)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38章 寻找欢乐(2)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38章 寻找欢乐(2)第32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4)第17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1)第10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2)第49章 科技的轨迹(9)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33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1)第17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1)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31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3)第41章 科技的轨迹(1)第4章 我的疑惑(2)第2章 推荐序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第39章 寻找欢乐(3)第47章 科技的轨迹(7)第4章 我的疑惑(2)第31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3)第2章 推荐序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第8章 发明我们自己(3)第35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3)第39章 寻找欢乐(3)第41章 科技的轨迹(1)第27章 选择必然(1)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5章 我的疑惑(3)第6章 发明我们自己(1)第23章 趋同性(3)第45章 科技的轨迹(5)第28章 选择必然(2)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2章 推荐序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第20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4)第31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3)第43章 科技的轨迹(3)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5章 我的疑惑(3)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42章 科技的轨迹(2)第43章 科技的轨迹(3)第40章 寻找欢乐(4)第7章 发明我们自己(2)第50章 科技的轨迹(10)第50章 科技的轨迹(10)第51章 无限博弈(1)第48章 科技的轨迹(8)第1章 推荐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脉动第20章 注定的发展方向(4)第10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2)第42章 科技的轨迹(2)第33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1)第25章 倾听科技之声(1)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49章 科技的轨迹(9)第14章 大发展(2)第8章 发明我们自己(3)第46章 科技的轨迹(6)第10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2)第4章 我的疑惑(2)第35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3)第5章 我的疑惑(3)第4章 我的疑惑(2)第52章 无限博弈(2)第12章 外熵的扩展(2)第10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2)第27章 选择必然(1)第26章 倾听科技之声(2)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第37章 寻找欢乐(1)第8章 发明我们自己(3)第45章 科技的轨迹(5)第9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1)第5章 我的疑惑(3)第38章 寻找欢乐(2)第8章 发明我们自己(3)第31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3)第9章 第七王国的历史(1)第14章 大发展(2)第43章 科技的轨迹(3)第34章 阿米什改装者的经验(2)第30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2)第46章 科技的轨迹(6)第39章 寻找欢乐(3)第28章 选择必然(2)第22章 趋同性(2)第11章 外熵的扩展(1)第4章 我的疑惑(2)第1章 推荐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