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 科技大展
这次,我们是以M国企业的科技代表的身份,来到日本东京,参加这里举行的“国际量子理论应用科技大展”。
所谓的科技大展,主要的展品,都是实用性商业性很强的东西;但是“量子理论”应该说是相当前沿,暂时还是相当难以直接运用的领域。所以,这次的展览,其实更是一种各大研究所赢得企业资金支持的“展示平台”。简言之,这是卖科技期货。
更微妙的是,这里的展品,都会表现得自己的成果非常神奇,非常了不起;但是却不会告诉你实质性的东西,因为那是自己的底牌。只有确定你给了钱,才可能把那些底牌亮出来给你看看。
而作为参展的研究所,既是为了后续研究资金,更是为了了解对手们跑到哪里了,所以这又是一场科技竞赛。
而我们,作为顾客,来这里,其实又是想不花钱,就弄到好东西的关键资料。这就更加微妙了。
看到这里来来往往所谓的企业代表,我不禁哑笑,都是熟脸孔。这年头,个个都想做无本买卖,个个都想稳赚不赔,结果都是零和博弈,个个都得空手而归。
恐怕举办方也老早地就把我们的资料发给日本方面研究所。至于其他国家的参展商,自然什么关键资料都没有带来,什么关键人物都不会来参加。他们来这里,只会提供一些科幻片一样的视频资料,展示一下可能实现的东西,有兴趣需要直接去该国参观。
我只是眼睛这里扫扫,那里瞄瞄。看到的大多数不就是“量子钟”“量子温度计”“量子节能片”“量子***”“量子骰子”;最了不得的,不过就是“量子计算机模型”。但是我知道: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是比传统比特存储能力高出许多的量子比特,但是量子比特非常难以创造出来,因为这需要多种粒子共同组成网络。而这个研究所只能够一次性将 12 种粒子缠连起来。真正要实现量子计算机,至少需要将这个数字增加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更重要的,这就是M国的研究所,还需要我干什么?
所以,一看到这情形,我基本就已经在脑子里写好了报告。
但是,没想到希娃却很认真,不仅一直在旁边问这问哪,还到处拿参展研究所的资料。看展厅还不断记笔记。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当年第一次出任务的事情。当时也不是什么大活,不过就是去参加一次打印机大展。当年的热升腾打印机就算是高端的东西了,带我的老科探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只顾和美女搭讪。而我却像进了大观园,到处拿资料,到处问人家问题,还记笔记。
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老了。
走了两个多小时,感觉非常地累。累有时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是因为工作无聊。
好不容易混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展厅提供的饭菜很简单,清一色的乌冬面和煎饺子,没有其他选择。看样子是要宣扬国粹,却不知这国粹,其实又是中国的国粹。很多外国人,都出了场到外面吃,我是图方便,而且也喜欢面食,希娃就有点高兴过了头。
我对着饺子大嚼,但是希娃居然有点愠怒,把手中的资料移开,看得出已经有点油渍溅到了上面。
我只好对着她尴尬地笑笑,并且找借口跟她讨好。
我知道像她这样的人,平时在CIS总部铁定是那种,面对不平一声吼——“臭小子,不怕老娘一只手就把你脖子卡断!”的人。要不是冲着我跟她不是同僚,而且年纪稍微大了点,身子骨弱了点,她早就对我吼了。
“希娃,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没有?”
听我这么认真的谈工作,希娃倒不跟我追究了。而且用一种非常认真的,像学生一样的态度跟我说:“柯菲,你怎么看这两个研究所的东西?”
我只好接过来一看,没想倒这希娃还真发现了东西。
她居然把大量拿到手的资料,做了个详细的平行对比。也就是说,同一实用功能的技术,并在一起,这样子来比较。
而我只是看一下,M国目前有没有相关研究,方向基本相同与否,零碎地去看那些展厅。甚至说老实话,我把太多的时间拿去看展厅里,充当志愿者的日本姑娘了。
我边比较信息边对资料进行了概括:“量子通信(也就是借助量子传递信息),这本来就是很科幻的事。是由M国最早提出起理论的可行性,但是把它当战略目标的,却是日本。现在,中国和日本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中国在量方面,的确是最惊人的,中国利用冷原子储存技术,最早实现了具有储存和读取功能的量子纠缠交换,而后中国又不断地把量子通信的距离从几百米提高到近百公里。但是日本却在质方面得到了突破,因为距离越长,越容易受到干扰,而失去效用,日本却开发出信号调节技术,可以把量子传输的成功率,从1%提高到61%。这样的突破,使量子通信,真正成为了可能。”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希娃这样耐心地去比对这些具体数字,我看到的时候,只会想一个问题:这是百年后的事,再说了,日本再努力,这方面也是赶不上M国的。
看来,具体任务落实了,而且得抢先一步,如果不知道其奥妙,那么很可能这个领域,M国真要落后日本了。而如果我接受命令来这里,却不知道这样的事,我铁定要挨骂的。
我又把希娃拿到手的资料再做了一翻比较,希娃看我现在倒认真起来,也有点意外。
她笑着对我说(其实她笑起来,也是蛮好看的):“我就是怕自己来这里,帮不上忙,没有办法写报告,交差。看来我还唬对了。”
我只好尴尬地对她说:“是我疏忽,要不是你认真细心,我还真漏了重要的东西。”
没想到希娃又冒出了一个让我笑出声来的问题:“到底什么是量子纠缠?”
“怎么,你都懂得找出关键了,居然不知道量子纠缠?”我真是有点惊讶了。
“我真不知道,要不你跟我说说。”
“你不是在读什么《量子理论大要》吗?里面一定有很详细的说明。这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说。
“哎,别说了,那本书,我读了很多遍了,真是一个头两个大。都是公式,都是理论,我怎么读都读不进去。”
“哦,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是又要知道点这些东西,才能够干活。而我们干活,又必须对这些东西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非常形象又非常具体的表述。我跟你不同,我不会去读什么《量子理论大要》,虽然简略,但是本来就不好懂,还读简略的,那不是更惨。我读的是《量子理论趣史》《妙解量子理论》这样的书。”
“原来如此!你说的书,就好懂吗?”
“当然好懂多了,理查?费曼怎么讲的。知识,就是自己真切地去跟世界打交道。一个东西,你只知道名字,那不算什么知识。真正能够理解理论的人,都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无法做到浅出的,其实他什么也不知道,都是糊弄人。”
“那你那书上是怎么讲量子纠缠的?”
“对了,你干CIS之前是当警察的,对吧。我就用这个来打个比方。警察经常要抓逃犯,而这些逃犯往往也因为非常警觉而总是换地方。在茫茫人海,要找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不过警察总是可以获得一些情报:比如逃犯在某个城市,或者逃犯要去往某个城市。量子就有这样的特点,因为相对于我们的世界,非常微小,就如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逃犯。我们可以确定它的位置,就无法确定它的动量;确定它的动量,就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所以,警察到达逃犯所在的城市,逃犯已经离开;知道逃犯要去哪里,却不知道他会从哪个地方出发,走哪一条路,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自然也很难抓住逃犯。所以,警察会借助与逃犯可能有关的人来分析。比如逃犯的亲人或同伙,他们的位置或者去向同样只能知道其一,但是只要知道逃犯和他们有联系,密切相关,我们就可以作对应的分析。比如知道逃犯在中国,而逃犯的亲人在日本,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逃犯想从中国跑到日本去。也就是说,虽然量子很小,而且我们无法准确地掌握它,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拿它们来做通信工具。”
“是这样的。但是你说的,我还是有点不明白。抓逃犯的确如此,而量子很小,我知道,但是为什么说确定了量子的位置就无法确定了它的动量呢?”
“这就是海森堡测不准定理(也译作不确定性原理)啊?”
“知道。我就是觉得不可思议,不理解。”
“你逃犯都理解了,又有什么难理解的。这东西微小到那个程度,比沧海一粟还不如,比海底捞针还难,怎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