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贪官一个

更新时间:2012-6-1 9:36:16 本章字数:2688

若涵在思考,等拿到这笔钱后,该怎样处理这笔钱呢!

“公子,你不觉得一个小小的县令一时能够拿出十万两银子来,那很有问题吗?”吕大人捋捋胡须道。

“是啊,一个小小的县令,他一月的奉绿多少啊,才五十两左右,而他一下能拿出十万两,不有问题才怪,我估计他这个官都是买来的!”若涵猜测道。

(备注:古代官员的奉绿:尚书令仆和侍中、侍郎从少府中分离出来,并且形成尚书、门下、中书三台者,与曹魏职官九品制几乎同步推行。三公虽成虚荣,九卿职权衰落,可是这一官僚系统仍然存在,其原已具备的高等级秩石依旧保留,而三省六曹(或五曹、七曹)等实际执掌决策、政务等关键部门的重要官僚,多源出自少府,其相对卑下的秩品不可能遽行废止。新颁行职官九品等级制,既要反映职事的轻重繁简,又要照顾原职的等级关系;加上官僚机构中决策、政务、事务系列正处于调整完善的过程之中,机构、权限在不断增减、调整;而官分九品又无法包容秩石制时的18个左右的等级。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得不并行秩石、官品制。从而出现同品之中,秩石不一,同一秩石而分入不同官品以及职官给俸禄不依官品,仍从秩石和按官品而不按秩石占田荫客等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官品制”发端于曹魏,至北魏太和末年颁布《后职员令》,官分九品,品别正从,行“一代之别制”,即按九品18等,抛弃秩石制而以官品定俸禄。此制,历北齐至隋、唐统一,推行于全国,一直沿袭至清末。自隋唐至清末的千余年间,基本上实行以官品品级发给俸禄的“品级制”。品级制的实施,以北宋颁布《嘉祐禄令》为界,又可区分为前后两期。隋唐以来,以本官(主要指职事官)品级颁发俸禄,有时另给虚衔加官以示尊荣;但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强化,由皇帝差遣某官以“使”名执行某项任务,初为临时差遣,事毕复本官职任,在“使”任期并不改变以本官给俸的规定。唐中叶后,这种“使职差遣”日渐增多,任职时间益长,出现了“官与职分”、“名与实殊”的情况,北宋嘉祐年间定禄制,改变只依本官官品给俸禄的“寄禄制”,代之以主要依据本官,部分依据差遣职务定俸禄的“综合”给禄制。从而,一方面强化了官、职、差遣三者的分离,形成“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指文学职名,类似前代的加官)以待文学之选,而差遣以洽内外之事”的局面,而洽内外之事的“使职差遣”,至明朝演化成为“知府”、“知州”、“知县”之类的正式官职。另一方面,这种“综合”给禄制,部分解决了“名与实殊”的矛盾,使官员的本官与职务之间在经济利益上接近起来,有利于发挥“使职差遣”官员“洽内外之事”的积极性。因此,《嘉祐禄令》的颁布也是我国俸禄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二)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俸禄按等级颁给,俸禄的支付形式主要是实物和货币,辅之以土地和劳动力等。秦汉以至魏晋南朝属于秩石制时期,秩石制起源于战国,发给粮食,秦以石为最大量器,故以石表示官秩的等级。汉袭秦制,仍以年计俸,按月颁给。由于汉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田租、口赋,租收谷粟,赋纳铜钱,因此按月发放的官俸,实际上西汉大部分时间给钱,而东汉则是“半钱半谷”。魏晋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生产严重破坏,实物交换盛行,官府财政收入主要是田租、户调,影响到官员俸禄的支付,经常是发放谷米、绢帛。南朝商品生产交换有所发展,田租、户调以及其他赋税收入,有的折钱,有的直接征收货币,因此,俸禄中货币实际支付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为了优待官员,从西晋开始,正式按官品占田、荫佃客,以后形成定制(至明朝始废);又经常按春、秋两期赐给绢、绵。西晋给各级官吏“菜田”、“田驺”,到东晋,地方官授给“公田”,使用文武吏卜艺人耕种。诸如此类,都是官员俸禄的重要补充,其数量有时甚至超过正俸。北魏太和末年,历齐、周至隋初,俸禄仍给谷帛,属于实物俸禄制。州郡县等地方官则“依户给俸”,即根据所领户数颁给俸禄,这是因为当时州郡县设置过滥,大小相差悬殊所致。但地方官“依户给俸”制对后之乱世颇有影响。唐代官员的俸禄,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止,两税收入的钱,往往折布帛交纳,加上军费支出现钱甚多,使得官员月俸钱也只能常以谷帛充给。而职田、禄力,沿袭两晋南北朝,成为常制,前、后期仍给。宋代官员的俸禄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dlcom.cc提供职钱给在京职事官,自6万至1.6万,随月支给,是正俸之外的一项固定收入。职田给外任差遣官,其数额多者40顷,少者7顷,“悉免其税”,雇人承佃,按乡原则“课租”收利。明朝官员俸禄仍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別。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明代俸禄由支本色(米)到本、折(绢、银、钞等)兼支,其主要原因在于仓粮不足、货币税和一条鞭法的实行。并由于“俸钞折色”之制的实行,而导致了官员俸禄的“歉薄”。明初曾赐百官公田,以其租人充俸禄,但不久即行废止。至于边防武职官员的“养廉田”,大致与遏制将领任意垦荒、侵占官屯田有关,故“酌量职分轻重,定为等第”颁给,以便“与不伤惠,事体归一”。至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总之,俸禄支给,开始是实物(谷粮),继而是钱币,或实物、钱币、银两兼给(佐以土地等),最后是以支给银两为主。在实际支付时,则根据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租赋)和支出的情况而时有改变。由于物价的低昂以及不同俸禄支给形态之间折算标准的不一,俸禄支给形态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官员的实际收入。)

“公子说得对!”兰尚书回道。

“公子,这笔钱你打算怎么做呢?”吕大人问道。

“这钱是百姓的,当然得花在百姓的身上了。不过我得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把钱用在适当的地方”若涵思忖道。

第六百四十四章 莲儿和陈玉(一)第七百七十章 计中计(二)第一百零二章 只有你配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份被拆穿(一)第十八章 荷妃受罚1第一百五十一章 还真把自己当回事第一百零八章 无聊的宴会第一百六十四章 装可怜第六百七十八章 凭我喜欢你男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会放过凶手第三百二十一章 恶心男人别自恋第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一章 街遇流氓第四百六十九章 最后的决赛(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赵海他们的抱怨第六百五十五章 猎场厮杀(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知道输在哪里吗?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烧烤去第六百二十六章 灰狼他们回来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金銮殿上的审判第四百五十七章 招亲宴(十一)第七十九章 舌战群臣第六百四十七章 齐聚冷院第十五章 冷宫生活第七十二章 秘密花园第一百零二章 偏头疼第六章 热情的村长第六百七十五章 设宴款待使臣(一)第十四章 赶夜路第六百七十二章 老公,你是不是想统一天下第五七十九章 锦儿,你记得当时的情况吗?第三百九十九章 离开霖王府第五百五十一章 你狠,算你狠(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又是赐婚(二)第二百五四章 沐浴风波第五百六十一章 一定要讨个说法第七百三十一章 你们干什么第七十三章 我不值得你爱第三百九十六章 想起初次见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姐妹斗嘴第一百七十四章 思乡之苦第一百五十四章 “吃醋”有好处第五百零四章 丢人现眼第一百九十二章 选村长第七百六十九章 计中计(一)第三百零七章 不要灰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小金库第一百九十四章 帮规第五百六十三章 彩蝶,还没有用膳啊第四百六十章 我想把你藏起来第十四章 赶夜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贱人就是贱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她你惹不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做人要大气第六百三十七章 星儿,你得好好的反省(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一定要讨个说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对我妹妹好些第二百三十章 我们是有苦衷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假装丫鬟第二百七十九章 小姐不见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以后少理慕容仙母女第六百七十六章 设宴款待使臣(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调戏风波(一)第七十八章 忘忧宫1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的心常下雪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菜一碟第六百零九章 别做不切实际的梦第七十二章 秘密花园第九十三章 等待奇迹3第一百四十九章 刁难2第六百九十三章 不死心的小三(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商量计划第一百八十三章 南郡危机第四百五十七章 招亲宴(十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她的要求并不高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男耶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一样的他第六百一十八章 阴谋前夕第二百九十五章 这是地狱吗?第三百八十二章 仗势欺人的蠢女人第六十一章 母妃,求求你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上官琴感觉到自卑第三十三章 是我想得太多?第七百三十一章 你们干什么第三百零三章 花痴彭小三第七百一十章 绕过我们吧第三百八十六章 梦里哭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绝对冤枉第八十七章 慕容宇第七百六十章 忽视王瑶第三百一十六章 她来找你的第四百零九章 乱了啊第五百九十三章 石头,是不是她欺负你了第二十七章 神月内乱(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公主打贵妃第八十章 贱男人求见第六百四十七章 齐聚冷院第三百二十六章 她你惹不起第五百零七章 试探阿吉冰娜(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行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