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因地制宜善民力

洪景来也是说的兴起,倒也不在意那中年人坐到自己的身边。

“譬如这武藏一国,得天独厚,水网交汇,地平八阔,稻麦相宜。请问什么适合发展呢?”

“这………”

“哈哈哈哈,那我更简单一些问,武州盛产的是什么?”

“大米、麦、生丝、柴火!”

“很好,且先记下,我们再来看江户需要什么。”洪景来正在状态。

“譬如砂糖!全部乃是从长崎以及萨摩岛津氏进口,货少且贵。但是即使昂贵,在江户仍旧供不应求。”

“这老夫也知道,砂糖俏货,四方争购。”因为说的是这中年人亲眼所见的东西,自然能够引起这人的共鸣。

“那若果幕府也有糖呢?”

“何来!”喜色毫不遮掩,那人就差握着洪景来的手了。

“我们再回到武州的物产上来,除去不可食用的生丝,其他的物产,正好可以制作米糖!”

“米糖(米饴)?”

所谓的米糖自然就是用米制作的糖,这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武藏国或者说整个幕府直领的关东大平原,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土地开发以及水利治理之后,已经成为富有盛名的稻米产区。

这就成为发展米糖业的先决条件,同时种植大麦,又拥有无边无沿的芦苇荡作为燃料来源,真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年头就算是林业资源丰富的日本也出现了燃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江户这种大都市,周围的土地开发殆尽,十几公里见不到一片林子。你就是想砍柴来烧都不行,没有!

不太经烧,但是生长迅速,又极为繁盛的芦苇这时候真就是不无小补了。

把大米上锅蒸熟,这一步简单,蒸米饭谁不会啊。次后开锅,观察大米的情况。米饭膨胀度适中,没有太多的锅巴的情况下,开始搅拌。

在搅拌的过程中反复增加冷水和热水,使得米饭粒粒分明,不粘结。

这时候加入一定量的发芽大麦磨成的粉,作为促进发酵的添加剂。

不停的搅拌,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超过一小时,使之充分融合。最后盖上锅盖,用湿布盖住,静置一日夜。

发酵大致完成,开锅,将已经充满糖的液体水取出。饭也不能放过,需要压榨一遍。把水都榨出来,这可都是米糖的来源。

这个剩下来的饭,虽然发酵了一夜,但是又没有坏,滋味肯定不行了,饭粒也碎了。可他还是饭啊。正好拿去给雇工们当伙食,一点儿不浪费。

就算拿去当干饭卖,也有的是人抢着买。只要便宜一点,饭总归比吃地瓜香!这年头糟践粮食那可是要遭天打雷劈的,馊饭都有人吃,何况是蒸米糖剩下来的饭?

而那些水上锅开火,不停的搅拌,煮四个小时之后,就会形成和蜂蜜一样的米糖。

香甜似蜜,醇厚胜糖!

重点是,米一点儿不浪费!蒸出来的饭照吃不误,还能出产大量的糖。

仅此一项就能活民数千户,为幕府每年增收超过五万两的现金。

等于武藏一国的所有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部解决,封建统治必然大为稳固。既安定广大乡村,又繁荣市场。

“哎呀,先生之大才,胜我十倍百倍,只可惜非我国人,惜哉甚哉!”

那中年男子竟然听的热泪盈眶,紧紧的抓着洪景来的手,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谈不上谈不上,不过是历任地方,久见生民疾苦,日常思之而已。”

“那别处呢?他国百姓如何呢?”急迫之情,溢于言表。

“阁下着相了,以鄙人一己之力,哪里能救天下之百姓?”

“欸………是老夫孟浪了!”

“因地制宜,善用民力!这八个字赠与阁下!”

那中年男子慢慢松开洪景来的手,往后退了三步,跪在榻榻米上,恭恭敬敬的向洪景来行了一个大礼。

“我今日既然受阁下这一拜,那也不保留什么了。”

“贵国历年来输入洋货,除享保左近五十年以红铜输出不致金银流出外,金银日益流出,据估算总值不下黄金一千万两吧。”

“此事白石公(新井白石)早有预见,幕府多次下令禁止贵货流出,然无可阻挡。”

“教民稼穑之外,亦当出产可输出于外之物。譬如荷兰,据在下所知,去年一年便自清国购买茶叶二十万斤,且犹自称不足。”

“茶叶吗?”

“贵国茶叶栽培亦久,且种茶占山地,不占良田,百姓熟练。”

“其实生丝亦是如此,不过贵国所产之生丝,虽然数量不小,但品质稍差,远逊于清国所产。既不如第一等南浔湖丝,亦逊于第二等杭嘉麻黄丝,仅与三等粗丝差相仿佛。”

“这般吗………”

其实这时候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特产,茶叶、生丝、瓷器、棉布等货物,尚且还有一定的竞争力,再过约八十年到一百年,就基本集体完蛋了。

历史教科书上那段大英帝国的纺织业繁荣是踩着三百万印度纺织工人的白骨而诞生的,可不是什么假话。

工业葛名最先展开的纺织行业,大大的抢占了世界的纺织物市场。机器生产的工业方式远胜于手工业家庭纺织的小户经营模式,既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又能极大地提高效率。想不超出都难。

随后印度阿萨姆、斯里兰卡(锡兰)等地的茶叶种植园发展,英国人直接在当地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资,制定了细化的标准,随即逐步接管了东亚的茶叶出口。

欧洲本土的制瓷业又逐步的建立和发展起来,不再完全依赖于东亚的瓷器进口。

生丝嘛也就不提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日本生丝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西进东退的年代,但是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

“先生所言,老夫勘行之后,便会代为上奏御様!”

“不知阁下是?”

“在下村上因幡守岛之丞!”

“这位可是三千石幕府大身旗本,源出清和源氏满快流,代代相传的天下名门。”间宫伦宗也帮着介绍。

“阁下既有布衣之上的身份,想必在幕府有所任职吧。”

“忝任幕府御勘定方,武藏国普请奉行!”

嚯!

30.万古逆贼洪景来13.豆板倭银新出炉25.先擒后放通消息8.汉阳血泪发家史23.勤王保驾投新君41.金在昌用力一击27.王师飞檄复南北13.想宫中如何应对28.还请洪妃速纳吉20.君父神宗显皇帝31.汉阳一朝倾倒尽4.辛酉大狱牵连广4.韩家兄弟助乡邻25.朝中均势正打破34.如此一部豆浆机16.无人可得自由生29.南川店废墟一片18.坐观斗米三百钱20.偏遭怪异入疫区13.金斗吉精明会算32.江户盛景好画卷30.林尚沃携款来投31.过往从无新生意2.李玜问我年何岁6.或可援引众同年23.可献鞑酋于宗庙15.大明恩情说不完34.裹挟民壮谋瑞兴18.敌来我往争胜机24.嘉庆问话似平常35.行前天下第一关26.常明替补升川督9.安州城不战自溃32.荣宝斋内谈盗宝29.兵进畿辅压汉阳14.大灾之年丰收年26.添头搭脚合六百55.无有准备事难行2.韩五石衣锦还乡10.殿上争锋凭口舌45.因地制宜善民力16.不止懈怠还鲁莽9.我当盛礼祀皇明3.李伸手图金矿19.野店外枪林丛丛22.汉阳大人尚麻木17.吃一堑能长一智2.李玜问我年何岁9.原来小赵亦国戚12.平静下暗流激涌18.云裳未嫁闵紫英33.天下第一好生意32.王上在读海东纪17.一步千钧行难重55.无有准备事难行34.如此一部豆浆机35.被指恶逆非道孙21.神思不属嘉庆帝19.夤夜浪战不得脱38.三轮火铳全军溃12.尚沃为我细筹划10.彩绘天地和春图11.山户生活不容易23.奉天倡义大元帅9.合则两利与书侩31.道光与我神助攻37.德川家齐颇不快39.金钱至此不足惜16.赵万永借故离京33.洪妃犹自不松口35.大赦八道官奴婢23.东西两厢难联络8.天字第一号钦案9.大索汉阳城内外28.先从废妃寻突破25.庆兴大捷奏凯功16.空想无智改革者30.借清使整顿市容19.华夷变态赫赫名8.终于寻得书侩商25.四方同庆祝大婚37.宫门外群龙无首42.于寡人有何益哉22.雇得鞑兵做好戏9.我当盛礼祀皇明5.李球承袭南延君11.岛津何物不敢售3.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3.李伸手图金矿21.李书久一力搅局9.李氏如愿得中标3.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53.另辟途径树望声2.居中作成金洪合1.行前先举韩三石20.偏遭怪异入疫区32.世兄意有所指乎8.汉阳血泪发家史8.万折必东思皇明8.钱囊空空赴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