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再度来临,丁湾村的村委会附近寂静无声,四周漆黑一片。
临时来到丁湾村蹲点的杨副镇长和他的随从已经睡下了。这两人也是硬气,一没让村里提供住处和卧具,二没让村里安排每顿的饭食,竟然也能呆得住。
村民生产小组三组的组长丁广发和四组的组长丁文华两人悄悄的来到了村委会所在的办公楼后面,手脚麻利的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些物件,其中一个帮着另外一个穿戴起来。
“广发,你说今天晚上再吓唬那姓杨的一顿,他会不会滚蛋?”丁文华小声的问丁广发。
“肯定滚蛋了!你没看早晨他的脸色有多难看嘛,估计今天夜里是在硬撑呢。别说话了,你赶紧把行头穿好,我配合着你再吓他们一回。”丁广发小心地帮着丁文华穿戴上村里过年时常用的高脚“社火”行头。
说起这高脚“社火”,不少的乡村都有,就是让身体协调性好的成年人脚上踩着一两米高的高跷,身上穿着戏文里各种人物造型的古装服饰,然后在锣鼓声中挨家挨户的转一圈,既能给年节增添气氛,还能赚点小钱。
除了高脚社火,农村里还有一种传统民众演出方式就是“笑和尚逗狮子”,让一个人带着笑和尚面具,另外两个人则钻进惟妙惟肖的布衣狮子里面,然后表演各种滑稽逗乐的动作。
村里的高脚社火行头和舞狮子的家伙什平时都由四组组长丁文华保管,因为他是这两项民间活动的组织人,也是主要的演员之一。
自从杨烈对丁成进说了那句“关于你本人的事情,我还要好好的跟你说道说道”,丁成进的心里就七上八下不得安稳。丁成金怕杨烈跟他翻旧账,所以就把几个信任的小组长叫到家中,密谋如何将姓杨的尽快赶回镇上。
有人向丁成进提出扮鬼吓唬姓杨的,丁成进觉得可行。因为这么做的风险比较小,就算出了问题,顶多算是一处恶作剧,连治安条例都不会违反。于是,丁文华和丁广
发就成了“驱杨行动”的具体执行者。
丁文华头上戴上了笑和尚的面具,在丁广发的协助下慢慢的站起身来,因为有高跷的辅助,这使得他的身高从一米七五猛的变成了三米多近四米。丁广发站在高跷下面,跟随丁文华一起向着村委会会议室那扇玻璃窗户靠近,他的手上还拿着一根手电筒,可以从下方往上照射丁文华戴了面具的脸。
如果是胆小的人,深更半夜的透过窗户看到一张长着血红大嘴的滑稽面孔,而且还是从二楼的窗户看出去的,不被当场吓昏死过去,估计也能吓尿了。
杨烈和杨余金都不是胆小的人,尤其杨烈,看似文静如同书生一般的外形下面,隐藏的是一头猛虎。所以,丁广发和丁文华的折腾注定没有结果。
会议室内,杨烈和杨余金都没有睡,他们不断的调整红外摄像机的焦距和角度,这样可以将两个“小鬼”的全部动作都拍进来。
“连长,他们快要靠近窗户了,咱们咋办?”
“假装睡着了,让他们多折腾一会。”
双手扶在窗棱上的丁文华,透过面具的眼洞往会议室里面观望,奈何屋里一片漆黑,所以什么也看不见。丁文华于是用手轻轻的拍打玻璃,口中还发出了“呜……呜”的叫声。如果仔细去听,这货竟然按照电视剧《聊斋》开头那段配音的旋律在发声。
杨烈听着窗户外面“呜……呜”的惨叫声,差点笑出声来。如果不是怕突然站在窗户里面与丁文华四目相对之下,把本来扮鬼吓人的给吓坏了,杨烈还真想弄一头假发,再按照丁学志的面容做一副塑胶面具。
杨烈如果想要吓人,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那就跟丁文华他们这种小儿科完全不是一种档次了。他能把一个制片厂的人拉过来帮忙,还能弄来一大堆二三线的演员,甚至一线大牌也不是请不到。
试想一下,假若毫无思想准备的丁学志忽然从窗户外面看到窗户里已经死去好几天的丁学志
,那画面啊,简直“美”的不敢想象。
杨烈通过红外摄像头已经看清楚丁文华的脚下踩着高跷呢,如果此时丁文华受到惊吓,一下子朝后背折过去,以他近四米的高度,万一后脑勺磕着地,可能又是一条人命。
虽然丁文华的心中充满了恶意,但杨烈并没有打算如何激烈的报复。相比于当初那几个直接要人命的杀手,丁文华和丁广发,甚至包括丁成进,都不是万恶不赦之人。
为了配合折腾了半天的丁文华和丁广发,杨余金又忽然惊叫一声,然后开始在屋内做出一些害怕的动作,还有呼救声,还有朝着窗口丢掷东西。总之,让窗外的人觉得屋里的人已经被吓得尿裤子就行。
次日早晨,杨烈的脸色更加难看。他见到村干部之后,只说自己感冒生病了,头疼的厉害,需要回镇上看病,村里的事情按照预定计划来,然后就带着杨余金急急忙忙的离开。
亲眼见到杨烈被吓走,丁成进的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他用嘉许的眼神看了看丁文华和丁广发,这两人也流露出一副邀功请赏的神情。
秦阳镇派出所内,当赵卫华看完丁文华和丁广发扮鬼吓杨烈的录像之后,火冒三丈,大骂说:“丁湾村这帮魂淡,一个个的不想着如何劳动致富,把心眼全用到了歪门邪道上头了!李书记,杨副镇长,你们下命令吧,我马上带人进村,把这两个家伙抓回来!”
“胡闹呢!”李家才批评赵卫华,“派出所不是我和小杨的打手,你们的职责是为老百姓服务。丁湾村出了这种荒诞怪事,说明整个支部班子出了问题,所以要从根子上面解决问题!你现在的任务,是尽力多掌握丁成进等人违法乱纪的证据,我们要用铁一样的事实来教育和惩戒一批人!”
杨烈对于李家才的意见完全赞同,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就不能站在个人喜恶的角度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要站在执政者的高度上统揽全局,分清主次,绝对不能意气用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