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从平庸到惊艳

“平生有什么志向?”

苏轼是个厚道人,有的人会感觉到他很刻薄,比如说司马光。那是因为苏轼厌恶对方,认为对方冥顽不灵,才会用言语来刻意的奚落丑化对方。

但李逵不一样,他是周元的学生。

不说是千里迢迢,颖州距离沂水县三四百里地总该有吧?

李逵眼巴巴的带着厚礼来拜访自己,虽有求人办事的嫌疑,但苏轼也做不出故意奚落李逵。学问是问不下去了,但也不能拿了人家的数千贯厚礼,最后还把人气个半死吧?

这样对李逵,恐怕连子弟周元知道了真相都会有意见。

虽没有做出让人难堪的举动,但苏轼还是对李逵失望至极,已经失去了提点李逵学问的意思。并不是任何一种询问志向,都是前辈对后辈的爱护。有时候是不耐烦,说明谈话已经快结束了。

苏轼已经对李逵失望至极,苏门学子,哪个不是才学惊艳之辈。不说别人,就说苏轼大弟子黄庭坚,六岁能诗,八岁能文,十多岁已经熟读经史,博闻广记,成为名副其实的饱学之士。二徒弟秦观……就算是不入流的周元,十几岁的时候文章也颇有可取之处。

就在前几年,他和四个弟子在集贤馆编史,各个都是学士,才有了一门四学士的美誉。要问大宋什么衙门对学问要求最高,自然是集贤馆。非饱学之士不能善任之所在。

可是轮到李逵了,这位竟然敢腆着脸对苏轼说:其他都没学过,就《论语》学的好。您老要考校学问的话,就问《论语》的内容。

这可是蒙学啊!你都十几岁了,难道这么多年都在玩闹吗?

反正苏轼是说什么也提不起劲头继续和李逵磨叽下去了。

想要草草的结束这场让他万分后悔的考校。用志向来询问,然后看在李逵礼数周全的份上,勉励几句就结了。

因为很简单一种交谈就是:

“贤侄有何志向!”诸如此类的问话。

回答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

“当大将军,为国家开疆拓土!”

“想要成为侠义之士,保境安民。”

“做一个好官,给百姓当家作主。”

“为帝王家分忧。”——(当太监不算)

……

反正任何一种回答都可以是这样结束——贤侄志向远大,要恪守本心。然后结束语就是——去玩吧!

没错,苏轼正是有此打算,结束这场让他快要忍不住怒火冲天的谈话。他甚至有种不好的预感,李逵很可能成为苏门之耻。但李逵是周元的弟子,他没有权力将李逵逐出苏门。可惜,他遇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李逵,他的志向……一开始想要吃好喝好,然后要住大房子,揍灵智上人,发财等等。

这都不是啥大志向,至少在标榜君子和仁德的时代里,都是所不出口的不入流想法。甚至连志向都算不上。

李逵觉得苏轼的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干脆就不说了,很咸鱼道:“都行吧!”

“都行?”

苏轼脑仁有点发胀,这算是什么志向?这小子总不至于没有远大志向吧?

还真让苏轼给猜着了,至少对李逵来说,确实如此。志向这玩意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奢华的宝石,看得到,却不能摸的东西。因为摸坏了赔不起。但要说一点没有,也不现实。人总是要生存的,吃饭睡觉的地方总该有吧?

口袋里有俩糟钱的时候,总想着腐败一下,寻欢作乐吧?

吃喝不愁,还有闲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点权力,凸显一子存在感?

这说是志向,更贴切的说是贪欲。至于让他有奉献精神,没穿越之前,他没精力去琢磨这些。穿越之后,他觉得封建王朝的奉献精神很扯淡,任何好处都是皇帝的,背锅让自己来,傻子才干。

于是,李逵就变成了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或许这些他还没有感觉到,因为对他来说,他任何一种努力都是朝着胸无大志而去的。

文人的身份?

是为了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

有钱?

谁也不愿意受穷不是?

霸道的性格?

连受穷都不愿意,更何况受气?

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李逵并没有一个远大的规划。

于是,在苏轼问他志向的那一刻,他竟然傻呼呼的回答:“都行。”

反正李逵自我感觉挺好,既有文人的洒脱和不羁,同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贪念而被束缚手脚。可是这话听在苏轼的耳朵里,格外的刺耳。

一句——去玩吧!愣是没办法说出口。

苏轼憋红了脖子,怒目盯着李逵,上身如同抽搐一般抖动着,胸口对着李逵一个劲的运气。按理说,李逵这等没培养价值的家伙,他不屑重视。可唯独李逵过于懒散的性格,让他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就此下去,李逵很可能成为苏门的耻辱不可。

苏轼红脸了,怒了,就差指着李逵的鼻子骂他:朽木可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一个读书人,儒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文士,怎么可以没有志向?

“什么叫都行?你给我指条道,都行是哪条道?你堂堂一个男子汉,没有为国征战的豪迈,也没有为百姓伸张的磊落,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饭桶不成?文士研习经义,不外乎学习治国之道,修身之本。你怎么可以如此漠视圣人之学,让圣人门徒这四个字蒙羞?”

苏轼说完,手指着李逵气地发抖起来,他这辈子都没有见到过李逵这样的儒生。

李逵很无辜的眼神看向了苏轼,他就不明白,为什么苏轼会发如此大的脾气。您老也没干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呀!

没错,您老是兴修水利了。这恐怕是苏轼唯一可以可圈可点的政绩。

问题是,大宋是一个很奇葩的朝代,连太监都热衷于兴修水利,地方官难道不应该做点为老百姓能记得起来的好事吗?

至于说为民伸张,治理地方,李逵真没觉得什么特别。这是大宋,他有一千多年的智慧积累,虽然他获得仅仅是冰山一角,也足以做好一个地方官。至于开疆扩土,他还有机会吗?

突然被骂,李逵有点委屈的小声嘀咕道:“其实为民做主很简单的,当好官又不难。”

“你说什么?”

苏轼气地冷哼一声,作为老实人,他竟然被李逵激怒了。可见李逵气人的本事绝迹不***着李逵说出点道理来:“你说简单,那么好,我问你如何治理一个中等州县?如何断案?如何应对灾荒?”

叭叭叭

苏轼一口气说了好几个问题。

李逵琢磨了一会儿,偷偷瞄了一眼苏轼,有点心虚道:“师祖,我说……刚才被师祖醍醐灌顶之雷音震慑之后,小子有了远大志向,您老信吗?”

“你说呢?”苏轼气地扭头看向一边,他甚至不稀罕再看李逵一眼:“今日不说清楚,你就别想离开。”

李逵无奈,扯着嘴角,猛的给自己灌了几口有些放凉的茶汤,口中越发苦涩,心说:真难喝。

这就开始说起来:“做牧民之官记住三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至少不会被百姓戳着脊梁骨在背后骂。无农不稳,是说粮食是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工坊可以增加收入,安置脱离土地的青壮和妇女;商业可以增加税收,让钱流动起来,让产出可以获得足够的钱财,从而流入本地的经济之中,让滞销的商品获得购买的机会。”

“具体怎么执行?”

苏轼仅仅听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十二个字,心头顿时惊涛骇浪般汹涌起来,李逵这小子有两把刷子,似乎在施政的手段上要比自己高那么一丢丢。可问题是,他已经做官几十年,可李逵不过是十几岁的熊孩子。

这种高下立判的落差,让苏轼内心很不好受。

不好受是其一,可他很想听一听李逵的高见。毕竟,苏轼在颖州,似乎能称得上的作为,好像就是疏浚河道和西湖清理淤泥,从而降低阜阳的水患。至于其他的,他要能想出来才行啊!

李逵不甘心的瞄了一眼苏轼,很纠结道:“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纸上谈兵,纯粹是浪费口舌,再说了,说起来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

“一天说不完就说一天,一个月说不完,就一说一个月。”苏轼倔脾气上来了,可不会如此轻易放过李逵。

李逵问:“要是一年说不清楚呢?”

“就说一年。放心,师祖管你吃喝的能力还是有的。”苏轼豁出去了,他就不信李逵会比他有办法。

李逵叹气道:“哎,那我就说说,说错了可别怪我。”

苏轼心说;“你有可能说对吗?”虎着脸道:“快说。”

李逵道:“无农不稳,最好理解,就是在地方上农业是最为重要根本。如何保持土地长期有效的耕种,并让耕种土地的百姓不会陷入沉重负债之中,就必须要针对百姓的赋税进行调整。如果无法调整,就需要官府帮忙解决难题。技术上的难题,让农官去做;负债之类的青苗法就不错。”

“对了,如今青苗法被停了。但官府也可以在本地用官府的信誉担保,给百姓在青黄不接时候给予借贷上的支持。甚至可以筹款作为资金,以本金和微薄的利息来运营。官办不成,就改成民办,只要肯琢磨,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就和常平仓一样,这是保护拥有土地的自耕农。”

“对于佃户,需要告诫本地乡绅在请佃户帮佣的时候,本地百姓优先,提高薪酬来缓解双方的矛盾。从而维系地方安稳。大宋律不能用,就按照乡约的办法来。毕竟乡绅的土地都在本乡本土,土地搬不走,他们也不想做的太过分,人总该是要脸的。对于势利小人,名声臭了乡绅,官府就在各个地方制约他们,比如说县学因为道德败坏不予录用声名狼藉乡绅的子弟。贩酒贩盐的许可停发等等。不管用什么办法,让他们服为止。”

“对租用官田的百姓,因为水利失修,官府不想承担修缮费用,可以让百姓自己修缮。费用承担在租金之中,或者水利修缮之后土地产出多了,还是按照原先的标准征收,调动百姓积极性。”

“道理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就一条,官进民退,民进官退而已。一切都以增加本地的粮食产量为首要。官府提倡引导,却具体的选择让百姓去做,毕竟官府一直在,但官员三年一期,新官上任改变了旧政,数年心血毁于一旦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就是工坊,鼓励工匠革新技术,给予奖励。私人工坊,官府可以帮忙扩大规模,寻找合作。缺资金的,给予资金支持。”

……

从中午,李逵一直说到了傍晚,其中苏轼还问了很多问题。

唯独让苏轼很不爽的是他刚刚训了李逵,这会儿他没脸将李逵说的用笔记录下来。好在他的记忆超群,几乎能够全部背下来。

可惜,临了,李逵还是让苏轼气个半死:“师祖,我刚才都是胡说八道,你听过当个乐就完了,别瞎试,万一出了事我可不会承认是我说的。”

苏轼刚想夸李逵几句,以示鼓励,听到这句话,啥心思都没有了。

但李逵的才能让他看到了,务实,处处都是解决的办法。要是王相公早四十年遇到李逵,还有章惇和吕惠卿什么事?

至于李逵的表现,对苏轼来说,简直就是惊艳。

虽然,这小子书读的一塌糊涂。

李逵终于被苏轼放了,也不能说是放了,而是让他吃饭去。继续在家里呆着。

这时候来请父亲用膳的儿子苏过走进了书房,默默整理了一些手边的书稿,一边对苏轼劝道:“父亲,师侄虽然年幼,但是才思敏捷,才学出众,学问着事扎实……”

苏轼吃惊的看着自己家的儿子,他就闹不明白,苏过所说的那个师侄还是李逵吗?

第611章 大人,收了神通吧!第591章 冤枉呐!第308章 威逼,还是威逼第356章 朕会罩着你们的第335章 戏弄第096章 大闹临沂城(4)第415章 肥羊第496章 重金求子第466章 退意第531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大宋很强!第255章 拉风的新武器第155章 权宜之计第331章 小子,认命吧!第145章 封仓锁粮第510章 夏奸第690章 连大刑都没用,你竟然敢招?第550章 梁家的废物第548章 黑大帅第574章 书生的奋斗第384章 杀生成仁第409章 下聘第747章 现场教学攻城第422章 李直秘,凉了!第504章 狗官第482章 挖自己人墙角第500章 皇城之内皆朋友第406章 加猛料第763章 文化霸凌第565章 御史才是真爱第37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789章 好汉佣兵团第370章 选官就是装孙子第205章 个个淳朴可爱第107章 懵圈的周元第321章 惜败第484章 谈崩了第476章 横空出世的大宋护国神器第747章 现场教学攻城第539章 混入护国寺第107章 懵圈的周元第142章 帮手第404章 杀手锏第254章 没有三叔公治不了的人第512章 太后克星第728章 妖道该死第505章 大人,您就从了吧!第589章 出征第785章 投献第101章 爆款书生第081章 软肋第609章 要你命三千第105章 岀盐了第133章 让你小子不学好第390章 议亲第156章 惨遭打脸第741章 心态崩了第116章 从平庸到惊艳第358章 大庆殿中搏功名第285章 扫地出门第194章 狠人呐!第033章 英雄不超过三秒的大郎第630章 这帮官老爷第023章 科举学区房的优势第490章 嘬死都没死成的三叔公第395章 小林子的初恋之死!第366章 小李探花第251章 金莲不姓潘第647章 问话都事堂第482章 挖自己人墙角第626章 索大官人第104章 家族发迹第001章 李二第593章 旋风斩第619章 攀比之风要不得第304章 黑狗精投胎第759章 排炮一响,地动山摇第141章 奈我何?第328章 差点名满天下第262章 解氏双雄第375章 吃你家大米了吗?第613章 挖了唃厮啰的祖坟第367章 门第第248章 大郎,你要老婆不要?第354章 急公好义第813章 义无反顾章三爷第650章 姑爷被扣了第090章 皇城司第753章 心痛到想死!第569章 大科学家——李·因斯坦·逵第776章 祖宗太厉害的后果第477章 误伤队友第525章 都是野心家第018章 黑店第449章 野战无敌的神器第275章 对子第550章 梁家的废物第659章 王舜臣第631章 青塘事了第594章 决战来临第106章 找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