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回此生抚膝无余憾皓首慈眉享天年

259回、此生抚膝无余憾,皓首慈眉享天年

“行儿生在蛮荒,却未识蛮荒凶险,自小精怪修士见得多,却未历人间疾苦。”知焰也以神念暗道。

梅振衣反问道:“昆仑仙境弟子,亦少见人间疾苦,未识人烟百态,那么师父如何教弟子历世?”

知焰:“你忘了入境观妙法吗?就像清风仙童对你讲故事那般,定境中也可旁观师长在人烟中的经历,以弥补入世见知不足。”

梅振衣:“旁观人世与亲身经历毕竟不同,待行儿回芜州后,该给他请个启蒙先生。”

知焰:“行儿是个好孩子,天性聪慧顽皮,一般的老师调教不了。人间难寻孙思邈,你当年也一样。”

梅振衣:“东华帝君推荐了李元中将军,待我回关中送我父尽天年之后,就与梅毅一起去请李将军,但愿他能答应到芜州为塾师。”

知焰:“你已成仙道,再不去天国寻佛心舍利,恐有很多人等的不耐烦了。韦昙虽没说什么,想必也是在等你的消息。”

梅振衣:“我是大唐南鲁公长子,尽孝事大,首先回关中再谈其余。……行儿这次在玲珑塔上禁足一月,我传他孙思邈师父的省身之术,再让提溜转传他钟离权师父的安稳形神之法。你带着其余众人,一起返回青漪三山。”

知焰:“你与梅毅带着行儿去长安,玉真对我说过,她不想再回长安,先回芜州等你们。”

梅振衣父亲罚梅应行一个月不下玲珑塔,就是要他磨一磨性子,让他借此机会掌握省身之术与安稳形神之法的入门功夫。梅应行在玲珑塔上待了一个月,等时间一到立刻就像脱了绳的猴,大叫一声:“我出来了!”也不走楼梯,向前一蹦直接从塔上跳了下来。

玲珑塔的十三层有数十丈高,梅应行没有飞天之能,连御形神行的修为也没有。以往他这么调皮肯定会有人接住他,但这一次他一跳出塔外就感觉不对劲了,一眼望去远处无名山庄没有人影,周围的塔上也静悄悄的,那些妖王伯伯好像都不在。

谁家孩子没事敢跳楼玩?也就是梅应行这种小子!他本人没有这份能耐。却偏偏敢这么做。而且习以为常。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

梅应行飞身跳出塔外。发现不对劲身形向下直坠。一瞬间也慌了。还好他慌而不乱。空中翻了一个跟头挥出了紫藤枝。数道疾风在身边卷起。延缓了下坠之势。企图去够塔边地飞檐。但是他刚才第一步跳地太远了。空中无论怎样变换身形也够不到塔边。

说时迟那时快。梅应行大叫一声。奋力将手中地紫藤枝朝着斜下方扔了出去。紫藤枝抽在玲珑塔上发出轰然之声。一股力量倒卷回来又将他在空中掀了几个跟头。张牙舞爪地向着不远处地湖面栽去。

扑通一声水花四溅。梅应行勉强斜飞着落到了湖中。离岸不远水也不深。这小子一直砸到了湖地地软泥上。接着扎手扎脚地爬起来扑倒在岸边。全身都是泥水。搞得跟个泥猴一样。

要是换个人地话就算落入泥水中。这么大地冲击力也早就摔得筋断骨折了。但梅应行自幼被父亲用各种灵丹妙药洗炼筋骨。还用内劲巡行之法帮他强健炉鼎。筋骨坚强远胜于普通孩子。绕是如此。他也是全身酸痛眼前金星乱冒。半天都爬不起来。趴在那里一仰头就想哭叫。

然而刚把鼻子皱起来。接着又把叫声咽了回去。因为他看见了面前地一双脚。再抬头发现父亲就站在眼前。

“行儿,摔痛了吗?”梅振衣问道。

梅应行没答话。撅着小嘴一脸委屈的点了点头。梅振衣又问:“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摔痛吗?”没等儿子回答,他自问自答道:“因为你没有那个本事从这么高的塔上跳下来,却已经形成了跳塔的习惯。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现在明白是什么道理了吗?不要无端轻身涉险。”

梅应行一扬脖,嘴硬道:“以前总是有人接住我的。”

梅振衣:“你涉险,有人解救,那是福缘,但你不知自重,跳出塔外之前忘了看看周围是否有人。以你的修为。根本谈不上推演神通。哪能这般行事?”

梅应行眨了眨眼睛,仍然很委屈的说:“爹爹是故意的吗?你在这里。却没接住我。”

梅振衣:“说对了,为父就是要给你一个教训,请问你从塔上落下之时,心中可有惊惧与悔意?”

梅应行:“有,但来不及多想,只想着怎样不摔死,现在才后怕,太吓人了!”

梅振衣伸手把儿子抱了起来,也不顾他身上泥水淋漓,伸一指在体外接连虚点,一边温言道:“吓着了就记住了,以后凡事不能如此莽撞,那么这一跤也不白摔。你慌而未乱,反应很好,以你的修为从这么高地地方掉下来,如果举止失措的话是会送命的,这种经验也非常重要。”

梅振衣一直就在塔下,就看儿子会怎么下塔?见梅应行一步蹦出来他地心也是悬着的,好在这小子临危不乱设法自救,见儿子没什么危险他也就没伸手去接。等梅应行落到湖中爬上来,他才开口教育。

被父亲抱在怀中,身上的酸痛楚顿时消去,但还是酸软无力,这小子渐渐缓过劲来,瞪着眼睛问道:“爹爹早就知道我会从塔上跳下来,对吗?”

梅振衣微微苦笑:“是的,为父早就知道,但还是有些失望。你学了安稳形神之法,只得其法诀未得其神髓,尚未堪破其真玄妙,否则你会一层层走下来,最不济也会站在塔上喊一声看有没有人回应。……以后在人间行事,身边人可不似无名山庄弟子,你要注意检点。”

梅应行突然面露喜色,一把扯住父亲的衣襟道:“在人间行事。我们要去人世间吗?”

梅振衣:“你莫要笑,此去长安见你的祖父,守送他尽天年。”

梅振衣带着儿子应行离开昆仑仙境,身边只有梅毅随行,一路来到长安城。行儿自幼生长在蛮荒,哪见过这种繁华景象?一路上张着嘴都忘记合上。看见什么都好奇。入城之后发现父亲撤去道装换了一身便服,好奇的问:“爹爹,你为什么要这么打扮?”

梅振衣答道:“为父曾修纯阳化身,但本身并未正式出家,此去见你祖父,应做如此打扮,也给你买一套新衣服。”一边还给他讲了在世间见尊长的各种礼数。

梅孝朗今年虚寿已八十有六,这位五朝老臣身体一直很好,十余年前须发才完全变白。根根如银丝一般。这天他正在后院坐在榻上看几位重孙玩耍,突然眉头一皱对下人道:“快去门前迎接我

“二少爷就在书房,三少爷昨日刚去长安。老太爷要迎接谁?”仆人一边答话一边心里直犯嘀咕,这位国公爷莫不是老糊涂了。

梅孝朗:“快去,来的是振衣!”

梅振衣入家门,来到南鲁公府后院,见到父亲俯身跪拜:“不孝儿振衣,给父亲大人磕头。”梅应行一见父亲行大礼,也跪下来磕头道:“孙儿应行,给爷爷磕头了。”

梅孝朗一俯身,把梅应行拉起来抱在膝上:“这是我地长孙行儿吧?前几年张果告诉我喜讯。今天终于见着了,让爷爷好好看看。”

行儿虽顽皮,但为人机灵很会看眼色,在这种场合也不淘气了,乖巧的很,梅孝朗是越看越喜欢。这时梅振衣的二弟梅振庭也听说了消息,赶到后院来拜见兄长,又领着自己地一双孙儿拜见大爷爷与伯父。

梅应行年纪虽小,但也是南鲁公的嫡长孙。梅振庭的孙子大的有十二岁,小的也有九岁,也过来怯生生的给梅应行请安。梅应行从爷爷怀中站起身来,做手势还礼答话,像个小大人一般十分得体。这倒不用梅振衣刻意去教,这小子在无名山庄晚辈多地是。

见面之后,南鲁公打发他人退下,行儿也被二伯抱走了,后院中只有梅孝朗父子。梅振衣半跪在父亲膝前。梅孝朗手抚他的头顶说道:“我早有预感。你会回来送我的,你和行儿一到门前。我就感觉到了。”

梅振衣有些说不出话来,父亲的手仍然很有力,但指尖却在微微发颤。内家功夫也有养生延年、强健筋骨之效,但并不能得长生,且习武之人临终前散功,都有指缠的征兆。他将脸贴在父亲的膝盖上说道:“儿修仙道,多年不得守在您身边尽孝,请父亲原谅。”

梅孝朗的笑容甚是慈祥:“你并非不孝之子,若无你,为父也难以安享天年。想当年我在两军阵前射出那一箭,真没想到我们父子还能有今天这般和睦,我这一生了然无憾,早已乐天知命了。”

梅振衣带着儿子在长安住了下来,每天陪着父亲读书说话,应行也常侍立一旁。一个月后,南鲁公溘然长逝,走的十分安详。

南鲁公去世的前一天,远在洛阳地三子梅振宇也接到兄长地家信赶回。梅振衣身为长子,梅应行身为长房长孙,领着家中后辈为老人家守孝。所谓长孙并不是指年纪最大的孙子,而是指嫡长子地嫡长子。

梅孝朗享一世富贵之福,高寿安详而去,这是喜丧。朝中诸臣吊唁不绝,梅振衣身穿孝服一一接待回谢。宫中传旨抚恤,加恩陪葬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陵园,古代帝陵的范围很大,不仅仅安葬帝王,还有重要的皇亲以及功勋重臣,这是身后莫大的荣耀。比如汉代的大将军卫青,就陪葬在汉武帝的茂陵。

唐代的爵位是世袭的,本应由梅振衣继任南鲁公,他上表固辞,而南鲁公也早有遗言让次子,也就是裴炎地外孙梅振庭袭爵。皇上李隆基从其请,梅振庭袭南鲁公爵,另赐梅振衣银青光禄大夫。梅振衣引先师孙思邈例,仍然固辞不受。

李隆基没再坚持,下旨加封梅振衣为“三山弘道正一真人”,赐金百两,并在宫中召见了他。

再见李隆基,这位君主人过中年。腰腹明显发福了,脸也圆润了不少,微微有些肿眼泡,但眼神还很明澈不算浑浊。梅振衣与二十多年前上次见面时相比,形容毫无改变,留着三缕黑髯,仍是二十多岁的相貌,俊朗而飘逸。

李隆基十分感慨,谈话时问道:“我供奉道祖虔诚。宫中也接见修士甚多,却未得长生久视之道,梅真人乃仙家高人。可有教我?”

梅振衣答道:“天下众生承平之福,就是帝王一世修行功德,如此也不枉不妄了。”

李隆基:“我登基十八年,四海宾服远夷来朝,为大唐未有之盛世,此番功德不足长生吗?”

梅振衣:“帝王业是帝王业,长生道是长生道,一世所行皆是缘法,皇上已享世间莫大之福缘。惜之慎之莫自为折损,陛下迟早会明白的。”

李隆基仍不住追问,梅振衣迫不得已答道:“养生延年之术,自古不缺显传,陛下若有疑问,往后可命人求教张果,他就在关中修行离长安很近。我只能劝陛下欲不可奢,灵台常明,莫为声色谀媚之事所迷。”

从宫中回府。梅振衣思虑再三,还是做了一件本没有打算做地事,托二弟振庭私下打听两个人,有什么消息立刻派人送信告知。他找的人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安禄山,女的姓杨,小字玉环。

除了这件事,梅振衣一直在府中为父亲守孝,一连三个月寸步未出。行儿也穿着孝衣。陪着父亲在夜间长跪。身为长孙在这种场合自然要规规矩矩,给那么多晚辈做表率呢。行儿曾悄悄问父亲:“爷爷怎么会死?你不是仙人吗?”

梅振衣答道:“你还不明白众生为何意。天年是何指,一世应何求?也未经历过人间的生死离别,一世超然谈何容易,求超脱之道,也要在苦海中经历轮回、等观众生。”

梅应行一出昆仑仙境,见到了梅家不少亲人,谁都很喜欢他,却没有大神通野趣陪他戏耍,紧接着就见证人间生离死别事,也经常皱着小眉头思索,有了许多未解的疑惑。

三个月后,有一位客人上门吊唁梅孝朗,管家非常激动,小跑到后堂通报,因为来地人身份很尊贵,是国师善无畏。梅振衣暗叹一声:“终于来了!”

他穿着孝服到门外迎接。善无畏先到梅孝朗的灵前祭拜,口中也不知默诵什么,然后才到小厅与梅振衣单独谈话。

“梅真人已成仙道,且世间尘缘了,老僧来送还天国圣物命运之匙。”善无畏说话很直接,把梅丹佐留下的那支金色长矛又还给了梅振衣。

梅振衣收起命运之匙淡淡道:“多谢国师保管此物十年,不知天国仙家可曾找过您麻烦?”

善无畏微微一笑:“这里可是长安城,谁都想起波澜,谁也不容易掀起风浪。有人是等着急了,那位加百列大天使,已下界来到长安,昨日在大秦寺中召唤了罗章。”秦寺是唐代景教徒活动中心,也是立教的根本寺院。罗章曾蒙大天使召唤,在江南一带传教事业贡献又大,如今已回到长安成为大秦寺的重要人物,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的大主教两人正在说话,仆人又来通报:门外有一异族色目女子,直呼梅振衣之名要见他,蛮夷之人不知礼数,大老爷如果不认识这个人的话,是否直接轰走?

梅振衣摆手道:“不必轰她,也不必请她进来,她既在门外呼我之名,我与国师就去门外与她说话,尔等不必理会了。”

说来人是贵客吧,又不请人进门,说不是贵客吧,梅振衣还要出门亲见?仆人一头雾水的走了。梅振衣朝善无畏道:“那位加百利姑娘是跟着你来的,老国师有兴致随我去一趟大秦寺给阿罗诃进香吗?”

善无畏笑着摇头道:“她不是跟着贫僧来,而是追着命运之匙而来,如今天国圣物已交给梅真人,没有贫僧什么事了。梅真人若愿去大秦寺进香,请自便,贫僧不会奉陪。”

梅振衣站起身道:“那我就送客了,老国师请!”他对善无畏所行之事,虽有谢意但并无好感,无非敬他是长者与修行前辈而已。

梅振衣亲自将善无畏送到大门外,加百列就站在门前旁若无人。开元年间,长安是世上最繁华地城市,城中可见形形色色人等,但加百列也够显眼地。她身材高挑修长,披散着金色卷发未装饰钗簪,湖蓝色的长裙曳地,酷似现代地晚礼服----这种装束在唐代就有,可一个女子就这样孤身站在门前着实罕见。

善无畏对加百列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一指梅振衣示意道:“天国圣物,贫僧已交还梅真人。”然后一振僧衣昂然而去。

268 回善无畏龙行虎步张妖仙画地成江137 回定坐山中方数月苦海不知几世劫027 回纯阳弄徒行诡计崇俨依样画葫轮034 回望尽人烟传缘法拜罢苍生问鬼神126 回当街剃发全无忌南衙滚地只饶声022 下古树成精张果老山人疑是吕洞宾149 回梦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入境如是观038 回功名无需丰碑记秦川立地石太医151 回玄奘西行发宏愿镇元待客五观庄十三卷菩萨行233回哪吒传信访三山灵珠施法抽龙筋117 回超脱何惧勾牵事随缘不嫌烦恼多188 回狭道杏花衔孽怨一怒拨剑为谁颜176 回箫声起百鸟朝凤七弦动散羽归林230 回梦回已是别离后当年初遇早知卿224 回妖王直捣寒星阵乱拳打惊扬仙人289 回入名山藏舟于壑穿瞿塘逆水游峡211 回寂寞红尘结仙侣人间慰语忒多情077 回盘扣金珠心何重指山相赠以还情220 回岂因择地而择侣无事暗语献殷情098 回一世尽死不瞑目谈天劫仙道无偏073 回修行至此神通尽人间无非化身行160 回牡丹园中叙私语洛阳城外问小青246 回天堂无路悄避走地狱有门自来投022 下古树成精张果老山人疑是吕洞宾239 回无相空门迎地藏吕祖江畔笑黄龙270 回不动明王朱笔落金身化树难逃情135 回月下佳人体如酥浅酌沉醉似当初121 回窈窕化身沾襟透心猿挥棒袭洞宾019 回房中少女羞儿面堂前故人似相识084 回一诺千金还三命小人得意逃生天154 回净瓶甘露活枯树金仙童子拜观音314 回四季夕光谈亭晚归尘巫山枉断肠035 回一阴一阳之谓道莅临天下神不伤267 回为而不争积巧取既以与人己愈多074 回此山灵药是我栽天道无私论通财025 回寻访人间乌梅友神烟出岫入城廓049 回痴儿加封云骑尉孝朗进爵南鲁公039 回慧眼堪识点金指钟离初试小纯阳十六卷斩心猿285回灵应瑞霭漫仙霞云霄望径野簪花284 回主家责问衣何在可知此心非彼芯161 回方正峰上谈大梦忽如脱枷好轻松255 回玄妙无边尽方广九幽十类已除名159 回老聃陪坐三清末牡丹遭贬出洛阳020 回向时燕京街头乞王侯府上少年痴319 回临行安抚身后事诛魔不必显宗名206 回群魔乱舞行无忌终究引火自烧身291 回谁知姑射真仙子把酒醉弹眼前人244 回清风推演添妙数镇元假手得仙丹109 回缠神三年方回味钟离再试小纯阳304 回人间辞别铁拐李仙班添箓何贤姑141 回紫鳞白纹波罗蜜张榜江淮悬百金016 回当年尚无风公子只道神君梅振衣031 下剥取浮名留仙箓落魄遗身放凡流036 回流连万家杯中味仙踪到此也徘徊019 回房中少女羞儿面堂前故人似相识101 回空门莫做留情地身在观中何远求063 回遇事心慈是为善亦知杀伐道有端339 回斩群魔心不转念抖手间祸乱滔天139 回酒香芜城十里外扬名万家老春黄093 回芜州城外神仙会各开金口衍天机345 回清风散尽青帝殒白发银光化羽丝071 回万马军前犹入定放声长哭泪为谁024 回贪倚三山齐云坐杯觞欲取一湖酌353 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灵山005 回名士风流五石散魏晋衣冠扪蚤谈301 回素手煮茗添夜色清风望月半轮秋201 回山雨来时风漫天子夜雷鸣隐惊魂005 回名士风流五石散魏晋衣冠扪蚤谈108 回三山五湖始足下云端漫步莫忘形十三卷菩萨行233回哪吒传信访三山灵珠施法抽龙筋262 回传教士捧一神论听讲堂坐众仙佛200 回伊人粉面含嗔意梅郎何故称吕郎144 回空门新开九林寺神僧广洒法缘帖041 回遮眼红尘身何处诞言无栗食肉糜351 回冷视悲悯直寒透冲腾戾血竟凝冰332 回乱治机缘皆善用推演谋局若观棋274 回神君获胜叹三声一笑顿足揽阴神303 回道缘法相论适志两师徒对问人间083 回阴毒切莫谈大义忠孝岂可凭诓言197 回洞天成诀二十四乱象未雨先绸缪314 回四季夕光谈亭晚归尘巫山枉断肠057 回风锦云袍谁披发当年乱臣左游仙110 回随缘小筑相进酒别时依依走还留138 回取财天下须有道遍传人间煮茗香110 回随缘小筑相进酒别时依依走还留050 回妙法因人而用器截取飞云好裁衣009 回华佗落难扁鹊走无奈挥鞭耍人猴315 回野哭几家闻战伐天涯霜雪霁寒宵073 回修行至此神通尽人间无非化身行013 上此生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106 回聪明机妙全无用只问灵台方寸心126 回当街剃发全无忌南衙滚地只饶声087 回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095 回定心安住莫失守凌霄宝镜谁可偷070 回列杀阵刀锋如雪漫野川胡骑扑厥265 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291 回谁知姑射真仙子把酒醉弹眼前人339 回斩群魔心不转念抖手间祸乱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