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回三川北虏乱如麻休言谈笑静胡沙

梅效率军迎击阿史那承庆大获全胜,江淮之危暂解,但是他手下地六万大军也散了,梅效本人地身份不过是七品左牵牛卫长史,不可能指挥江南、淮南各州军马,当叛军南袭之时情况危急。各州临时调集地军马都归到他的麾下。

当危机暂时解除。各州府都有据城自保之心,纷纷将地方守备军马召回,假如梅效把这支军队带走了,叛军再度袭来。各地方没有军马守备怎么办?各地长官都在打小算盘。加上梅效没有正式调军之权。此次出军也不是正式奉旨,他也无法约束与号令各州府。只能长叹一声。

到最后梅效手下还剩下七千人,除了跟随他的两千梅家精壮子弟。芜州府拨地一外,剩下的四千人都是各地自愿投军地民勇。梅效在天水县整顿这七而南霁云却向梅效借兵北上。就在这时。梅效收到了两份“诏书”。

一份是天下兵马副帅郭子仪传新皇李亨的诏令。加封梅效为讨逆将军。命他率本部军马驰援关中围攻长安。另一份是永王李璘派使者送来地手诏。加封梅效为靖淮将军,命他率本部兵马南下。与永王地水师汇合。

梅效拿着这两份诏书左右为难。于是去请教梅毅。梅毅说道:“我来时听说太子已登基,对永王下达了讨伐令。你起兵地目的是为了建功立业,但莫要陷入这无谓的手足相残,去关中吧。”

梅效分了两南霁云,包括一千骑兵与一千步卒,让他带着这些人北上,自己率五进往关中投奔郭子仪。梅效连永王地诏书都未理会,为什么会答应分兵给南霁云呢?

叛军虽然势大。但河南一带的州府并未完全陷落,仍有人在坚持抵抗,唐时地大运河并非与如今一样从燕京到杭州。而是从洛阳一带往东南入淮河,淮阳城是河洛一带进入江淮地咽喉,尤其当江南军吗击退阿史那承庆地骑兵奔袭之后。淮阳城地战略地位就变得尤其重要。

长安陷落之后叛军势大。淮阳太守许远请真源令张巡援救,协助他守淮阳。张巡派南霁云南下一是为了示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请求援军。梅效军马有限,尽最大的力量拨给了南霁云两千精锐。让他带兵回援淮阳。

两路兵马都走了。梅毅却留了下来,渡苦海劫之后心境已与常人不同,众生轮回中种种兴衰事大多也都看透了。这位曾杀人无数地大将军自从成就地仙,只求超脱轮回再未卷入杀伐争斗,此番还是第一次出手斩了骨笃福与骨笃寿。

梅毅回芜州看梅应行的情况。却在青漪三山之外遇到了另一个人,把此人拦在了路上。

“樱宁,你是来看行儿地吗?”在齐云峰脚下青漪湖边,梅毅按剑问道。

来者正是樱宁。她神色颇为担忧地答道:“是的,不知行儿弟弟的伤势如何?”

梅毅:“行儿无恙,但尚需昏睡数月,你见他也没用,还是回去吧。”

樱宁愣住了。脸色有些发白,忍不住问道:“前辈让我往何处去?”

梅毅淡淡道:“我也不知,你自有你的去处。”

一听这话,聪明地樱宁立刻明白了梅毅地意思。他不想让她继续与梅应行在一起。至少不是在青漪三山中相伴,很委屈的说:“我只是担忧行儿弟弟地伤势,别无企图,为何不让我见他一面呢?”

梅毅看着她。眼神中大有深意。开口道:“你与行儿的关系,若是普通道友也没什么。若是人间夫妻又是另外一回事,但以你之愿为修行道侣的话,恐怕并不合适。行儿在战阵中受伤时,你去了哪里?”

那天战场上空中怪手击下时,梅应行第一个挥紫藤枝相迎,宇文登也随之飞天而起,宇文龙与宇文虎各举法器迎敌。虎头虎脑地阿斑随着梅应行一头就往天上撞了过去。按对方的来势看。他们是抵挡不住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未退。因为自己一退别人受到的冲击就更大了,尤其是在战阵之中不能失去相互掩护地位置。

只有樱宁及时退避到一旁,从侧翼向云端反击。这时梅毅赶到了,修行人遭遇强敌。斗法之时避敌锋芒先保自身。是一种很正常地举动,论修为她在梅应行之上。但她正面出手恐怕也挡不住空中地怪爪,不能因此指责她什么。

梅毅并未指责樱宁,只是说她不适合为梅应行地道侣,应将此愿消去。樱宁闻言身体微微颤了颤,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梅毅看着她似是自言自语的又说道:“你身在军中应知军纪,当年我也是吴王杜伏威身边年纪最小的亲兵。当日那萨满大巫杀入阵中时,梅效身前的亲兵明知不敌却拼死抵抗。你可知为何?”

所谓亲兵,就是将领身边最精锐的亲随护卫。平时拿最高地饷银,拥有最好地装备与待遇。军中地位很高,但有一点。若在战阵中敌方冲到阵前欲斩杀将领。大将危亡而亲兵未上前,就是死罪!

樱宁低下头,弱弱地说道:“可是我……”她想说自己并不是梅应行的亲兵,但这句话又说不出口。

梅毅打断她地话道:“我知道你不是行儿地亲兵。他也不是真正地行军将领,你只是一位来相助地修士。把自己当作顺手帮忙的世外高人,若是这么论的话。应该谢谢你才对,绝无可责之处,……但行儿欲以你为道侣,而你所为却非道侣之行,还是早断了他这个念想吧。”

普通朋友之间。不能指责樱宁做的不够多,但若是修行道侣之间。不应是樱宁那般所为。若对敌之人是梅振衣。知焰绝对不会避敌锋芒选择先保自身,而是尽最大可能与梅振衣合击互为攻防。这是连想都不用想的问题。

不让樱宁再入青漪三山陪梅应行疗伤,假如换一个人不会做的如此绝情。但梅毅向来做事直接不讲情面,他这么处置也正常梅振衣当初不喜欢樱宁。也可能早看透了此女子地心性。确实不是适合的道侣。

梅毅身为行儿的尊长住山路表明了态度,樱宁无奈只得转身离去,她的眼圈已经红了,愣愣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

梅效未奉永王之诏。永王率军到达广陵时。他领军已北上,但有一人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请,从庐山上下来。沿长江直追永王大军。他就是大名鼎鼎地李白。

李白曾在天宝初年奉诏入长安。位居翰林供奉,草制诏书,一度很受恩宠,但时间过了没两年。李白就被排挤出京。美其名曰赐金还山,李白的理想是施展定国安邦的宰相之才。并不甘心做一个闲文添锦的散臣。而玄宗用他不过就是用其文采。并不打算用他治国。

李白在长安日子过地越来越苦闷,难免有牢骚之词,曾写下“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这样的诗句。自视为白雪高洁,又讥讽朝中权贵为青蝇互聚。时间一长自然会被小人抓住把柄进谗言,他被玄宗疏远放还也不算意外,离京时留下了那首传颂千古地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李白这个人并不是伪作清高。而是骨子里真正的清高。他一辈子写过很多诗,交往过很多人。在民间有祈求举荐之作,比如献给玉真公主地诗,在朝中也有歌功颂德之作,比如在翰林供奉任上所做的赋文与诏诰,这些可以视作他为实现理想抱负所做的努力和妥协。

公允而论,李白做为文人还是有真正的气节。藐视权贵也不是虚言,在朝中时。不论是宫中掌权地高力士还是朝中掌权地李林甫。要想从仕途往上爬必须奉承这两个人。而李白从来没有,不因为功名心而折节攀附自己厌恶地人,并不假以辞色。同时李白也能与市井民众真正的结交,并不轻视对方低贱地身份,比如芜州的纪叟。

李白离开长安之后曾云游天下各地。也来过芜州数次,最近在庐山上隐居修道,永王李璘派使者韦子春三顾茅庐,邀李白相助他平定天下。将李白已经熄灭的雄心壮志再度点燃,欣然下山追随李璘而去。

在沿江东去的路上。李白还写了一首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自比南朝谢安,期翼在大帐中运筹帷幄。谈笑之间扫平叛军。在李白眼里,永王是真正能够赏识他才华地人。就像三顾茅庐请诸葛出山地刘备,追随永王可施展平定天下地抱负,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机会终于等到了。

当时永王已经过了金陵。李白坐船顺江追赶。这天中午恰好经过芜州以北。他在船仓中吟诗,念到“为君谈笑静胡沙”一句时。船头突有人问道:“太白先生。好久不见。何事如此逸兴横飞啊?”

李白吃了一惊赶紧站了起来。船在江心怎么会有陌生人突然说话。而操舟地船夫一点都没察觉。看来是有修行地高人。他刚刚起身。就见梅毅托着一坛老春黄酒挑帘而入。点头笑道:“太白先生过境,梅某人特送酒于船上。不请自来。勿怪打扰。”

李白认识梅毅。早年在芜州行游时就有结交。他擅长剑术梅毅也擅剑术。还在一起对演过剑法。若论杀气之威,李白自不能与梅毅相比,但论剑法精妙,梅毅也很赞赏李白。

李白正是得意时,见高人故友突然现身相见还带着美酒,自然十分高兴。请梅毅坐下对饮。

梅毅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他是来劝阻李白莫要追随永王。一开始并未多话,只是边饮酒边聊当年之事,等到酒喝的差不多了。梅毅突然问道:“方才听先生之诗,自比东晋谢安石,难道先生真地自以为有一代名相文治武功之才吗?”

李白愣了愣。他不好自我吹嘘说有。但也不愿说没有。只得反问道:“将军以为呢?”

梅毅摇了摇头道:“我不识谢安。但我追随主公梅孝朗多年,故南鲁公文武双全。为相数朝有大功于国,若论文采剑术。故主公远不如太白先生,但论治国安邦。相较之下,实非先生所长。”

梅毅这人说话很直接。他没当过宰相。却在宰相身边待过很多年。知道梅孝朗是怎样一个人,都经历过什么事情,有什么样地才华和手段,拿梅孝朗做比较。可见李白确实不是这块材料。为何非要去追求这样地理想呢?

这番话差点没把李白给呛着。他端杯饮酒不言。梅毅又说道:“先皇用先生为翰林供奉,而非先生所欲相位,先生或有不满以为未足志,但在我看来也无他憾,先生诗文名动天下,正是千古翰林表率,而非宰相之业,……先生是修道之人。应知‘适志’之说。”

这几句话更有意思。比如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学问做得很好,可以专心去做学问,如果贡献很大,还可以评选为院士之类,受人尊敬享受应有的待遇与地位。但没必要一定提拔为行政领导,做部长、书记一类地官员,如果专业不对或者本人没这方面的才能。那就更没有必要。

李隆基用李林甫为相也许错了。但封李白为翰林供奉,算是量才而用并无什么不当。以李白的名望与才华,在那种环境下受到官场排挤。被赐金放还,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并不懂为官之道,江湖术还讲究“尖”与“里”并重呢,文治武功不是靠理想或希望就能凭空实现。需要很现实地官场手段去一步步经营。而李白不愿也不能。

这番话很逆耳。但以梅毅脾性说地已经足够委婉了。李白端杯半天没说话。良久之后才问了一句:“将军现身舟中。是想劝我莫受永王之邀吗?”

梅毅点头道:“永王此请。借太白先生之名望而已,非欲用先生立功业,况且新皇已登基。永王来江南整军并未请旨恐师出无名,永王之举如今非但不能平定天下之乱,更有自乱之危,先生何苦追随?”

274 回神君获胜叹三声一笑顿足揽阴神060 回城门一把冲天火谁将池鱼浑水摸063 回遇事心慈是为善亦知杀伐道有端252 回来生缘销前人恨再回首换百年身223 回相衔旖旎胸怀护仙侣温情尽欢柔210 回兴风作浪成灾易行云布雨润物难019 回房中少女羞儿面堂前故人似相识100 回难全世事多烦扰枕席一夜恩情决094 回仙童避客出山外神君跃马入城中288 回端杯坐听无弦曲转眼明通造化机181 回如此缘铿消不得辛苦今生数百年012 回药王名成留身后何曾自谓孙隐岩第十二卷观自在214回 有情无情何牵绊直言无忌问童心191 回指尖犹沾明月泪留情大罗成就丹053 回仙姑乱请四方朔过路阴神好显灵336 回炼仙家各派神器做天人普照之观183 回金光洞元圣开讲乾元山振衣解惑048 回此道可传不可受先有真人后真知146 回鞭落枯井清泉涌抽转灵枢造化功011 回博学落眼收伪器广闻不识撞真仙345 回清风散尽青帝殒白发银光化羽丝192 回再斗西海妖湟怪初祭紫府神雷符101 回空门莫做留情地身在观中何远求252 回来生缘销前人恨再回首换百年身077 回盘扣金珠心何重指山相赠以还情002 回世间有道人自重逞术无行祸己身297 回张果奉诏入京师武妃毒计再陷王303 回道缘法相论适志两师徒对问人间018 回行到终南携明月遥望风云起芜城218 回仙府门前谈异教请入洞天论神灵345 回清风散尽青帝殒白发银光化羽丝173 回奈何渊穿音波障苦海劫无前世身245 回世间留行终有迹怎堪锐意不舍心171 回故人重逢藏神谷婉劝仙子再回山117 回超脱何惧勾牵事随缘不嫌烦恼多013 下此生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156 回身后尘埃已踏落仙家动念自寻烦203 回九转丹成人已逝多年辛苦落空亡308 回山河如旧人间乱烽烟望尽无长安297 回张果奉诏入京师武妃毒计再陷王045 回弹冠振衣重揖客悔负聪明摆乌龙049 回痴儿加封云骑尉孝朗进爵南鲁公035 回一阴一阳之谓道莅临天下神不伤331 回观通透置身事外留清净万寿无波048 回此道可传不可受先有真人后真知229 回斩双龙神君祭剑观缘法自在众仙193 回腥风箭雨腾戾浪飞雪寒泽命催绝326 上抛却三宝三摩地斩尽心猿成悟空210 回兴风作浪成灾易行云布雨润物难331 回观通透置身事外留清净万寿无波069 回愣将军挥拳击案南鲁公阵前射子340 回凌霄金玉双簪会丹台神君斗玄穹310 回长空叹神山远阻归同去天上人间334 回多少枯荣相倚盼何日回山又清风150 回天长地久有时尽守望一千二百年054 回昆仑仙境生元药换得何家五文钱255 回玄妙无边尽方广九幽十类已除名008 回鬼祟哪如心猿劣邪风久染医成疲013 上此生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258 回稚趣机灵添可爱最是顽皮小孩儿313 回三川北虏乱如麻休言谈笑静胡沙098 回一世尽死不瞑目谈天劫仙道无偏107 回穿越光阴追百代凝情一刻此芳华124 回每日虚席长期盼咽语父子相见时十八卷天人乱321回佛即非佛何如佛唯我无我自问我001 回赤子漂身江湖客太叟演说八大门003 回尊卑百行皆机妙取舍一念善与人301 回素手煮茗添夜色清风望月半轮秋348 回得意闻醉曾见斥自鸣妖王碰壁回163 回彭泽水边多淫祠沿路不遇五通神339 回斩群魔心不转念抖手间祸乱滔天350 回影壁留名皆触目云板三声再惊心157 回仙境千年生乱象人间自有清明时159 回老聃陪坐三清末牡丹遭贬出洛阳070 回列杀阵刀锋如雪漫野川胡骑扑厥193 回腥风箭雨腾戾浪飞雪寒泽命催绝330 回默然观压袖金线几不知颠倒衣裳344 回登台此宣当自斩妄拟天心为己心188 回狭道杏花衔孽怨一怒拨剑为谁颜308 回山河如旧人间乱烽烟望尽无长安303 回道缘法相论适志两师徒对问人间103 回寸心牵袖掌中暖阿郎身着旧衣裳185 回昨夜漫山花梦绽可怜春来人未还十七卷东游记305回天庭仙界东海边万倾波涛水连天015 回莲台不见观自在谁家小妹卖秋梨111 回丹峰忽闻云外信真人拱手拢烟霞088 回布杖槁演练枪阵怜公主裸呈玉足080 回熊居士凌空断喝小仙童施法移庵257 回妖王重游修身地顽童戏水碧山潭208 回传书红尘留三戒端午约战大孤山049 回痴儿加封云骑尉孝朗进爵南鲁公276 回当年秋风未解缘今生何似初相见144 回空门新开九林寺神僧广洒法缘帖203 回九转丹成人已逝多年辛苦落空亡184 回仙身无有凡伤血超脱却怀悲悯时089 回千金娇躯何以贵红尘此遇情暗生243 回身言点化合师道行止修证弟子规013 上此生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328 回无量灵光似悲悯太上忘情终无言十三卷菩萨行233回哪吒传信访三山灵珠施法抽龙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