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

清晨,东边的天空上刚刚发青,空气中还带着清冷,汴京城的街道上已经人来人往了。街道两边,卖早餐的、开酒馆的、经营客栈旅馆的等等,都已开门营业。小货郎也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着“炊饼!炊饼!”。

这时候,一台轿子匆匆而来,前面数名衙役高声吆喝着行人闪开。行人在衙役的吆喝声中,纷纷躲向街边。那抬轿子由斯人抬着,轿子前后各跟着四名衙役。

轿子在衙役的吆喝声中,匆匆忙忙从街上走过。

轿子里面坐着的人,乃是朝廷秘书丞、光禄大夫赵良嗣。

昨天夜里的时候,赵良嗣得报,金国临海军节度使、平州留守、同平章门下事张觉,正在和朝廷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暗中联络,欲携营平滦三州投靠朝廷;而且,圣上也得到了报呈,同意王安中招纳张觉。当时,赵良嗣吃了大大一惊,惊得手中端着的茶杯都掉在了地上。

这个情况太严重了,不能不让赵良嗣吃惊并感到惊恐。

前不久,赵良嗣与金国交涉,将燕京六州给收复回来了。在谈判过程及最后形成的约定中,明确规定宋金两国均不得在对方境内招降纳叛,否则双方签订的所有盟约、包括一年前签订的海上之盟的所有约定,一律失效。

对徽宗皇帝赵佶来讲,燕京六州已经收复回来了,云朔十州已经派驻大量兵马,随时便可收复,这个时候,张觉要线营平滦三州来投奔朝廷,眼看着营平滦三州也将收复回来,这是多好的事请,还管什么宋金之间的盟约?那个盟约,本来就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才签订的嘛,既然现在燕云十六州要收复回来了,额外还能收复营平滦三州,还要那个盟约作甚?!

是的,金国是攻占了辽国大部分土地,但那是在朝廷兵马牵制下才收复的,没有朝廷兵马牵制,他金国未必打得过辽国;再说了,就算他打得过辽国,毕竟还是个未开化的国家,与俺天朝上国无法相提并论,朕就把张觉给招降了,就把营平滦三州给收复回来了,他能咋地?那营平滦三州本来就是汉地嘛!营平滦三州子民向往朝廷,朕爱民如子,怎能拂营平滦三州子民的回归之情?!所以,在张觉献营平滦三州之地而降宋一事上,赵佶是大为兴奋、极为渴望、急盼促成的,绝对没有要遵守宋金之间约定而拒绝张觉降宋的想法。

对赵良嗣来讲就不同了。联金灭辽是赵良嗣首倡的,海上之盟也是赵良嗣十多次赴金谈判而签订的,此次燕京六州的收复,也是赵良嗣与金国交涉收复回来的,对整个事情的经过、对金国的情况,赵良嗣太清楚了,赵良嗣知道,收纳张觉,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赵良嗣之所以能认识到这个后果,是因为他自身的经历。最初的时候,赵良嗣担任辽国光禄卿职务,对辽金之间的恩怨,十分了解。后来,为压制女真,耶律延禧派萧兀纳担任宁边州知府,赵良嗣随萧兀纳前往宁边州担任了副知府,对女真人的性情也非常了解。赵良嗣亲身经历了女真人攻打宁边州、黄龙府的战事,知道女真兵马的勇猛。后来,在与金国谈判签订海上之盟时,赵良嗣受完颜阿骨打之邀,亲眼见证了女真兵马攻打辽国中京的过程。当时,赵良嗣就已经意识到了,或许自己首倡并签订的这个海上之盟,将置大宋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赵良嗣没有想到金国兵马会强大到如此地步,当时就后悔了,但事已至此,不得不为,只能和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赵良嗣寄希望于朝廷兵马的强盛,能够制约住金国兵马。后来,童贯率兵攻打幽州,竟然两次败给残缺不全的辽军。赵良嗣没有想到朝廷兵马的战斗力竟然是如此之弱,这让赵良嗣对宋金两国之间的力量,有了清醒认识,赵良嗣知道,假若朝廷收纳了张觉,必然引发宋金之间的战争;而宋金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想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良嗣在得知朝廷将招纳张觉时,大吃一惊,惊恐得手中端着的茶杯都掉在了地上。

说话的这时候,赵良嗣坐着轿子,已经来到了皇宫门前。赵良嗣下了轿子。衙役中一人对执殿官说道:“快快传报景区,秘书丞、光禄大夫赵大人有紧急事情觐见圣上。”

执殿官将情况传报了进去。

不一会儿,宫内传报道:“着秘书丞、光禄大夫赵良嗣入宫觐见。”

赵良嗣遂大步入宫去了。

赵良嗣入到宫中,被告知徽宗皇帝在垂拱殿接见赵良嗣。赵良嗣赶忙来到垂拱殿。

垂拱殿不似崇政殿那般空旷威严,乃徽宗皇帝小范围接见要臣的宫殿,在礼仪上要简约许多。

赵良嗣进到垂拱殿中,跪伏在地,望徽宗皇帝扣头,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佶摆手道:“赵卿免礼,平身吧。”

赵良嗣爬起身来。赵佶对宫人说道:“给赵卿看座。”宫人遂招呼着赵良嗣坐在一边。

赵良嗣刚坐定,赵佶就问道:“赵卿一大早请求觐见,为了甚事?”

赵良嗣赶忙起身,望徽宗皇帝一揖,回道:“启奏圣上。臣闻金国平州留守张觉欲献营平滦三州归顺朝廷,不知可有此事?臣特为此事而来。”

赵佶闻言说道:“确有此事。燕山府王安中禀报,张觉派平州副知府袁定一前往燕山府,请求归顺。”

赵良嗣问道:“不知圣上意下如何?”

“那自然是准许了!”赵佶兴奋地说道:“朝廷威仪传达四方,流失他国之汉地将领,盼星望月般请求归顺,此乃朝廷恩威广大之故,朝廷岂能拒之不理?再说了,营平滦三州乃战略要地,系女真进入中原必经之地,拥有营平滦三州,就占据了战略优势,此等好事,焉能拒之?”

赵良嗣见说,又望徽宗赵佶一揖,诚恳地说道:“启奏圣上,此事万不可为。”

赵佶见说,心有不悦,把脸沉了下来。

赵良嗣见状,又是一揖,说道:“启奏圣上。臣受圣上之隆恩,为朝廷之事,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去年,臣受圣上派遣,前往金国,签订了宋金联盟,以共行伐辽,收复后晋时失陷的燕云十六州故土;前不久,臣与金国交涉,要回了燕京六州。启奏圣上,凡事要全面权衡利弊……”

接下来,赵良嗣想说金国方面是如何要求的,想说金国方面在军事方面的优势,朝廷若违约,恐引发宋金之间的战事,一旦宋金之间战事爆发,情势发展恐怕非朝廷所能掌控的。然而,赵良嗣还没顾上说,就被赵佶给打断了。

赵良嗣说此事万不可为时,赵佶就不高兴了。明明放着营平滦三州可以收复回来,而且是不费一枪一刀就可以收复回来的,为什么‘万不可为了’?难道放着朝廷的故土,人家要送回来朕都不能接受?真是岂有此理!接着,赵良嗣说他出使金国,签订盟约及要回燕京六州的事情,赵佶认为赵良嗣在表功,遂不悦地打断道:“赵卿的功劳,朕也大力褒奖了嘛!赵卿初到,朕即赐予你赵性,是当做自家人看待的,此恩不可谓不重!后来,朕赐你府邸,升你为右文殿编撰、秘书丞,前几日又升你为光禄大夫,也算是有功必奖了吧?难不成赵卿嫌朕之恩情还不够重,赵卿的官位还不够高,赵卿还想讨要更高的官职不成?赵卿你说,想要什么官,朕封你!”

赵良嗣见说,噗通一下,跪伏在地。

徽宗赵佶鼻子里“哼”了一声,表示厌恶。

赵良嗣连叩三头,高声说道:“启奏圣上。圣上之隆恩,臣万死难报。圣上啊!臣乃辽邦一草民,因得遇圣上,才有如此之富贵,臣焉敢有非分之想?圣上之隆恩,已经大过天,厚过地,无以复加了,臣肝脑涂地也难以图报。”

赵佶生气地说道:“即使如此,因何又在朕面前邀功求赏?”

“启奏圣上。”赵良嗣几乎是哭泣地说道:“臣非是要表功,也不是要求赏,臣是有重要情况禀告圣上。”

赵佶闻言,脸色有所缓和,对赵良嗣说道:“赵卿有什么重要情况,只管说来。”

赵良嗣望上一揖,禀告道:“启奏圣上。臣在与金国交涉时,金国明确提出,宋金两国均不得在对方国土范围内招降纳叛。朝廷现在招降金国平州留守张觉,违反了宋金之间的约定,将引发两国之间的争执。”

“放肆!”赵佶闻言大怒,高声说道:“女真乃未开化之小国,他有甚的资格与朕谈条件?!朕收复的是失陷汉地,那些地方本就是朝廷的故地,怎得就要他女真允许了?他不允许又怎的?要与朕打仗不成?朕的百万禁军,怕他小小的女真不成?简直是一派胡言!”

“圣上!”赵良嗣在地上不停地叩首。

赵佶高声说道:“你不要扣头了!平州张觉献城来降,朕已经下旨令王安中促成了。在这个事情上,你不必再说了,退下吧!”

赵良嗣仍然扣着头,不肯退。

赵佶高声说道:“退出去!”

赵良嗣不该一边扣着头,一边说道:“圣上,臣乃朝廷秘书丞、光禄大夫,在事关朝廷安危的问题上,不能不实言禀告。”

赵佶听赵良嗣强调他乃朝廷秘书丞、光禄大夫,顿然大怒,高声说道:“你是朝廷秘书丞、光禄大夫,那朕问你,这朝廷是谁的?”

赵良嗣惊讶地看向徽宗赵佶。

赵佶愤怒地说道:“朕既是能提拔你为秘书丞、光禄大夫,也可以撤销你一切职务!从今天起,你的所有官职,除了保持右文殿编撰待遇外,其他的一律撤销,且令你不得在京师居住!”

赵佶想着该将赵良嗣贬罚到何处去?赵佶想了一会后,又说道:“着你到永兴居住,无诏不得入京!”

赵良嗣哭着叩首道:“臣谢圣上之隆恩。”

徽宗皇帝起身,拂袖而去。

赵良嗣也恹恹离宫,连夜收拾行装,带着家人,往湖南永兴去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辽 (5)第二百一十六章 药师叛宋 (6)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十五章 荣升太尉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林幽谷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辽 (5)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酝酿出兵 (4)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辽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托梦 (1)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夺关 (1)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亲 (2)第二百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辽 (5)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六十一章 首战宁边 (2)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见旧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禅位 (1)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七十三章 杨志卖刀第一百八十三章 鸩杀宋江 (1)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四十一章 讨伐阿疏第三十三章 完颜函普 (1)第七章 奸贼蔡京 (1)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见师师第六十五章 达鲁之战 (1)第一百三十九章 云壁救难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药师投宋(6)第四章 奇花异草第一百八十八章 药师投宋 (2)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运金银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见宋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一十三章 药师叛宋 (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禅位 (4)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计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药师投宋 (1)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战第一百九十二章 药师投宋(6)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复燕京 (7)第七十三章 杨志卖刀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贯返京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辽 (5)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一十三章 药师叛宋 (3)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辽 (1)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议和第二百二〇七章 张觉降宋 (4)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复燕京 (7)第三十三章 完颜函普 (1)第二百六十章 宫前情愿 (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辽 (4)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赵桓第八十七章 激烈争论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复燕京 (16)第四十九章 结识世忠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三十三章 完颜函普 (1)第二百五十四章 师师被逼第三十五章 调停族争 (1)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复燕京 (17)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难解 (4)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四十七章 马植探营 (1)第九十章 辽臣使金第一百〇一章 运筹帷幄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二百三十八章 劝阻钦宗第六十七章 金使丧命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难解 (1)第十九章 结识朱冲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