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

话说这个童贯,虽为宦官,却极为崇拜武将,幻想着有朝一日,也成为朝廷的军事统帅,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建立不朽之功勋。童贯的这点心思,作为老奸巨猾的蔡京,又如何猜测不到?故此,蔡京有如上之说。

童贯见说,自然是大为惊喜,忙给蔡京施礼,感谢蔡京将来保荐他为枢密院事。

这两人是互相利用。

为了保险起见,蔡京不仅向童贯行贿大量财宝,还嘱咐童贯,遍贿宫中嫔妃。蔡京知道,徽宗皇帝那里,不仅需要童贯为自己说话,还需要徽宗皇帝的嫔妃们吹吹枕边风,那样才能更见效果。

童贯南行,带回了蔡京的字画和财宝,还按蔡京之嘱咐,遍贿宫中嫔妃。随后,在徽宗皇帝跟前,童贯拐弯抹角地说着蔡京的好话,引诱着徽宗皇帝启用蔡京。

徽宗皇帝原本就欣赏蔡京的才华,将蔡京贬职,无非是警告下蔡京,好让他知道他臣子的位置,不要飞扬跋扈,自己为是。

童贯在徽宗皇帝面前说蔡京的好,徽宗皇帝心里已经松动,有了再次启用蔡京的想法。回到后宫后,和许多嫔妃谈论朝廷上的事,许多妃子也直言蔡京的才华和能力,说蔡太师可堪使用。如此一来,徽宗皇帝不再反感蔡京了,遂再次启用蔡京,令其官府原职,回京复事。

故此,蔡京得以三次任相。

蔡京欣喜若狂,漫卷诗书,收拾好行装,离开杭州,返回东京,到朝廷复事,担任宰相职务。

蔡京离开杭州时,也没忘了朱冲父子,便将朱冲父子也带回东京,安置在自家府邸,

那蔡京乃是童贯运作,得以从杭州被贬地复用入京的,故此投桃报李,极力保荐童贯为枢密院事。

当时,枢密院事蔡卞被降职处分,由张康国担任枢密院事。张康国意外死亡,又由郑居中暂时代理枢密院事。

平时的时候,徽宗皇帝也常和童贯谈论军事之事,童贯夸夸其谈,面面俱到,似乎也是行家,徽宗皇帝由此对童贯的军事之才,有很深印象;然而,童贯乃阉人,是宦官,所以,那个时候,徽宗皇帝并未想到要让童贯出任枢密院事,掌管朝廷军事事务。

现在,蔡京推荐童贯为枢密院事,徽宗皇帝还是犹犹豫豫,不好下决断。

蔡京见徽宗皇帝犹豫,进一步进谏道:“圣上,臣观朝中主将,若论行军打仗,还是童贯更胜一筹。”

徽宗皇帝回道:“童贯是懂军事,然童贯是个阉人,宦官,如何出任枢密院事?如何指挥千军万马?恐不合适。”

蔡京弯腰一拜,说道:“圣上,战争以打赢为目的,不在于是谁打赢的。既然童贯有军事才能,何不一试,或许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呢!”

徽宗皇帝笑道:“蔡太师,想那童贯,自入宫以来,便是给事宫掖,专事内务之事,既是懂点军事,何以能统兵打仗?此事焉能当得儿戏?不妥,不妥。”

蔡京依旧坚持己见,进谏徽宗皇帝道:“圣上,不妨一试,我觉得童供奉官能够胜任此职。”

当时,枢密院事由郑居中代理,若是和郑居中相比,童贯似乎更适合担任枢密院事一职。在蔡京的坚持下,徽宗皇帝被说动心了,盯着蔡京的眼睛问道:“蔡太师,你觉得行?”

蔡京点着头,坚定地说道:“行,绝对性行,圣上不妨一用,臣愿意保荐,若有差错,臣承担保荐之责。”

既然蔡京如此说了,徽宗皇帝也就不再怀疑童贯的能力了,遂启用童贯代理枢密院事。

自此,蔡京有和童贯同流合污了。

三次任相的蔡京较之以前,更加圆滑了,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很在意权力的追逐了,而是开始干一些制度改革方面的事情,比如官制改革;其实,蔡京真正意图是想进一步地独揽大权。

古代中央政务大权,自唐以来,均是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权执掌,相互制衡;其中中书省掌出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掌执行。宰相大权亦不专于一人,由多人分权执掌。

若是还沿用自唐一来的官制,基本上就没有蔡京弄权的机会了;故此,蔡京通过官制改革,变自唐以来三省分权为由宰相来总领三省,政务不由中书、门下共议,取消了制约机制,使得他自己得以专权。

接着,蔡京又创立“御笔手诏”制度,将国初帝王内降手诏由中书、门下共议制度,变为宰相府独家审核下传,以至皇上御旨真假莫辨,违者动辄以“违制”定罪,形成了强悍自专、举朝结舌的独裁局面。

蔡京为了抓军权,建置澶州(今河南浚县)、郑州(今河南郑州)、曹州(今山东荷泽)、拱州(今河南雎县)为汴梁之四辅,各屯兵二万,并任用姻亲宋乔年、胡师文为郡守。禁卒于正月给钱五百,较以往骤增十倍借以笼络军心。

除此之外,蔡京还向徽宗建议,仿照周代“王姬”称号,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徽宗皇帝也觉“帝姬”称呼似乎更高大上,便予以采用。

自此以后,北宋公主全部改称帝姬了。

为了表彰蔡京的博学,徽宗还将他最喜欢的第二十六女赵福金即茂德帝姬下嫁于蔡京的五儿子蔡鞗。

学以致用的蔡京,通过两次被罢相的教训,进一步地总结经验。这一回,蔡京总结出来的经验,一是在徽宗皇帝面前说他坏话的人太多了;二是徽宗皇帝性情聪察,为人机警,只要有人进谏他的不足,徽宗皇帝马上就能觉察到,随时就可以把他给罢了!

通过总结经验,蔡京觉得,若要徽宗皇帝不再罢免他,就得让徽宗皇帝玩物尚志,不关心朝廷琐事,而徽宗皇帝不管的这些琐事,全由他来把控,别人就说不上他的坏话了。

瞧蔡京这厮,总结经验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是以后不干坏事,而是如何让徽宗不关心朝务,如何让其他大臣说不上他的坏话。

蔡京总结出上述经验后,就开始引诱徽宗皇帝贪图安逸,不务正业。

那徽宗是个极好玩的人,这之前就被高俅、杨戬、王黼等人引诱得交往上了李师师,现在蔡京要哄惑他,他自然免不了要落入蔡京的设置好的圈套之中。

蔡京的策略,首先是以神仙土木之事,盅惑徽宗之心,使徽宗愈溺愈迷,不复经意政治及朝廷大事。

玩物丧志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历史上的皇帝,但凡信上了神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辨别力了。始皇帝是那样,汉武帝也是那样。

这徽宗皇帝继位后,先是宠信郭天信,继而又宠信魏汉津。后来,郭天信因故被斥,魏汉津又年老而死,徽宗便没了信奉之人。恰好这个时候,太仆卿王直给徽宗皇帝推荐了一个术士,名唤王老志。

徽宗皇帝面前,王直极言王老志极善阴阳八卦,能观天象,乃是神人。

徽宗闻言大喜,随即下旨,宣王老志进京觐见。

王老志乃濮州人氏,事亲至孝,初为小吏,不受馈赂,后遇异人,自称是钟离先生,授丹使服,便抛弃妻子,入山修道。后来结庐乡间,为人占卜,语多奇中。

王直向徽宗皇帝极力推荐王老志之时,蔡京正琢磨着如何迷惑徽宗皇帝的办法,猛然闻听到王直推荐王老志给徽宗皇帝,徽宗皇帝令王老志进京觐见,这个情况正中蔡京下怀;于是,蔡京先于徽宗,将准备奉诏入宫的王老志,迎居于自己府中,款待优厚。

席间,蔡京与王老志交谈甚欢。

前不久的时候,蔡京致力于官制改革,倡导变公主称呼为帝姬,深得徽宗皇帝之心,徽宗皇帝遂将帝姬赵福金许配给蔡京的五儿子蔡鞗,而赵福金乃是徽宗皇帝最宠爱的刘妃生养的。

赵福金回娘家,娘俩闲谝,刘妃遂将徽宗皇帝与他说的情话说给了赵福金。赵福金与蔡鞗夫妻关系极好,遂又将徽宗皇帝与刘妃说的情话学给了蔡鞗。蔡鞗有记日记的习惯,遂将这个情况记入他的日记。而蔡鞗记的这个情况,被蔡京偶尔读到,蔡京遂知道了徽宗皇帝和刘妃之间的情话。

为了让徽宗皇帝信任王老志,蔡京将徽宗皇帝和刘妃说的话,说给了王老志,暗嘱王老志,在徽宗跟前,要如此这番。

王老志也欲结交蔡京,故此对蔡京之言,言听计从。

随即,王老志奉旨进殿,觐见徽宗皇帝。

为显示自己的神术,王老志在觐见徽宗皇帝时,特意神神秘秘地呈上一封密缄。

徽宗皇帝心里好奇,接过王老志呈递上来的密缄,打开了看。

王老志的密缄上,清楚地着去年中秋节时,徽宗皇帝与刘妃说的情话。

徽宗皇帝心中暗自称奇!心道,神了,朕如此隐秘之事,这道士如何知道?难不成真的能预测未知?

徽宗皇帝暗叹王老志的神奇,遂赐王老志洞徽先生。

可不是嘛,连皇帝和妃子说的悄悄话都洞察得一清二楚,可不就是洞徽先生?!

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禅位 (5)第四十二章 出尔反尔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见师师第四十六章 监视女真 (2)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复燕京 (5)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亲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陈东上书第三十五章 调停族争 (1)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三十二章 拦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护花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六十五章 达鲁之战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三十二章 拦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宫前情愿 (1)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释疑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复燕京 (5)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三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为惊慌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八十章 啸聚梁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三十五章 调停族争 (1)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变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复燕京 (1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游第六十二章 首战宁边 (3)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〇八章 搅动江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夺关(2)第一百八十八章 药师投宋 (2)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九章 奸贼蔡京 (3)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运金银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六十二章 首战宁边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难解 (1)第一百二十章 柴进称雄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三十一章:两族拼杀 (1)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一百八十九章 药师投宋 (3)第七十三章 杨志卖刀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击童贯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禅位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议出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见宋江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四十章 立业初期第二十三章 曹辅劝谏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辽 (6)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十九章 结识朱冲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卫太原 (2)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卫太原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凯旋途中第八十章 啸聚梁山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复燕京 (15)第一百〇一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辽 (5)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师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卫太原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亲 (1)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构显技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药师投宋 (3)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难解 (1)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辽 (6)第三十六章 调停族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