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宫前情愿 (1)

汴京留守李纲被免职的消息,随即被汴京城里百姓军民知道了。有李大人在,城在;城在,则命在。没有个力主防卫的人,城池被攻破了怎么办?太学生及百姓军民们闻听到李刚被免职,十多万人不约而同,汇集在皇宫外,请愿恢复李刚职务,见到他们信任的种师道种大人。

那天,天还没有亮,守卫皇城宣德门的士兵就看到影影绰绰的人,从东西南北四大街八小巷向皇宫汇集而来。凌晨时刺骨的寒风吹得人们瑟瑟发抖。

人越聚越多,他们的袍角被风卷得呼呼作响,眉鬓上也结起了霜。这些瘦弱的书生、贫弱的百姓、激奋的兵士,个个脸色凝重,目光坚毅,如同晨曦的天空中尚未退去的星星。

天色渐亮,士兵们逐渐看清楚,为首的那一位,年约四十,个头不高,薄唇稀须,面皮白净,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眼里好像要喷出火来。

士兵里有认得他的,此人名叫陈东,丹阳人,是太学生的领袖。前一阵子,就是他不断上书,最后逼得钦宗赵桓将蔡京、王黼、梁师成、朱勔、赵良嗣等人,贬值的贬职,流放的流放,诛杀的诛杀。

御林军兵士们对陈东也极为敬佩,不肯上前驱离或殴打陈东。

人群中的陈东,越上一高台,面对着眼前几百名朝夕相处的同学及密集的百姓军民,振臂一挥,朗声说道:“各位同窗,百姓军民们!金寇占我大宋河山,杀我大宋百姓,如今已然兵临城下,多亏有李纲李大人艰难维持局面,才抵挡住了金寇的兵马。如今种师道等几位大人的援兵已至,其余勤王兵马也在陆续赶来,但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臣佞贼,蛊惑圣听,卖国求荣;那朝廷昏庸无能,畏敌如虎,居然把李大人、种大人撤职查办,向金人乞降求饶。我们读圣贤书,为的是治国平天下,今日我等齐集皇城,就是要向朝廷上书,要求恢复李纲、种师道等大人的职务,查办奸臣佞贼,誓死抵抗金寇!”

数百名太学生怒发冲冠,一起高呼:“查办奸臣,誓死抗金!”

太学生身后的百姓军民也高声呼道:“我们听太学生们的,坚决要求查办奸臣佞贼,誓死抵抗金寇。”

陈东高声说道:“好!有了大家齐心协力,一致情愿,我们就一定能让朝廷废除旧令,重启李大人、种大人之职务,领导我们抗击金寇!”

说毕,陈东再次转身,正对着宣德门,从怀中掏出连夜写好的奏书,高高举过头顶,跪倒在地。他身后的几百名太学生也齐刷刷跪倒,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地盯住皇宫。太学生们身后的百姓军民们也刷刷跪地。皇宫外跪满了情愿的人群。

早有人将消息传给了钦宗赵桓。

钦宗赵桓闻报,心里大为惊慌。其实,赵桓也一夜没睡,他也睡不着。金人狮子大开口,索要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一百万匹,牛马万头,更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现在,赵桓深刻体会到啥叫“唇亡齿寒”了。辽国在,尚能牵制金人;如今,辽国刚灭,金人就立刻过来攻打大宋,毫无信义可言。

赵桓心里,对主张联金灭辽的赵良嗣等人更恨了!那赵良嗣、王黼、蔡攸已被诛杀,尚有童贯逍遥法外。童贯那厮,钦宗已责令其返回京师了,缘何还未回来?钦宗心里,已经决定诛杀童贯了,只是因为童贯在太上皇身边,无法下手。

昨天夜里,钦宗一直在想这些事情,想着如何将金人糊弄出境。汴京留守李纲,执意要战,并推荐来了姚平仲。那姚平仲也誓言旦旦的,要劫持金营,擒获完颜宗望,抢回康王和太宰,围歼金人,结果反被金人暗算,他自己也不知逃亡哪里去了。

在与金人一战上,钦宗也是迫切的,他希望一战而定胜败,以解决当前汴京及朝廷的危局,谁知道姚平仲战力那么差!现在可好,金人兴师问罪来了,怎么办?除了答应金人退出的条件外,还能怎么办!钦宗既痛恨主张联金灭辽的赵良嗣、童贯、王黼、蔡攸等人,又焦虑眼前的危机情势。在白时中、李邦彦等人的逼迫下,钦宗不得不罢免了李纲的职务,却又引来了太学生及汴京城中百姓军民的闹事。

钦宗赵桓本来就瘦,此刻更显苍白孱弱,连嘴唇都没有一丝血色。赵桓接过陈东的请愿书,一边读着,一边皱起眉头。朝廷的决定,是出于通盘考量的,这些太学生们懂个甚!谁不愿意抗击金寇?问题是能抗击得了吗?若能抗击得了,金寇能兵临汴京城下?!眼前着情势,要么鱼死网破,和金人硬拼,将金人赶出去;要么就是金人攻破城池,到那时候,连自己都得被擒,这如何得了?!自己要是被擒了,不要说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一百万匹,牛马万头,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就连整个朝廷、江山宗社都没了!

钦宗未被陈东及太学生们的请愿书打动,反倒坚定了赶紧给金人赔款及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决心。

赵桓叫过执殿官,对其耳语道:“绕过宫外情愿太学生及百姓军民,快召白、李二位宰相入宫。告诉白、李二位宰相,入宫时,千万莫让太学生们发现了。”

执殿官奉旨出宫,去召白时中、李邦彦二人去了。

白时中、李邦彦闻召,穿了长袍,戴了棉帽,把脸遮得严严实实,悄悄入宫来了。进到殿中,白时中、李邦彦跪伏在地,口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钦宗道:“现在非同寻常,一些繁琐礼节就免了。二位卿快快起身,速安排开封府王时雍、徐秉哲,向金人交纳赔款、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白时中、李邦彦答道:“圣上英明!只是宫门口那群太学生,特别是带头的那个陈东,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可否令兵士们斩杀了?”

赵桓疲惫地摆摆手道:“不、不、不,我大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学生们无非嚷嚷几句,嚷嚷就嚷嚷吧,他们能比台谏还嚷嚷得凶吗?几百个学生成得了什么气候,那个陈东还算是忠臣。这等小事你不要去管,赶紧办好议和大事才是正经。两位卿分头出宫吧,万莫让太学生们给纠缠住了。”

白时中、李邦彦遂从东西两门,分别出宫。

那李邦彦出宫后,见宫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足有数万人。皇城已加强了守卫,御林军严阵以待,枪矛林立,阻止众人向前。

李邦彦心虚,将棉帽戴得更低,以遮住脸面。

李邦彦胆战心惊地低着头,从人群侧边走,谁知陈东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李邦彦,不由得火冒三丈,大声疾呼道:“李邦彦,你这个奸贼,方才是不是又撺掇皇上议和了?!”

李邦彦目瞪口呆:“不不不,绝无此事!”

众人群情激奋,破口大骂,顿时喊声震天,还有人抡起袖子就往前冲,李邦彦吓得赶紧往回跑。众人眼看他要跑回皇宫,纷纷就地取材,树枝、瓦片、石块如暴雨一般砸向李邦彦。纵然他身轻腿长,也不免中招。

李邦彦连滚带爬,在御林军兵士们的救护下,跑进宫去。

李邦彦灰头土脸再次面见赵桓,禀告道:“启奏圣上。那城中百姓受陈东哄惑,聚集宫外,臣出将不去。”

赵桓见说,也没了主意。

赵桓沉吟了一会儿,又回到龙椅上,拿起御案上陈东的上书,读将起来:“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

宫门外,陈东等人见李邦彦溜了回去,莫不咬牙切齿。正在议论纷纷之际,宫内有旨意传来:

“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其复职。”

Wшw ⊕тt kán ⊕co

这摆明了就是拒绝众人的请求,执意要罢免李纲,讨好金人,以便求和。

陈东气得脸色苍白,对太学生们道:“我等一心为国尽忠,不料朝廷居然如此懦弱昏庸。李大人不能复职,我大宋无望矣!”

几百名太学生有人睚眦俱裂,有人涕泗横流。

“今日朝廷如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坚决不走。”

说罢,陈东重新跪倒。

大学生也都纷纷下跪。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冲进宫去!”人潮如海,顿时骚动起来。

陈东急忙阻止道:“诸位稍候,不可冲撞宫掖,此乃重罪!”但人心澎湃,谁还顾得了那么多,数万人一拥,陈东被人潮推搡着向前。

人群冲破宫禁,赶到了朝堂之外。见到鸣冤的登闻鼓,有人抡起鼓槌,咚咚咚地敲起来。有人用手拍,有人用拳头砸,鼓声震天,人声鼎沸,势如猛虎。

钦宗赵桓吓得躲在内廷不敢露面。开封知府王时雍、徐秉哲闻讯,率御林军兵士赶来。王时雍看出领头的是太学生,便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们食君禄,不但不为君分忧,怎敢胁迫皇上?赶紧给我退下!”

众人望着陈东,陈东眼见情同覆水,自己必须挑起这个担子,便把头一扬,正色道:“我们今天的确是胁迫天子了,但我们这些忠义之士来胁迫他,难道不比那些奸佞小人胁迫他好吗??”

陈东话音刚落,掌声雷动,情绪激动的百姓军民竟然要动手去抓王时雍、徐秉哲。陈东赶紧带领太学生拦住市民,高呼道:“大家不可犯法。”

王时雍、徐秉哲见势不好,赶忙趁机逃走了。

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八十九章 三次罢相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三十九章 陈东上书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五章 横生灾祸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八十章 啸聚梁山第二百二〇九章 张觉降宋 (6)第二百三十九章 陈东上书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四十六章 监视女真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禅位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酝酿出兵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为惊慌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药师叛宋 (1)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议出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二百一十五章 药师叛宋 (5)第二百〇九章 收复燕京 (3)第四十五章 监视女真 (1)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纤 (2)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银芝第二百二十四章 晋阳城下(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辽 (1)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辽 (1)第二十八章 童贯得势第九十章 辽臣使金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见旧主第九十二章 居中闯殿第二百一十章 收复燕京 (4)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见马植 (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禅位 (6)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见马植 (1)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辽 (7)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托梦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辽 (6)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一百六十六章 酝酿出兵 (1)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议出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见宋江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辽 (3)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二十三章 凯旋途中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六十章 首战宁边 (1)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十六章 初次罢相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构显技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四十八章 马植探营 (2)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师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辽第一百九十三章 药师投宋(7)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药师投宋 (2)第一百〇一章 运筹帷幄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六十七章 金使丧命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二十三章 晋阳城下(1)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营第四十一章 讨伐阿疏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难解 (4)第二百五十四章 师师被逼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三十二章:两族拼杀 (2)第六十二章 首战宁边 (3)第一百三十三章 拦路打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