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烽烟再起(下)

武昌,清晨。

就在昨天晚上,蛇山下的红楼,武昌军政府办公室传出向汉口冯国璋求和的消息。像是瘟疫一般的迅速蔓延开,到第二天早上也是满城皆知。

军政府求和的消息,如同沉沉的乌云笼罩在这拉开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这全国瞩目的革命中心。就连往日总是显得天高云淡气候温暖的江南冬日,都显得是如此的沉闷阴冷,如此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似乎冬天也要比往年来得更是寒冷。

南方已有十三省独立,满廷只剩下直隶河南两省苦苦支撑,天地怎么就这样忽然翻转哪?一代名将黎督怎么就降了呢?当年南北秋操,冯国璋不是黎督的手下败将吗?武昌军民,真是一万个想不明白。

冬日难得的阳光洒在武昌街头,街上却是人迹寥寥,空荡荡的大街说不尽的悲凉寂寥,没有因为前些日子冯国璋炮轰武昌城逃难的人都五心不定的蹲在家里。

从武昌光复,到汉口光复,李大帅宣布废除满廷苛绢杂税,再先后大败清军张彪,夏占魁,张锡元,南方各省群起响应,同盟会的巨头,革命党人中传说的第一战将黄兴也到了武昌,满城军民的欢喜也达到癫狂的沸点,似乎革命就要在眼前成功,党人宣传的种种美好就要在眼前实现!

就在所有人都憧憬在喜悦的癫狂之中时,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来,总司令黄兴在孝感大败,冯国璋纵兵焚城,十万的难民涌入汉口,汉口一战,革命联军总新任的司令张景良临阵叛变,汉口失陷。革命军一连串的失败,北洋军一路南下的凶狠残忍,将所有人惊愕的目瞪口呆,就在这让人喘不过气,哭不出声,杀得死人的悲愤当中,传出黎元洪投降求和的消息。

往日人潮涌涌的茶馆,都冷冷清清,只有说书先生沙哑的嗓门儿在空荡荡的茶座周围回荡。往日繁华的码头,看不到一个走江湖的艺人,这种萧条,不只是因为战乱。

今日,街头巷尾,就是前些日子备受爱戴尊重的革命军官兵,更不知道招惹了多少白眼。从小胡同里面,还有人偷偷的扔砖打瓦。这些跟着黎元洪的革命军官兵,也跟觉着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见人绕着走,耷拉着个脑袋,只是忍受大家的白眼。

这时候大家都想起来了,自打李大帅一走,革命军尽吃败仗!

一大早上,各种传言沸沸扬扬的开始传遍街头巷尾。不仅在百姓口中口口流传,更在武昌革命军当中偷偷散布。

当初,光复武昌第一功,不是现在的黎督,而是如今不知去向的李大帅!举义当晚,李大帅亲帅三百猛士,攻打八镇司令部和总督衙门,前些日子说书的说李大帅马踏八镇司令部,确实真有其事。举义当晚黎元洪非但没有出任何的力,还杀过革命党人!

这件事情传得有鼻子有眼,有人物有地点,绘声绘色。

都说,举义当晚,晚上9点,黎元洪本人在黄陂司令部。他接到督府方面的电话,告知他所统二十一混成协的工程营二十队、辎重二十一标发生兵变。

当时,他十分着急,马上指示邻近的炮队第二十一营去镇压。但是,炮营很快也反正。过了仅仅半个小时,消息传来,隶属第八镇的南湖炮队已经入城,在楚望台上架设大炮,猛轰督署。当晚十点刚过,湖广总督瑞澂本人逃往楚豫舰。

大概在11点半的时候,有一士兵突然在营墙上出现,高声大呼:“革命成功,汉人同胞速来支援,一起攻打督署!”

司令部卫兵一涌而上,立刻把那个人擒入司令部。

惶急阴狠的黎元洪二话不说,拔出佩剑,当腹就把被擒之人一下捅穿。

那个人意志勃勃,未能即死,仍大呼革命不已。

黎元洪大怒,急令护兵乱刃交下,把革命士兵剁成数段。

事后得知,爬墙高呼士兵起义的被杀者,乃革命临时总指挥部所派出联系各营的周荣棠。

这位英雄冤甚!他是安徽宣城人,时为工程营的喂马士兵。事后,黎元洪成为革命“大都督”,他这个革命“小士兵”,自然无人愿意再提起。

活灵活现的传得让人欲哭无泪,这样一个杀革命党人的反“革命”竟然成了革命第一功臣,湖北都督,真不知道让人朝哪里放声一哭去!

黎元洪那不光彩的老底子随着“和议”签订,这一夜之间全被扒了出来。

现在都在说,黎元洪当上都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夺了唯一能打的李大帅的职位,李大帅就是这样才从武昌跑到了汉口!可李大帅能打啊,硬是追着张彪尾巴把他赶出了汉口!

而黎元洪呢?嫉贤妒能,居心不良!这不是要巴巴的将自己武器甲胄都丢下,学着张景良把革命果实捧到袁世凯的面前,或者对满廷还不死心。要知道革命时,黎元洪连辫子都还留着,可不是对满廷还有念想,是到后来被逼无奈才剪了的。

更有流言纷纷,黎元洪就是个白脸奸臣,早就和袁世凯勾搭上了。

都说他要卖了革命,给这个更大的白脸奸臣活曹操当缙身的资本。袁世凯人在彰德时,他已经派出手下刘承恩,以湖北老乡身份向黎元洪套近乎。袁世凯出山之后,立刻派人劝降,遭到革命党人断然的拒绝,黎元洪才不好说话。而后,刘承恩得袁世凯授意,又派密探王洪胜持秘信往见黎元洪。这些在红楼的革命军官兵都是看到的呀。

黎元洪明里不成,就来暗的。专拖革命党人的后腿!在武昌没有夺成李大帅的权,就又密谋在汉口再夺他的权。黎元洪可清楚了,李大帅就是湖北的定海神针,他在一日,袁世凯也不能把湖北怎么着。刚来武昌的黄兴和宋教仁不知就里,受到黎元洪的蛊惑,硬是在汉口夺了李大帅的权。袁世凯这回放心了,指挥冯国璋一口气打到龟山!

冯国璋在龟山上架起炮,天天轰武昌城!这回黎元洪铁了心要和,谁还有敢去反对!冯国璋嚣张的议和条件有“匪党”须退出武昌城十五里,“匪党”军舰之炮闩须卸下交与介绍人英领事收存等语,黎元洪当时可是无条件答应了。

就是昨夜,汉口的英国领事葛福出面,黎元洪在城下之盟的和议条款上签字盖章!史笔如铁,斑斑有载,史册之上,“和”字前面向来都会加一个“求”字,“求和”就是千载难以洗刷的耻辱:城下之盟!

有人亲眼看到金发碧眼的洋人从红楼走出。汉口李大帅收回的租界又卖给了洋人。江对岸汉口的北洋军和洋人一夜狂欢,欢腾的笑声连武昌也远远的闻得到,武昌城里却堆积满了压城的乌云。

清晨的阳光铺满武昌大街小巷,一骑绝尘而来,直奔蛇山下红楼而去!

急促的马蹄声,似乎惊碎了这人人头上心里压城欲摧的乌云。

马上骑士手里紧紧抓着一张电报纸,高声大吼着:“南京光复!满廷命不久矣!李大帅在安陆号召鄂省全体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声音仿佛被一道闪电撕开,露出了久违的朗朗乾坤。

随汉口失守,早就被冯国璋查封的人民日报,也像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号外之声立刻传遍武昌,把南京光复,李大帅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消息,如水银泄地一般的流淌到了武昌城各处。

那些正盘算着怎么去向北洋示好的绅商听到了。那些摇摆不定的立宪派的人听到了。那些在北洋枪口下破家亡命汇聚在武昌的流民听到了。那些从前线败退沮丧失魂的革命军战士听到了…………不知道怎么,这几个再平常也不过的字眼儿,平时觉着自个儿再不会上心的事情,只要在口里一念出来,就没出息的热泪盈眶!

李大帅,将革命进行到底!

黎元洪夺了李大帅的权,又挤走黄兴,霸占着武汉三镇财政大权,有汉口兵工厂支撑,加上湖南支援的两个协,座拥十万大军,转眼败得干干净净,夹起尾巴去求和了。就一个带着万把子弟,为革命东拼西杀,未得好处还被赶出了汉口,老家被抄,剑甲已残的李大帅,将革命进行到底!

消息汹涌的席卷武昌城,武昌街头转眼就人潮涌涌,大小茶馆挤得满满当当的,也不管今天冯国璋会否再炮轰武昌城!不管量有多窄,先来上两碗。然后个个嗓门儿高亢的比划。

“南京光复!满廷日薄西山,清柞不腊了!旗人骑在咱汉人头上两百六十余年,该造报应了!”

“南京龙盘虎踞,可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别看北洋军现在嚣张,转眼就得北撤!”

“北撤?袁世凯会给他满清主子擎天保驾?笑话,他就是白脸活曹操!正憋着坏要篡清呢!”

“姓黎的要向这个白脸活曹操求和,真是黑了心。”

“姓黎的没有好玩意儿,都***生儿子没**,祖坟要给平掉!”

“小声儿点儿,外面有兵!”

“还好革命党人里还有李大帅,大豪杰!推翻满清暴政,将革命进行到底!”

“看他们还能撑上多久,北洋军在湖北烧杀抢虏,也到头了,爷也响应李大帅的号召,去安陆投革命军去!”

“同去同去,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烧了他们后路,看看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还能不能在龟山上向武昌开炮!”

武昌,红楼。

光线不足的屋子里,一片难堪的死寂。李想高调明码致电全国,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个宣言还附带着南京光复的天大喜讯,电报在每个人手中传来传去。

红楼内,几个武昌军政府才掌握大权的黎元洪心腹将领,立宪官员,这个时候却一脸是汗的坐在巨大的原咨议局会议室大厅里面,在这寒冷的冬季,却个个满脸是汗,侍立地亲兵们不断的送上手巾把子,还有败火的花茶,但是这些大员,却一个个流的汗更多,比火热的夏天还要燥热。

原本和汉口冯国璋的城下之盟都已经在英领事的周旋中签订,眼见大江两岸和平降临,他们也不用日夜惶恐的经受冯国璋的炮轰,保住了即将失守的武昌,他们求地就是这个结果,未尝不是给革命留下火种,为革命忍辱负重,背上城下之盟的历史骂名。大家都自觉已经大公无私,为革命计到了极点。

整个会有大厅内,只听见西洋自呜钟钟摆嘀嗒嘀嗒的声音。

世事变幻无常,一夜之间就全翻转!

南京光复!江浙联军进驻。此时他们才看清,原来满廷只剩下直隶和河南还在苦苦支撑!南方民军士气大涨!李想此时吼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湖北因冯国璋一再打击的低迷民心士气再次点燃!原来的一切都变了模样。

红楼外面,也开始慢慢变得热闹起来。咨议局原来当差的官兵,都是原来公进会,文学会的老革命,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黎元洪要卖'革命给白脸活曹操,当即就来了一个卷堂大散,没人当差了。他们要敢走出红楼,估计街上砸过来的砖头瓦块就够给他们起个坟头的。他们干脆就躲在了红楼里,连家都不敢回了。用黎元洪调来在原来新军培养的心腹官兵保护着,提心吊胆的看着各处来的电文消息,越看越是欲哭无泪。

这事儿,怎么就翻过来了呢?

那些曾被黎元洪打压的革命党人,也都变得活跃无比,似乎也意识到翻身的机会来了。

这些黎元洪的心腹,立宪派的官员,在心里暗骂,袁世凯的北洋军,这是大清最后一点抵抗力!可就是这一点力量,他袁世凯也不是再无还手之力,任人鱼肉的对象!袁世凯可是一只恶狼,武昌城还在人家的狼嘴边呢!北洋六镇,依旧是足以左右中国大势的力量!

这些乡野村夫,不知天高地厚!

黎元洪主持谈和这个事儿,可不就是为了保存武昌,保存革命的首义之地!黎元洪,真是为了革命连身前身后地名声都不要了!

谁也不看坐在长长西式会议桌首座的黎元洪的脸色,只是垂坐在黎元洪的下,一个个也不发一言,只是静静等待。

这个时候,黎元洪脸色死灰。

这屋子离红楼门口近,能听见喧哗地声音,一阵阵的传过来。

还滞留在武昌,带着一腔热血而来的青年学生,为革命曾泡头颅,洒热血,被北洋军打残,干脆豁出去的革命军人,觉得被北洋军糟蹋的活不下去的逃难流民,听说革命党人宣扬革命美好未来,一心向往革命地市井百姓,一波接着一波的到红楼外集合,请愿。

要废除耻辱的城下之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英明神武的李大帅重新回来!要罢免军政府里的满廷走狗……

黎元洪一拍桌子,黑着脸派出他的几个心腹将领,还有立宪的几个有名望的士绅,先是解释,解释不通就只有弹压。但是赶走了一拨儿又是一拨儿。来得人越来越多,似乎有失控的迹象。

黎元洪的亲信官兵,弹压起来都有些懒洋洋有气没力的。要不是黎元洪素来的威望镇着,这些官兵跟着他实在太久,谁也不知道,这些官兵,会不会跟着卷堂大散!此时的黎元洪,真是人心尽失。

这还不是让这些黎元洪同穿者最为担心的。他们现在最担心地。还是冯国璋那头!

现在冯国璋还在汉口,大炮还架在龟山没拆,对于武昌虎视眈眈。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各省援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武昌呢?如今武昌城闹成这样,和议眼看是谈不成了,现成的借口摆着,就是北洋头子袁世凯就是一万个不愿意,谁也说不准,北洋的主战派冯国璋会不会借势进兵,先把武昌城叫嚣得最凶的一锅炖了,袁世凯也无话可说。

武昌到时候会变得怎么样不好说,但是先一件事儿,他们这些可是“造反”的人物,谋反的大罪是座实了。那时候,不要说身家地位了,连脑袋也保不住,说不定还要诛连九族!

权位性命是最现实的东西,牵涉到这个问题,人的身段也就可以放得柔软无比。想来想去,权位和性命只能取其一。要么陪李想疯一回,死守武昌,等待援兵,看李想是否能创造奇迹,把北洋军赶出湖北,这样保住了权位,但是性命堪忧。要么再陪黎元洪跑一次卓刀泉,反正逃离武昌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声望也跌到谷底,性命无忧,却再难回到武昌的权力中心。要知道,上次黎元洪回城后,湖北革命党人,甚至连黎的最忠诚的学生、参谋长吴兆麟,对他擅自逃离武昌的行为也予严厉批评,总监察刘公、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这些革命党人甚至主张对黎通电劾之,因吴兆麟、蔡济民等劝阻,方才作罢。他们再跑一次,绝不可能这样轻易的善罢甘休了。

只剩下这个两个法子,大家翻来覆去的都是心头滴血。想着好容易才翻身过来,整倒了多少革命党人,当爬到这个位置容易啊,还生生冒着“造反”天险。

不过还能有什么其它法子?

158廉政171闺装换吴钩285密议奥室(下)289悲与喜(中)127城下(中下)303影响(上)177以战促和22 风声(五)1 一百年太久(一)21 风声(四)30 浮生(八)261国人的咆哮(下)254一夜谋思231和平之诚意(下)95 鹿正肥(十六)265气焰(上)12 缺月梧桐(二)245卷土重来(下)79 归去(十七)98进军新疆的计划153必须的胜利35竖子不足与谋201欺世之词232为时已晚(上)241新的曙光(中)131朝气蓬勃214民泪(中)26痴心妄想21 风声(四)172侈谈和平90失控168单刀赴会51防线277凶名传世(下)196不败而败209独霸山庄(下)284艰难的抉择(下)305革命尚未成功158廉政44情到最真已无言184异想天开281魔鬼的诱惑(上)99 先声(三)294先烈流血为何199功不必自我成176不可动摇的意志116历史让人很难过159科学家有祖国219最荣誉之战(上)69 归去(七)187高谈238一朝白雪(上)264必将崛起(下)193八仙过海(上)87滑稽剧幕55太嚣张了229和平之诚意(上)18我们的革命军132抗争命运的心269湖口登陆(下)113倾覆(下)73翎顶衣冠悉如其旧46 更能消(八)61 几番风雨(十二)26痴心妄想171风雷骤起272绝不动摇(下)49摇摇欲坠183影响所及(中)23 浮生(一)109付东流(中)142醉春风73 归去(十一)196暗枪64 归去(二)327开国大典(下)133静夜14跳梁鼠辈33 未歇(三)65 归去(三)307二十一条(下)120山穷水尽(上)17 缺月梧桐(七)182影响所及(上)87 鹿正肥(八)162改变历史的证明35竖子不足与谋50冲突140烽烟再起(中)145下场236善之善者也(下)215民泪(下)224渔家傲(下)37 未歇(七)184影响所及(下)313流言171风雷骤起268湖口登陆(中)97走路和接收序章 回首已是百年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