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谏糊名制

国人对知识的敬畏,对功名的追逐,从古至今无出其右者。

若论读书的初衷,其实大多数没那么高尚。

很简单的一句话,读书为了考取功名,为了做官。

至于做了官之后,当然是家族跟着鸡犬升天,家业开始兴旺,古人说的“家国天下”,“家”排在“国”的前面,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等到官位稳固了,步步为营往上爬了,官场上有了利益同盟和党羽了,那时再考虑忠君报国,为民谋福的事。

不可否认,世上确实存在那种读书为了报效君国的人,不过数量非常少,大部分人读书也好,做官也好,其实初衷都是为了个人或家族的利益。

人性并没有那么美好,对想当官的人来说,要求他们为报效家国而读书,未免太不现实。

科举的本质是遏制世家的势力发展,提携寒门子弟,收天下士子之心,所有这些本质里,关于人性的部分,其实没法去要求什么。

寒门子弟读书的初衷,大多也是为了改变个人和家族的命运,终究也是追逐利益的。

追逐利益不可怕,英明的君主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将利益变成他们效忠的动力。

李钦载话里的意思,李治听懂了。

“景初的意思是说,事实上民间的读书人并不少,不过世家子弟读书看起来比民间的多而已,对吗?”

李钦载点头:“是,大唐立国至今数十年,天下承平,民心思定,太宗先帝与陛下为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盛世之兆,首先是温饱,满足了温饱,人会产生欲望,对功名的欲望,对权色的欲望,无论贫富,人的欲望是没有区别的。”

武后淡淡地道:“景初说民间读书人其实也不少,为何十余年来科考所取者,大多是世家子弟?”

李钦载不慌不忙地道:“是因为朝廷科举取士的过程出了问题。”

李治眉梢一挑:“朕愿闻其详。”

“其一,能来长安参加科考的各地读书人,是需要地方官府荐举的,虽然陛下三令五申地方官府必须荐举寒门子弟,但上令下达,中间难免被人钻了空子。”

“所以地方官员推荐来长安科考的考生里,掺杂了大量的世家子弟,世家子弟的基数庞大,高中功名被朝廷录用的几率也就大了。”

“其二,长安朝堂批阅试卷的官员也有问题,朝臣大多出自世家,他们必须站在世家的立场上,为各自的家族谋利。”

“同样精彩优秀的两份试卷摆在面前,阅卷官员首先看的是考生的姓名和出身,世家出身的考生,录用的几率比寒门子弟更大,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李钦载顿了顿,道:“科举制从朝廷而始,然而政令出宫廷,却诸多阻碍,再好的制度若被有心人利用,政令下达地方,往往完全变了味道,最终人亡政息,一场徒劳。”

李治坐直了身子,沉声道:“景初所言有理,朕今日振聋发聩,受教了。”

说着李治望向武后,武后也是一脸凝重,点头缓缓道:“景初若不言,臣妾还不知科举竟有如此多的弊端。”

李治突然冷笑起来:“可笑这些年来,朝中臣子竟无一人向朕当面直言弊病,他们表面唯唯诺诺,背地里却首鼠两端,教朕心寒!”

李钦载缓缓道:“陛下,臣刚才说过,朝臣大多出身于世家,他们不得不站在世家的利益上行事,这是无法避免的。”

武后笑了笑,道:“景初说,今日有谏进上,刚才你说的科举弊病,是否有解决之道?”

李钦载道:“有,虽不能完全解决,但臣以为能缓治其弊。”

“快说!”李治急道。

“其一,科举之前,调拨东西台御史发赴各地州县,监察地方官员荐举考生事宜,力保荐举名录的公正,对世家和寒门考生的比率严格控制。”

“荐举以寒门子弟为主,同时为了不彻底得罪世家,陛下也可许世家门阀少许官职,适当对他们妥协。”

“其二,为保科举阅卷的公正,臣请陛下采用糊名制,杜绝阅卷官员以考生出身籍贯而择人取士的弊端。”

李治和武后迅速对视一眼,李治惊奇地道:“何谓‘糊名制’?”

李钦载用手比划了一下,道:“考试过后,各考生的试卷放在一起,迭成一摞,在考生填写姓名的地方用白纸暂时糊住,让阅卷的官员无法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贯,只能以考生试卷所答的内容择优而取。”

“待成绩排名定下来后,在监察官员的监督下,阅卷官再将试卷糊住姓名的地方打开,只凭成绩而宣布录用的人选。”

“在这个过程里,朝中各级官员层层监督,并立下严法禁止官员徇私舞弊,如此,可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亦可服天下士子之心。”

李钦载说完后停顿下来,留足了时间让李治和武后慢慢消化。

李治和武后咂摸着李钦载刚才话里的意思,半晌之后,二人眼睛越来越亮。

猛地一拍大腿,李治兴奋地道:“景初高才,巧思如神,朕太佩服了!”

武后也含笑道:“景初所谏之法甚妥,如此可极大地避免科举考试中官员和考生舞弊,杜绝世家门阀以权势插手干预科考,甚善也!”

李治大笑道:“如此,朝廷科举便是完完全全的择才取士,再无权势与人情舞弊徇私,同时,天下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也大多了。”

说着李治起身,兴奋地在殿内来回踱步,然后转身指着武后,道:“皇后,记下来,刚才景初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武后含笑点头,眼神望向李钦载时,少了几分怨恚,多了几分善意。

私人恩怨放在一边,这一次,李钦载站的立场与她一致,那么,她与李钦载便是同盟。

成熟的政治人物不会被私人恩怨影响心智,盟友也好,敌人也好,因利而分,因利而合,是敌是友,立场不可能永不改变。

比如这一刻,武后便突然觉得,在科举这件事上,她与李钦载又形成了暂时的同盟。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宫闱江湖第五百零六章 大意了,我没有闪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原华夏武德充沛第三百八十六章 国用之物第712章 忠直之臣第二百零四章 唐倭谈判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恶战在即第七章 峰回路转第九百八十九章 宫宴变故第736章 回京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小民小兵(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满城吃瓜第五百零八章 静观其变第六十六章 故人往事第700章 封禅议定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局挖坑第九百五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零九章 把天捅个窟窿第622章 无人与归第九百四十三章 拳头也是一门外语第五百三十六章 暗藏杀机第一百二十七章 县尉就是王法第688章 尘归尘,土归土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爆他的狗头第三百三十七章 同窗之谊第九十九章 明算之道第二百五十章 陈兵祁县第621章 闺中密语第三百六十六章 内情复杂第816章 木秀于林第562章 入境吐谷浑第二百零二章 该惩该赏?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相见,先踹为敬第三百一十六章 蜂拥而至第四百零七章 禁宫魅影第八章 天家夫妻第三百零五章 声名狼藉第四十二章 沙场秋点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水沟里的血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舞倾城第九百五十七章 弗取反咎第一千零六十章 城中火起第五百二十八章 再遣使团第810章 恩怨全收第一百四十章 密林截杀第四百四十八章 明德,兴邦第772章 刻骨相思第八十一章 不装了,我摊牌了第659章 掌教登门第910章 霹雳手段第743章 隋鉴不远第九十章 冤家聚头第578章 乱中取利第883章 国宝名之第572章 俗人的底线第二百五十三章 为我夫婿讨个公道第二百八十八章 朕靠道德治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反转,改姓第919章 天子诏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风乍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纨绔恩怨第891章 天子召见第826章 人情压身第554章 不装了,摊牌了第一千零九十章 无形之敌第九百八十九章 宫宴变故第三百四十二章 他乡遇故知,债主第一百四十章 密林截杀第二百四十七章 狼牙棒怕不怕?第六十一章 宾至如归第二百零一章 屠城掠地第580章 事态失控第四十六章 落难小姐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有血有肉第四百五十章 堂兄的黑历史第二百九十四章 晦暗不明第二百一十五章 归乡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名医下落第一章 将门纨绔第598章 义士无名第五百三十四章 明正典刑第681章 柳暗花明第564章 无国无家,乱世飘萍第五百一十四章 谈判第六十七章 真*上房揭瓦第七十五章 睿智的世家小姐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各路援兵第885章 变故骤生第825章 宾客盈门第十三章 将星荟聚第696章 治学先修德第一百三十三章 生死攸关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国会谈(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下黑手与悲悯不冲突第四百四十一章 来意不明第一千零三章 最后的困斗第九百六十八章 风雨燕归来第910章 霹雳手段第831章 刺客之术第三百七十一章 你要老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