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忧国不忘发财(中)

误会了不是?得,咱还是赶紧说清楚的好。李贞心中有数,并未因李世民不待见而受惊吓,顿了一下,紧赶着说道:“父皇,儿臣于制书上偶有构思,着下人们试验了一下,发现可行,儿臣不敢隐瞒,特来禀报父皇。”一边说着,一边从大袖中取出一本奏章和一本书籍,高高地举过头顶道:“父皇,此是用儿臣所构思之物印制出来的《论语》,颇有些可观之处,还请父皇过目。”

李世民看了看李贞,良久不发一言,多半会才挥了下手,示意随侍在身侧的小宦官将李贞所呈之物递了上来,也没先看李贞的折子,倒是先翻阅起那本书来,只不过就这么随意一看,李世民的脸上立时浮现出了惊疑之色——《论语》全文并不长,也就是四千来字,印制成一尺长,八寸宽的书籍,也就是三十来页罢了,可那上头的字却婉雅秀逸、外柔内刚,深得沉厚安详之韵,以李世民对书法的爱好,立刻认出了这笔楷书正是礼部尚书虞世南的笔迹,可再一瞧,那字明显不是用毛笔写出来的,疑心顿起,放下了书本,看着李贞道:“此书是如何而来?”

嘿嘿,成了!李贞心中暗自得意,可脸上却满是恭敬之色地道:“回父皇的话,儿臣自进学以来,常闻父皇诏令各地要教化民众,儿臣深以为然,不过儿臣以为既是教化,总得有书,若是全靠手抄,费时费工,且谬误难免,儿臣身为皇子,自该为父皇分忧,儿臣想若是能以印刷术代替手抄,不但能省时省工,还能宣示朝廷爱民重士之意,故此每得闲暇,总是思索其事,屡经试验,终有所得,儿臣已令人建立起一印刷厂,可以大规模承印书籍,此书即是样本。”李贞顿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接着说道:“儿臣年前因要摹字,特地托人请虞尚书撰写了文贴,因着虞尚书的字好,前些日子儿臣便着人以此文贴为模子印制成了此书。”李贞畅畅而谈,将事情的起因经过都详说了一番,立时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哦?此书印制所需时间几何?一次能印制多少?”李世民略一沉吟,开口问道。

呵呵,老爷子上钩了!李贞心中暗爽不已,紧赶着答道:“回父皇话,若是有摹本,就以《论语》而论,若是以一次印刷一千本为计,所需时间不过一个半月,不过就算是印制万余册,所需的时间也不超过三个月,只需排版完成之后,印制数量可以不限,无论多少都能印制。”

李贞所言已经是很保守的估算了,实际上,以李贞目前已经建成的印刷厂规模而论,印制一万册《论语》所需的时间两个半月足矣,可就是这样,还是把群臣们都吓了一大跳,一干子重臣都不相信天下有此奇术,虽不敢在君前对李贞详加盘问,可私下却各自小声地议了起来,大殿中嗡嗡之声立时大作。

纵使李世民眼界开阔,可听了李贞的话,眉头也皱了起来,狐疑地打量了李贞好一阵子,沉吟地问道:“贞儿所言可是确实?”

“回父皇的话,儿臣所言句句是实,并不敢虚言哄骗父皇。”李贞恭敬地答道。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贞素来沉稳,行事靠谱,尤其是前些年捣鼓出那些新式家具的事儿更是令李世民印象深刻,此时见李贞说得如此肯定,李世民虽未全信,可毕竟是信了几分,略一沉吟,也不再多问此事,转头看向那起子议论纷纷的重臣们,笑着说道:“此书朕以为尚可,诸公不妨试阅一下。”

李世民下了旨,自有随侍的小宦官将此书传交给那起子重臣们,从左仆射房玄龄起,一个个轮着过了一遍,大家伙都是见识过人之辈,自然明白此书若是真儿个能像李贞所言那般印制出来,对于朝廷想要教化民众之举而言,是极为有利的事情,自然是人人交口称赞不已。那一声声的叫好声听在耳里,李贞可是颇为享受的,只不过还没等李贞陶醉个够呢,老爷子下一句话就让李贞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贞儿,尔对治典一事如何看?”

妈的,老爷子果然还是问上了,该死的,管他谁主编,反正老子是轮不上的,咱等着书出来印就是了。李贞尽自来前就考虑过自家老爹有问出此题的可能性,可还是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无他,这个问题着实不好答,这满大殿虽说都是重臣,可难保其中没有那些个兄弟们的眼线,这时节李贞要是答得偏了,那话头一准传将出去,真到了那会儿,就算李贞不想参与夺嫡,只怕那帮子兄弟们也不会放过他的,可问题是老爷子金口已开,不答也得答了不是?

李贞斟酌了一下道:“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治典是必须之事,不过儿臣以为治典所需时间不少,而教化民众之事却急,若是先将现有之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以及明算科之《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记遗》、《三等数》,《缀术》,《辑古》等书先行刊印天下或许更好些。”

李世民问的是该由谁来主编典籍,李贞却答非所问,纯属偷换概念,不过所言之语却颇有些见地,尤其是提出四书五经的概念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毕竟这个时节所谓的经书浩瀚得很,远不止李贞所言的这几本书——唐科举为九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周易》、《尚书》、《诗经》,称为“九经”,至于各种传、记还有许多,就算是九经也有着数十种不同的版本。

李世民自然是知晓李贞偷换概念的根由之所在,可眼瞅着李贞不想说,李世民倒也不为己甚,笑了一下,也没再多问,环视了一下众臣道:“诸公以为贞儿此言如何?”

如何?还能如何?李世民这话的意思早已明摆是赞同李贞的看法了,诸位大臣也不会强自出头阻拦,再者,此事也属利国利民之好事,诸大臣自然不会出言反对的,当然是人人赞同,个个说好的。

“陛下,臣有几桩不明之事要请教汉王殿下。”在一片的赞扬声中,秘书监魏征站了出来,高声说道。

李世民笑着点了下头道:“准了。”

靠,这老爷子咋又跳出来了呢?李贞一见是以直谏闻名的魏征站了出来,心头不免有些子发虚——头前李贞整出新式家具的时候,魏征就曾上本言事,说那些个新式家具是骄淫奢华之物,不主张推而广之,甚至说宫中不该有此物出现。其本章言辞灼灼,险些坏了李贞赚钱的好事,若不是老爷子自个儿用了说好,只怕李贞手中那些新家具就得全部烂在手中了,这会儿眼见魏征又站出来了,李贞还真是有些子气急败坏的,可当着老爷子的面,却又发作不得,没奈何只好恭敬地行礼道:“魏大人有事请言明,小王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秉性正直,素以敢犯颜直谏而闻名天下,只要是他占了理,就算是李世民龙颜大怒,他也不会害怕,该说的照样要说,没少令李世民下不来台,这会儿眼瞅着李贞态度恭敬,魏征却也宛若没有感觉一般,一脸子平静地问道:“老臣有三事不明,其一:汉王所云之四书五经出自何典?其二,若是刊印书籍,如何计价?其三,由谁主导,如何掌控,以确保无误?”

魏征所提的问题极为尖锐,可却正好问在了点子上,一时间满大殿的赞扬之声立时停了下来,大家伙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李贞的身上,大殿中静得有些子碜人……

第二百五十五章以退为进(上)第三百零四章京师里的躁动(二)第九十二章应对的策略(下)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为主(上)第二十章同人不同命第二百二十章星星峡之战(六)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会战(一)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统第二百一十九章星星峡之战(五)第八十七章武库遗失案(中)第一百四十二章指东打西第一百九十四章长孙世家之变(五)第一百九十一章长孙世家之变(二)第一百一十四章纷来迭至(下)第二百五十九章连蒙带坑(一)第一百七十章喋血长安城(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京师之倒刘行动(一)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三百三十七章京师起微澜(下)第二百一十五章星星峡之战(一)第五百一十一章推波助澜(下)第三百七十章京师之魏王党的反击(四)第四百七十四章围城血战(二)第五百零四章针锋相对(六)第四百一十二章各怀算计(上)第二百六十六章猎犬行动(下)第二百七十二章塔瓦库勒湖会战(三)第三百七十三章剪不断理还乱(三)第一百零九章灯下美人上架公告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踪初现第二百九十五章龟兹攻略(五)第五百五十七章决战平壤城(七)第九十九章心动不如行动第二百九十二章龟兹攻略(二)第四十九章巧入神武(三)第十章东宫失窃案(中)第三十九章大阅兵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会战(一)第四百零三章暗渡陈仓(二)第四百六十章安市之殇(三)第四十四章出征准备第二百八十五章内讧(上)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一百六十三章喋血长安城(四)第三百一十八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上)第五十一章巧入神武(五)第四百五十七章牛栏岗会战(三)第六十八章决战诺真水(四)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一百八十八章廷议之变(中)第四百四十二章阴差阳错(三)第四百一十章你方唱罢我登场(中)第一百七十九章情与义(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清水河会战(一)第九十三章高阳的难题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库勒湖会战(二)第二百三十七章碧血染黄沙(五)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师之魏王党的反击(三)第九十七章碾庄血案第五百零一章针锋相对(三)第一百七十一章喋血长安城(十二)第三百三十二章十面埋伏(上)第五十五章血战(二)第二百四十九章轩然大/波(四)第二百七十章塔瓦库勒湖会战(一)第四百一十一章你方唱罢我登场(下)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战(下)第五百零一章针锋相对(三)第八章老子要赚钱!第八十六章武库遗失案(上)第四百九十三章试枪(下)第四百九十七章乱之兆第三百九十三章除恶务尽第三百零一章龟兹人的反扑(四)第四百七十章险些失误第一百八十四章布局伊始(下)第四百五十三章西北风云起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恒的机遇第四百九十七章乱之兆第五百一十三章战幕拉开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第三十三章实力才是硬道理第三百六十五章清水河会战(四)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五百三十五章恶战白村江(一)第一百九十七章甘露殿密议第四百一十九章谁主沉浮(中)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一百零九章灯下美人第九十三章高阳的难题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谍影(二)第五十八章血战(五)第二百一十五章星星峡之战(一)第一百六十六章喋血长安城(七)第四百二十三章高阳来访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师剧变(五)第二百九十章消除隐患第三十三章实力才是硬道理第三百三十一章百叶河会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