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护犊子的杨妙言

等到她们角逐出胜负的时候,就是收割她们的时候了。

“这是怎么了,絮儿又不听话了?”

就在刘俊出去传令的时候,杨妙言带着一大堆莺莺燕燕回宫了,她们绝大多数人都拿着面具,并且喜笑颜开的,看来在曲池上玩的不错。

杨妙言见李絮一个人嘟着嘴气呼呼的站在那儿,忍不住捧着大肚子凑过来问。

这不问不要紧,一问李絮直接炸了。

在她看来,她才是受欺负、受委屈的一方,结果大母回来了,不替她讨回公道,反倒说她的不是。

她当即悲愤的跺着脚呐喊道:“是父亲欺负我,是父亲抢了我的脸子!”

脸子是面具在大唐的统称。

无论是祭司所用,还是平常过节所用,都被称之为脸子。

意思就是像人的另外一张脸一样。

很形象,也很有深意。

因为很多人在人前都带着一张面具。

很多人脸上的面具,可能到死也不会摘下来。

杨妙言听到她这话,意识到自己误会她了,当即看向李元吉道:“你抢她脸子做什么?”

至于说给李絮认错,或者道歉,杨妙言不会去想,心里也不会有这个概念。

毕竟,在这个时代,长辈是不可能去给晚辈主动认错的。

即便是长辈说错了话,误会了晚辈,晚辈也得受着。

你要是不服,那就去衙门里问问,去大唐的律法中看看,衙门里的官老爷,大唐律法中明文规定的孝道,都支持这个说法。

所以在大唐,小辈没人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混成了老祖宗以后,就变成了泼皮无赖的原因。

纯粹是被憋坏了,憋了一辈子,到了老了才有资格释放了,所以一个个都放浪形骸了。

李元吉没有回答杨妙言的问题,只是将李絮之前带的面具递给了杨妙言。

杨妙言仅看了一眼,眉头就皱起来了,瞪着眼睛看向了李絮质问道:“谁给你的?”

李絮直到这一刻,才意识到她戴的面具可能有问题,当即也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了,畏畏缩缩的低下头道:“在席间跟二娘她们说话的那个嬷嬷……”

在大唐,一些年老的,搞不清楚关系的长辈,也可以称之为嬷嬷。

李絮现在虽然已经能记事记人了,但李氏的亲眷实在是太多了,还有很多人厚着脸皮跟李氏攀关系,所以像是杨义成这种很少露面的人,她仍旧弄不清楚对方的身份。

不过,经此一事,李元吉相信,李絮一定会将杨义成好好的记在心里。

毕竟,杨妙言这个大母虽然不是李絮的亲生母亲,但是在教导李絮的时候,一直都是以亲生的来对待的,不偏不倚,也不会因为李絮不是她亲生的就苛待李絮。

所以在李絮不犯错,或者不听话的情况下,很少给李絮脸色看。

而李絮此前的交际圈都在宫里,即便是犯了错,被杨妙言板起脸质问,大多数也是跟熟人有关。

如今因为一个宫外的陌生人,被杨妙言给板起脸质问了,她要是不记住对方那就怪了。

“她一个做长辈的,怎么能这么欺负孩子呢?!简直是为老不尊!”

杨妙言一听是杨义成给的李絮面具,当即火气就上来了。

虽说杨义成辈分比她高,曾经身份地位也比她尊贵,可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大隋的天下了,而是大唐的天下。

杨义成已经不是公主了,也不是突厥的可贺敦了,而是大唐一个有点身份的老妇人而已。

而杨妙言就不同了,她如今可以说是大唐所有女人中的第二人。

除了李秀宁这个三姑子她需要给点面子外,其他的人她可不在乎。

“你!你!你!让人去准备仪仗,跟我去长安城内问个清楚!”

杨妙言对此事的反应很大,当即就要点起爪牙去找杨义成兴师问罪。

李元吉赶忙劝解道:“你如今都显坏了,又在曲池内玩了一天,不能再奔波了。而且现在都已经夜半了,也不适合再出宫,还是明天再去吧。”

杨妙言瞪起眼睛道:“这种事等不了明天,她既然敢做,就别怪我打上门。我今天不把她的面皮揭下来,我就不睡。”

щшш⊕ т tκa n⊕ ℃ O

说着,杨妙言已经风风火火的往殿外去了,一众爪牙们也快速的跟了上去。

李元吉愣愣的看着刚刚填满的武德殿正殿再次变得空荡荡的,喃喃自语道:“王妃火气这么大的吗?”

印象中,杨妙言似乎不是这种人啊?!

杨妙言虽然走了,并且带走了一大堆爪牙,但王阮没走。

她还要留下照顾一众崽崽们。

王阮听到这话,抱着一刻也不消停的李承德凑上前,笑吟吟的道:“换做平日,姐姐肯定不这样,这一次是表姨母做的太过分了。

以大欺小也就算了,还欺负到了一个低两辈,并且什么也不懂的稚子身上。

姐姐要是不打上门讨一个公道,就枉为人母。

所以姐姐火气才大了一些。”

李元吉将信将疑的道:“是这样的吗?”

他怎么觉得杨妙言还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

不然干嘛大半夜的动用仪仗去找杨义成?!

有道是妻凭夫贵。

杨妙言如今的仪仗可不少,他这个雍王爷有多少仪仗,杨妙言就有多少。

区别就在于他多是剑班、金瓜、斧钺等武仗,而杨妙言多是屏扇、节牌等文帐。

所以杨妙言的仪仗队数量相当庞大,动起来就是上千人。

上千人的仪仗队出宫,那就得开宫门。

是开正式的宫门,而不是那种在城墙边上,或者门洞子上开的小门。

虽说以杨妙言的身份走不了中门,也就是承天门,但也能走偏门,比如长乐门。

一旦宫门一开,仪仗一出,那通往杨义成所居的坊市的所有坊门都要打开。

坊正,以及坊内的大小命妇都要恭迎。

也就是今晚是上元节,免除了宵禁,加上又是深夜,不用在乎路干不干净。

不然各坊的坊正、坊丁还得洒扫,还得挨家挨户的去通知。

所以杨妙言如果仅仅是去找杨义成讨一个公道的话,完全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

毕竟,挺折腾人的,容易被人埋怨。

王阮看出了李元吉的心思,笑着道:“姐姐自然也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絮儿她们年纪还小,虽然已经能懂是非了,但还不会明辨是非。

以前没人对絮儿她们出手,所以姐姐可以不在意。

如今有人不顾颜面,以大欺小,欺负絮儿她们无知。

那姐姐自然要狠狠的打回去。

不然的话,别人还以为我们好欺负呢,以后这种事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王阮话说到此处,李元吉已经明白了杨妙言要做什么了。

杨妙言这是要借题发挥、借机立威,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不该伸的爪子不要乱伸,让其他人绝了欺负李絮几个孩子的心思。

这叫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只要这一拳打的够重、够狠、够痛,以后就再也没人敢拿李絮几个孩子做文章了。

只不过此举,对杨妙言的名声不利。

毕竟,慈母严父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看法,大唐已经有他这位严父了,杨妙言就应该往慈母的方向上努力。

历朝历代的帝后,绝大多数也是这样的。

皇帝追求君临天下、口含天宪、兴云布雨,皇后就追求母仪天下、贤良淑德、春风化雨。

可没有人希望在拥有一个严父的同时,还有一个严母。

那样的话,大家都会活的很累。

所以杨妙言如此彪悍,且蛮不讲理的做法,必然会惹人非议。

“你差人去一趟我三姊府上,让她也摆明了仪仗去一趟表姨母府上吧。”

李元吉感慨着说。

杨妙言这个做母亲的都已经冲锋了,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不能拉跨。

只不过女人们之间的争斗,他不好参与,所以就只能派人去请李秀宁出面了。

“最好让三姊赶在王妃的前面……”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

如果是李秀宁先摆开的仪仗去的杨义成府上,那么杨妙言再摆开仪仗过去,就没那么容易惹人非议了。

毕竟,李秀宁这个嫁出去的女儿都开始摆谱了,那杨妙言这个嫁进来的媳妇也不能输。

至于两个人去杨义成府上干什么,估计就没有多少百姓愿意关注了。

反正,比起杨妙言去找杨义成兴师问罪,欺负孤寡,大姑子和弟媳妇相争更具趣味性,更值得人关注。

尤其是这一对大姑子和弟媳妇的身份还不凡,就更能引得一众吃瓜群众狠狠的扑上去吃瓜了。

王阮听到这话,笑的更灿烂了,语气略带调侃的道:“你还真是心疼姐姐……”

李元吉白了王阮一眼。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嫉妒。

“我也心疼你,今晚就由你侍寝吧。”

王阮愣了一下。

李元吉又补充了一句,“你一个人!”

王阮吓的花容失色,落荒而逃,她一个人可扛不住。

随着王阮派人去给李秀宁传信,李秀宁摆开了仪仗先一步到了杨义成府上以后,杨妙言再摆开了仪仗过去,果然没有那么扎眼了。

至少民间的舆论没有倒向杨妙言不仁,去欺负孤寡的一方。

杨妙言在李秀宁的支援下,狠狠的声斥了杨义成一番。

如果说杨妙言不姓杨,即便是贵为王妃,也不好这么干。

可杨妙言偏偏就姓杨,跟杨义成还是亲戚,所以杨妙言即便是仗势欺人了,也能对外说一声,这是家事,旁人管不着。

而大唐讲究的就是别人的家事,其他人不能掺和。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掺和了怎么了?

还不让人主持公道了?

那你就错了。

古人之所以讲究不掺和人家事,可不是掺和不了,也不是主持不了公道。

而是很多别人家里的家事,你掺和了以后,就容易落的例外不是人。

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你帮人家家里解决的矛盾,人家非但不感谢你,还联起手来埋怨你多管闲事。

所以,古人讲究的不掺和人家事,不是怕麻烦,也不是怕扯不清楚理,主持不了公道,纯粹是为了自保。

不过,即便是杨妙言以家事的名义处理了这件事,并且还有李秀宁帮忙帮她平息了她动用仪仗会引起的舆论和风波,她还是被弹劾了。

不仅是她,李秀宁也被弹劾了。

弹劾她们两个的罪状分别是不孝和恃强凌弱。

前者是属于杨妙言的罪状,后者是属于李秀宁的罪状。

弹劾她们的人是魏征。

原本依照杨妙言和李秀宁这种级别,应该由王圭来的。

不过事情牵扯到李秀宁,王圭就不好出手了,只能把这件事交给魏征,由魏征来办了。

毕竟,李秀宁是柴令武他妈,柴令武又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女婿,并且深得他老娘的喜欢。

他是实在不敢得罪柴令武这个学生。

他怕柴令武请出他老娘给他难堪,也怕柴令武以后在他女儿身上秋后算账,所以事关会得罪柴令武的事,他是一件也不想粘手。

他可不是李纲那种刚正不阿的人,还做不到为了心中的正义,不顾一切。

收学生收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大唐一绝。

魏征弹劾杨妙言和李秀宁的奏疏很有东西,并且跟御史台上下已经做好了跟李元吉打擂的准备,在递上了奏疏以后,静等着李元吉出手维护自己的妻子和姐姐。

可惜,李元吉在拿到了奏疏以后,只是简单的看了一眼,就丢到了一边,然后在魏征站出来准备仗义执言的时候,淡淡的道:“李公要乞骸骨,想必诸位爱卿已经知道了,我是再三挽留,并且亲自登门去劝说,李公还是执意求去。

李公对我大唐可以说是劳苦功高,我实在不忍心看他离去,诸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把李公留下。”

此话一出,魏征一肚子的话被堵回了嗓子眼,尴尬的重新坐下。

杨妙言、李秀宁、杨义成的事情再大,也终究是妇人之间的事情,根本没办法跟李纲乞骸骨相提并论。

所以李纲的事情一出,魏征就没办法再说杨妙言、李秀宁半句不是了。

再说,那就是在折辱李纲,折辱大唐的功臣,到时候就不是他弹劾别人了,还是满朝文武声讨他。

第938章 腹黑的李世民第932章 李元吉的野望第917章 柳树川第125章 二杆子变聪明了第441章 论险第534章 青史难寻的极品第93章 苇泽关危已?(求首订!!!)第607章 罢亲王府统军府第660章 唐突之战(八)第519章 玄武门(六)第100章 属下能撑住……第906章 你还知道啊?!第719章 金镶玉!第427章 造反?那不就是试试的事吗?第684章 唐突之战(三十二)第591章 古人的包办婚姻会不会得到幸福?第126章 谢叔方再立奇功第449章 如人饮水第786章 征梁第90章 上架感言!!!!第305章 那我走?第1040章 李世勣的头脑第109章 做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为‘末日屠第139章 李渊的豪横第635章 什么叫心黑手辣?!第166章 王君廓能撑一撑?第56章 何人如此骁勇?第651章 关门打狗?第513章 风起……第829章 郑氏必须死!第626章 大唐第一外交官的魄力第1028章 远遁千里第717章 分羊第142章 大聪明!第306章 李渊咆哮两仪殿第874章 冯盎的政治智慧第707章 唐突之战(终)第304章 我可以装作没看见……第17章 李吉快跑第439章 李世民派人来骂娘了?第884章 我想 我敢 我就能赢!第111章 反间计第544章 四龙会(上)第857章 任瑰回京第791章 李渊的谋划第272章 淡淡的疏离感第656章 唐突之战(四)第850章 想刚正面的魏徵第913章 葫芦丘第138章 谁在喧哗?第532章 李元吉的想法很简单?第282章 易冲动,适合被利用?第513章 风起……第890章 大唐军神的含金量第57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58章 贤内助柴绍第354章 说服李德良第734章 李承德!第450章 对有能耐的人必须给予一定的尊重第746章 医者们的春天到了第928章 阿史那社尔第501章 归我管!第415章 我又不是你爹……第991章 迎君亭第503章 李元吉想要什么?第803章 ‘目光深远’的李渊第50章 念头通达第600章 出击!第179章 殿下,杜伏威的人打上门了!第698章 唐突之战(四十六)第167章 铁骨朵第1032章 仓上仓第516章 玄武门(三)第702章 唐突之战(五十)第1037章 郑仁泰第48章 二哥还真是我的好兄长第554章 武德四杰第689章 唐突之战(三十七)第1030章 谁牌大,谁才有话语权第570章 历史上第一位有迹可循的状元第853章 四处都缺人的大唐!第993章 朝里有人好做官第865章 在教育这件事上梨花压不过海棠第589章 到底是姓李呢,还是姓裴?第74章 三天三夜第438章 拉李世民下水第883章 那我走?!第1038章 薛礼与高侃第341章 凌敬的野心第546章 四龙会(下)第394章 狩猎第117章 拱火!第950章 不能低头的颉利第928章 阿史那社尔第1010章 全民皆兵第1035章 钻营圣手侯君集第237章 薨!第623章 突地稽部的妙用第736章 这女人脑子坏掉了第1046章 难缠的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