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立刻召集全世界的记者来见证它的诞生,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是奇迹的诞生,
老板,我们会因此扬名,全世界都会记住你的名字,还有英特尔-IBM,历史会因此改变。”
卡勒斯激动的语无伦次,在邀请老板前来见证的时候,他的心总是彷徨不安,害怕在正式实验室出现什么问题。
幸好,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发展。
“别忘了你自己,卡勒斯,你会成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它有名字吗?”李子涛很自然的就把这项荣誉戴在卡勒斯头上。
前世是谁创造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李子涛才不管,他只需要知道,现在这项荣誉是属于谁的。
卡勒斯,他的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突然被这项荣誉砸的有些头晕,卡勒斯深呼吸几次后才平静下来,语气兴奋道:“还没有正式的命名,我们喜欢叫它奇迹男孩。”
Legend boy,LDY,众人自发的理解为‘骑兵团,’象征着它的运行速度和计算功率。
实际上LDY在李子涛的理解中,正确的意思应该是网络。
“后续实验继续进行,有任何需要,找蒂亚!”李子涛并没有在实验室停留多久。
告知众人今晚在酒店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来庆功,李子涛就带着从总部赶来的蒂亚离开圣芭芭拉。
现在,他要去阿蒙克市接收到手的赌注了。
距离他和沃森对赌不过3年,现在,LDY已经成功,甚至能够直接投入使用。
李子涛手中百分之51的股份限制,也该从现在起取消。
除此之外,按照协议中的补偿条款,他能够从董事会内再次获得百分之9的股份补偿。
两者相加,李子涛将拿到IBM百分之60的控股权。
“So easy啊!”再次乘坐湾流壹号起飞,李子涛表现的很兴奋。
这可苦了飞机上的两个女人。
经常使用已经逐渐适应老板的梅琳达还好,久逢甘露的蒂亚战斗力明显下降的很厉害。
等飞机落地打开舷梯时,她是双腿向内并拢,缩着身子扶着围栏走下去的。
翌日。
在总部见到沃森的时候,对方的脸色看起来很复杂。
一会发青,一会发白,一会又泛红,现在的他对李子涛又爱又恨。
LDY的成功,预示着IBM将会走在世界前沿,引领新的科技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但也代表着公司大权旁落,沃森和其他股东联合起来,股份也没有李子涛掌握得多。
正式会议开始后,沃森首先提出‘投票权’的问题。
百分之9的股份可以给李子涛,他的百分之51股份权利也将立即生效。
当然,是在会议结束之后。
可是,有关股份占投票权的比例,沃森提出不同的看法。
“查理,IBM是我一生的心血,它就像是我的孩子,我无法把它就这么交给外人,
我想你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一家公司身上,权利只是为了更好的为公司,为你和所有股东服务,
如果你愿意支持我的话,我想在实验室和项目审核方面,你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看着鸠占鹊巢,毫不客气霸占了往日属于他位置的李子涛,沃森用坚定而柔和的语气向他做出承诺。
“你想要多少?”李子涛不予置否的问道。
“百分之70如何?”沃森试探性的看着他,其实他心里的底线是百分之61。
这足够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掌握主动权,把控公司的发展。
从心里来说,他不信任李子涛,同样也不信任任何人。
恰好,李子涛和他抱着同样的想法。
想要权利,没问题!
首先,你得乖乖听话,然后,你会得到想要的一切。
“我愿意把权利交给信赖、拥有能力,能够带领IBM走向新未来的人,
谁能像我证明这一点,我会毫不吝啬自己的信任,要知道信任是一件奢侈品,而我愿意把它交出来。”
“我想各位已经很了解我了,无论是从哪里...只要有人能证明他的能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譬如,智库的智脑们,好莱坞的艾莫女士,神盾局的汉斯,富国的乔纳森,又或者监察部的埃米恩。”
小股东们交头接耳的讨论着,统一阵线立刻被李子涛抛出的诱饵肢解。
“有谁想要成为下一个吗?”挑衅的看向黑脸沃森,李子涛用灿烂的笑容签下面前的文件。
如果能够选择,沃森现在就想用自己的牛皮鞋砸爆对方的脑袋。
现实却是,他不得不堆起笑脸,对李子涛做出无数承诺,以此来争取他的支持,确保公司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想拥有LDY后,IBM的未来会有多么辉煌,沃森心中的怒意和不满就消减大半。
…………
远东,苏联。
再次和英法重启谈判的苏联代表,如果他也认识沃森的话,两人会对彼此的感受深有体会。
被英国人和法国人耍了无数次,苏联却不得不皱着眉头,再次争取和英法两国的合作。
谈判从3月中旬开始,到现在历时3个多月,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进展。
11次会谈,苏方派出外交大臣,陆军元帅,外交部长。
但是到现在连张伯伦的面儿都没见过。
同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对这一谈判扔非常重视。
屁股决定脑袋,这一出发点是从苏联目前面临的危机而来,不涉及任何私人情感。
如果把这些都抛到一旁,斯大林想现在带枪冲到伦敦,对着那个长着张猫头鹰脸的蠢货扣下扳机。
在伦敦,人们以为国家正在与苏联达成新的合作。
但实际上,张伯伦仍旧在想方设法的召集‘慕尼黑四国,’英、法、德、意。
他的‘祸水东引’计划,一旦宣告破产,也代表着他的政治生涯将走到尽头。
或许连他死后都要背负这些,这是任何一名成功政治家,把名誉视为生命的人都无法接受的。
何况,张伯伦自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他只是想要竭尽全力的避免欧洲再次陷入战火,让饱受大萧条创伤的英国,跌入新一轮可怕的事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