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之四:美国的ZZ。美国的zheng坛就像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于是一些头脑简单、性子单纯的同胞就看戏入了迷,以为美国ZZ真的那么透明,那么干净,再一提到国内的tan污fu败,就更痛心疾首了:“看看人家!”
过去老人总说一句话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这样的讽刺何其心酸,《围城》里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大意是说:tan官不肯放下身段去偷钱袋,是因为钱袋里的钱太少,根本不值一偷,同样,美国大致是不会出tan污fu败案的,不能过于绝对,只是相对较少,因为美国的zheng界人士几乎根本不用fu败。
首先,你要是没钱,根本就从不了zheng,要想当官,不论哪里一级吧,哪怕是偏远海岛上的镇长都需要竞选,而若想参加竞选就需要有经费,经费或多或少,但必须要有,那么经费从哪来?光靠自己肯定是没戏的,必须要拉赞助,赞助拉得多,以后高升的希望就大。
凡是那些做到州长位置的,哪个人背后没几个响当当的大财团支持?不然指什么能做到州长之位,按照美国的政体,州长甚至可以完全不鸟总tong,甚至到了战时,情况不好,州长都可以代行总tong之责,选择自家州府独立建国,历史上美利坚合众国就是这么成立的,那么州长之上的总tong竞选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大xuan的献金都是以亿计的,所以美国的官员根本不缺钱,真正缺钱的是普通百姓。
而即便那些需要通过贿赂等手段换取支持的商人,也都把路线安排的妥妥当当,再加上美国guan员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合作的对象的底细了解的门清,很少有事发被公然宣判的,所以表面上看来,美国的tan腐案件比较少,很多人就以为美国人清明廉洁了。
其次,所有从zheng的人,从zheng坛退下之后,都自己下海或是做顾问,根据在任时的级别,收入各有不同,但都极为可观,这些人靠的,全是当初zheng坛上的老关系。
美国还有一些团体专靠吃ZZ饭发财的,他们举行各种集资晚宴,每个桌上请来各路zheng坛人士,再留一些空位给各大公司,这里的每个空位都有明码标价,要想参加的公司就要掏钱,集来的钱,用于jing选,搞大型活动等等,提高zheng界人士声望,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完全用不着背后塞钱送礼,而是把fu败公开化,合理合法化了。
当然,产生这样的误解不一定是美国的媒体可以引导的结果,只要用自己的头脑冷静思考,是不难分析出那些新闻的幼稚之处,但现实中很多人,偏偏愿意相信道听途说而来的东西,而不愿认真地做一点研究。
这其中,是有一些深层次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近百年来根植于部份Z国人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自从鸦片战争打破Z国人的唯我独尊之后,对洋玩意不管是东西还是人既崇拜又恐惧的心理在长时间主导着部份Z国人的意识。
所以,改ge开放初期,国门一开,难免让一些人认为“月亮都是外国的圆”了。
改ge开放不到40年,取得的成就应该说有目共睹,但也意识到了与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导致一些人失去了奋力追赶的用去,逐渐养成了自卑心理,有人往往会用人家的优点来比自己的缺点,越比越比出了自己的不行,一旦听人说美国的缺点,就斥为谎言,甚至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架式,比别人说了Z国的坏话还要生气。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部分无良媒体的宣传,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先进的一面说得多,希望我们学习的一面说得多,给人的感觉好像整个美国都笼罩在金色当中,而随着与世界接轨,又开始介绍了不少有关美国的另类生活方式,又使人觉得似乎美国人个个“酷毙了”,说句话不带上几个英文单词都不好意思开口,还非得取个英文名彰显洋气的一面。
吐槽到此为止,只是杨橙心里看到这些崇洋媚外的一幕,深感心酸,同时也对那个叫贝克尔的主持人产生了浓浓的恨意。
王八蛋你不是愿意搞歧视吗?我让你歧视个够!
一拍桌面,对着门口喊道,“来人~”
素素急忙小跑进来,没等开口,就听到杨橙的命令机关枪似的射了过来,“让旗下媒体和水军全力开动,对那个歧视华人的贝克尔,展开全面的攻击,我不希望看到有一点为这个人说话的言论诞生。”
素素点头称是,这就下去传达杨橙的命令,而安德鲁也被杨橙叫了进来,两个人低声交流了片刻,便看到安德鲁兴冲冲的出去办事了,他最喜欢搞事情了,反正他对那个贝克尔同样没好感,黑人就是被歧视的祖宗,他们对一切歧视的行为和言论异常敏感。
虽然这起事件中,被歧视的对象是华人,甚至他的很多黑人同胞会跟着一起嘲笑,但在安德鲁心中,只要是歧视,不管对象是谁都触及了他的底线,只是这次那个贝克尔惹错了对象,歧视谁不好歧视华人?还正好让boss知道了,成功勾起boss心中的滔天怒火,真是走了“狗屎运”。
“咚~咚~咚~”杨橙的手指非常有规律的敲击着桌面,沉闷的声音宛如战鼓被擂响,一场难以看见硝烟的战争即将打响,杨橙却丝毫没有兴奋感。
吩咐完对那个贝克尔的报复,还有件事急需解决,那就是作为福克斯电视台的母公司新闻集团对此事是否知情,换句话说,默多克现在有没有听说这件事,如果听到了汇报会作何反应?
本来贝克尔没有指名道姓的歧视,杨橙发飙的理由就有些站不住了,但谁让他好死不死的牵扯到了《纽约时报》呢,利用《纽约时报》的新闻展开歧视,这就有点借题发挥的意味了,牵强点说,杨橙就认为这事新闻集团借机生事,别人也挑不出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