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翅膀硬了!我年纪大了管不到他了,他就想要翻天了!以前他别的怎样就怎样也罢了,如今连亲事竟都想要自己做主了?那可不成,我不同意这亲事!我这就进宫见皇上去,豁出这张老脸俩也得把这亲事给退了!”赐婚圣旨来到国公府后,沈老夫人怒道。
当初儿子就背着她让先帝赐婚了李氏,使她至今气不平。
如今李氏的儿子居然也想要有样学样?
打量着她吃了一回亏,就还要再上一次当了?
他可是休想!
沈老夫人说着立即叫人找出她的正服来,换得妥当,怒气冲冲地就要进宫求见皇上。沈夫人又劝又求,却也阻拦不住,只能由着她去了。
众人簇拥着沈老夫人刚走到大门口,迎面碰到闻讯赶来的姑太太沈箐。
沈箐也是听说皇上赐婚沈策太常寺寺丞莫府的莫七,心内喜不自胜,跑来打算看沈夫人的笑话呢,不想却碰上穿着朝服,拄着拐杖,神色不虞,正向外奔着的沈老夫人。
沈箐看沈老夫人的样子,再看看跟在沈老夫人后的沈夫人一脸无奈的神,眼珠一转,心里就有了些猜想。
她心内冷笑,面上却笑吟吟地上前挽住沈老夫人的手,亲亲地说道:“祖母,我听说皇上的赐婚圣旨到了咱家,祖母不在家里忙着给三弟准备喜事,匆匆忙忙地这是要去哪儿呀?”
“去哪儿?”沈老夫人侧目看了后的沈夫人一眼,冷哼道,“我还能去哪儿?这府里头有人要翻我的天了,我管不住了!去找皇上说理去!”说着脚下不停,又朝外走。
沈箐听她说这话,就知道自己是猜对了。
这老太太果然是想要去皇宫面见皇上,搅和沈三的亲事呢!
那自己可不能让她去!
沈三好不容易得了那么一桩百年难逢的好亲事,怎么能让老太太给破坏了?
于是,沈箐忙拽住沈老夫人说道:“祖母这是为了什么就这么生气了?让我猜猜……皇上赐婚圣旨刚到咱们家……祖母就这么急匆匆要去见皇上,那就是……祖母觉着皇上给三弟赐的婚不够好,想要让皇上另换一家?是也不是?”
沈老夫人闻言瞪了她一眼,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不够好???不够好?!
皇上赐的婚哪有不好的?只怕是太好了!
沈箐也不管沈老夫人瞪她,继续笑着说道:“祖母,其实吧,我也觉着这桩亲事不怎么好……”她说着朝沈夫人瞟了一眼。
沈老夫人听沈箐说这样的话,看着她就愣了愣。
沈箐有多恨沈策沈老夫人很清楚,从沈策出生,沈箐就讨厌他,讨厌他抢了她自己亲弟弟沈简在镇国公跟前的宠。那年茶税案沈策把沈箐婆家先户部尚书王炳家弄倒之后,沈箐就更把沈策恨到了骨子里。
沈箐会为皇上给沈策赐的婚不好,为沈策鸣不平?
沈老夫人可不信。
沈箐却也不管沈老夫人此时心里想什么,继续说:“皇上赐婚的那位莫七姑娘出低阶文官破落之家,这且就不说了,门户低有门户低的好处,也免得如出门第高的那些,仗着自己娘家门头高,在婆家一天到晚不安分!”说着又朝沈夫人瞟了一眼。
她说这话刺沈夫人时,一定忘了她自己是如何扯着娘家镇国公府的虎皮在王家耀武扬威做大旗了,尤其是王家倒塌了这些年,她哪没有欺压到婆婆妯娌头上?
“赐婚的那莫七姑娘还又是丧母长女,无半点墨,言无半点物,子刁蛮骄纵,行事跋扈嚣张,生活铺张奢靡……这都还不算什么,最最不该的是她竟是先惠安长公主武昭的女儿!祖母,您说这样的亲事……”沈箐继续又说。
沈箐自王家败落后便已被摈弃到了京城官眷家的社交圈外,换句话说,她现在已经和社会脱节了,所以她知道的关于莫少璃的一切,还都停留在数年前的信息里。
她并不知道莫家七姑娘,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不过也正好了,沈老夫人这些年一心专注于如何把沈家大权握在手心,只顾关着镇国公府大门在里面做“皇太后”,消息比沈箐还闭塞。
先前刘公公来宣读赐婚圣旨时,她甚至都不知道圣旨里面所言的“五品奉直大夫莫骏之女莫少璃”是何许人,就断定皇上给沈策赐了好亲事,所以才会急匆匆地要进宫。
可,沈箐刚才说什么?
女家出破落门第?是丧母长女?声名狼藉?无才无德?还是皇上厌弃的武昭的女儿……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多年来她刻意想要寻这样的都求而不得,那小狼崽子自己竟倒不差不错地照着找了一个?
沈老夫人越听脸色越松,越听脸色越喜。
沈箐觑了觑沈老夫人的脸,就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是凑效了,便又祭出一重锤:“这些倒也都还罢了!最最不妥的是那姑娘现今才十三岁……等她进门,那三弟可不还得要等上好几年!更别说等着她给三弟生儿育女了,能不能等到那天都还未可知!”
她嫡母李氏还出靖国公府呢,这些年还不是被老太太制服得妥妥的,如今哪还有靖国公府三小姐的半点影子?完全就是一倒霉受气包模样!
莫七那样低的出,还是那样骄纵的子,落到老太太手里……能不能活到生孩子都难保!
沈箐无不得意地想着,脸上却全然是对莫家亲事的不满之色。
沈老夫人却越听越满意,也不提进宫的话了,拉住沈箐笑道:“你成里也是忙,很久没有回府了,走,陪祖母说说话去!”
其实天知道,沈老夫人原本就没多么喜欢她这个庶出孙女,自王家倒了后就更不待见了,这会儿也是话说的投机了,才会愿意和她多说两句。
沈箐也不计较沈老夫人是真心还是假意,老太太不提进宫的事了,她当然就更不会提了,满面堆笑地扶着沈老夫人回了榆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