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西凉起战祸(一)

中平二年五月,正待西园新军筹建得七七八八,灵帝打算召集百官商议改立太子之事时,西凉送来六百里加急文书,报韩遂边章勾结羌人作乱,杀掉了凉州刺史左昌、护羌校尉夏育和数郡大小官员二十多位,如今凉州地区已乱作一团,叛军不日就要进军三辅。

灵帝接到消息后吓了一大跳,黄巾暴动刚刚平息,不想西凉又起兵祸,难道大汉王朝的气数真的到头了吗?

边关有警,灵帝也没心思考虑废立之事了,还是先稳固江山了再说。为了进一步削弱大将军何进在京师一带的兵权,灵帝几乎想都没想就下令调袁绍统领西园中军并司隶地区禁军共一万人马,前往河东配合当地太守董卓平叛。

宇信闻旨后心中偷笑,看来灵帝这回打算玩真格的了。如今袁绍一走,顺带带着了一万禁军,使何进在司隶地区的势力缩水了大半。宇信也不知这个灵帝是怎么想的,怎么突然胆子就壮起来了,敢正面和何进发生冲突?

这次,袁绍听从了叔父袁隗的建议,领了圣旨依令而行,点齐兵马就出了雒阳奔西而去,并未向何进辞行。

初次挂帅远征,袁绍别提有多高兴了。上次没能赶上黄巾平叛,一直是袁绍心头的一块病!凭什么连儿时的玩伴曹操都有机会出战,而身为名门之后的自己却只能坐守城关观望,这让向来有高人一等想法的袁绍非常懊恼。

后来,袁绍从叔父那儿得到消息,说是何进举荐的曹操。袁绍作为何进集团的铁杆粉丝,却在关键时刻被何进抛弃了,这让袁绍心里很不爽快。因此,此次灵帝点他为将时,他也没去征询何进的意见。

董卓,原为并州刺史,因在冀州剿贼不利,本来应该被捉拿问罪的,但好在他托关系走了后门才幸免入狱,最后被下放回河东老家当了太守。

其实董卓在任并州刺史前一直很谨慎,每逢战事也必身先士卒,所以仕途上一直畅通无阻。但到后来官做大了,接触到的达官贵人也多了,董卓就开始变了,变得贪婪,变得阿谀奉承了……

袁绍作为京师里来的官员,又仗着袁家四世三公的强大背景,来到河东后自然是摆足了架子,而心有余悸,良家子出身的董卓则是低三下四地小心伺候着,生怕怠慢了上官袁绍引来横祸,说到底还是封建官场里的那套是非!

袁绍见董卓隔三差五就来给自己请安,心里自是十分受用,他盛气凌人地对董卓说道:“仲颖老弟,如今韩遂在西凉拥兵自重,还隐隐有携胡羌东进之势,这是在欺朝廷无人,我等必须给他些苦头吃,好叫他知道这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董卓一听袁绍口气甚大,当下也不敢泼他冷水,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袁将军准备如何应对?小将愿听从将军号令,万死不辞。”

被人抬举永远是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袁绍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拍着董卓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哈哈,仲颖若肯助我,功成之时定不会少了你的好处的。”

董卓闻言赶忙点头哈腰地作揖感谢袁绍的提携,心里却把袁绍亲属骂了个遍。董卓虽浑,但他绝对不是白痴。袁绍的本事他还真信不过,看他那得意样儿,什么东西,仗还没打尾巴就翘天上去了。呵呵,祝你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袁绍可不知董卓的心思,仍兀自在那儿指点江山:“敌军虽有十万,但多为羌人,未必肯真心为韩遂卖命。而韩遂本人,麾下人马不过区区两三万,现驻扎在他的老窝金城。想来你我合兵一处,举大兵五万直取金城,届时定可一战而成。”

董卓听后哪敢争辩,连忙赞成袁绍的决策。左右你是主将,我是副将,你说怎样就怎样呗!我董卓今次舍命陪君子,大不了到时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于是二人各自回营整顿兵马,最后领着六万大军朝凉州金城郡进发。

袁绍的军情分析只对了一小半。确实现在西凉叛军以韩遂部为主,只有两三万人,仅数量上来看不足为虑。而羌人的部队也不会真心为其卖命,但袁绍估计不足的是,韩遂压根就不期望羌人的忠心,他完全是用利益诱惑羌人出兵的。还有就是韩遂并非不想主动进兵三辅地区,而是他军中粮草准备尚不充足,他不想劳师远征耗费军粮而已。

金城县内,韩遂接报袁绍董卓率军前来,不由大笑道:“袁绍这黄口小儿也太小看我韩遂了,竟然想一战就打败我?哼,好啊,来得正好,咱们就在这金城城下打败他的数万精兵,也叫那皇帝老儿不敢小视我等。”

韩遂话刚说完,堂下一员白袍英俊小将便起身说道:“将军放心,袁绍若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韩遂听了这员小将的话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是高兴,笑呵呵地夸赞道:“嗯,我有彦明,可无忧矣!”

堂内其他将领见韩遂夸奖阎行,也纷纷点头认可。其实这也难怪,韩遂之所以对阎行这么有信心,主要是因为阎行不仅忠心,而且武艺高强,在凉州地界几乎没有敌手。韩遂近年来也在考虑要不要将女儿许配给阎行,好换得阎行乖乖替他卖命。

韩遂虽然当众表扬了阎行,但官军来势汹汹,一切当小心为上,于是让部下前去通知马腾、北宫伯玉等人,约他们共同起兵抗击朝廷大军。

联盟的密信很快得到回音,北宫伯玉没有半点犹豫就集合了三万湟中义从南下金城来帮助韩遂抵抗官军,反倒是韩遂的结拜兄弟马腾在接到消息后迟迟未动。

马腾这个人内心还是忠于汉室的,毕竟他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他个人再不济也不能让先祖蒙羞。但马腾长年镇守西凉,劳苦功高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加上这些年韩遂的不断挑拨引诱,这才让马腾生出些许杂念。

袁绍董卓六万大军经十日急行军,终于赶到了金城外三十里。因为连日行军士卒多显疲惫,袁绍不得不下令就地扎营,待次日早饭后再行商议攻城之事。

而袁绍不知道的是,韩遂等人正在密谋夜袭官军大营。北宫伯玉在前几番出兵中捞到了不少好处,此次火速来援自是立功心切。

关于夜袭官军一事,北宫伯玉举双手赞成并抢着要求出战。韩遂深知羌人贪婪的本性,但眼下这尊瘟神已经请来了,要赶走恐怕没那么容易,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让北宫伯玉作先锋,带他的湟中义从先行出发,自己带兵在后接应。

北宫伯玉虽是胡人有些骄横,但他手下的湟中义从可不是吃素的,战斗力绝对剽悍。当晚,北宫伯玉就率领着一万湟中义从直冲官军中军大营。官军反应不及,被北宫伯玉的骑兵杀得大败,损兵折将过万。

官军立足未稳,首战大败,让袁绍董卓甚感无奈,只得连夜后撤二十里扎营。首战惨败也使得官军内部士气低落,更悲惨地是凉州地处偏远,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营中不少兵士都相继病倒,非战斗减员十分厉害。

远在武威的马腾得知韩遂夜袭官军得手的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所谓“富贵险中求”,马腾此时也管不了那些名头方面的问题了,立即点起两万大军赶来助阵,想要从韩遂那儿分上一杯羹。

马腾率军从背后赶来的消息也让袁绍董卓吓了一跳,如此一来官军可是腹背受敌!好在马腾念及旧情,不屑使诈偷袭官军,否则袁绍真得自刎谢罪了!

袁绍带兵打过仗,但那都是小打小闹,他哪见过这种大阵仗,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十万,可把临阵经验匮乏的袁绍吓坏了。思来想去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袁绍只得派人连夜返回雒阳求援,自己则率大军原地坚守。

第47章 自露马脚第223章 群英会(一)第275章 尸山血河第167章 董丁不两立第271章 贾诩归心第107章 火烧长社第216章 会猎洛水第217章 董卓“大出血”(一)第203章 马超救父第53章 小仲道的敌意(一)第41章 得胜归第259章 那一刀的风情第97章 唐周叛变第29章 田丰进何府第143章 再见,雒阳第65章 为民作主第86章 别阳涧大战(二)第45章 寺外攻防战(三)第5章 河间扬名(二)第89章 载誉而归第81章 险地求神驹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63章 惩办污吏第64章 新三英结义第82章 天马急电第251章 尽忠职守第17章 小“虎痴”第145章 南阳文聘(二)第77章 卧榻之下有虎狼第50章 王越登门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222章 最后通牒第275章 尸山血河第196章 飞将之威(三)第13章 挪碾盘分肉第144章 南阳文聘(一)第47章 自露马脚第2章 拜师学艺第227章 君心难测第190章 诸侯“情谊”第24章 殿前显神通(二)第270章 狗急跳墙第79章 初到乌桓第264章 “公平”交易(一)第236章 再回云中第80章 隔世奇缘第248章 雁门关绞肉机(一)第19章 论儒惊四座(一)第96章 密谋造反第262章 刘备三哭骗人心(一)第46章 兵无斗志第67章 大练兵第146章 夏寻苏飞第153章 “疯子”鲁肃第148章 文聘大战周泰第4章 河间扬名(一)第38章 请君入瓮第183章 陈宫弃曹第24章 殿前显神通(二)第9章 单骑平山贼(二)第213章 裸衣大战(二)第275章 尸山血河第94章 公私难分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91章 张角有女张灵儿第263章 刘备三哭骗人心(二)第119章 二进雒城第86章 别阳涧大战(二)第106章 火计破黄巾第184章 广发矫诏第198章 闭营免战第95章 合作之路第212章 裸衣大战(一)第4章 河间扬名(一)第144章 南阳文聘(一)第17章 小“虎痴”第4章 河间扬名(一)第44章 寺外攻防战(二)第73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二)第159章 何进得势第51章 内忧外患第43章 寺外攻防战(一)第60章 “虚”与“实”第249章 雁门关绞肉机(二)第269章 计死人活第100章 京师血案(二)第163章 鹬蚌相争(二)第182章 有惊无险第262章 刘备三哭骗人心(一)第213章 裸衣大战(二)第131章 背后的算计第205章 断后人选第235章 火烧云中(二)第170章 拯救废帝第167章 董丁不两立第222章 最后通牒第143章 再见,雒阳第262章 刘备三哭骗人心(一)第106章 火计破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