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议国朝盐政

大明宫之内,贾清的陛见还未结束。

“好了,既然你也看出了盐商之富,那你有何看法?”

贾清听着正庆帝的话,揣度着正庆帝的意思应该是对这种既定状况不甚乐意,因此道:

“既然陛下相问,微臣少不得也只有把那浅薄的看法说一说了。”

见正庆帝点头,其他人也静穆聆听,贾清接着道:

“盐商之富,在于盐业之重,首重在人,次重在利!

首先是人。自国朝建立以来,大楚的百姓已经历经近百年的太平盛世,人口何止两万万!而人,岂有不食盐的道理?

微臣粗略估计,咱们大楚百姓一个百姓每天消耗的盐,包括吃的和浪费的盐,平均一年的消耗不会低于十斤!

如此算的话,每年就是二十亿斤的盐消耗量。而据微臣所知,如今市面上的官盐普遍在六十到七十文一斤,以六十文计,那就是一千二百亿文,折合下来,刚好差不多一亿两白银!

其次,虽然盐卖价很高,但是其生产成本却低的可怜!平均一斤盐生产出来,所费人工成本不到三文钱!(盐也不谈什么原材料成本,取自大自然)

如此算下来,不过三四百两的成本消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这足足一亿两银子,可以说就是盐业的纯利润!何等暴利?

而微臣还听说,往年朝廷征收的正课税银,一年不到一千五万两!如此,也就难怪盐商们能集成堆山填海般的财富了。”

正庆帝等人静静的听着,在座之人对于盐业暴利,都是有了解的,只是哪怕了解,再一次听人如此阐述出来,依旧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一个行业造就一亿两银子的利润,何其可怕!

崔文龙曾经在户部历练过,虽不在盐司,当对于盐业的了解还是要胜过他人。

“贾将军的估计已经算是保守的了,事实上,盐业利润之重,肯定不止一亿两白银!

不过,正课盐税已经不低了。每年朝廷在盐业上的岁入也不低了。一千五百万两,已经远远超出包括铁业在内的所有税种,仅仅只在农税之下。再多,就是与黎庶夺利了。

朝廷要做的,其实也不是再增加正课盐税收入,而是要想办法压下盐价。

六十文以上一斤的盐价,对于穷苦百姓而言,还是过重。”

降低盐价?太难了!

朝廷的盐税正课是一引三两银子,一引三百斤,也就是一斤十二文左右,加上成本,本来也不多,才十五文……

但是,为了完全控制盐业,在各地的盐道衙门(不是盐政衙门,一个是管事的,一个是做事的)可是养了大量的盐吏的!盐吏们的雇佣银子,朝廷可是不管的。于是,盐道衙门就可以额外再向盐商收取一些税银维持盐道衙门运转,称之为杂课,这是合法的。

这且罢了,重点是,为了得到盐引,这个表示官盐身份的玩意儿,盐商们还得向九边之地运送粮食,送的多的,才能得到更多的盐引,称之为捐输,此其一。其二,每年盐商们还得向各种“权贵”孝敬银子,这是暗里的规则,每个能做大的盐商都得遵守。其三,某些地方还设有关卡税,这个因地方而异。其四,将盐从盐场运送到特定地方进行销售所费的运输、销售成本。其五,盐商所需赚取的银子……

凡其种种,造就了官盐的高价!没办法,官府若是要求降低盐价,保管很快就会私盐横行……而官盐却卖不出去,因为,没有赚头的事谁也不会干!

事实上,就是如此,民间的私盐也是屡禁不止的!这一点朝廷也是心知肚明。毕竟,就按保守估计,朝廷每年入账的正课银两的理论值也该达到二千万两(一斤抽十二文),其他的哪里去了?肯定是私盐那里漏掉了嘛!

“崔大人说的是,只是,想必崔大人也明白官盐的价格为何会如此高,要想降低官盐,在下官看来,根本不可能,除非……”

听贾清说到除非二字,其他人无不凝神向他!降低盐价的难度,众所周知,不然朝廷盐业也不会维持几十年不变了。可是,听贾清的意思,莫非他还真的有办法?

连正庆帝都忍不住道:“除非什么?”

要是别人问,贾清或许还敢卖个关子,可是正庆帝发问了,他只得老老实实的道:“要想改变盐政的现状,除非打破盐商们垄断经营的现状!”

“打破垄断?贾将军的意思?”

“现在盐业之所以沉疴难除,无非就是因为在盐商行当之间形成了一块一块圈划好的地盘,为了守住各自的地盘,盐商们不得不向各地权贵、官府送孝敬银子!但是,自古言,羊毛出在羊身上,花了本钱,岂有不加倍捞回来的道理?

当然,打破这个垄断状况不仅可以抑制这一个导致官盐价格变高的因素,更关键的是,它可以有效的压制盐商们的利润!只要一个县,一个州府,甚至是一个省份不再只有一家或是几家商铺可以卖盐,而是每一个商贩,只要愿意,都可以从盐场拿到盐,然后又可以随意到缺盐的地方进行售卖,盐价,自然就下来了!”

贾清说的轻松,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只有竞争,才是最合理的市场调节方式!

盐业暴利不假,若非如此,朝廷也就不会将其列入官营行业了!说白了,朝廷就是盐业垄断的发起者,是盐价高的主导原因。

这一点且不论,贾清可不敢说让朝廷放弃这一个钱袋子。但是,挤压盐商们的利润,那就毫无问题了,也是正庆帝等人所想之事。

崔文龙皱眉道:“若是人人皆可以贩盐,朝廷又该如何管辖,到时候岂不私盐泛滥?”

贾清摇摇头道:“用特定的盐商去贩盐,解决不了私盐的问题!就算全天下只有一家盐行,只要朝廷还要收盐税,就免不了私盐的存在!

况且,又不是说改变盐业官营这个制度。所有的盐,还是要实行民制,官收,商贩这一个流程。朝廷只需要强制要求所有的盐都要从由官府管辖的盐场去拿,只要去拿,就会纳税,也并不会对盐税的征缴有何不利的影响。”

崔文龙皱起眉头,贾清的话似乎有些道理,只是这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不是一个智者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得让人好好想想……

清朝盐商确实一度豪富冠甲天下,这是历史史实,非为情节需要杜撰。

第五九六章 妻管夫?第六八五章 约法三章第七二三章 疫病?第三七三章 野鸳鸯第一一九章 夜幕临尤氏探望第八二九章 轻薄第三二八章 杀人第一四三章、烈阳焚金功第二七六章 分崩离析第四二八章 敏锐的薛蟠第九十一章 二十五文钱一个第三零六章 血流漂橹第三七四章 像不像?第九章 添酒资小辈弄诗助兴第七零七章 姐妹众多第七三八章 议定第三二六章 不做愚蠢之事第六九八章 推倒推倒第四三三章 虚妄第三十章 于家中得赠回礼第一五八章 初进王府后宅第七五一章 岫烟第三九二章 邪恶的贾清到底该不该娶宝钗?第二七七章 腹黑第三十一章 送祝福得放长假第十二章 贾姑姑仙逝扬州城第三九四章 臣附议第六三四章 路遇第三八八章 回府第二六八章 元春封妃第二三二章 慰问钦差第一五七章 给王母拜寿第六六二章 殿议第四五一章 圣心第一三五章 谋得一女护卫第七三零章 突袭第八二二章 辅成王第二十二章 艳少妇追忆旧时光第二一七章 香菱露面第八三四章 交心第六七一章 叫破喉咙系列第五一九章 不欢而散第八十九章 白莲教圣女仙儿第六六九章 梨香院小剧场第二零一章 贾琏戏凤第十九章 闻得林黛玉进京第三二二章 生离死别第五九三章 太子遗孤第一三九章 有妙用的圣旨第七零五章 启程第一九三章 无来由之叹第四六三章 终醒第六三二章 陈寿猜疑第二零二章 轻松愉悦第一二七章 从来几许如君貌第四九六章 归省(中)第一二五章 给双儿找师父第六四六章 愚弄是高明的谋略第五一四章 童谣第二三四章 率性湘云第二八八章 议定第一九三章 无来由之叹第七三一章 平粮计第一三五章 谋得一女护卫第八五一章 拐上第一八一章 暗中串联之人第五四六章 小厨房第六七二章 练剑第四六零章 押送第四四八章 入宫写在今年最后一天的话。第五六五章 挖笋第七三七章 病危第六一零章 备茶水第九十七章 独一无二的朋友第六七零章 蜡烛、皮鞭?第三二二章 生离死别第五四七章 漕帮第五五八章 大闹理藩院(二)第八十四章 安俏俾心贾清许诺第一九三章 无来由之叹第三章 宁国下人初见二爷第六三零章 雨前茶第八三六章 来京第七一九章 大战起(二)第三二五章 又来两个第七六八章 惊为天人第一八四章 兄友弟恭的哥俩第二三一章 孤儿第四三一章 刘相荣第八二九章 轻薄第四八三章 一定第四八五章 尤三姐第七五六章 我是坏蛋三一六章 吃醋楔子第四二八章 敏锐的薛蟠第一五零章 贾雨村补授应天第六八五章 知朕者,唯爱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