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计中之计

尉迟虎没有入睡,他还在城墙上向南面眺望,虽然十五里外爆发了一场歼灭战,可以他看不见,也听不到,距离太远,加上又是晚上,尉迟虎竟一无所知。

他不担心尉迟青被曾靖海击败,毕竟尉迟青带了两倍于敌军的兵力,无论如何,曾靖海军队都不是对手。

尉迟虎担心兄弟带着一股怒气而去,他会不会趁机纵兵抢掠番禺县,番禺县的西方海商为数众多,积累了大量财富,尉迟青就不止一次说过,应该没收这些番人的财富,给跟随他们多年的士兵们一点好处。

现在想起来,尉迟青是带着跟随尉迟家族多年的五千军队去的,恐怕兄弟蓄谋已久,就是要趁机抢掠番禺城。

尉迟虎心中十分恼火,却又无计可施,若不让兄弟发泄一番,恐怕迟早会惹出其他大事,实在不行,就是牺牲这些番人海商吧!

“将军快看!”

有士兵指着南方大喊道:“那边有火光,好像就是番禺县城内!”

尉迟虎也看见了,远处火光大作,方向正是番禺县。

“该死的混账东西!”

尉迟虎气得咬牙切齿,不用说,尉迟青开始纵兵掠城了。

不多时,城下出现一队士兵,为首之人是一名郎将,叫做李金满,尉迟虎认识他。

“出什么事了?”尉迟虎在城头上问道。

“二将军纵兵抢掠番禺县,到处烧杀奸淫,黄将军制止不住,恳请大将军前去制止!”

“曾靖海的军队呢?”尉迟虎有些奇怪地问道。

“他们是来抢船的,在集南湾抢了十几艘千石战船就走了,二将军没赶上,他便把怒气发泄在县城内,说要杀光大食人和波斯人。”

原来曾靖海是来抢船的,说他莫名其妙跑来做什么?

可想到兄弟的肆意妄为,尉迟虎就一阵头痛,如果只是抢几家番人海商,也就是由他去了,可纵兵满城奸淫烧杀,这绝对不允许。

他叫过自己的亲兵校尉,把自己的金牌递给他,“你带一队弟兄赶去番禺县,让二将军立刻住手,如果他不听,可直接夺他的军权,把他绑回来见我!”

“遵令!”

校尉接过金牌,跑下城去调兵,这时,郎将李金满喊道:“将军,我手下有不少被二将军打伤的弟兄,流血不止,能否让我们进城给弟兄疗伤?”

尉迟虎没有怀疑,立刻下令道:“开城门,让他们进城疗伤!”

南城门缓缓开启,吊桥也吱吱嘎嘎放下,亲兵校尉还没有出来,李金满的手下便蜂拥着向城内冲去。

尉迟虎忽然觉得不对,士兵太多,刚才黑暗中只看见一两百人,怎么冲进来却有两三千人?

“给我站住!”尉迟虎大喊道。

但没有人听他的话,继续有大量士兵涌来,至少有五六千人了,黑暗中还有不少骑马的大将。

“不好,中计了!”

尉迟虎大叫一声,“快快关城门!”

但已经来不及,城内喊杀声骤起,一名士兵奔来道:“是敌人,杀上城来了,弟兄们抵挡不住,将军快走!”

尉迟虎调头便向城北奔去,但只奔出十几步,便有数百士兵杀上城头,将他的前方堵住了,尉迟虎心中恐慌,又调头南奔,但南面也杀来上千人,将他去路堵死。

尉迟虎一时间走投无路,这时,数十名士兵瞬间杀至,用长矛顶住了他,为首将领正是李金满。

“李金满,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造反?”尉迟虎眼中喷出火来,凶狠地盯住李金满。

李金满摇摇头,“尉迟虎,你还没有看出来吗?这是朝廷大军来了,我是唐臣,自然效忠朝廷。”

“啊!”

听说是朝廷大军,尉迟虎一下子惊呆了。

十几名士兵一拥而上,将尉迟虎按到,将他牢牢捆绑起来。

“李金满,我兄弟呢?”尉迟虎被按在地上大喊。

“他被三万朝廷大军包围,已经阵亡了。”

尉迟虎痛苦地闭上眼睛,自己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有算到朝廷大军,可谓生不逢时,天亡尉迟家族也!

...........

天渐渐亮了,黄吉祥也被一辆囚车带到南海县,另一名被俘大将率领五千士兵冒充援军,骗开城门,士兵们一拥而进,将黄吉祥抓捕。

有的读者或许奇怪,只相隔二十里,完全可以用鸽信往来,岂不更快?

因为事件发生在晚上,鸽子夜盲,无法飞行,所以就造成了两遍信息不畅,晋军便利用了这一点,先围城打援,再两头骗城,不怕他们不上当。

南海县的城中战斗已经结束,近六千士兵全部投降,尉迟虎等十几名大将都被抓住,连同刚上任还不到半个月的新经略使李鄜也成了俘虏。

康保随即令大将军赵温在降将李金满的带领下,率领三千士兵赶赴怀集县,抓捕尉迟家族。

李鸯也赶到了南海县,见到了兄弟李瑜的人头,已经被尉迟青做成了便器,他放声痛哭,拔剑将尉迟青的人头斩得稀烂,又要去杀尉迟虎,却被康保拦住了。

“尉迟虎确实该死,但不急这一时,等他全家解来后,在菜市口斩首,不留后患。”

李鸯咬牙道:“听说尉迟青有两个儿子,请把他的两个儿子交给我,我要亲手杀了他们!”

康保见他心智已被仇恨淹没,便也不再劝他,点点头道:“可以,但不要折磨他们,直接斩杀便可!”

“多谢将军成全!”

“那你兄弟李鄜,你准备怎么处理?”

李鸯沉默片刻道:“他勾结奸人杀兄夺位,已经不再是我兄弟,我不管他,将军请按照晋王殿下的意见处理吧!”

康保淡淡道:“晋王的意见就是赐他一杯毒酒。”

“我同意!”

李鸯心中原本有些不忍,可一想到他勾结尉迟虎,害死自己的亲兄弟,李鸯心中的亲情便荡然无存,心中只剩下仇恨。

康保随即安排人看护好李鸯,他便前往王府大仓库查看钱粮情况。

南海县有三座官方仓库,一座在城外,两座在城内,城外仓库是存放木材、食盐、木绵等等大宗货物,而城内的两座仓库,一座是粮库,位于城北,里面有存粮八十余万石,另一座是钱库,钱库内有各种金银珠宝以及铜钱,价值五百余万贯。

这些财富都是历年商税以及税赋的积存,李偲从未运往南唐朝廷,不过财富和粮食虽多,但这里毕竟是岭南,财富只有积累而花费不多。

康保需要安排刘家的回程船队,将岭南积存的粮食和财富运回河口港。

下午时分,康保来在曾靖海的陪同下来到了集南湾,集南湾位于番禺县东面,是一处凹入陆地的海湾,面积达一千两百顷,入口只有百丈宽,这里是官船封存之处,被南海县百姓戏称为船墓,有各种官船超过八百艘,其中战船达五百余艘,大海船三百余艘,这是大唐盛世的余晖。

这也是郭宋急于夺取岭南的一个重要原因,广州有大量船只,获得这些船只,至少能够缩短朝廷二十年的造船时间。

广州千石以上的战船有三百艘左右,大部分都在南海县,集海湾内的两千石以及三千石战船就有两百艘,另外新会和宝安两地各有五十艘。

陪同康保的水军将领曾靖海介绍道:“以前官方也进行海外贸易,大历十三年,一支两百艘海船组成的官船队在南洋遭遇风暴,船只全部沉没,死亡的船员和商人超过万人,这次灾难惊动了朝廷,天子下旨,在事件调查清楚前严禁官船出海,这个禁令一直被市舶司严格执行,但调查了好多年也没有结果,官船便一直没有出海。”

“后来市舶司不是撤销了吗?”康保问道。

“市舶司是撤销了,但召王对出海贸易不太热衷,要重启这些海船不仅要花大钱重新修缮,还要招募上万水手,召王始终下不了决心。”

“要花费多少钱修缮?”康保追问道。

曾靖海摇摇头,“这个我不太清楚,具体要问管事!”

康保立刻命人去把集海湾的管事找来。

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会(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四百一十三章 笼络衙官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二百九十章 永丰新县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计前嫌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会(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两线进攻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败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祸兮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杀人灭口第三百八十二章 迎亲前夕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还牙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惊魂第八十三章 两难选择第八百八十六章 鉴别窍门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宫密议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战九原第三百五十七章 长安哀讯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监管漏洞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击辎重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临门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斗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时提醒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机会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时提醒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会(三)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四十六章 陡生变故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帮械斗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换战俘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门第八百三十九章 紧急事件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五十四章 东迁太原(下)第五百一十章 骄兵必败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凭婿贵第八百六十七章 八百勇士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五十七章 绿衫丫鬟第八百九十七章 报纸面世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斗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争端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访(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七百二十七章 独孤之择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获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发现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钱方案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围之战第八百五十四章 赵州之战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访(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击辎重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礼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隐刺暗伏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礼之战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问稻第五百零七章 无限妥协第七百三十二章 笼络人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困兽之斗(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临江夏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陇右消息第一千零六章 权衡出兵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寻敌酋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邮夜惊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会(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夺酒泉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临于阗第二百五十二章 灵州来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围洛阳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夺徐州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诗曲小会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劝位(下)第九百零五章 异种棉桃第九百二十五章 连夜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潜质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卢广原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访(上)第九百七十四章 围城打援(下)第三百四十章 张家有妾第七百六十九章 陇右急信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礼之战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回调查第八百七十三章 进士择官